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CD3^+CD4^+T细胞表面CD28^+和CTLA-4^+分子水平,探讨两者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8例初治MDS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表面CD28^+和CTLA-4^+表达率。结果(1)MDS组CD3^+CD4^+CD28^+表达率为(79.82±8.99)%[难治性贫血(RA)(78.65±10.4)%、伴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转变中的原始细胞增多性难治性贫血(RAEB-t)(80.10±7.28%)],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9.56±3.0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2)MDS组CD3^+CD4^+CTLA-4^+表达率为(2.14±1.25)%[RA(1.51±0.80)%、RAEB/RAEB-t为(2.65±1.3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0.11±0.12)%,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随MDS疾病的进展,RAEB/RAEB-t组CD3^+CD4^+CTLA-4^+的表达率与R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TLA-4/CD28免疫应答中相互拮抗的共刺激分子对比值在MDS-RA组中为2.14±0.97,RAEB/RAEB-t组为3.58±1.55,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1±0.1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RA组和RAEB/RAEB-t组之间的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MDS患者骨髓的CD3^+CD4^+T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表达异常,CD28下调,CTLA-4上调,T细胞处于抑制状态;(2)随着MDS骨髓中原始细胞的增多,CD28/CTLA-4比值增高,进一步说明CD28/CTLA-4异常与MDS疾病的发生及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骨髓细胞Fas(CD95 )及其配体 (FasL)的蛋白表达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患者和正常对照组骨髓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体外培养观察Fas免疫球蛋白(Fas Ig)及TNFα抗体对患者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培养细胞的胞质DNA片段以观察凋亡情况。结果 ①MDS患者 77% (2 0 / 2 6例 )表达Fas蛋白 ,81% (2 1/ 2 6例 )表达FasL蛋白 ,正常对照组无表达。②Fas、FasL表达与FAB分型有关 :Fas蛋白表达 ,难治性贫血 (RA)显著高于RA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者、转变中的RAEB(RAEB t)和继发于MDS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postMDS AML) (RA >RAEB >RAEB -t >postMDS -AML) ,但RA患者的FasL表达最低。③体外培养发现 ,加入Fas Ig或TNFα抗体以阻断其途径 ,MDS患者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CFU GM)和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 (CFU E)的集落形成显著增加 ,培养细胞的胞质DNA片段显著下降。结论 MDS骨髓细胞Fas和FasL的表达异常 ,并具功能活性。Fas、FasL可能是MDS凋亡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简称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表达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按中医辨证分型将80例ITP患者分为4组,每组20例.以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外周血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的表达率并与对照组(正常健康志愿者20例)相同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D4^+及CD8^+外周血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表达率ITP瘀血阻络组、血热妄行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较显著增加(P〈0.05),血热妄行组治疗后显著下降,瘀血阻络组略有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CD4^+及CD8^+外周血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表达率ITP阴虚火旺组、气虚不摄组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所增加,治疗后略有上升,但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Fas/FasL表达存在相关性.ITP患者较高的T亚群表面凋亡调控因子Fas,Fasl值,提示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和Fas表达及其与复发缓解病程的关系。方法 42例复发缓解型MS患者,根据其病程分为复发期组20例和缓解期组22例,另外选择2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五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以上三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凋亡和Fas表达的情况。结果三组间外周血T淋巴细胞Fas的表达无明显差别。复发期MS患者凋亡的CD4^+T淋巴细胞(由AV染色标记)和Fas相关的CD4^+T淋巴细胞凋亡(由AV^+CD95^+/CD4^+标记)明显低于缓解期MS患者和对照组(均P〈0.05)。复发期MS患者和缓解期MS患者凋亡的CD8^+T淋巴细胞(由AV染色标记)和Fas相关的CD8^+T淋巴细胞凋亡(由AV^+CD95^+/CD8^+标记)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复发期MS患者和缓解期MS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T 淋巴细胞的凋亡和Fas的表达与复发缓解型MS患者的发病和病情的加重有关,MS患者对Fas/FasL介导凋亡的抵抗可能参与了MS发病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骨髓细胞凋亡及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初步揭示MDS无效造血机制,方法:采用TUNEL法检测26例MDS及1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新鲜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凋亡,RT-PCR探讨…BMMNC中TNFαmRNA表达,ELISA法测定骨髓上清液TNFα蛋白水平。结果:早期MDS(RA+BM原始细胞<10%RAEB)患者的骨髓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进展期MDS(BM原始细胞>10%RAEB+RAEB-t)骨髓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凋亡累及各阶段幼稚粒细胞及有核红细胞。