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为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为对象,采用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内磷酸化Akt、ERK1/2蛋白质的表达; 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管腔形成实验评价体外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能力,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增殖 活性,FITC-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 结果: BDNF以时间依赖性方式激活PI3K/Akt 和MEK1/ERK信号通路。分别应用PI3K激酶抑制剂Ly294002、 MEK1激酶抑制剂PD98059可以明显阻断BDNF对PI3K/Akt、MEK1/ERK信号通路的激活。100 μg/L 的BDNF体 外促内皮细胞血管新生能力与 25 μg/L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当, 其中BDNF诱导的细胞迁移分 别被Ly294002和PD98059阻断,其抑制率分别约为74%和36%;同样,Ly294002、PD98059可部分阻断BDNF诱 导的小管形成效应,其阻断率分别约57%和37%;而BDNF的促增殖效应仅被PD98059拮抗,抑制凋亡效应仅受Ly294002影响。 结论: BDNF在体外有促血管新生的作用。PI3K/Akt 和MEK1/ERK信号通路以不同机制共同调节这一过程,其中PI3K/Akt信号通路起着更为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病理原因之一,且多与氧化应激损伤有关。因此,如何保护氧化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对于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神经生长因子β-NGF是一种多功能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以促进血管新生且与血管内皮功能密切相关,但其对氧化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尚未知[1]。因此本研究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研究对象,利用  相似文献   

3.
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指通过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从先前存在的血管处以发芽或非发芽(又称套迭)的形式生成新的毛细血管[1],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医学研究领域,几乎涉及到医学领域的各个学科。血管新生受一系列刺激和抑制因子调节,这些因子控制着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对血管新生具有调节作用[2_4]。其中主要的血管新生剌激因子有碱性纤维蛋白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主要的血管新生抑制因子有血管抑素(angiostatin)、内皮抑素(endostatin)、血小板第4…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临床相关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称血管通透因子(VPF) ,是1989年Ferrara等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细胞因子 ,它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促有丝分裂作用 ,虽然目前血管生成的诱导因子有许多种 ,但只有VEGF能特异性地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是促进新生血管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 ,而其它细胞因子都是间接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1]。VEGF最先是从肿瘤细胞的分泌物中分离出来 ,现已证实它不仅在肿瘤血管生成 ,在其它的生理和病理和血管生成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诱导因子[2]。对于VEGF的基础研究已推动了临床各学科…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特异性表达CD34,CD133和VEGFR-2,具有向血管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EPCs主要位于骨髓和外周血。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新生。肿瘤细胞可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在不同因子的趋化作用下EPCs从骨髓动员至外周血循环,然后迁移和定居到肿瘤组织,经细胞因子诱导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参与肿瘤血管新生。VEGF/VEGFR-2信号途径在EPCs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存活,诱导血管新生,但其促进血管新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对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管状结构形成的影响。 方法:分离提取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并培养使之形成细胞小球,将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接种于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的3D环境中培养,然后分别加入50,70,10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继续培养,于培养24,48 h观察并测量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枝长度和分枝条数。 结果与结论:经分离的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在Ⅰ型胶原-甲基纤维素3D环境中培养24 h,均可见管状分枝,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可促进管状分枝生长,以100 μg/L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分枝也最多。培养至    48 h,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小球的分枝更长。说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3D体外管状形成模型中可促进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发芽及管状结构的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是由肿瘤细胞或宿主的非内皮细胞分泌的特异的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是最主要的促进血管生成因子。它具有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殖及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内皮抑素(ES)是胶原XⅧC末端降解片段,体内、体外实验表明内皮抑素能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特异性的目前为止作用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荆。但其确切的抗血管形成的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现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抑素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血管新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中 ,内皮细胞的迁移、分化并形成管腔是重要的环节。在此过程中 ,大量基因表达于内皮细胞 ,这些基因的调控对血管新生具有重要意义。转录因子Ets 1通过对内皮细胞表达基因的调控及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在血管新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发病机制及一些病理过程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人们认为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在其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造成血管硬化和周围血管阻力增高,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内皮细胞增殖调控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  相似文献   

10.
血管发生和血管新生的体外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和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新血管形成的最基本过程 [1]。为探讨血管发生与血管新生的调控机理 ,评价各种因子和药物对血管形成的影响 ,可通过体内外模型。本文重点介绍研究血管发生和新生的体外模型。目前应用较多的为 ,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EC)的增殖试验 ,EC的迁移试验。前者通过定量 3H -胸腺嘧啶掺入内皮细胞的DNA测定放射活性评价细胞增殖 ,也有用比较前后细胞计数评价细胞增殖 ;迁移实验较多利用标准或改良的Boyden盒的方法 ,此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