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异丙酚、吗啡加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镇静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刘琼  黄纪坚  林吉忠 《重庆医学》2000,29(2):175-176
异丙酚(Propofol)又称得普利麻,是一种新型静脉麻醉药,因具起效快、半衰期短、苏醒完全、并发症少等独特的药物作用特性,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术病人的麻醉和非手术病人的镇静、止痛、催眠诸方面。本研究旨了解ICU内异丙酚用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应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同时与吗啡(Morphine)加安定(Diazepam)的联合应用作比较。1资料与方法1.1分组35例急诊ICU内施机械通气的患者按给药种类随机分为异丙酚组(P组):n=17,男10例,女7例,年龄38.5±3.4岁,体重56.1±2…  相似文献   

2.
咪唑安定对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效果。方法将40例需机械通气的病人按年龄平均分两组,A组为老年病人(年龄≥60岁),B组为非老年病人(年龄<60岁),气管插管前两组均予推注咪唑安定0. 2~0. 3mg/kg,插管后接多功能呼吸机行机械通气,再予咪唑安定以0. 03~0. 2mg/(kg·h-1 )滴注,平均持续滴注时间(48±11. 4)h(36 ~124 )h。结果镇静和停药后神志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差异(P>0. 05 );两组病人用药前后R,SaO2,PaO2 和PaCO2 均有明显改善(P<0 05),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用药后两组病人血压(BP)和心率(HR)无明显变化(P>0. 05)。结论咪唑安定用于老年病人机械通气的镇静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对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镇静效果。方法:对实施机械通气的90例患者分别给予首剂咪唑安定10mg静脉注射,然后微泵0.03~0.08.kg-1.h-1维持,给药后2、5、10、30min分别根据RS(ramssy score)评分标准进行镇静效果评分。结果:本组研究中所有患者用药后均取得明显镇静效果。结论:咪唑安定在实施机械通气中静脉持续用药,对机械通气患者有很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小剂量吗啡对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且需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7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后,以0.05~0.15 mg/(kg·h)维持;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后,以0.03~0.06 μg/(kg·h)维持;观察组患儿静脉给予吗啡40 μg/kg后,以10~30 μg/(kg·h)静脉维持。首要观察指标是Ramsay评分、吸气峰压(PIP)、氧合指数、肌酸激酶(CK-MB)、机械通气时间。次要观察指标为血气、P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等。 结果 2组患儿均达到完善的镇静状态。机械通气后,PIP逐渐降至正常,但在插管后12 h(T12h)和插管后1 d(D1),观察组PI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4;P=0.03);患儿的氧合指数也逐渐改善,观察组在T12h、D1时间点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4);肌酸激酶也在机械通气后逐渐降低,但对照组患儿肌酸激酶在T12h、D1和拔管前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P=0.05;P=0.03)。此外,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2);观察组P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2),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P<0.01)。 结论 机械通气期间给予小剂量吗啡和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均能使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达到满意的镇静程度。小剂量吗啡能较快地改善患儿的缺血缺氧症状和心肺功能,明显减少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的入住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潘丽敏 《中外医疗》2011,30(7):127-127
通过对25例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咪唑安定后有明显的镇静效果,自主呼吸与呼吸机频率协调一致,避免人机对抗,提高肺的顺应性,改善气体交换,增加氧的供给,使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得以体现,有利于危重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6.
吗啡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镇痛镇静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时使用吗啡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对41例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持续给予吗啡静滴镇痛、镇静治疗。结果通过观察发现滴注吗啡镇静镇痛效果明显,避免了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的伤害性刺激及气管管理造成的疼痛导致的不良反应,提高了患儿休息质量。结论对使用吗啡镇痛、镇静的机械通气患儿加强监护,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重症监护病房行机械通气的内科病人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 30例需机械通气的内科病人随机分为咪唑安定组(M组)和咪唑安定+芬太尼组(M+F组),每组15例。以肌肉活动评分法(MAAS)评分3分、ATICE人机顺应性评分≥3分为镇静目标。记录镇静前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MAAS评分、ATICE意识评分和人机顺应性评分。镇静开始两组均以咪唑安定0.05mg/kg(每5min静脉推注一次),并进行镇静评估至达镇静目标。然后M组开始以咪唑安定0.1mg·kg^-1·h^-1持续泵入;M+F组开始以咪唑安定+芬太尼混合液(100:1)0.1mL·kg^-1·h^-1持续泵入。每隔2h进行一次镇静评估,调整药物输注速率维持镇静目标,记录呼吸、循环及镇静指标。镇静中12h和24h各监测一次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镇静达24h时停止药物输注,每30min评估一次镇静深度,记录恢复时间(停药至MAAS评分≥3分的时间)。计算药物费用、药物调整次数、镇静满意程度和人机顺应性满意程度。结果 镇静过程中两组病人的血压、氧合指数及药物调整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F组的心率、气道压力、呼吸频率、咪唑安定用量和药物费用均明显低于M组(P〈0.05);M+F组的脉搏血氧饱和度高于M组(P〈0.05)。M+F组的镇静满意程度、人机顺应性满意程度和意识评分明显高于M组,恢复时间较短(P〈0.05)。结论 对行机械通气的内科病人使用芬太尼能提高咪唑安定的镇静效果,减少咪唑安定用量和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是救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患者不能耐受插管,人机对抗现象非常普遍,现就我院ICU在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咪唑安定镇静的体会总结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04年10月至2006年8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使用咪唑安定镇静的病人23例。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13例,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3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7例,男9例,女14例,年龄11~75岁,所有病人均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咪唑安定,首剂3mg,缓慢静注,继之按0.05mg/Kg·h持续泵入。根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评价其镇静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6年9月入住急诊ICU病房126例符合使用辅助性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唑安定静脉注射泵持续给药,负荷剂量5~10mg,维持量0.04~0.02mg/(kg·h)。观察镇静评分(ramsay score,RS)变化。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给予咪唑安定负荷剂量后,RS从1级下降至2~3级,达到较好的镇静要求,能在维持量下能保持镇静水平的稳定,有效率100%。结论咪唑安定静脉持续用药,对机械通气患者有很好的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急性左心功能衰竭(AHF)是心血管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危急重症,抢救是否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AHF一旦确诊,应尽早予以急救,为治疗赢取时间。传统氧疗和药物治疗对重症急性左心衰疗效较差,我院早期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吗啡治疗40例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泊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疗效。方法选取ICU中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共49例,采用丙泊酚持续镇静并观察镇静效果,同时监测达到镇静RamsayⅢ~Ⅴ效果前后及停药时相关呼吸、循环参数变化。