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6例临床疑似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CE-TCCS检查,比较造影前、后对MCA 狭窄的显示率,定位狭窄部位,评价狭窄程度,并将诊断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MRA或DSA显示,86例患者中共98支MCA 狭窄,TCCS对MCA 狭窄的显示率为80.6%(79/98),CE-TCCS为100%(98/98)。98支狭窄的MCA中M1段狭窄68支,M2段狭窄30支,CE-TCCS对于MCA 狭窄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94.8%。86例中19例患者年龄较大,TCCS大脑中动脉不能全程显示,呈断续显示,未探及明显高速血流,其中M1段狭窄漏诊8例,M2段狭窄漏诊11例;注射造影剂后,MCA全程显示清楚,狭窄段表现为彩色血流色彩明亮,呈五彩镶嵌样,频谱多普勒显示局部血流速度明显加快,部分血管远段血流速度减低;严重狭窄者近闭塞动脉处血流信号呈断续的点条状充盈,血流速度减低。闭塞动脉未见血流信号。结论 经颅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诊断MCA 狭窄并准确定位狭窄部位,且对评估狭窄程度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MCA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59例患者超声造影前、后分别经颅超声探查颅内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比较造影前、后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总结经颅超声造影在颅内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血流特点,并与MRA或DSA结果对比。结果造影增强经颅彩色多普勒(CE-TCCS)对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显示率较常规经颅彩色多普勒(TCCS)明显提高,其中对于MCA(M2段)、ACA(A1、A2段)、PCA(P1、P2段)的显示率与TC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1例椎-基底动脉造影前显示率为71.3%(15/21),造影后显示率为100%;CE-TCCS检出3例MCA闭塞,15例MCA狭窄,3例ACA狭窄,2例PCA狭窄;4例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3例和狭窄8例,患者同侧颅内动脉血流灌注减少,血流速度减低。2例MCA狭窄支架置入术后,CE-TCCS显示血流通畅,速度在正常范围,所有结果均经MRA、DSA证实。结论经颅超声造影可以提高颅内动脉的显示率;有助于判断颅内动脉狭窄,也可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与闭塞所致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及脑梗死的类型,并进一步探讨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与闭塞所致梗死的相关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由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与闭塞所致的相应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或全脑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组29例和闭塞组2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脑动脉供血区分型模板,确定头颅磁共振弥散成像上脑梗死的类型。结果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有无长期饮酒、抽烟等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塞组患者的NIHSS评分高于重度狭窄组(P<0.05),两组患者的梗死病灶特点不同,重度狭窄组皮质分支动脉供血区梗死(PI)、小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SPAI,病灶直径<2cm)、大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LPAI,病灶直径>2cm)、分水岭区梗死(BZI)、大面积梗死(LTI)、深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PAI)+PI、PAI+BZI、PI+BZI病灶分别0例、3例、4例、16例、0例、1例、3例、2例,而闭塞组分别为1例、2例、4例、3例、2例、5例、5例、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塞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及冠心病,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组患者梗死多表现为分水岭病灶,而穿支受累是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8例Moyamoya病的血管造影表现,评价血管造影对Moyamoya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3例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5例行DSA.结果 8例患者均显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起始段狭窄或闭塞、烟雾血管及广泛侧枝血管.结论血管造影可清晰显示烟雾病血管狭窄程度或闭塞的部位及侧枝循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直接的影像学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动脉偏侧优势与突出血管征(PVS)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动脉偏侧优势及PVS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8~78岁(52.8±7.7岁)。依据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有无患侧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分为偏侧优势组(n=26)和对照组(n=22),观察两组患者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显示的PVS差异。