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准确分析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原因,为食物中毒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4789-2003及WS/T80-1996对所采集的食物中毒标本进行检验,分析中毒的原因。[结果]12份标本中检出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产生肠毒素,未检出其他肠道致病菌。[结论]该次事件为学校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应加强食品卫生的管理工作,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品,尤其要防止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原因,检出病原菌。方法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原则,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判断。另用荧光定量PCR检测sea,seb,sec,sed,see 5种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75样品中分离出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有3株来自食品样本,2株来自饮用水,工用具1株,病人4株。10株阳性株中,有8株荧光定量PCR检测sea肠毒素基因阳性。结论本起食物中毒是由水质污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基因)引起。  相似文献   

3.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WS/T80-199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GB/T4789-2003对患者食物、呕吐物以及肛拭子进行常规致病菌检测。[结果]患者食物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呕吐物检出1株,肛拭子检出1株,并检出肠毒素。[结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导致了这起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分离自食物中毒事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型别,并对肠毒素基因携带情况及菌株分子分型进行分析。方法对分离自某起食物中毒的12株金色葡萄球菌分离株进行生化鉴定,采用微孔板酶联免疫法(ELISA)、酶联荧光免疫法(ELFA)、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肠毒素型别和肠毒素基因检测,并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法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应用Bio Numerics软件对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比对,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2株来源于患者和食物样本的菌株经ELFA、ELISA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株来源于某患者呕吐物样本的菌株为肠毒素B型,其余11株来源于该患者的肛拭样本和其他样本的菌株均为肠毒素A型。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显示,除1株未能检出肠毒素基因外,1株检出肠毒素基因seb,10株检出肠毒素基因sea,其中8株同时检出肠毒素基因see。PFGE分型结果显示,11株菌为1型,1株菌为2型。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对明确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十分重要,PFGE分型技术有助于食物中毒的溯源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北京市海淀区日常食品及食物中毒样本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分型检测,比较两种分离菌株的肠毒素分布差异。方法实验所用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为2007-2012年海淀区日常食品和食物中毒样本中分离检出的菌株,依据GB 4789.10-2010采用ELISA方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E)。结果 1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有108株肠毒素阳性,产肠毒素阳性率为85.0%。日常食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76株菌产肠毒素,产肠毒素阳性率为81.7%;食物中毒样本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4株,32株菌产肠毒素,产肠毒素阳性率为94.1%。产1种肠毒素和同时产3种肠毒素的菌株分别是47、37株,在产毒株中分别占43.5%和34.3%。食物中毒分离株产SEA和SED的比例(65.6%、65.6%)大于日常食品分离株(32.9%、30.3%).共有98株菌产SEE,在产毒株中占90.7%,肠毒素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E、A、D、C、B。结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毒素能力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分离株和日常食品分离株在肠毒素分布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一起疑似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实验室检测和鉴定。方法采集7份环境涂抹物,4份食品和1份病例样本,提取样品总DNA进行1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对样品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的ELISA检测。同时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鉴定,分离得到菌株进行耐药分析和肠毒素基因分型(SEA-SEE)。结果多重PCR和ELISA检测台面涂抹物和病例样本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毒素均为阳性。分离出3株和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携带肠毒素基因sea和seb。其中台面涂抹物和病例样本都有携带sea毒素基因的分离株,携带同种肠毒素基因的菌株耐药结果一致,所有分离株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结论该起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并存在耐药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小型饭馆的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7.
两种病原菌引起食物中毒检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两种病原菌引发食物中毒的检测鉴定。方法:采集食物中毒学生粪便2份;剩余食物3份;厨师手涂抹物3份;厨刀、案板涂抹物各1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部分》GB/T4789.4.5.6.10—2003和WS/T9—1996进行检测。结果:2份学生粪便,1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和变形杆菌,占50%;3份剩余食物中2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7%,其中1份检出肠毒素,2份检出奇异变形杆菌;3份厨师手涂抹物1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占33%;厨刀、案板涂抹物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占100%,其中案板涂抹物检出奇异变形杆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查明食物中毒致病菌,分析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毒力,为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致病菌分离采用国家标准和文献方法;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采用仪器法;同源性分析采用脉冲肠凝胶电泳法;肠毒素检测采用PCR法;药敏试验采用VITEK 2 Compact法。结果从22份标本中检出1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检出率为54.55%;检出SEa、SEb、SEd、SEe传统肠毒素基因4种和SEh、SEj新型肠毒素基因2种;食品株与患者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脉冲肠凝胶电泳带型一致,具有高度同源性;菌株对大多数常用抗生素敏感。结论本起食物中毒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污染鸡肉卷所致;菌株携带多种肠毒素基因,致病性较强;鸡肉卷与患者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脉冲肠凝胶电泳显示其来源为同一克隆群,从分子生物学上证明了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丹东口岸出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的情况,为口岸加强食品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参照标准GB/T4789.10-2008,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同时用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系统(mini-VIDAS)检测分离菌株携带肠毒素SEA-SEE情况。〔结果〕885份样本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检出率1.69%;对1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进行检测,14株呈阳性,阳性率为93.33%。〔结论〕丹东口岸出口食品存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并且产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很高的比例,对出口食品应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食品一定要按有关规定严格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起同地区发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分离株之间的分子流行病学关系。方法参照国家标准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培养与鉴定,用PCR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分离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检出1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病人生物标本检出6株,剩余食品中9株,烤鸡肉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最高;葡萄球菌肠毒素均为SEA型,同一事件的菌株为同一克隆株;两起事件的菌株PFGE型别不一致,药敏结果也有差异。