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治疗,辨病治疗及配合针灸的综合疗汪,以及影响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因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业理 《河北中医》1993,15(5):24-25
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中,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2年,平均5~30天.治疗次数最少5次,占6例,最多40次,占11例,以20~30次最多。  相似文献   

3.
再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刘胜 《中国针灸》1996,16(12):50-50
再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中国针灸》杂志1994年第4期刊登了朱春华等两位同志《谈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时机》一文及1995年第1期刊登的刘金喜同志就此文与朱春华等同志商榷的文章,读后深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看法。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现将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周围性面瘫临床针灸治疗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佳红 《光明中医》2008,23(1):20-21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冬春季节多见,其发病率约为42.5人/万人/年,目前尚无特效疗法,针刺、温和灸、电针、穴位注射、TDP照射等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而治疗时机不一,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近几年来面瘫针刺治疗的临床研究,谈几点临床体会。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瘫是一种脑神经疾患 ,中医称为口僻、歪斜。1 病例分析本组 68例中 ,男性 40例 ,女性 2 8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 ,1 2~ 40岁有 39例 ,70岁以上者仅 2例。病变部位左侧者 35例 ,右侧者 33例。症状主要表现为 :眼裂增大 ,额纹、鼻唇沟消失以及流涎、流泪等。脉象以弦数为多。舌苔多数为薄白苔 ,少数为白腻、薄黄等。诱发原因常为受凉、感冒、过劳引起。2 治疗方法针对病情 ,给予针灸药物辨证治疗。其中早期局部有炎症 ,受损部位产生水肿 ,根据风能胜湿的原则 ,采用局部温灸 ,使之出汗 ,隔日在口腔患侧腮部采用锋针泻血 ,以排除…  相似文献   

6.
7.
自1993年开始,笔者采用针灸为主配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8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采用针灸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治疗30d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疗程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程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其中又以面神经炎为临床所多见,其发病原因多是由于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病。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祖国医学的“口僻”、“面瘫”、“口眼唱斜”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邪气乘虚入中头面阳明、少阳脉络,以致营卫不和,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而发病。针灸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而且已见大量临床报道,现将近年来的治疗概念归纳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汀 《山西中医》2007,23(3):67-69
周围性面瘫,古称“口僻”,近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以口眼[口呙]斜为主症,言不变,志不乱,无半身不遂等症状和体征,多由卫气不固,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以致气血运行障碍,肌肉拘急纵缓而成.  相似文献   

11.
12.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7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祥 《江苏中医》2001,22(5):36-36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5例,取穴百会、头针运动区、攒竹、丝竹空、四白、翳风、迎香、地仓、下关、颊车、合谷。结果:治疗35例患者中,治愈29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1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笑丽 《光明中医》2008,23(7):932-933
目的:观察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69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依据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结果:治愈126例,好转41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82%。结论: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属中医“中络”、“口眼歪斜”、“口僻”等病证范畴。主要表现为发病突然,初期有耳后疼痛,继而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流泪,鼻唇沟平坦,嘴角歪向健侧,口角下坠,流涎,吹气时口唇不能闭合,咀嚼食物时,食物常停留在病侧的齿颊间隙内,...  相似文献   

16.
17.
黄迪君教授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注重辨证结合辨病,局部与整体治疗兼顾,强调守神候气,善用透刺,知常变,明补泻,灸、罐、杵针、代针因证而施,临证多获良效。其学术经验值得同道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古今国内外文献报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而且优于它法.面瘫即面部肌肉纵缓不收而瘫痪,俗称“口眼歪斜”,中医上称之为“”.本病是外感风寒脉络受阻,气血流通不畅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A组采用针刺法,B组采用超短波治疗,C组针刺与超短波联合运用治疗。结果C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分别为96.7%和86.7%,与A组88.3%、70%和B组66.7%、5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在5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疾病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分为3期(发病2周内、发病2周至1月、发病1月以上)进行不同的治疗,同时结合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统计,总有效率为96%,痊愈率为84%。结论:分期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较高的疗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