早期MDS细胞凋亡程度与骨髓增殖程度有关。58%(15/26)MDSTNFαmRNA,77%(20/26)MDS髓内TNFα蛋白升高,早期MDS髓内TNFα水平与凋亡呈正相关,并于外周血血红蛋白(Hb)量呈负相关。结论:早期MDS骨髓细胞凋亡增加,随病情演变,凋亡逐渐下降,这可能与异常克隆逃逸凋亡有关。髓内TNFα增加是骨髓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α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血清及滑膜CD44、Fas/FasL的变化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CIA组32只。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CIA组建立CIA模型,30d后测定关节炎指数(AI),用ELISA法检测血清CD44、Fas和FasL水平,RT—PCR检测滑膜CD44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滑膜Fas、FasL水平。结果CIA组大鼠血清CD44和Fas、Fas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11.917~195.960,P〈0.01);滑膜CD44、Fas的表达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滑膜FasL的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6.916~20.264,P〈0.01)。CIA组大鼠血清CD44、Fas/FasL水平与AI呈正相关(r=0.603、0.485,P〈0.05),血清CD44水平与Fa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533,P〈0.05)。结论CD44可能通过上调Fas的表达、下调FasL的表达,使得Fas和FasL结合减少,从而引起细胞凋亡减少,导致滑膜增生,参与RA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as(CD9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25例MDS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BM)CD34+细胞、CD34-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Fas抗原的表达。结果: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难治性贫血(RA)组(均为P<0.01);RA组及RAEB/RAEB-t组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其中RA组高于RAEB/RAEB-t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高于对照组及RAEB/RAEB-t组患者(均为P<0.05)。两患者组血浆sF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为P<0.01),sFas水平与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MDS患者骨髓、外周血细胞Fas抗原广泛表达,Fas表达异常与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D34^ 细胞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P法对56例MDS患者骨髓细胞CD34抗原进行检测,并随访3-5年,同时定期门诊复诊及住院治疗。结果 56例中,CD34^-33例,CD34^ 23例,随访3-5年后,阴性组10例(30.3%)转为急性白血病(AL),阳性组14例(60.9%)转为AL,差异有显著性(P<0.01)。17例RAEB患者中,CD34^-中数生存期47月,CD34^ 者16月,3年生存率前者69%,后者21.1%。12例CD34^ 高表达RAEB-T患者中,转化成AL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CD34^ 患者具有高危转为AL,CD34^ 高表达RAEB-T短期内转化为AL,提示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不同中医证型肾组织、外周血淋巴细胞Fas表达与凋亡的关系。方法选择LN患者86例,行Fas、Bax、PCNA免疫组化检查,根据肾组织病变程度分为LNI~Ⅱ型和Ⅲ~Ⅳ型2组,ELISA检测sFas,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凋亡率、CD3^+CD4^+Fas等指标。结果①2组间PCNA、Fas在肾小球中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但Bax表达无显著差异;(多LN患者热毒炽盛型外周血PBMC凋亡率增高(P〈0.01);2个证型组外周血CD3^+CD4^+,表达较正常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LN患者热毒炽盛型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同时存在增生与凋亡2种状态,由于热毒炽盛型外周血sFas表达增多,抑制了Fas/sFas介导的凋亡,使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增生大于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造血细胞凋亡与T淋巴细胞免疫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Aplastic anemia,A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两者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0例AA患者和15例非血液、免疫系统疾病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的总CD34^ 、CD34^ Fas^ 、CD34^ Fas^-、CD3^ 、CD8^ 、CD3^ 、CD3^ CD25^ 标记值。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AA组总CD34^ 细胞%明显减少而其Fas表达率(以占总CD34^ 细胞%为计)明显增高。(2)AA组CD34^ 细胞%数与其Fas抗原表达率无明显负相关。(3)AA组T细胞%明显增多,且以CD8^ 细胞和CD3^ CD25^ 细胞增多为主。(4)AA组CD34^ 细胞%数与其T细胞活化状态无显著负相关。(5)AA组CD34^ 细胞Fas表达率与其T细胞活化状态无显著正相关。结论 AA骨髓存在着造血细胞数量减少和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功能的异常,造血细胞数量减少还可能与Fas以外途径诱导的凋亡过度有关。骨髓造血细胞凋亡过度可能有活化T淋巴细胞免疫以外的途径诱导Fas途径或活化T淋巴细胞可以通过Fas之外的途径诱导造血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龙醒脑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细胞凋亡指数(AI)、MasL、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大脑中动脉栓塞再通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龙醒脑片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神经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区Fas/FasL、TNF-α的表达。结果丹龙醒脑片能显著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假手术组有一定量的Fas,FasL、TNF—α表达,缺血后Fas/FasL、TNF—α迅速增加.