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海涛 《陕西中医》2010,31(5):610-610
不孕症的病因不外先天发育不足,或后天失调而引起。原发不孕多由先天肾气不充,肝肾阴血不足,冲任亏虚,胞脉失养,不能摄精成孕,或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肝郁脾虚,冲任失调而致不孕,或因平素过食生冷、感受寒邪,寒客胞宫而不孕。继发不孕症多由产后、人流术后,饮食起居不慎,复感外邪,损伤冲任阻遏气机或恣食肥甘厚味所致。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认为少精症的原因大抵有肾气虚怯、肾阳不足、肾阴亏虚、气血虚弱、血癌、湿热等方面。其辨证依据不外有各证型的相应脉证。但是,临床上不少少精子症患者身体素健,除化验精子计数减少外,没有任何阳性体征,对此治疗异常棘手。笔者根据中医唯象论观点,按照取类比象的方法,以子(籽)药为主治疗少  相似文献   

3.
笔者近年来借鉴古代中医药文献与近世妇科名医的精华,对凡属配偶健康,又无生理缺陷的不孕证患者,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与体会介绍如下。 肾气亏虚 补肾为本 肾气亏虚,精血不足,则冲任虚损,胞脉失养,乃致不孕。证见久婚不孕,月经不  相似文献   

4.
孙鲁闽 《陕西中医》2000,21(5):239-240
<正> 中医辨证认为绝经前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衰,天癸渐弱,易使阴阳二气不平衡,脏腑气血不相协调,因而表现一系列异常证候。特别是肾阴偏虚,颇为多见,天癸属阴精,天癸渐竭,肾阴便见不足,出现肾阴亏虚,阳失潜藏之证。阴虚不能潜阳,虚阳上亢则头目眩晕,面部洪热,汗出,五心烦燥,肾水亏损,不能上济于心则心悸,失眠多梦,便秘、尿黄为心肾不交之证。肾阴虚,精血虚则不能填精益髓,故见腰背酸痛,甚至易骨折。肝失涵养则情志不畅,烦躁易怒。阴虚血燥生风故皮肤干燥或搔痒。由于肾阴不足,相火偏旺,损伤血络,任带二脉失调,月经先期或先后不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方证及病因病机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  鲁兆麟 《中医药学刊》2003,21(3):438-441
六味地黄丸的应用极为广泛,涉及内、外、妇、儿等各科等症,其主治症状达100多种,但诸医家较为公认的是六味地黄丸用于治疗肾虚证,其中包括肾气、肾精、肾水等虚损。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不同,但其根本则是一致的,即六味地黄丸是治疗肾虚的重要方剂,在肾虚的基础上,又各自有所发挥。如肾阴亏损则虚火上炎而致的虚火;肾阴不足则痰火内生;肾肝同源而致肝肾不足;脾肾主水液,肾虚无以化水,脾虚无以健运,六味则可脾肾并补。  相似文献   

6.
席汉氏综合征为产后大出血引起的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功能减退乃至出现各种症状的一种疾病。祖国医学归属为"虚劳"、"血枯经闭"范畴。笔者认为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为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以致肾气、肾阴亏虚,甚至累及五脏,故当温补肾阳滋补肾阴填补肾精为主要治法。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利水功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六味地黄丸是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药物组成。传统观点认为其功效仅在于滋补肾阴 ,常作为治疗肾阴不足病证的基本方。然而作者认为 :本方既可滋补肾阴 ,又善渗湿利水 ,故其功效应谓“滋阴利水”,更是治疗阴虚湿停病证的常用方。其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1 从本方的来源看六味地黄丸是脱胎于汉代医家张仲景的肾气丸。而肾气丸在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主要用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脚气、转胞等证。现代医家也常用此方治疗肾阳不足 ,水湿内停之水肿、癃闭、鼓胀…  相似文献   