依据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提示梗死灶周围有无PVS将入组患者分为PVS阳性组(n=27)和阴性组(n=21),分别于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将偏侧优势组和对照组、PVS阴性和PVS阳性组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分析评分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偏侧优势组出现PVS为42.31%(11/26),对照组患者出现PVS为72.73%(16/22),对照组高于偏侧优势组(P<0.05);偏侧优势组及PVS阴性组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PVS阳性组(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大脑动脉偏侧优势及PVS阴性提示侧支循环建立及良好的灌注状态,并与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M2-M3等相对小血管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解放军264医院采用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相对小血管(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M2-M3)闭塞引起超过静脉溶栓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例临床资料,分析术前及出院时NIHSS评分、闭塞血管再通情况,手术并发症,临床预后(3个月mRs)等指标,其中大脑中动脉M2-M3闭塞者6例,大脑前动脉闭塞者3例,大脑后动脉闭塞者4例.结果 13例中,取栓时间窗为3.5~7.0 h,从发病到复流时间为(4.53±3.21)h,13例血管均完全再通,其中TICI分级3级者11例,TICI分级2b级者2例.2例术后出现少量侧裂和蛛网膜下腔出血.NIHSS评分从入院时的(19.53±1.62)分降至2周时(3.15±0.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63,P〈0.01);90 d的mRs评分为:0分7例(53.85%),1分3例(23.08%),2分3例(23.08%),死亡0例.结论 由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M2-M3等相对小血管闭塞引起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时间窗内采取支架机械取栓治疗,血管再通率高,并发症低,可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评价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两种不同的管腔形态特征及对应脑梗死类型的差异。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缺血性脑卒中住院诊断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1周内行HR-MRI及头颅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管腔形态特征及头颅DWI上脑梗死类型。依照HR-MRI上闭塞管腔的形态学特征将患者分为斑块形成组与非斑块形成组;DWI上脑梗死类型分为单发脑梗死、多发脑梗死、无脑梗死灶。结果 44例患者纳入分析,斑块形成组30例,非斑块形成组14例。斑块形成组闭塞位置位于近端16例,远端14例,非斑块形成组闭塞部位为近端13例,远端1例,两组闭塞部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25,χ~2=4.99),非斑块形成组闭塞部位多为M1段近端。斑块形成组与非斑块形成组单发性脑梗死分别为11例和5例,多发性梗死分别为15例和2例,无梗死灶分别为4例和7例,两组脑梗死类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6,χ~2=8.29),斑块形成组脑梗死类型多为多发性脑梗死,而非斑块组多为单个脑梗死或无梗死灶。结论高分辨MRI对大脑中动脉闭塞管腔管壁形态特征评价具有重要价值,闭塞管腔内是否有斑块与主干周围有无侧支形成可能是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不同脑梗死类型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的价值.方法 对7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者组)和对照组7名健康成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眼动脉(OA)及颅内动脉,分别根据患者OA反向血流及大脑后动脉(PCA)P1段峰值血流速度(Vs)大于对照组((-x)+2s)来判断O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并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7例患者均存在双侧OA反向血流,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例左侧PCA P1段和3例右侧PCA P1段Vs大干对照组;MCA、ACA V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双侧ICA闭塞患者存在OA及后交通动脉两种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但其颅内动脉仍供血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评价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部位的价值。方法 112例脑血管病患者,利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采用冠状面和轴断面相结合的方法,依次检查颈内动脉颅内各段,记录血流动力学测值。超声检查与磁共振脑血管造影比较,总结超声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性部位的价值。结果经过筛选共40例患者符合条件,所有颈内动脉根据解剖分为5段,即颈段、C1~2段、C3~4段、C5~6段和大脑中动脉(MCA1)段,共分析了400段。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诊断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者有48段,狭窄分布部位如下:大脑中动脉(MCA1)26段、C1~2段10段、C3~4段10段、C5~6段2段;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闭塞者有18段,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MRA诊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者有54段,其中大脑中动脉(MCA1)28段、C1~2段6段、C3~4段20段、C5~6段0段;合并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闭塞者有18段,大脑后动脉狭窄2例,岩骨段小动脉瘤2例。