丹龙醒脑片组显著抑制Fas/FasL、TNF—α的表达,模型组和丹龙醒脑片组、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由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Fas,FasL、TNF-α表达可能是丹龙醒脑片具有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髓生血颗粒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肾阴虚及肾阳虚型患者疗效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对36例肾阴虚及肾阳虚型CAA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象、骨髓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别应用单标法、双标法、酶联免疫法对其治疗前后含髓CD34^ 细胞、Fas^ 细胞、CD34^ mP53表达细胞和血清IL—3水平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CAA患者血象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0.05),尤其是肾阳虚组Hb值,巳接近正常;两组比较,除PLT P>0.05外,其余指标P均<0.05;CAA患者骨髓象明显好转,肾阳虚组明显好于肾阴虚组(P<0.05);CD34^ 细胞、Fas^ 细胞、CD34^ mP53表达细胞与治疗前比较P均<0.05;肾阳虚组治疗后指标改善优于肾阴虚组,P<0.05;两组治疗后CD34^ 细胞仍未上升至正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Fas^ 细胞仍偏高;CD34^ mP53细胞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肾阴虚型及肾阳虚型组治疗后血清IL—3水平与。治疗前相比P<0.05,肾阴虚型与肾阳虚型组相比P<0.05。结论:补髓生血冲剂对CAA肾阳虚型血象、骨髓象、骨髓CD34^ 细胞、Fas^ 细胞、CD34^ mP53表达细胞和血清IL—3水平改善均优于肾阴虚型,验证了“阳虚易治,阴虚难调”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新型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对哮喘小鼠骨髓CD34^+造血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并与糖皮质激素比较.探讨其潜在的治疗哮喘的机制及可能性。方法:以卵白蛋白(OVA)致敏并激发BALB/c小鼠建立哮喘模型。连续激发2周期间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对照,A组)、泼尼松(B组)及霉酚酸酯(C组)灌胃.末次激发后24h分别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外周血及骨髓,测定BALF、外周血中有核细胞的分类计数及骨髓中有核细胞总数: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中IL-5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及骨髓中CD34^+造血细胞、CD4^+T淋巴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免疫组化结合原位杂交法检测骨髓内表达白细胞介素5(IL-5)受体α链mRNA的CD34^+造血细胞(CD34^+IL-5Rα mRNA^+细胞)计数。结果:B、C组哮喘小鼠BALF中细胞总数、EOS计数,外周血中CD34^+造血细胞计数及外周血中IL-5水平均低于A组相应指标.且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C组BALF及外周血巾EOS计数、骨髓中CD34^+造血细胞计数及CD34^+IL-5RαmRNA+细胞计数与B组相应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霉酚酯酸(MMF)可能抑制嗜酸粒细胞(EOS)、T淋巴细胞的肺内浸润,抑制CD34^+造血细胞从骨髓迁移至外周血,它可能主要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少IL-5的产生.来影响骨髓EOS祖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难治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cute promyeloe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1例难治性APL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复方青黛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分离系统(MACS)分离、纯化骨髓CD34^+细胞;用SABC亲和细胞法和CMIAS系列多功能真彩图像分析仪检测骨髓CD34^+细胞bcl-2表达.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8.33%,94.44%和74.29%,2.85%,77.1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骨髓CD34^+细胞bcl-2蛋白阳性产物的阳性率和OD值治疗前均较健康组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显著减低(P〈0.01),治疗组减低幅度尤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中药砷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心理干预配合中药砷剂治疗能更有效下调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诱导或促进了APL骨髓CD34^+细胞的分化和凋亡,使骨髓正常造血功能得以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PSO)加长波紫外线(UVA)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时对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以HL-60细胞为研究对象。以细胞凋亡率、电镜下细胞超微结构改变以及细胞Fas、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为检测指标,观察中药补骨脂中提取的PSO加波长为360nm的UVA对人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的作用以及部分作用途径,并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诱导HL~60细胞发生凋亡,对照组、80μg/mL PSO组、5min UVA组及PUVA(80μg/mL PSO+5min UVA)组凋亡率分别为(10.60±0.31)%、(26。94±0.26)%、(28.53±0.05)%、(37.72±0.09)%,各组间P〈0.01,PUVA的作用明显强于前两者。(2)电镜下观察经PUVA处理后的HL-60细胞超微结构,可见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3)PSO、UVA照射及PUVA均可上调HL-60细胞Fas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下调FasL在基因、蛋白水平的表达。上述四组Fas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8.40±0.59)×10^3、(1.62±0.36)×10^5、(1.50±0.26)×10^5、(7.88±0.38)×10^6拷贝数/μg;Fas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3.29±0.39)%、(18.73±1.22)%、(18.17±1.07)%、(47.03±1.36)%;FasL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8.69±0.44)×10^7、(2.71±0.29)×10^7、(2.64±0.31)×10^7、(2.61±0.33)×10^5拷贝数/μg;FasL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58.67±1.75)%、(37.40±1.73)%、(33.90±1.90)%、(15.60±1.42)%,各组间P〈0.01,PUVA的作用明显强于前两者。