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不仅作为各自代谢调节的关键环节,且相互间存在密切联系,可形成细胞内上下游信号通路.AMPK与其下游靶点ACC构成的AMPK-ACC信号通路在机体能量代谢、脂肪合成与氧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在肥胖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研究中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作为细胞内的一种重要能量及代谢调节酶,能够有效维持细胞及机体能量及代谢稳态,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研究表明,AMPK能通过作用NF-κB、TNFα、IL-6等炎症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调节机体炎症反应,成为多种炎症疾病重要潜在治疗靶点。急性胰腺炎是由于胰酶异常激活消化自身组织细胞,释放NF-κB、TNFα、IL-6等多种炎症因子,诱发全身炎症反应,导致全身组织器官损伤急性炎症疾病。目前研究表明激活AMPK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急性胰腺炎炎症损伤。因此,AMPK及其信号通路有望成为急性胰腺炎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细胞因子,研究发现高抵抗素水平可诱导肝脏胰岛素抵抗发生,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上调糖异生关键酶PEPCK和G6Pase的表达促进糖异生,从而使肝糖输出增多。肝脏是胰岛素作用的重要靶点,也是机体代谢的关键器官。肝脏胰岛素抵抗时,糖脂代谢紊乱加重机体胰岛素抵抗,促进2型糖尿病的发生。AMPK是物质代谢的关键激酶,通过磷酸化作用调节糖脂代谢相关酶的活性以及调节机体的能量平衡。抵抗素通过AMPK调节肝糖代谢这一观点为探讨抵抗素在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AMPK与肥胖     
能量代谢平衡失调是肥胖发生的主要原因。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能量状态的中心环节,其激活后磷酸化下游的信号分子,关闭消耗ATP的合成代谢途径,开启产生ATP的分解代谢途径,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在增加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脂肪酸氧化以及调节基因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整体水平,AMPK通过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和ghrelin等调节能量的摄入和消耗。研究AMPK与肥胖的关系,将为AMPK作为防治肥胖的新靶点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依据。  相似文献   

5.
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与脂质代谢紊乱、肝细胞线粒体内脂肪酸氧化障碍和氧化应激等有关[1-2].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被称为细胞的"代谢感受器",存在于线粒体内,其信号通路是调节细胞能量状态的中心环节,AMPK激活后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脂肪酸氧化及改善氧化应激.二甲双胍是AMPK的变构激活剂,可以通过调节AMPK、胰岛素受体(INSR)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的表达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酒精所致的肝脏损伤.本研究旨在探讨二甲双胍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而预防酒精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氧活化脑血管内皮细胞中AMPK及下游mTOR通路对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代谢的调控作用。方法分别用正常氧对照组、低氧(15%、10%、5%、1%)处理脑血管内皮细胞。用CCK8方法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AMPK、mTOR的磷酸化水平及敲低AMPK和抑制mTOR后AMPK、mTOR的磷酸化水平。结果缺氧可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代谢,并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缺氧可上调脑血管内皮细胞中AMPK的磷酸化水平,下调mTOR的磷酸化水平;敲低AMPK后,mTOR的磷酸化水平升高,而抑制mTOR通路对AMPK的磷酸化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缺氧可通过激活AMPK通路,进而抑制mTOR通路的活化,从而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代谢,并促进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mTOR蛋白为AMPK通路下游的靶蛋白。  相似文献   

7.
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能感知并调节细胞的能量状态,被称为“细胞能量调节器”.AMPK还能在整体水平通过细胞因子和激素,如瘦素、脂联素等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研究表明AMPK活性紊乱与高血压、心肌肥厚、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此文阐述了AMPK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关系,以期为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很多信号通路参与了过氧化物增殖子激活-受体因子γ辅激活因子(PGC-1α)的表达和活性调节,如Ca2+依赖通路、能量依赖调节、激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CDKs)等代谢刺激及后翻译修饰。其中,钙将神经肌肉的活动通过钙神经素等调控通路传输到相关基因的转录变化,发挥着第二信使的作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等能量物质化学诱导PGC-1α;甲状腺素能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通路控制线粒体生物发生;CDKs参与细胞循环或转录控制;脱乙酰酶(SIRT1)和AMPK等翻译后修饰增加了PGC-1α活性。PGC-1α在协调线粒体生物发生和代谢基因信号网路中发挥了中枢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参与细胞生物调节及代谢的一种关键酶。早期研究发现AMPK可以磷酸化胆固醇合成通路中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导致胆固醇合成减缓;并磷酸化脂肪合成中的主要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最终导致脂肪酸合成减缓。此外,AMPK还可以磷酸化糖原合成通路中一个重要的调节因子糖原合成酶激酶(GSK),抑制糖原的生成。可以说AMPK是细胞能量代谢  相似文献   

10.
能量代谢失衡是肥胖、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原因.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一种重要的蛋白激酶,可以调节能量代谢,开启分解代谢途径,如脂肪酸氧化和糖酵解,从而增加ATP的产生,同时关闭合成代谢途径,如多种脂类、蛋白质及糖原的合成,减少ATP的消耗.在增加骨骼肌对匍萄糖的摄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脂肪酸氧化以及调节基因转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AMPK不仅町以在细胞水平作为"能量调节器",在整体水平还可以通过激素和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和ghrelin调节机体的能量代谢.凼而,阐明AMPK在不同组织细胞及整体水平上调节糖脂代谢的机制是今后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也是临床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及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