结论超声与磁共振脑血管造影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均能有效判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部位,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经颅超声造影技术能提供颅内血流动力学状况,超声与磁共振脑血管造影结合使用对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闭塞部位的诊断能提供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提高大脑动脉闭塞的CT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对36例临床上诊断或怀疑有脑梗塞、脑溢血、转移性肿瘤、脑脓肿等患者作CT平扫,有的作2~4次。其中6例作增强扫描。结果:大脑中动脉闭塞25例,其中7例引起出血性脑梗塞;大胸前动脉闭塞6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例;大脑中动脉和前动脉均闭塞2例;既有大脑中动脉闭塞,又有大脑后动脉出血1例:开始为腔隙性脑梗塞,后又有大脑前动脉闭塞1例。结论:1、大脑动脉闭塞,特别是有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脑溢血常混淆,即使是有经验的神经内科医师有时也要引起误诊。2、用窄窗观察和CT追踪复查是显示缺血性脑梗塞和出血性脑梗塞的重要手段。3、当临床表现不能由腔隙性脑梗塞作出解释时,应再作CT复查,看是否还有大脑动脉闭塞引起缺血性脑梗塞。4、出血性脑梗塞往往发生于缺血性脑梗塞后2周左右,因此必须进行CT复查。5、引起大脑动脉闭塞的原因很多,必须结合临床资料才能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皮质下分水岭梗死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间的关系。方法:皮质下分水岭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组,健康志愿者120例为对照组。CT血管成像(CTA)检测患者颅内外血管狭窄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结果:脑梗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率高于对照组;侧枝循环开放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皮质下分水岭脑梗死可能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多条血管狭窄或闭塞有关;部分患者侧枝循环已建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颅超声造影(CE-TCCS)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闭塞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例临床疑似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患者分别行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及经颅超声造影检查,比较造影前后大脑中动脉狭窄显示率、定位狭窄部位、评价狭窄程度,并与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经核磁共振血管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显示,86例中98支大脑中动脉狭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狭窄79支(79/98,80.6%),经颅超声造影诊断狭窄98支(98/98,100%),其中M1段狭窄68支,M2段狭窄30支;经颅超声造影对大脑中动脉狭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4.9%(93/98),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狭窄表现不同。结论经颅超声造影能够准确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部位定位准确,对狭窄程度的评价有一定作用,有望成为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病变首选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变化、侧支循环代偿能力和血管再通情况。方法:对92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发病24h内检测发现, 62例(67%)急性闭塞患者病侧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消失,30例(33%)慢性进展性闭塞患者病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平均流速22±8cm/s)。84例(91%)病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8例(9%)病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40例急性闭塞患者血管再通,再通时间1-2d 15例;3-7d 15例;>7 d 10例。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了解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脑血流改变和血管再通情况,为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双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1例TCD诊断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71岁.主因左侧肢体活动障碍4 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 a,血压最高达200/110 mm Hg,吸烟史30 a,饮酒10 a余.入院后查:BP 160/100 mm Hg,神清,语利,深舌无偏斜,双侧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肢体活动障碍基本恢复.TCD检查所见:双颈内动脉颅外段未探及血流信号,双颈外动脉低阻力、高流速血流频谱改变.颅内动脉可见典型的侧支循环开放的血流特征,主要表现为:左大脑中动脉(LMCA)及左颈内动脉终末段(LTICA)低流速、低搏动血流频谱改变;左大脑前动脉(LACA)血流方向逆转(即由负向变为正向),右大脑前动脉(RACA)、右大脑中动脉(RMCA)及右颈内动脉终末段(RTICA)血流速增快(代偿);双大脑后动脉(PCA)P1段血流速增快(代偿);双眼动脉(OA)反向血流频谱改变(即由正向变为负向);右椎动脉血流速减慢.TCD诊断:(1)双颈内动脉颅外段未探及血流信号(待除外闭塞?);(2)左大脑前动脉血流方向逆转(前交通支开放、右→左分流型);(3)双大脑后动脉P1段血流速代偿性增快(双后交通支开放);(4)双眼动脉反向血流频谱改变(双颈内、外侧支开放);(5)右椎动脉血流速减慢.