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有创血压监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有创血压监测在危重症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的对比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二者间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3名休克患者384次的测压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休克患者创血的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的均低于无创血压的各项值。  相似文献   

4.
成人有创血压及无创血压测量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成人有创血压及无创血压同一时间段测量值的差异。方法:对20例成人患者进行l000次的血压监测,对同一病人存在的差异和20例病人的平均差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有创血压值不论是同一病人.还是20例病人均高于无创血压.并且收缩压差值比舒张压差值更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临床治疗和抢救病人时,应考虑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差异性.特别是血压处于临界水平时,更应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有创血压监测值与无创血压监测值之间的线性关系,为临床血压监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ICU监测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的患者32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同时监测患者有创血压及无创血压值,采集数据资料进行比较,并进行线性关系分析.结果 采集有效数据98对,所得数据有创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值分别为(146.93±21.426),(71.32±13.152) mm Hg,均高于无创血压值的(124.02±19.417),(68.86±15.25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5.301,3.363;P<0.05);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存在线性关系(r =0.880,P<0.05).结论 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所得监测值之间有差异,不可相互替代,可使用无创血压监测值推导计算有创血压监测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无创间接血压测量与有创直接血压测量两种不同方法的比较,探讨无创间接血压测量法反映患者真实血压的可靠性、误差及原因。方法 患者选自2003年12月至2004年5月期间在我院心导管室行心血管介入检查治疗的患者。同时应用无创及有创方法测量血压,并测量在上肢袖带缠绕处上臂周径,统计学处理后分析有创与无创血压的相关性及上臂周径对无创血压测量的影响。结果 水银柱式血压计测得的结果与真实血压相比SBP、DBP、PP均有统计学意义,SBP(P〈0.01)、DBP(P〈0.01)、PP(P〈0.01),两种测量方法测得的SBP差和DBP差与臂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的血压值与真实值有一定误差,上臂周径对无创血压测量无明显影响;本研究提示对于危重患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量进行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7.
休克早期患者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休克早期患者的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休克患者血压监测的最佳方法。方法对56例休克早期患者选择同侧肢体动脉进行有创和无创血压监测,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休克早期患者在早期(48 h内)有创血压明显低于无创血压,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后期(48 h后)两者无显著差异。结论休克早期患者,在早期(48 h)应采用有创血压监测,以提供更准确的依据,在后期(48 h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代替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无创血压二者间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3名休克患者384次的测压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休克患者有创血压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均低于无创血压的各项值。  相似文献   

9.
来芬华  金琦 《护理与康复》2008,7(4):288-289
目的探讨休克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异。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ICU40例休克患者进行24h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的监测比较,每位患者选择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每5min记录1次,同时同侧肱动脉每5min进行无创血压测定1次,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休克患者的有创血压值低于无创血压值。结论对休克患者临床抢救和治疗用药时应考虑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值的差值,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和休克患者有创与无创血压监测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高血压、休克患者血压监测的最佳方法。方法48例ICU患者,高血压和休克各24例。每位患者分别选择左侧或右侧桡动脉穿刺行直接动脉血压连续监测,同时同侧肱动脉间断进行无创血压测定,分别记录两种方法的测量值。结果高血压患者无创测压的结果明显低于有创测压,休克患者的情况正好相反。经t检验,P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休克患者,有条件时应尽可能采用有创测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102例危重病患者有创血压(IBP)和无创血压(NBP)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收集2016年3~9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102例危重病患者的尺/桡动脉IBP和同侧上臂NBP数据1072对,先对所有数据分别按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P)和平均动脉压(MAP)进行配对t检验;再将数据分为高血压组(MAP≥107 mmHg)(1 mmHg=0.133 kPa)、正常血压组(70 mmHg≤MAP<107 mmHg)和低血压组(MAP<70 mmHg)三个亚组,分别进行IBP和NBP的收缩压、舒张压、PP以及MAP间的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08±35.48)mmHg vs(122.56±24.84)mmHg,t=7.896,P<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5.66±13.69)mmHg vs(67.98±13.31)mmHg,t=-8.294,P<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2.42±28.93)mmHg vs(54.58±20.00)mmHg,t=11.697,P<0.001];有创MAP和无创MA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47±18.94)mmHg vs(86.17±15.33)mmHg,t=0.867,P=0.386]。