结果丙泊酚镇静起效迅速,镇静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及平均气道压均较镇静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是可运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较理想的镇静药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容量喂养策略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及对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1月30日某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无创机械通气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基于速率的喂养策略,试验组给予基于容量的喂养策略,2组喂养策略均进行详细护理记录,比较2组患者能量摄入情况和营养指标变化情况,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免疫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观察2组患者喂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实际摄入总量(1715.59±246.26)ml和实际摄入量/目标总量(0.93±0.24)明显高于对照组(1472.61±258.23、0.82±0.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7、2.849,P=0.000、0.006)。干预后试验组血清白蛋白(43.34±5.31)和前白蛋白(246.34±23.54)明显高于对照组(37.89±4.71、215.38±19.18)(P<0.05)。干预后试验组CD3(69.49±7.61)、CD4+(45.61±5.23)、CD4+/CD8+(1.61±0.24)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作用。方法:100例机械通气ICU患者随机均分为异丙酚组和联合用药组(n=50)。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持续静脉泵注异丙酚1~4 mg/(kg.h),联合用药组加用瑞芬太尼4μg/(kg.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5 min、1、6、12、24 h以及气管内吸痰操作前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异丙酚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与用药前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各时间点SBP,DBP,HR均下降,但异丙酚组更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异丙酚用量、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异丙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异丙酚组(P(0.05),两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无差异组(P>0.05)。结论:异丙酚伍用瑞芬太尼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好,循环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王兵  朱晓杰 《河北医学》2005,11(9):776-778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原因,提高脱机成功率。方法:对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间,我院ICU收住的42例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69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9例次脱机失败中,生理学指标变化41例次(59.4%),原发病恶化17例次(24.6%),通气策略不当11例次(15.9%)。结论:机械通气失败的原因依次为生理学指标变化、原发病恶化和通气策略不当。因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应掌握适宜的脱机时间和脱机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ICU内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ICU内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16例)和全肠外营养组(TPN,14例)。EN和TPN组患者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监测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机械通气时间、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并计算氮平衡。结果:肠内营养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氮平衡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上臂肌围和肱三头肌皮皱厚度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EN组低于TPN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病人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能更好的提供营养,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过程中的临床作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该院ICU行机械通气需要镇静治疗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n=25),实验组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对照组不实施每日唤醒计划。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以及镇静时间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以及镇静时间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可减少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作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彦斌 《医学综述》2009,15(22):3513-3514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对危重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8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和[肠外营养(EN)+肠内营养(PN)]组,对两组患者的营养支持状况及并发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N+EN组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上臂肌围等指标与TPN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PN+EN组并发症、病死率均较TPN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规范化支持能显著降低危重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使危重患者获得合理、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病机械通气的应用时机指征。方法:对27例患者机械通气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机械通气27例,治愈15例,死亡12例,死亡患者均伴有较严重的合并症或临终期。结论:术后肺功能改变是引起肺部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术前有呼吸道疾病以及创伤、休克、胸部及颅脑外伤、严重感染等,急诊手术应视为已有呼吸功能不全,对这类高危患者应加强预防性通气治疗,方能降低呼吸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语言性沟通对神内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 年10 月至2010 年10 月入住神内重症监护病房的神志清楚,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133 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7 例,对照组66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遵医嘱调节呼吸模式及参数,使用机械通气.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非语言性沟通,运用眼神,微笑,触摸,肢体语言等方法进行情感交流,了解机械通气患者的内心世界,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非语言性交流具有稳定机械通气患者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指标的作用.结论:通过非语言性沟通,患者对机械通气的认知发生改变,用积极的心态使用机械通气,更主动的配合各项护理操作,大大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效果,缩短了机械通气的时间,减轻了患者自身的痛苦,使患者更好的接受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镇痛在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50例经口气管捅管内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咪达唑仑针镇静组与咪达唑仑针镇静基础上同时芬太尼针镇痛组,观察其镇静效果及达到镇静目标值后1h及12h的呼吸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镇静镇痛组在达到镇静目标值后的呼吸与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镇静组,两组在1h后心率、血压方面,镇静镇痛组与镇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h后心率指标镇静镇痛组与镇静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在镇静基础上给予镇痛治疗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