上述检查结果均经颈动脉超声和CTA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大脑中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方式。【方法】对4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成像证实的大脑中动脉主干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患者组)和45例无大脑中动脉病变患者(对照组)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患者组均出现病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两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比值(1.48±0.21)明显高于对照组(1.02±0.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3.582,P<0.001)。4例(9%)病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患者组未发现其他侧支循环通路开放的血流表现。【结论】大脑中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时软脑膜吻合血管开放成为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病侧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对于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有价值,是提示侧支血流从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进入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与TOF-血管成像(MRA)两种方法对检查急性脑梗死中大脑中动脉主要血管段内急性血管闭塞的诊断准确性。材料与方法61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MRI)和DWl、SWI、TOF-MRA检查。对SWI检测到的磁敏感血管征象(SVS)与MRA检测的大脑中动脉主要血管段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频率通过McNemar检验进行比较。结果61例脑梗死病变在DW I图像上均显示高信号,47例患者的患侧大脑深髓静脉较对侧明显扩张。59例患者在SWI上明确清晰显示SVS,其中有56例患者的SVS与MRA显示的闭塞或狭窄位置相匹配。两种技术在检测M1段内血栓性闭塞的灵敏度没有明显差异(SWI:98.1%;MRA:98.1%),而在检测M2/M3段血管内血栓的灵敏度存在显著差异(SWI:75.0%;MRA:37.5%;P<0.001)。结论 SWI和MRA均能检测到急性脑梗死中血管内血栓性闭塞或狭窄,其在检测主要血管狭窄或闭塞方面的灵敏性没有差别,但是在检测较小、迂曲动脉段及髓静脉方面SWI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STA-MCA)搭桥术治疗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伴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6例,行STA-MCA搭桥术或STA-MCA搭桥术联合脑-硬脑膜-动脉贴敷(EDAS);术中采用脑血管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术后行血管超声以确定吻合血管通畅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出院3个月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随访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吻合口处血流通畅者15例(93.75%),血流缓慢者1例(6.25%);无患者再发缺血性卒中;术前1周、术后1周及3个月mRS评分良好的患者分别为6例(37.50%)、7例(43.75%)、14例(87.50%);3月时mRS评分良好的患者例数高于术前和术后1周者(P=0.0091,P=0.0233)。结论:STA-MCA搭桥术或联合EDAS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所致脑组织的低灌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激光散斑成像(LSI)技术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侧枝循环开放情况及局部脑血流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9只,使用改良线栓法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栓塞(pMCAO)模型。利用LSI技术观测术后90 min内缺血半球皮质血流变化及侧枝循环开放情况,术后24 h TTC染色法观察脑梗死体积。结果:造模成功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皮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明显减少,部分大鼠随着侧枝循环逐渐开放局部血流不同程度恢复,另一部分大鼠血流恢复缓慢。结论:LSI技术时间空间分辨率高,成像结果直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TCD)分析坏疽性脓皮病致无脉症一例,提高坏疽性脓皮病引起血管狭窄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坏疽性脓皮病致无脉症患者一例,应用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仪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眼窗探测眼动脉,颈内动脉虹吸段,枕窗探测椎动脉,基底动脉。4MHZ探头连续波探测Subcl、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再行主动脉造影。比较检查结果。结论坏疽性脓皮病可引起血管病变导致血管狭窄。TCD可以准确分析是否存在血管狭窄,以及血管狭窄后,侧枝循环是否建立,以及相关动脉的血流情况,对判断愈后及改进治疗方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颈内和大脑中动脉狭窄与闭塞的MR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闭塞通常导致脑内血流动力学障碍,是引起脑梗死的最常见原因.磁共振脑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ed imaging, PWI) 使用团注顺磁性对比剂方法,能够在脑梗死发生前显示脑血流动力学异常改变.本文对PWI在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