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近年来随着影像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在X线引导下进行鼻-空肠营养管放置受到了临床医生越来越多的重视,与空肠造瘘术相比有无创性、痛苦小、易护理、不易感染等优点。本丈通过对10例患者运用改良后的方法进行放置,达到了省时,省力,减少射线量,减轻病人痛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4.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X线平片对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诊断价值以及早期诊断的重要性.方法:搜集15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证实的NEC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早产儿10例,发病时间为生后2小时~8月.所有病例均摄腹部仰卧正位片和水平侧位或站立位片,对其X线平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中病变发生于胃1例,肠道14例;其中早期7例,主要X线表现为肠道动力性梗阻,肠管充气不均匀,部分肠管充气减少、部分肠管选择性充气扩张,肠壁间隔增宽;进展期8例,主要X线表现为肠管形态不规则、僵直固定、呈管状改变,腹腔内渗液增多,出现肠壁壁间积气5例,门静脉积气3例,形成气腹2例.结论:肠壁壁间积气和门静脉积气是NEC的特征性征象,腹部仰卧正位和水平侧位片及随访观察是诊断NEC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_目的:总结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 X 线表现,提高对新生儿 NEC 早期病变的认识。方法:搜集经 X 线和/或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 NEC 病例5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 X 线表现,对其孕周、出生体重与 NEC 发病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52例病例的 X 线表现进行随访跟踪。结果:本组52例中首次摄片表现为典型 NEC 28例,表现为早期 NEC 13例,疑似早期 NEC 11例。13例早期 NEC 二次复查痊愈7例,进展为典型 NEC 4例,演变为肠道动力性异常2例。11例疑似早期 NEC 患儿第三次复查痊愈8例,进展为动力性梗阻3例,该3例第四次复查1例痊愈,2例出现典型 NEC 表现。结论: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是 NEC 高危人群。X 线早期诊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小肠CT气体造影胶囊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制小肠气体造影胶囊及其在小肠CT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胶囊囊壳材料为肠溶胶囊,囊芯材料为碳酸氢钠+柠檬酸.临床对象为3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人,分别服用10粒胶囊、15粒胶囊及20粒胶囊三种剂量进行CT检查.观察不同服用剂量及CT扫描时间的小肠腔造影效果,评价受检者服用胶囊的接受程度.另设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无造影对照组.结果 10粒剂量组的小肠腔充气扩张不充分,15及20粒剂量组的小肠腔充气扩张均较充分.服药后5 min时扫描小肠腔充气扩张不充分,10 min时小肠腔充气扩张较充分,15 min时小肠腔内气体量排空减少.受检者服用10或15粒胶囊可以接受,服用20粒较难接受.小肠气体造影的图像质量优于无造影的(统计学检验Uc> U0.05/2,P<0.05).结论 小肠CT气体造影胶囊使用方便,服用剂量以15粒较好,扫描时间以服药后10 min较好.  相似文献   

7.
