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将消化性溃疡病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分成两组:旧根除成功组70例,HP根除失败组30例,对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HP根除成功组GRED发病率为11.43%(8/70),HP根除失败组为13.33%(4/30),Hp根除治疗前后GRED发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U患者根除耶和GRED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8月重庆市渝北区茨竹中心卫生收治的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观察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和对照组(抑酸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幽门螺杆菌根治情况以及停药前后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前观察组患者的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1、3个月后两组胃食管反流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消化性溃疡效果显著,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安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及对患者胃食管反流的影响。方法:将寒热错杂证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安胃汤(制半夏、黄连、干姜、乌药、丹参、百合、白芍、薏苡仁、木香、甘草)+PPI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体疗效、临床症状、Hp根除率、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4周后,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2.9%,对照组的Hp根除率为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降低,对照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根除Hp治疗后患胃食管反流病风险增加,安胃汤联合三联疗法抗Hp治疗可降低胃食管反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方法:将消化性溃疡病人幽门螺杆菌根除后分成两组:HP根除成功组70例,HP根除失败组30例,对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HP根除成功组GRED发病率为11.43%(8/70),HP根除失败组为13.33%(4/30),Hp根除治疗前后GRED发病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U患者根除HP和GRED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药穴指针疗法合温胆汤治胃热型胃食管反流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结合温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临床疗效。方法:8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药穴指针疗法结合温胆汤治疗。对照组予奥关拉唑肠溶片20mg,早晚间隔12小时各服1次;西沙必利片10mg,每天3次,餐前30分钟服用,疗效程均为1个月。结果:两组症状积分总和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药穴指针疗法结合温胆汤治疗胃热型胃食管反流病能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状况及三联抗HP治疗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4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50例,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其HP感染状况,对HP阳性者采用奥美拉唑20mg bid,克拉霉素250mg bid,甲硝唑400mg bid 1周疗法,停用抗菌素后4周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计算其根除率,比较两者差异。结果: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为57.1%(24/42),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HP感染率为82.0%(41/50例),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21例完成了整个疗程,HP根除率为61.9%(13/21),显著(P〈0.05)低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87.8%(36/41)。结论: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感染率低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三联抗HP治疗根除率低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7.
中西药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8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令彪 《北京中医》2006,25(4):195-197
目的为提高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以治疗消化性溃疡,进行中药四黄调胃汤联合抗生素的临床观察。方法将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38例服四黄调胃汤;西药组32例服替硝唑1000mg/d、阿莫西林1000mg/d、加胶体次枸橼酸铋480mg/d;中西结合组18例服用的药物及服法同中药组和西药组。三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HP根除率:中西结合组为88%〉西药组的84.4%〉中药组的78.9%。中药组与中西结合组对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优于西药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提高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HP根除率的最佳选择,四黄调胃汤适合于脾胃虚弱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0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已确诊的289例RE患者,证实Hp感染,既往未行抗Hp治疗,HP阳性组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阳性治疗组);一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ragBid+根除HP治疗,对于Hp阴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镁20mgBid(阴性治疗组),总的疗程为8周,8周后所有病人均复查胃镜及HP检测。结果HP阴性组是206例,HP阳性组是83例(对照组30例,根除HP治疗组53例);根除治疗组中,其中8例未成功根除,HP根除率为96%,总的愈合率为80.27%,其中HP阳性对照组、HP阳性成功根除治疗组、HP阳性未成功根除治疗组、阴性对照组愈合率分别为76.7%、77.78%、和75%、81.55%,各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P〉O.05)。结论:我们的临床试验证明是否根除Hp治疗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愈合均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用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38例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疏肝和胃汤口服配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35例用埃索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92.11%),对照组治愈31例(88.5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两组治愈者6个月,治疗组复发20例(57.14%),对照组复发26例(83.87%),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胃镜检查治疗组复发20例(57.14%),对照组复发25例(80.65%),两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结合方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减少反流性食管炎复发。  相似文献   

10.
