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我院近几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原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5年各临床科室上报的ADR报告表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感染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40.0%),其次为中药制剂(19.1%);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最常见(42.6%),其次为消化系统(20.0%)。结论:抗感染药物和中药制剂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年增加,提示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10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7年11月20日收集到的10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72例,占71.29%;中药注射剂8例,占7 .92%;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占80.20%。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本院2009~2011年成功上报省中心的236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引发ADR前10位的药品、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R涉及药品104种,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的ADR报告例数居第...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情况,为加强医院ADR监测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2年1—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上报到国家ADR监测中心的ADR报告200例,采用Excel软件从ADR类型、患者基本情况、ADR涉及的药品类别、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临床表现、ADR上报科室及上报人员身份等进行分析。结果 200例ADR报告中,一般ADR 125例(62.50%),严重ADR 67例(33.50%),新的ADR 8例(4.00%);涉及患者男103例(51.50%),女97例(48.50%);>60岁老年患者发生ADR较多(30.50%);抗感染药物导致的ADR最多(32.50%),其次为抗肿瘤药物(26.00%)。65例抗感染药物中,引起ADR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43.08%),其次是喹诺酮类(30.77%);静脉给药发生ADR最多(71.50%);200例ADR报告中,ADR累及器官与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多见(31.50%),其次为神经系统及血液系统(15.50%);上报ADR排名前5位的科室为药学部、急诊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儿科。上...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1.97%(126例);抗感染药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75.91% (104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总例数的71.53%(98例)。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  相似文献   

6.
我院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玮  徐萍  黄庆华 《天津药学》2011,23(4):27-29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汇总2007—2009年上报的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及引发的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不良反应,50岁以上患者占52.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0.7%;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多,占90.3%,最多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5.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抗感染药物及静脉给药途径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院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收集到的299例ADR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299例ADR报告中涉及抗微生物药物的有137例(45.82%),涉及中药制剂的有74例(24.75%);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发生ADR最多,高达64.21%;ADR累及人体多个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28.76%)。结论临床医师应重视ADR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  相似文献   

8.
6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瑜  黄泓耘 《海峡药学》2008,20(8):158-159
对该院2006年~2007年间收集到的68例ADR报告进行分析、总结与评价.结果 药品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3种,抗微生物药物引起的占首位(29.41%),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2.35%),临床表现以皮肤附件损伤最常见(44.12%),报告人职业医师51例(75.00%).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广州开发区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该院2009-2013年收集的215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类型、患者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以及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5例ADR中,严重的ADR为15例(占7.0%);青年患者较多,为119例(占55.4%);静脉滴注引发的ADR为186例(占86.52%);抗菌药物引发的ADR为118例(占54.88%);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黏膜及附件损伤为最常见,为120例次(占总例次数的42.86%)。结论:临床应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加强抗感染药的合理使用,减少ADR的发生,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集的215例ADR报告,按患者情况、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药品分布、临床表现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5例ADR报告共涉及78种药品,抗菌药物构成比最高(55.13%);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8.60%);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52.56%);新的严重的ADR有22例(10.23%)。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分析某三甲医院2015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该院2015年上报的476例有效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6例ADR报告中,年龄分段在0~10岁的婴幼儿患者 ADR构成比较高,占49.16%;静脉给药导致ADR占87.39%;ADR构成比最高的为抗感染药,占66.15%,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0.1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60.81%。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 ADR的监测与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利用网站检索功能和Excel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15例报告涉及142个药品。抗微生物药、注射剂、输液给药方法和中药注射剂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4个主要因素。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02%)和全身性损害(20.49%)。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3.
摘 要探讨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2015年上报至国家ADR监测中心的213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ADR报告中的患者因素(性别、年龄、民族)、用药因素(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以及ADR类型、临床表现、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关联性评价。结果:213例ADR报告中,≥60岁老年患者呈高构成比(28.64%);男女患者比为1.39∶1,其中汉族、维族构成比较高(52.58%和32.40%);静脉给药是引起ADR主要给药途径(70.42%);抗感染药物的ADR构成比最高(27.23%),其次为中成药、循环系统药;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 结论:药物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药品ADR监测及持续改进工作,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 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方法回顾性分析ADR报告895例临床资料。结果895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构成比为41.34%;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中,以静脉滴注最高,构成比为66.2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微生物药,构成比49.05%,而在抗微生物引起的ADR的报告中,头孢菌素类引发例数最多;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中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构成比为40.17%。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严格掌握用量与疗程,确保药物治疗全过程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情况及特点,为药物的合理使用与安全警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利用全国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数据库检索出本院2012和2013年上报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并利用计算机对112例ADR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112例不良反应报告中,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居首位(占46.43%),其次为口服(占40.18%);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占25.89%)、血液及其循环系统(占21.43%)和消化系统(占18.75%)为主;112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最多的药物是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21例)和注射用七叶皂苷钠(12例).结论:临床应加强对不良反应监测,增强合理用药意识,减少和避免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6.
13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139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139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抗菌药引发ADR最多(87.05%);静脉给药引起ADR最常见(89.92%);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40.29%)、其次是胃肠道反应(17.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1.51%)等。结论:增强医务人员的ADR报告与监测意识,进一步做好用药监测。以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0年我院上报给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639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以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并分析。结果:63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较多,占34.90%;由抗微生物药导致的ADR最多,占32.25%;以静脉滴注方式为主,占81.48%;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30.9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尤其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8月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OR/ADE)报告20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中一般ADR194例(97.00%);性别、年龄与ADR的发生无明显相关;院内门诊ADR39例;抗菌药引发的ADR最多(125例,62.50%),其次为中成药(20例,10.00%);静脉用药引发ADR166例(83.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95例,47.5%);无死亡及后遗症报告;医师上报169例(84.50%)。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9.
史凤芹  慈洪丽 《齐鲁药事》2007,26(7):442-443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医院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提高我院的合理用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对我院上报的2004-2006年的275例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院50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杜小勤  叶翠英 《中国药房》2005,16(3):211-212
目的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院ADR监测小组1年多来收集的5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与分析。结果 :50例ADR中 ,过敏反应居多 ,其次为神经系统的ADR ,少数为不合理用药或用药不当造成 ;防止可能或潜在的ADR ,关键在于临床用药监测 ;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 ,其次为中成药中的双黄连注射液。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