各种原因引起的上消化道严重狭窄、梗阻以及瘘等,使患者恶心、呕吐、呛咳,不能经口进食,导致患者营养缺乏、身体衰弱,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进一步治疗。营养支持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措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肠内营养因具有更多的优越性而日益受到青睐。收集我院2005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x线下经鼻置入营养管,实行肠内营养23例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小肠Crohn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并对照经内镜、手术、病理证实,且在间隔1个月内(1~30 d,平均8 d)同时行X线和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23例小肠Crohn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23例小肠Crohn病的X线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8例(78%)、黏膜增粗22例(96%)、线形溃疡17例(74%)、卵石征16例(70%)、肠腔狭窄14例(61%)、假憩室样改变6例(26%)、瘘管/窦道6例(26%)、肿块/脓肿2例(9%).CT小肠造影表现为:多节段病变19例(83%)、肠壁增厚23例(100%)、强化增加22例(96%)、肠壁分层14例(61%)、蜂窝织炎16例(70%)、肠系膜血管增多("梳征")12例(52%)、肠腔狭窄9例(39%)、窦道/瘘管7例(30%)、病变肠管周围纤维脂肪增多7例(30%)、脓肿和炎性肿块5例(22%)、假憩室4例(17%)、多发淋巴结肿17例(74%).X线显示黏膜病变22例,CT小肠造影显示肠壁病变23例,CT较X线显示了更多的Crohn病相关的肠腔外病变.结论 X线和CT小肠造影两者结合有利于对小肠Crohn病的正确诊断,及时发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患者行小肠MRI检查,其中19例同期行小肠钡灌肠检查。所有24例小肠病变患者中13例经手术证实,1例血管性病变经DSA造影证实,另10例均结合临床病史作出诊断,并对MRI各种检查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在显示肠腔狭窄、肠外压迹方面,MRI与小肠钡灌肠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肠壁肿块和增厚方面,MR优于小肠钡灌肠检查(P<0.05和P<0.01)。MRI各序列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腔狭窄、肠外压迹和粘膜异常方面,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RI能更好地显示小肠病变时肠壁及系膜改变,弥补了小肠钡灌肠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低张小肠造影扫描技术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内镜诊断或怀疑小肠疾病患者40例行低张+MSCT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观察病变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结果与内镜活检或术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40例中,小肠癌15例,其中1例因病变范围较小而漏诊,其T、N、M分期准确性分别为94.5%、90.5及96.5%;淋巴瘤6例;小肠Crohn病9例,小肠间质瘤4例,小肠血管瘤1例,小肠结核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例,阴性3例。结论:MSCT低张小肠造影技术操作简便、易行,患者耐受性良好,能显示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段。MPR、MIP后重建对于小肠疾病的术前定位、定性以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载体介导靶向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小肠双对比造影法-载体介导靶向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并初步评价其效果。材料与方法 以小肠溶空胶囊为载体盛装产气剂,口服后载体胶囊至小肠溶解,产生CO2,配合口服钡剂形成小肠气钡双对比。选取80例拟行小肠造影检查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本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单钡法。结果 试验组29例小肠双对比效果较满意,8例效果一般,有局部小肠双对比效果,3例无双对比效果,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均为单钡造影效果。结论 载体介导靶向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确能形成小肠气钡双对比,小肠观察效果较普通单钡法有明显提高,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X线引导下鼻空肠管置入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透视下鼻空肠管的置人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9例因疾病限制不能经口进食而生命体征相对平稳的危重病患者,鼻空肠管经一侧鼻孔插入,在X线引导下将鼻空肠管插至十二指肠曲氏韧带附近或更远处的小肠.结果 全部病例鼻空肠管均顺利通过幽门插入预定位置,平均置管时间为14.5 min(7~55 min).置管中及置管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鼻空肠管滴(注)入营养液,促进了患者消化道功能恢复,改善了机体的营养状况,效果满意.结论 X线引导下经鼻鼻空肠管置入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肠内给养途径,因而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SSFSE重T2W磁共振在小肠影像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材料和方法 :在2000年~2001年间 ,作者行34例小肠SSFSE重T2W磁共振检查 ,观察小肠在SSFSE重T2W磁共振图像上的表现。结果 :空、回肠的肠腔和黏膜显示良好。结论 :磁共振是小肠影像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无管法快速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小肠双对比造影法——无管法快速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方法将产气粉装入小肠溶胶囊,口服并在小肠内崩解,释放二氧化碳气体,配合口服钡剂及西沙必利,形成小肠双对比像。