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是开发同时具有电、磁性能的功能材料的最佳选择之一,是制备电磁屏蔽材料,电磁波吸收剂等功能材料的重要途径。导电聚合物与磁性纳米粒子复合,既可实现电、磁性能的复合,又可通过调节各组元的组成和结构实现对材料电、磁性能的调节。对目前导电聚合物/磁性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方法,复合材料的结构及控制,材料的性能与应用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由于具有电活性,导电聚合物在神经和心肌等电刺激响应性细胞的培养及相关电活性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通过键合氨基酸基团或与天然蛋白基混可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本文主要综述两种典型的导电聚合物-聚吡咯和聚苯胺(PANi)在组织工程支架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特别阐述短肽与PANi的共价键合和电纺PANi明胶共混纳米纤维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导电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是纳米材料研究中一个重要部分。着重综述了导电高分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在合成技术、材料性质和各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5.
将填充有FeCl3的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FeCl3的乙醇溶液浸泡处理后,置于吡咯气氛中,制得聚合物/聚吡咯表面复合导电材料。研究了苯乙烯-丙烯腈中FeCl3含量,FeCl3/乙醇溶液浓度,浸泡时间,聚合反应时间对材料电导率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导电层的表面结构并测定了导电性的稳定性。导电材料最高电导率达4.8×103S·m-1,在干燥气氛下可稳定18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Stille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基于6-烷基吡咯[3,4-d]哒嗪-5,7-二酮(PPD)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结构单元的受体-π-受体(A1-π-A2)型共轭聚合物(PPPD-DPP)。采用热重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化学工作站等表征了聚合物PPPD-DPP的性能,系统地研究了聚合物的热性能、光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及晶体管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PPPD-DPP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达到376℃;薄膜的最大吸收峰位于702 nm,光学能带隙为1.27 eV;有较低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HOMO,-5.23 eV)。基于PPPD-DPP的有机薄膜晶体管(OTFTs)器件在真空中显示出双极性传输特性,最高电子和空穴迁移率分别为0.030 cm2/(V·s)和0.054 cm2/(V·s),在空气中PPPD-DPP器件则表现出明显的p型传输特性,空穴迁移率提升至0.121 cm2/(V·s)。  相似文献   

7.
用电化学氧化聚合方法将吡咯在聚氨酯(PU)、聚已内酰胺(Nylon 6)、聚芳砜酰胺(PSu)及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PPTA)等绝缘聚合物中聚合生成聚吡咯(PP_y)的高分子复合物PU/PP_y、Nylon 6/PP_y、PS_u/PP_y、PPTA/PP_y等。它们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及力学性能、报导了他们的制备方法及电导率、力学性能、电化学活性、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应用外部电容耦合式等离子体聚合装置,研究了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规律,找到了最佳的聚合条件。通过热失重,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衍射和接触角测定等,研究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电导率测定表明二甲基苯胺等离子体聚合物具有半导体性质。  相似文献   

9.
聚吡咯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聚吡咯的生物安全性进行毒理学系统评估。方法:用化学合成的聚吡咯粉末提出液,进行了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MTT、溶血试验、过敏试验、微核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和眼结膜刺激试验。结果:聚吡咯是无毒、无致热原、不引起溶血和过敏,也无致突变和刺激作用的材料。结论:提示聚吡咯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吡咯的双取代衍生物:N-十二烷基-3-苯基吡咯,并用化学氧化法对其实施了聚合反应。该反应生成的导电聚合物可溶于一般有机溶剂,用溶剂蒸发制膜的方法可制得柔软的自支撑薄膜,用四电极方法测得掺杂态薄膜的电导率约为0.05S/cm。并通过元素分析、GPC、FT-IR、1H-NMR等手段对其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在聚合物固体电解质(聚乙二醇不饱和聚酯网络-LiClO4)中进行吡咯聚合原位制得了聚吡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双层复合膜。用扫描电镜观察复合膜的界面结构,用循环伏安和交流阻抗法研究了复合膜的电化学杂脱掺杂性能。结果表明,聚吡咯/聚合物固体电解质双层复合膜具有相互穿插渗透的固/固密接界面结构,这种界面结构改善了聚吡咯和聚俣物固体电解质间的界面接触,提高了聚吡咯在聚俣物固体电解质中的电化学掺杂脱掺杂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为催化剂,三甲苯基磷(P(o-tol)3)为配体,4,3’-十二烷基-2,2’-联二噻吩(M1)和2,8-二溴-5-(2-己基癸基)苯并三噻吩(M2)为单体,采用Stille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了基于苯并三噻吩和联二噻吩单元的共轭聚合物(PBTT)。采用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电化学分析分别研究了聚合物PBTT的热性能、光学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PBTT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低的最高占有轨道能级(HOMO);聚合物薄膜最大吸收峰位于469 nm,光学能带隙为2.10 eV;将聚合物与 [6,6]-苯基-C61-丁酸甲酯(PC61BM)共混材料作为活性层制作了本体异质结构太阳能电池器件,在模拟太阳光源AM 1.5 G 100 mW/cm2照射条件下,该器件获得了高达1.00 V的开路电压,初步的能量转化效率为0.43%。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液共混法得到了聚苯胺/含联苯结构聚芳砜导电复合膜。该复合膜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对其导电规律进行了探讨。热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膜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复合膜的微观形貌,表明PAn与LPES的共混相容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电化学方法,以高氯酸为掺杂剂,合成了具有较好导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聚苯胺自支撑膜。探讨了电化学聚合反应条件对其性能的影响,并借助SEM、IR、ESR等手段表征了所得聚合物。  相似文献   

15.
用交流阻抗谱论证了聚乙烯/碳黑(PE/CB)导电复合材料的网络导电机理,分析了热处理过程对复合材料电性能的影响。通过在不同频率和低电压下测定热处理前后及不同长度的导电复合材料样品的导电能力(A)、导电方式(B)和电阻值(Ra Rc),证明了材料内部存在着直通碳链、小间隙的碳链和大间隙的碳链,呈现三维网络导电结构。  相似文献   

16.
受限条件下高分子链的静态与动态性质是高分子物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物理学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相对于自由高分子链,受限高分子链往往随受限程度和受限区域的不同而表现出一系列独特的规律性。本文首先回顾了自由空间中高分子链的基本性质,然后重点介绍了在不同受限程度下高分子链的静态性质和动力学行为,对比了不同受限区域下这些性质的差异性,并且系统总结了流场诱导下高分子链过孔的经典理论及其详细推导过程。最后,展望了受限高分子链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用炭黑填充SBS/橡胶制备导电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导电性、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特性。讨论了炭黑填充率、炭黑结构和性质以及SBS对复合材料导电性和电阻率-温度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指出,使用中等结构炭黑(N550)填充SBS/橡胶共混基体可获得一定强度的PTC复合材料;适量填充SBS可改善SBS/橡胶复合材料的高温ρ ̄T特性,硫化SBS/SBR可减轻其滞后性。  相似文献   

18.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乳化剂和掺杂剂,采用水一油二相乳液聚合物方法对苯胺进行合成,制备出高溶解性和高电导率的PAn,通过x-射线,电镜分析和热重分析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合成的导电性PAn具有较高的特性粘度,溶解性,耐热性及结晶度,与非极性溶剂-表面活性剂-水三相体系聚合产物结果相似,透射电镜显示水乳液聚合产物呈较规则的纤维状取向排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