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快速控制江滩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控制江滩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采取区域性全覆盖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方法,强化消灭江滩感染性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同时辅以人畜查治、健康教育等干预;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畜血吸虫感染、血防知识知晓率等变化。结果强化措施后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逐年下降,学生和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钉螺面积和居民查病阳性率随灭螺覆盖率的上升而下降,特别是感染性钉螺和急性血吸虫感染率下降最为显著,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相关分析表明:钉螺面积和居民查病阳性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r钉螺面积=-0.870,P=O.024;r居民阳性率=-0.834,P=0.039),表明药物灭螺的防治效果最为直接而有效。结论采取以消灭江滩感染性钉螺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在短期内快速控制江滩型地区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效果中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江苏省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防治策略和效果。方法采取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纵向观察、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3--2007年全省灭螺覆盖率和人畜化疗比率逐年增加,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及人畜血吸虫感染率逐年下降。灭螺覆盖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环境数、人群感染率、家畜感染率及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与感染螺面积=-0.897,P=0.039;r与歙螺环境=-0.937,P=0.019;r与人群感染率=-0.913,P=0.031;r与家畜感染率=-0.991,P=0.001;r与急性血吸虫病=-0.894,P=0.041);人、畜化疗比率与感染性钉螺面积均呈显著负相关(r人化疗比率=-0.965,P=0.008;r畜化疗比率=-0.921,P=0.027);经费增加与人、畜感染率呈显著负相关(r经费和人感染率=-0.897,P=0.039;r经费和畜感染率=-0.971,P=0.006)。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人、畜感染率与急性血吸虫病发生率及灭螺覆盖率间均有直线关系。结论以控制钉螺、人畜筛查化疗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显著;灭螺和化疗是预防控制血吸虫病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防治经费的稳定增加是有效控制和消除血吸虫病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江苏省句容市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后的防治效果,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5-2010年句容市药物灭螺、环境改造灭螺及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纵向观察钉螺面积、人群血吸虫阳性检出率、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的变化,研究灭螺覆盖率与钉螺面积、居民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2005-2010年连续6年未查出感染性钉螺,钉螺面积、活螺密度逐年下降.居民血吸虫阳性检出率从2005年的0.34%(36/10 551)下降到2010年的0.00% (0/12 372),学生和居民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由2005年的88.28%(128/145)和86.44%( 204/236)提高到2010年的96.58%(141/146)和92.83%(246/265).钉螺面积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r=- 0.910,P< 0.05),与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无显著相关关系(r=- 0.404,P>0.05);居民阳性检出率与药物灭螺覆盖率和环境改造灭螺覆盖率均无显著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107、- 0.496,P均>0.05).结论 句容市钉螺面积逐年下降,居民血吸虫病阳性检出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采取控制钉螺、人群筛查化疗、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皖南山区残存钉螺的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残存钉螺分布、消长规律及影响因素,为有效控制和消除残存钉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5年黄山市螺情监测数据和气温、降雨量等气象资料,分析残存钉螺分布特点、相互关系;选择有残存钉螺环境现场观察螺口消长和钉螺繁殖状况;选择2001~2005年施行药物灭螺的20个螺点,现场观察土表、土内钉螺分布情况和药物灭螺对残存钉螺的作用。结果1994~2005年螺情资料显示,残存钉螺主要分布在历史疫情较重的区(县)和复杂环境,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和有螺面积与历史有螺面积分布密切相关(r点=0.984、r面积=0.962,P均<0.01);年降雨量和3~5月降雨量对逐年查出的有螺环境数呈负相关(r年降雨=-0.618,r3~5月降雨=-0.590,P均<0.05);残存钉螺交配率最高达13.18%;药物灭螺对土表、土内残存钉螺杀灭效果显著。结论山丘型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螺情回升与历史螺情及环境有关;残存钉螺繁殖能力较强;加强历史有螺区药物灭螺可有效控制钉螺回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南京市栖霞区钉螺消长情况,探讨控制钉螺策略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比较2005—2014年全区螺情资料和现场不同环境类型螺情指标逐年变化情况,同时比较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全区2005前螺情居高不下,通过强化灭螺,江滩和通江河道实施综合治理等措施,钉螺面积从2005年6 554 215 ha(1 ha=10 000 m~2)降至2014年的3581 591 ha,下降了54.65%,活螺密度由6.520只/0.11 m~2下降至2.050只/0.11 m~2,有螺框出现率由81.5%下降至16.5%,呈逐年下降趋势;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r=-0.879,P0.05)。区内感染性钉螺最终消灭,并于2010年达到国家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结论强化灭螺并实施有螺环境全覆盖药物灭螺结合综合治理是控制辖区内螺情的直接有效措施.但仍需加强螺情监测,以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垸内钉螺控制策略与措施,为控制与阻断血吸虫病传播提供有效方法。方法收集湖南省君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及防治资料,对1998-2017年君山区垸内钉螺指标变化与钉螺控制措施进行效果分析。结果君山区垸内钉螺面积由1998年的1 496.66 hm2减少至2017年的23.48 hm2,累计减少了98.43%;活螺出现率和活螺平均密度分别由2003年最高的20.61%和0.45只/0.1 m2下降为2017年的2.06%和0.03只/0.1 m2;感染性钉螺面积最高的为2001年,共发现了79.36 hm2,2007年以后则未再查获感染性钉螺。1998-2017年,各级财政投入到君山区血吸虫病防治经费共39 885.7万元,其中用于垸内药物灭螺8 177.09万元、垸内环境改造灭螺21 350.00万元。结论药物灭螺结合环境改造的综合治理措施,对控制并消灭垸内钉螺效果显著,但要加强对历史有螺区域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苏省金湖县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钉螺消长趋势和存在原因,探讨今后钉螺控制策略。方法采取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对历史螺区和重点环境进行监测查螺,框距内陆5 m,湖滩10~20 m。捕获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解剖观察有无血吸虫感染。