[结论](1)PUVA可诱导白血病细胞HL-60发生凋亡,作用强于PS0及UVA照射。(2)PUVA诱导HL-60凋亡的途径之一为上调HL-60细胞FasmRNA表达水平,下调FasL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免疫表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免疫异常表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用多种单克隆抗体,用流式细胞测定分析仪,对79例MDS、70例良性血液病人(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的骨髓细胞免疫表型进行测定分析。[结果]MDS89.3%以上有二系或三系免疫袁型异常,其中CD19、CD13、CD14、CD33、CD34、HLA—DR免疫标志变化最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髓系抗原表达明显增高,而且随MDS进展恶化。FAB亚型抗原表达出现规律性变化:RA→RAS→RAEB→向RAEB—T转化。较早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3、CD33)逐渐增加,而较晚期髓系抗原表达(如CD15)逐渐减少;同时伴淋系抗原表达逐渐减少;骨髓干细肜祖细胞表面抗原(如CD34、HLA—DR),随着MDS恶化发展,有逐渐明显增加异常表现,而且CD34、HLADR早期抗原表达增高者,常常预后较差,易于转化成白血病。[结论]MDS病人骨髓细胞免疫异常表型,有利于MDS诊断、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对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患者骨髓CD34^+细胞比率及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PNH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CD34^+细胞比率及外周血中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结果PNH患者CD34^+细胞比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其中增生减低组CD34^+细胞比率低于增生活跃、增生明显活跃组(P均〈0.05),而后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正常人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均〉95%,其中粒细胞CD59表达稳定性较好;PNH患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表达阳性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减低(P〈0.01);粒细胞CD59在不发、偶发、频发组中表达逐渐减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红细胞CD59表达则在三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CD34^+造血干细胞减少可能参与PNH发病;外周血粒、红细胞CD59检测是诊断PNH的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其中粒细胞CD59缺失程度对判断病情严重与否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 CD123(IL -3受体α链)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 MDS)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53例 MDS 患者及3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骨髓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CD34+ CD38- CD123+的表达情况;同时依据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将 MDS 患者划分为低危组、中危- I 组、中危- II 组和高危组,分析CD34+ CD38- CD123+的表达与 MDS 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3例 MDS 患者骨髓 CD34+ CD38- CD123+/CD34+表达为14.2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表达水平1.22±0.89%,t =9.013,P =0.000;其中高危组 CD34+CD38- CD123+/ CD34+的比例显著高于中危- I 组和低危组,P ﹤0.01;中危- II 组显著高于低危组和中危- I 组, P ﹤0.01,中危- I 组高于低危组,P ﹤0.05。结论在 MDS 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 CD123异常过度表达,有助于MDS 的诊断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Fas及FasL系统在成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 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成年初诊IT P患者及健康成年人外周抗凝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Th/Tc、Th1/Th2、Tc1/Tc2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率、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Th、Th1、Th2、Tc、Tc1、Tc2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ITP组血小板表面 Fas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而血小板表面 FasL 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表达的异常,可能与ITP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诱导人骨髓CD34^+细胞分化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基础上,探讨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Type 2 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rAAV2)载体介导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转染DCs的条件。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人骨髓来源的CD34^+细胞。在含有IL-4和GM-CSF的培养体系中体外诱导CD34^+细胞生成DCs,于第5天加入TNF-α诱导DCs成熟,在不同时间用rAAV2载体介导GFP基因转染未成熟和成熟的DCs。通过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鉴定树突状细胞,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GFP的表达。结果:人骨髓CD34^+细胞经诱导分化后,在光镜及透射电镜下均可观察到DCs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到DCs表型;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培养第3天、第5天和加入TNF-α后的rAAV2-GFP转染率分别为0.45%,13.54%和0.25%。结论:本实验中所采用的培养体系可成功将人骨髓CD34^+细胞诱导分化成DCs,rAAV2/GFP转染DCs效率随细胞诱导分化时间的延长而增高,且转染未成熟DCs的效率高于转染成熟D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