8.
朱晓蕾 《国医论坛》1997,12(6):38-39
命门与肾同属一体,二者没有本质区别。命火的生理功能即肾阳的生理功能,命水的生理功能即肾阴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上,命门火衰症状与肾阳虚衰证状一致,命门水亏症状与肾阴亏虚症状相同;治法方药上,温肾阳即补命火,滋肾阴即补命水。  相似文献   

9.
问题解答     
问:《金匮要略》中,肾气丸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反多”,这是为什么? 答:《金匮》的《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说:“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说:“……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篇》说:“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由上述经文可见,肾气丸既可用于“小便不利”,又可用于“小便反多”。后世以实践验证,肾气丸对肾虚尿少和肾虚尿多的疗效均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阴冷之名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其症男女皆有,表现为性欲淡漠并伴少腹寒冷,在女子可影响生育,属女性性功能障碍(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FSD)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中医辨证分为肾气不足、肾阳亏虚、肝郁气滞及气血虚弱等证型。笔者选择。肾阳亏虚及肾气不足证的女性性欲低下患者为治疗对象,应用复方玄驹胶囊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血,中医学称为“离经之血”,即为瘀血。血瘀是该病最基本的病理基础。瘀血阻滞,导致子宫、冲任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引发痛经;瘀滞日久,形成瘕;瘀血内停,阻滞冲任胞宫,不能摄精成孕,最终导致不孕。再者,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与肾虚亦关系密切。肾主生殖,患者先天肾气不充,阳虚不能温煦子宫,子宫虚冷不能摄精成孕;肾精不足,冲任空虚,胞脉失养而致不孕。因此,肾虚、血瘀为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主要病机。笔者针对本病肾虚血瘀特点,以补肾温阳、化瘀止痛为治疗原则,自拟补肾祛瘀助孕汤进行治疗,方中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温补肾阳;熟地黄补血养阴、填经益髓;女贞子、墨旱莲滋补肾阴,“阴中求阳”;  相似文献   

12.
病机是中医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根据不同标准可有不同的层次划分。论述症状病机、证候病机、疾病病机三者的内涵与关系,尤其强调疾病病机的重要性。糖尿病肾病的疾病病机为阴精丢损,导致命门真阴亏虚,继发肾气、肾阴、肾阳化源均不足,治疗当填补真阴;证候病机为肾气、肾阴、肾阳亏虚,继而产生痰湿、瘀血等邪实停留的"虚气留滞"病机,强调正虚是产生邪滞的前提,治疗强调扶正以祛邪;症状病机是表现于外的直接病机,是辨证、辨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肾藏精化血、肾气盛天癸至、肾气资调冲任、肾气温养胞宫和肾气滋发五脏等,阐明肾为天癸、冲任、胞宫之根源,提出月经以肾为主导的观点;论述月经与肾气、肾阴、肾阳、肾阴阳虚损的关系,认为肾虚为月经病之本,调经重在补肾。  相似文献   

14.
脱发一病,轻者可表现为块状脱落,或整个头发逐渐稀疏,重者甚至连汗毛、腋毛、眉毛、阴毛等均一齐脱落。其中因脂肪分泌过多而脱发的称为“油风”。突然成块状脱落的又称“鬼剃头”。一、病因病理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所以五脏功能不足,精气血亏损,以及癖血,血热风动等阻抑清阳皆可导致发失所养而脱落。(一)肾气不足头发是肾气之外候,它的盛衰与肾气有着直接的关系。因肾气由肾阳蒸化肾阴而产生,若肾阳不足不能蒸化肾阴,肾阴不足,肾阳无以蒸化,阴阳俱虚,皆可导致肾气不足,使发枯落。  相似文献   

15.
<正> 金匮肾气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组成,用酒为引,主治肾阳不足,肾气不化之腰膝冷痛、少腹拘急,痰饮咳嗽,消渴水肿、转胞不得溺等证。《医宗金鉴》则将肾气丸易桂枝而用肉桂,名桂附地黄丸,以淡盐汤送服,主治肾阳虚弱之腰膝寒冷、脐腹疼痛,夜间多尿或遗尿、阳痿精冷,精少滑泄等证。两方虽一药之变而主治迥异。殊不知桂枝和肉桂二味本为一体却作用不同:桂枝善于通阳,  相似文献   

