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6,(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干预。在试验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并采用简易健康调查量表(SF-36)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进行评估。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况,还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7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6例,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以及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与护理前比较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优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同时也高于护理前,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干预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焦虑与抑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心理护理干预实施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可获得积极效果,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还可以帮助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液透析伴焦虑或抑郁患者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颖 《实用医药杂志(山东)》2008,25(6):704-705
<正>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生活质量(QDL)显著低于正常人群[1]。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治疗方法可改善MHD患者的焦虑、抑郁、恐惧和不依从行为[2,3],提高生活质量。据报道63%的透析患者存在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以焦虑、抑郁为主。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各年龄段患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不同的。因此,科学客观的评估透析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并给与相应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我院8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测评,找出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失的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问题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影响患者相关因素包括:抑郁、焦虑、躯体化、强迫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较低,存在各种心理问题是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医护人员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指南》2020,(2)
目的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其对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患者中抽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其中有50例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另外50例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重点实施心理护理干预,作为研究组,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值比对照组的低,且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要优于对照组的,数据分析差别明显。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其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都得到良好改善,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常规组按血液透析护理常规护理,干预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4个月后均对两组患者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HAM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QOL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减轻MHD患者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透析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SF-36量表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对评分分值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评分分值均有显著降低,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在SF-36量表中评分分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对患者实施专业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1):177-178
目的:探析骨折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临床影响。方法入选本院符合标准的患者96例,按照护理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状态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护理,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折后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康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接受护理干预时间均为8周,比较2组生活质量得分结果。评价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生活质量表,包括食欲、精神、疾病认知能力、家属和朋友的理解、焦虑和抑郁的程度、治疗态度、日常生活情节等。结果干预组生活质量得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其自护能力,调整心理状态,降低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及信心,从而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首次住院的124例SLE患者的资料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SLE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80例患者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心理辅导、饮食指导、社会及家庭支持,并比较护理干预前后的KDQOL-SFTM评分。结果:患者干预前后的KDQOL-SFT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前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情况,促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方法采用SF-36生活质量表设计,对7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前后进行综合问卷评分,从一般情感指数、情感得分、生活满意度、健康指数4个角度,调查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结果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病例组和未予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组对比分析。结果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未予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组。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观察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64例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全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另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之前,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之后,两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各自护理之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人员针对脑卒中患者存在的焦虑抑郁情绪,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抑郁焦虑情况,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自2013年3月~2014年间收治的脑卒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的患者128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64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64例,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焦虑和抑郁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情况和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基本和正常情况保持一致,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同时可操作性强,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