亚组分析显示高血压组(n=254):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63.75±33.93)mmHg vs(152.16±16.78)mmHg,t=6.52,P<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9.17±11.03)mmHg vs(83.69±9.50)mmHg,t=-6.85,P<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4.57±31.50)mmHg vs (68.47±20.72)mmHg,t=9.76,P<0.001];正常血压组(n=687):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2.66±24.74)mmHg vs(118.70±15.14)mmHg,t=5.071,P<0.001)],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3.97±10.34)mmHg vs(65.60±8.49)mmHg,t=-5.049,P<0.001)],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58.69±23.05)mmHg vs (53.10±11.90)mmHg,t=7.682,P<0.001];低血压组(n=131):有创收缩压和无创收缩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35±24.33)mmHg vs(85.41±11.99)mmHg,t=1.109,P=0.269],有创舒张压和无创舒张压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8.32±8.27)mmHg vs(49.98±8.06)mmHg,t=-2.073,P=0.040],有创PP和无创PP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9.03±24.00)mmHg vs(35.43±13.97)mmHg,t=1.806,P<0.001]。 结论有创收缩压大于无创收缩压、有创舒张压小于无创舒张压、有创PP大于无创PP,而有创MAP等于无创MAP。采用MAP数值较采用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数值可以消除IBP和NBP测量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黄伟玲  魏丽君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264-1265
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病人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与并发症的护理。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1月大面积烧伤病人在休克期、麻醉、手术中及术后监测、重症抢救治疗过程中应用动脉穿刺置管,连接压力换能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结果本组病例在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过程中未出现脱管、堵塞,无感染、血栓、气栓、血肿、肢体远端局部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大面积烧伤病人在休克期、麻醉手术、术后监测及重症抢救治疗中,应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能及时、连续、准确可靠地反映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为指导休克期补液、抢救治疗及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有效、及时、准确的动态血压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有创动脉血压(ABP)与无创动脉血压(NBP)测量值的差异。方法对40例机械瓣置换术后24h患者进行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比较,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在术后早期(12h内)比较差异显著,12h以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的有创血压与实际血压值有一定误差,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能更准确的反映血压的真实值,心内直视手术12h以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4.
影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危重症监护病房(ICU),存在各种因素影响监测结果,如测量的部位、测量方式、压力传感器的高低、延长管的长度、延长管的弹性、与受测者的相关因素、体位的改变以及与测量者的经验等.本文重点综述有创动脉血压(IABP)监测有关方面的内容,探讨危重患者IABP监测的影响因素,以引起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动脉血压测量准确性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有创动脉血压(ABP)与无创动脉血压(NBP)测量值的差异.方法 对40例机械瓣置换术后24 h患者进行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监测比较,并对结果 进行t检验.结果 有创和无创动脉血压在术后早期(12 h内)比较差异显著,12 h以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机械瓣置换术后早期的有创血压与实际血压值有一定误差,采用有创血压监测,能更准确的反映血压的真实值,心内直视手术12 h以后可以用无创血压监测替代有创血压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有创动脉压监测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观察163例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术中的心电图、无创血压、有创动脉压及临床表现的动态变化,比较无创血压与有创动脉压变化的差异性.结果 有创动脉压改变率大于无创血压,二者变化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创动脉压下降伴波形改变26例,可敏感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术中出现的问题.结论 加强有创动脉压监测,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经颞浅动脉、桡动脉行有创血压监测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40例病重婴幼儿,每例分别行同侧颞浅动脉与桡动脉穿刺置管监测血压,比较2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动脉置管成功的平均耗时、拨管后按压时间及置管期间的并发症.结果 颞浅动脉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显著高于桡动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17...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the accuracy in tracing fast beat-to-beat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using a non-invasive technique. The measurements using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pparatus (Finapres, Ohmeda, USA) were compared to ipsilateral intra-arterial radial pressure. Eight patients were studied at rest, during deep breathing with a fixed rate of 6 breaths min-1, and during an exercise test on an ergometer cycle. A total of 900 systolic pressure values were included for statistical evaluation, covering a pressure range of 86–266 mmHg. On average the systolic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for the whole material was 0.97, with a range of 0.94–0.996. For mean pressur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 on average 0.97, and for diastolic pressure 0.93. No systema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n-invasive and the invasive method was found, although for each individual patient a difference between direct and indirect measured blood pressure existed that could be relatively large (systolic pressure: average difference = 0.8 mmHg, SD = 16 mmHg). We found the method easy to handle and consider it excellently suited to track relative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