结论两起SEA型葡萄球菌肠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由不同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所导致。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两种方法鉴定引起一次食物中毒的食源性致病菌并探索检测技术。方法:参照GB/T4789.31-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1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WS 271-2007《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说明书、PetrfilmTM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 ExpressCount,S1X)测试片使用说明书进行鉴定。结果:从1份菜板样品和2份病人呕吐物、1份病人粪便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试验阳性;从4份病人粪便样品中检出了肠炎沙门菌。结论:这起食物中毒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炎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快速鉴定结合常规鉴定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验室检测分析福州市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参照WS/T 81-1996、WS/T 13-1996、WS/T 80-1996、WS 271-2007附录B2和GB/T 4789. 5-2012标准。结果该起食物中毒标本共检出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这些菌株均产肠毒素,其中ZD2017-13和ZD2017-14 2株菌产肠毒素C,ZD2017-16产肠毒素B。这3株菌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ARS),均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结论从该起食物中毒标本中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产肠毒素,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  相似文献   

13.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oduces a spectrum of enterotoxin that is recognized as the main reason for causing 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 The aim of the curr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h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terotoxin genotypes of S. aureus isolated from food poisoning sufferers. On the basis of the amplification of 16S rRNA and nuc gene specific to S. aureus assay and the phenotype (hemolytic activity, thermal stable nuclease [Tnase] test, and biofilm formation), all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as S. aureus. To genotypically characterize S. aureus isolates, genes encoding 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sea, seb, sec, sed, see, seg, seh, sei, sej, sek, sem, sen, ser, and seu)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echniqu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ight isolates of S. aureus had different enterotoxin genotyp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was the main cause of food poisoning. One isolate contained 10 enterotoxin genes, and the other 7 isolates carried 3 or more enterotoxin genes. The frequency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enterotoxin genes (seg-seu) was higher than classical genes (sea-see). Overall, multi-gene detection rates were 75% (for sek, ser, and seu); 50% (for sea and sem); 37.5% (for sen, seg, and sei); and 12.5% (for seb, sec, sed, and sej), respectively. The see and seh gene were not detected in any isolates. The current study provided the exact distribution of enterotoxin genes in eight S. aureus strains from food poisoning sufferer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pathogenicity of the newly identified enterotoxin should be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prevention of food poisoning occurrences caused by enterotoxin of S. aureus should be reinforc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不含生牛奶)分离株和病人分离株的肠毒素基因进行分型和耐药性检测,比较两种分离菌株的肠毒素基因分布和耐药性差异。方法:用国标方法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VITEK32生化验证,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肠毒素SEA-SEJ基因),VITEK32测定分离菌株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从病人分离的8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到9种基因。肠毒素基因携带率为85.0%,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毒素基因的菌株占76.3%,含传统肠毒素基因(SEA-SEE)的菌株占43.8%,有新发现肠毒素基因(SEG-SEJ)的菌株占71.3%。从食品中分离的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到7种肠毒素基因。肠毒素基因携带率为68.7%,同时携带2种及以上毒素基因的菌株占21.6%。有SEA基因的占27.5%,含其它传统的毒素基因类型(SEB-SEE)基因的菌株占23.5%,携带新发现的毒素基因SEG、SEH、SEI的菌株只占9.8%。金黄色葡萄球菌病人分离株与食品分离株的耐药谱和耐药率有较大差异。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食品分离株和病人分离株的肠毒素基因分布不同,其耐药性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一起食物中毒中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肠毒素基因检测。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对分离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并采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仪对菌株进行肠毒素检测,再采用PCR技术对产肠毒素的菌株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总共分离到的1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所有分离株均对青霉素G耐药,均分泌β-内酰胺酶,肠毒素基因分型检测均为SEA与SEE。结论:19株分离株均携带肠毒素,经鉴定均为SEA与SEE肠毒素混合型,由此对食物中毒的原因有一个较圆满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检测及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贺连华  王瑞端  陈妙玲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173-1174
目的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产肠毒素的情况,对食物中毒检测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1997年美国NCCLS药敏试验(纸片法)方法进行,用反向被动乳胶凝集试验检测肠毒素。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外,对其余10种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总检出率为38%,其中A型为25%,C型为12.5%,其次为D型为5%,E型为2.5%,B型未检出。结论检测食物中毒及食品样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应考虑肠毒素的检测;临床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应建立在体外药敏试验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ethie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MSSA )之间产生肠毒素的差异,为评价MRSA、MSSA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1990-2008年发表的有关MRSA和MSSA产毒株率比较的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7篇文献,合并总RR值为2.18,95%可信区间为1.58~2.99。MRSA中的产毒株率是MSSA的2.18倍。[结论]MRSA产生肠毒素的概率远大于MSSA。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的检测方法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分型方面一般不作血清学分型 ,而噬菌体分型 ,辨别力强 ,重复性好 ,在实验室里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分子生物学分型技术性强、需要特殊设备 ,所以不能普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将大大缩短检测时间 ,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的应用将有利于食物中毒的快速、灵敏的诊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出现 ,萌生了我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