16.
经方介绍 金匮肾气丸为经典古方,由炮附子、桂枝、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八味药物组成。以干地黄补肾阴,泽泻泄肾浊,山茱萸补肝阴,丹皮泻肝火,山药补脾阴,茯苓渗脾湿,三阴并补并泻,调补肾阴;再以少量桂附温补肾中之阳,微生少火以济肾气。主治肾阳不足诸证,临床用之多效。总结验案三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更年期综合征多以肾虚为本,肾主藏精而司先天,肾水不足,肝木失养则易致肝郁化火;肾元亏虚,脾失于温煦,水湿运化无力则易生痰蕴火;肾阴衰少,水火失济,则易致心火偏亢,故临床常见由痰、郁、火导致的潮热、失眠、心烦心悸等症状。基于此,治疗之初应首治其标,以化痰、解郁、清火为法,常用黄连温胆汤、抑肝散、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清心滋肾饮等,在快速改善患者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多梦易惊等症状后,再予补益肾阳、滋养肾阴之品,以达祛邪扶正、标本兼治的目的,能更好地缓解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病因很多,然而总属本虚标实之病症,本虚指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然脏腑亏虚,其根本在于肾虚,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内藏真阴,心血依赖肾之阴精而补充,;肾又内寄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源,肾气隆盛,则心阳振奋,脾得温煦。若肾气虚不能蒸腾,致心阳虚,鼓动无力,血行滞涩,内结血瘀。亦可致脾土失温,气血化源不足,营亏血少,脉道不充,血行不畅或肾阳虚失于温煦,寒凝经脉,胸阳不振或肾阳虚水泛或肾阴虚火旺,灼津成痰,痰瘀交阻,上犯心胸清旷之区,痹阻心脉,发为冠心病。冠心病的发生与肾虚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故治疗当予补肾活血法以扶正祛邪,使肾元得固,然阴阳互根互长,治疗上可治以“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之法。注意肾的阴阳偏盛偏衰,寒湿痰瘀之兼挟,分别予以温肾阳,补肾气,滋肾阴,并伍以散寒燥湿,化痰活血之法,才可切中证情。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炎血尿病程较长,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肝肾阴虚为本,热、瘀为标.肝肾同居下焦,肝藏血,肾藏精,精和血之间存在着相互滋生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故有“肝肾同源”之说.二者在病理上也常相互影响.肾阴亏虚,可致肝阴不足;肝阴不足,亦可导致肾阴亏损.肝火亦可下劫肾阴,致肾阴不足;肾阴亏耗,水不涵木,可引起肝阴不足.肝肾阴虚则火旺,灼伤肾络而致尿血.从肝论治血尿,正是针对尿血的主要病机而设.但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治肝不忘调肾、伐肝亦需养肝、调肝勿忘活血等原则.  相似文献   

20.
输卵管阻塞不孕,临床上多责之胞脉不通。胞脉不通多因肾虚血瘀,寒滞瘀阻,临床均有月经不调、痛经、团经,腰酸腿软,小腹凉感,性欲淡漠诸证。大多舌淡苔薄,脉象沉细。《圣济总录》云:“妇人所以无子,由冲任不足,肾气虚寒故也”。阳和汤为滋补强壮剂,随证加减,辅以心理疗法,每能见效,盖婚后多年不孕,恒挟情志不畅,故加以疏导,亦属十分必要。如治陆某某,24岁。1991年4月2日初诊。婚后3年不孕,月经后错,2~3月一行,量少色谈,经行腹痛,时有小血块。面色黯滞,头晕乏力,腰膝酸软,大便不实,小便清长,性欲淡漠。舌淡苔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