采用网捞法和稻草帘诱螺法进行钉螺扩散监测。结果 1998-2012年投入查螺工日43 432个,查螺面积23 991.48 hm2,查螺框数2 769 271个,累计查出有螺条块8个,有螺面积0~15.43 hm2。其中新发现有螺村1个,有螺条块4个,新发现有螺面积28.18 hm2。新发现钉螺有螺框出现率高于复现钉螺有螺框出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4,P0.01)。解剖钉螺3 885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打捞漂浮物5 972 kg,投放稻草帘560块,均未发现钉螺。结论金湖县螺情时有反复,且出现新发现有螺村、镇,钉螺控制依然是金湖县血吸虫病防治的一项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 目的 评价山丘型地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综合措施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句容市血吸虫病综合防治 和疫情资料,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 句容市钉螺面积、 活螺密度分别自43.13 hm2 、 1.48只/0.1 m2 下降至0; 居民血吸虫病血清学阳性率持续下降; 居民和学生的血防健康教育知晓率分别自88.43%、 82.04%提高到92.56%、 95.74%; 钉螺面积与灭螺覆盖率呈显著负相关 (r = -0.864, P<0.05)。 结论 结论 山丘型地区坚持灭螺和化疗为主的血吸 虫病综合措施可使血吸虫病疫情快速、 稳定下降, 从而推进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铜陵市2004~2010 年不同流行类型和流行程度钉螺分布特点及变化规律,为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04~2010 年螺点卡报表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报表资料,分析不同年份钉螺面积、感染性钉螺面积和钉螺感染率的变化趋势,比较流行类型和程度不同的地区上述指标的年间变化.结果 2004~2010 年期间传播未控制、传播控制地区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钉螺感染率由0.267%下降到0.003%,下降了98.88%(χ2=173.05,P<0.01).其中感染性钉螺面积江洲湖滩和山丘地区分别由129.89hm2、0.56hm2 下降到2hm2和0,分别下降了98.46%和100%.结论 铜陵市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加强江洲湖滩地区螺情控制仍然是现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同时应进一步加大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力度,有效控制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的 评价繁昌县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终期效果。 方法 方法 收集2004-2014年繁昌县血防资料, 分析 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评价防治效果。 结果 结果 2004-2014年全县共治疗血吸虫病人1 938人次, 扩大化疗64 256人次; 治疗 病畜12头次, 扩大化疗2 745头次; 累计开展药物灭螺7 758.1 hm2 , 环境改造灭螺36.0 hm2 ; 所有重点村落实了传染源控 制措施。至2014年, 人群血吸虫感染率降至0.27%; 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病率和耕牛感染率降为0; 钉螺面积下降至 103.20 hm2 ; 钉螺和感染性钉螺密度呈总体下降趋势。 结论 结论 实施以人畜筛查化疗、 控制钉螺、 健康教育及传染源控制 为主的综合性血防策略效果显著, 全县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1.
12.
A total 89 fish and lamprey species has been recorded from Polish freshwater habitats. Twenty-seven of them (30.3%) have not been surveyed for parasitic helminthes. Some of the latter fishes are either rare or not easily accessible. Other live only in specific habitats in scattered localities. An important obstacle for studying parasite faunas of some fishes may be their status on an endangered species. Among the non-surveyed fishes, are those which have been relatively recently introduced to Poland or migrated there on their own. The present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all hitherto not studied helminthologically fish species, their habitats, localities and current protection status.  相似文献   

13.
14.
15.
Results of repair of tetralogy of Fallot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高血压降压治疗目标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传统的高血压水平的定义,1993年WHO高血压治疗指南提出血压控制目标为<140/90mm Hg(1mm Hg=0.133kPa),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必须将血压降至同一水平,而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Framingham进行的一项长达10~12年的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第5年后,正常上限血压[收缩压(SBP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AND AIM: Both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and the degree of mucosal damage in coeliac disease vary greatly. In view of conflicting information as to whether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correlates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we reviewed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coeliac disease. PATIENTS AND METHODS: We correlated mode of presentation (classical, diarrhoea predominant or atypical/silent) with histology of duodenal biopsies and examined their trends over time. RESULTS: The cohort consisted of 499 adults, mean age 44.1 years, 68% females. The majority had silent coeliac disease (56%) and total villous atrophy (65%).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of mode of present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p=0.25). Sixty-eight percent of females and 58% of males had a severe villous atrophy (p=0.05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trend over time for a great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presenting as atypical/silent coeliac disease and having partial villous atrophy, though the majority still had total villous atrophy. CONCLUSIONS: Among our patients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in duodenal biopsie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mode of presentation, indicating that factors other than the degree of villous atrophy must account for diarrhoea in coeliac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