周明灯 《新中医》2011,(2):37-38
目的:观察旋苏三香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77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肠溶片、西沙必利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旋苏三香汤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旋苏三香汤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喘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观察愈疡平胶囊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设立愈疡平胶囊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02例和丽珠得乐冲剂+甲硝唑片+队莫西林胶囊对照组(简称对照组)84例,主要从溃疡的愈合和幽门螺杆菌(HP)的根除率两个方面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5.08%和89.21%,对照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分别为90.48%和85.71%,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胃粘膜溃疡的疗效治疗组痊愈77例,好转20例;对照组痊愈47例,好转29例,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愈疡平胶囊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有肯定性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三联疗法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使用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法莫替丁+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治疗。4周为1疗程。停药4周后复查胃镜,观察HP丰艮除率、溃疡有效率,并观察症状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消化性溃疡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3.33%;HP根除率分别为96.66%,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用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安全、有效。三联疗法是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胃康胶囊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5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作用及机理。方法:将106例确诊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胃康胶囊,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丽珠得乐胶囊(CBS)、阿莫西林、甲硝唑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胃黏膜血流量、镜下溃疡面愈合等情况的变化。结果:治疗组5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6.4%,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2.1%,镜下溃疡面愈合率为85.71%;对照组50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8.0%,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为84.0%,镜下溃疡面愈合率为88.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胃康胶囊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其促进溃疡修复的机理可能与杀灭幽门螺杆菌、改善局部胃肠黏膜微循环,调节机体免疫机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14.
许忠康 《新中医》2010,(3):70-71
目的:观察胃疡汤结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将70例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用中药胃疡汤配合西药替硝唑、克拉霉素、泮托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三联疗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71%。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治疗组为92.86%,对照组为92.59%。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降逆和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及吗丁啉口服,治疗组采用降逆和气法治疗,方选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两组均用药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P〈0.01)。结论:降逆和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咽喉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24小时pH值及胆汁监测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5例GER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分别行内镜检查、食管24小时pH值及胆汁监测。结果:肝胃郁热型占69.47%,该型以酸反流、混合反流为主,其酸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胆红素大于或小于0.14的时间百分比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实证内镜下的炎症程度重于虚证,虚证较少出现病理性反流。结论:GERD的中医辨证分型以肝胃郁热型为主,该型与酸反流、混合反流密切相关,推测肝胆失于疏泄,胃气上逆可能与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导致的酸反流及混合反流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Hp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及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根除Hp对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中医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胃食管反流病专科病例975例,比较Hp感染患者与无Hp感染患者在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中医证型分布方面的差异。将感染Hp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根除组与未根除组,比较其中药辨证论治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97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合并Hp感染415例,感染率为42.56%;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者与无Hp感染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Barrett食管发病率较低与无Hp感染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分布较多,中虚气逆证分布较少,与Hp阴性患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GERD合并Hp感染患者中未根除组烧心的表现少于Hp根除组;中医药辨证治疗合并Hp感染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根除组有效率为98.19%,未根除组为94.4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p感染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症状、食管炎症程度无影响,胃食管反流病合并Hp感染患者中肝胃郁热证较多,中虚气逆证较少。中医药能够明显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是否根除H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分为中药组(60例)、西药组(30例),分别给予丁香降气汤和奥关拉唑治疗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西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中药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84.21%;西药组总有效率81.48%。2组胃镜复查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香降气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中药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对照组60例用西药治疗,经过4周的总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3.3%,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左金丸合麦门冬汤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病内镜像、H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11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舌象,并与患者胃镜像及Hp感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舌色淡白、红、暗红(绛)、紫的变化对应胃粘膜苍白水肿、充血、红斑、糜烂的改变;Hp感染阳性率与舌苔的关系为黄厚腻、光剥〉白犀腻〉少或无苔〉薄黄〉薄白。结论:舌象变化与胃食管反流痛内镜像、Hp感染存在相关性,舌色的变化可反映胃粘膜色泽的变化,舌苔变化可反映Hp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