选取130例拟行小肠造影检查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7例采用本法,对照组63例采用口服钡剂法加肌注胃复安。结果研究组53例效果满意,12例基本满意,2例未观察到明显双对比效果,其中1例因吞咽困难无法检查,总有效率97.02%,平均检查时间(34.63±16.66)m in;对照组均为单钡造影效果,平均检查耗时(77.12±32.98)m in;2种检查方法耗用时间及2种药物的效果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无管法快速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确能形成良好的气钡双对比像,小肠观察效果较口服钡剂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小肠逆行钡气灌肠双重造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肠管腔细长 ,相互重叠 ,影响了病变的显示。而且目前尚缺乏小肠内窥镜检查 ,因此对其检查方法的研究与改进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 ,除口服法外 ,应用直接插管法插至十二指肠屈氏韧带附近 ,经导管注入钡气双对比造影[1~ 4 ] ,但操作比较复杂时。我院于 1994- 0 4采用经肛管灌注钡气 ,经回盲瓣逆行进入小肠造影 ,称为小肠逆行钡气灌肠双重造影。经多次临床验证此种检查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特作初步报告。1 检查前的准备1.1 多饮水与控制饮食 :检查前两天每天饮水不少于 5 0 0ml,进半流食 ,检查当日 ,禁水 ,禁食。1.2 服缓泻剂 :将 9~ 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SCT小肠病变增强所用对比剂的临床用量及用药方法.方法:搜集2006年3月~2007年5月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小肠病变126例,其MSCT采用开始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延时30 s及60 s进行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分3组(每组42例)使用3种不同的对比剂(优维显、典比乐和欧乃派克),总量均为80ml,高压注射流率为3.0ml/s,对其增强效果和不良反应及诊断正确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种不同对比剂增强效果无明显差别,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正确率为95.2%.动脉期均能显示肠系膜上动脉3级以上分支且清楚的显示小肠病变的具体病灶部位,与肠管的关系及与其供血动脉之间的关系.结论:MSCT小肠病变双期增强使用80ml对比剂,流率3.0ml/s能很好地显示小肠病变,可减少对比剂的不良反应,减少肾毒性.  相似文献   

17.
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X线诊断(附2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小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 2 1例资料完整并经 X线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的 X线征象。结果 :2 1例中平滑肌肉瘤 9例 ,腺癌 8例 ,恶性淋巴瘤 4例 ,各有其比较特征性 X线表现。结论 :小肠恶性肿瘤虽有各种不同的 X线表现 ,只要认真细致连续观察 ,仍可作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是目前诊断小肠肿瘤比较可靠、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早期贲门癌的胃肠双对比造影X线征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春梅  金红梅 《西南军医》2009,11(2):207-208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洼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6例早期贲门癌的X线表现。结果36倒患者在钡餐造影检查中,主要表现黏膜异常增粗、紊乱、肥大,钡剂通过贲门缓慢,贲门痉挛,黏膜纠集、中断,局部呈结节样或大小不一的颗粒状阴影等。结论双对比造影时体位变换和流动技术的合理应用及胃泡充气良好是诊断早期贲门癌的关键技术,仰卧左前斜一右侧位的动态观察方法是早期贲门癌不可缺少的流动观察体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外伤性小肠破裂误诊的原因 ,以吸取教训。方法 对延误诊治的 8例外伤性小肠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治愈且无并发症 ,1例腹壁疝形成者腹壁感染延期愈合 ,2例死于ARDS。结论 早期诊断与及时手术是降低小肠破裂病人死亡率的关键。延误诊治者 ,大多是早期体征不明显或只注意其它损伤 ,忽略了腹部体征的观察。  相似文献   

20.
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透视引导下行房间隔封堵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评价在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和X线透视引导下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全组 84例 ,TTE测量ASD最大径 :周缘较硬者直接测量ASD最大径 ;周缘较薄或菲薄的边缘 ,剔除极软边缘测量ASD最大径。 4 6例同时球囊测量ASD伸展径。均在TTE及透视监视下封堵ASD。结果  84例ASD术前TTE测量缺损最大径为4 0~ 36 5mm[(18 7± 7 4 )mm]。TTE测量ASD最大径 (18 6± 7 5 )mm与球囊伸展径 (19 2±7 4 )mm差异无显著意义 (t=0 384 ,P >0 0 5 ) ,但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r =0 95 7,P <0 0 1)。 84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 ,选用的封堵器直径为 5~ 4 0mm [(2 2 1± 9 7)mm]。初期有 2例术中同时加做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术后即刻TTE显示 6例 (7 1%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3d还有 3例 (3 6 % )存在微量至少量残余分流 ;术后 6个月仅有 1例 (1 2 % )多发ASD存在微量分流。39例随访 1年以上者右心房、室恢复正常大小 ,未见封堵器及残余分流者。结论 TTE和X线引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可行的方法。缺损较大、边缘较短或TTE不易显示清楚的薄缘ASD ,术前行TEE检查先了解ASD的边缘 ,术中可在TTE和透视指导下完成封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