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1所中等医院的普通外科、胸外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和1所县级医院的内、外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实际应用营养支持率,为住院患者合理应用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评分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以及营养支持应用现状调查。结果中等医院6个科室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5%,其中呼吸内科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为31%,其次为神经内科29%,以后依次为’肾内科27%、胸外科23%、消化内科22%、普通外科18%,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24%进行了营养支持,无营养风险患者中9%进行了营养支持。小医院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其中内科29%、外科7%,有营养风险患者使用营养支持占24%,无营养风险患者中4%进行了营养支持。结论石家庄市中小医院住院患者存在一定数量的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存在不合理性,今后在中小医院进一步推广基于循证医学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和应用规范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贵州省中小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的应用现状。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选择2008年2月至2009年3月贵州省4家中小医院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于患者入院次日早晨实施,并调查患者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的关系。NRS2002i〉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18.5kg/m。并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判定为营养不足。结果共1668例患者人选并全部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2.2%和30.2%,504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54例(11.7%)接受营养支持,所有营养支持均为肠外营养。结论NRS2002适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营养支持在贵州省中小医院应用不足,应用方式单一,需进一步规范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营养支持应用。  相似文献   

3.
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及营养支持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以及临床营养支持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方法,对2005年8-12月在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肾内科、呼吸内科、普通外科、胸外科868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并调查其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868例患者中,发生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分别为183,329例,分别占21.1%,37.9%;5个专科中,181例消化内科患者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均最高,分别为52,96例,分别占28.7%,53.0%;全部患者中,212例进行营养支持,占24.4%;其中329例有营养风险患者中,122例进行营养支持,占37.1%;539例无营养风险患者中。90例行营养支持,占16.7%。结论住院患者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存在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调查研究协作组按照原计划,于2007年4月启动第2阶段工作,即调查全国大中城市中小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本文为第2阶段调查的中期小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方法 2018年1月至4月抽取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209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 2002)和营养支持问卷调查其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情况。结果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53.6%(112/209),不同年龄段和相关疾病史营养风险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率仅为20.1%(42/209),存在营养风险患者中,仅有30.4%(34/112)的患者接受了营养支持,而不存在营养风险的97例中有8例(8.2%)接受了营养支持。42例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中,7例仅接受肠内营养,17例仅接受肠外营养,18例接受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但营养支持率和合理营养支持率低,临床上应积极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根据筛查结果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天津三级甲等医院部分科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方法适用率、营养风险发生率以及接受营养支持的情况,为合理应用肠外肠内营养提供依据。方法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对天津南开医院及天津胸科医院6个科室住院患者采用连续定点抽样调查,应用NRS2002方法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营养支持情况。结果共完成1200例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NRS2002方法在1200例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适用率为93.0%,总的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9.8%和42.8%。有营养风险者接受营养支持为241例(46.4%),无营养风险者接受营养支持为244(35.9%)。结论NRS2002方法对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有较高的适用率。住院患者存在一定的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各科室医生对于营养风险、营养不足了解和关注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临床可能存在着营养支持某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支持应用调查研究协作组按照原计划,于2007年4月启动第2阶段工作,即调查东、中、西部中小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良(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本文为此阶段调查的中期小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宁波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的全部入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及Ⅰ~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 应用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胃肠外科、普通外科两个病房能够做营养风险筛查2002的全部住院患者,均收集基础资料录入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其中277例Ⅰ~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按计划调查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全程记录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调查输入热量、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入量和天数,录入EDC,经核查后进行合适的统计分析。结果 连续采样的3513例住院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7.28%,符合预定诊断的调查对象277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49%。从营养风险筛查2002中营养缺失部分评分的多指标计算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36%,按单指标计算(体重指数<18.5 kg/m2,一般情况差)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9.03%,多指标与单指标来源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差距为4.33%。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93.65%;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61.59%;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为2.67∶1,部分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极不规范。结论 本院Ⅰ~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不规范,临床医师需继续学习中华医学会“肠内与肠外营养临床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入院时的营养风险及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 2002),选取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普通外科的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调查患者2周内的营养支持状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共有3000例住院患者入选,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8.5%,胃肿瘤患者营养风险最高,为48.3%.存在营养风险和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分别为44.1%和14.3%.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比值为1.2:1.有营养风险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总住院费用均高于无营养风险的患者[24.1%比14.2%,(11.1±4.8)d比(9.6±3.7)d,(12 891.5 ±4831.2)元比(9982.7±3996.4)元,P均=0.0000).在有营养风险的胃肿瘤、结直肠肿瘤和肝胆胰肿瘤患者中,应用营养支持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未用营养支持的患者(P均<0.05).结论普通外科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其中胃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较高.营养风险与外科住院患者的临床结局有关.对有营养风险的胃肿瘤、结直肠肿瘤和肝胆胰肿瘤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可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3月北京3家大医院6个科室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2(或白蛋白〈30g/L)为营养不足。在患者人院次日早晨进行NRS2002筛查,并调查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有1127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971例(86.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22.9%。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7.6%和20.1%。在258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93例(36.0%)接受了营养支持;在无营养风险的869例患者中,有122例(14.0%)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5.6:1。结论北京大医院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肠外和肠内营养应用存在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吉林省3个地区5家中小医院胃癌、结直肠癌(病组I)及胃肠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病组1/)两病组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状况。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方法选取吉林省长春地区、松原地区、白城地区等5家中小医院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普外科住院患者4330例,排除年龄〈18岁或〉80岁、住院时间不足24h或次日8时前手术、神志不清、拒绝参加本研究、不符合预定诊断的、符合预定诊断且未手术的病例后,筛选出诊断为胃结直肠癌、胃溃疡、肠梗阻、克罗恩病等患者687例,其中病组Ⅰ140例、病组Ⅱ547例,被纳入的患者入院后24h内利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调查营养不足发生率并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结果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为167例,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4.3%;两病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接受营养支持的占73.7%,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26.3%;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为520例,接受营养支持的占8.8%,未接受营养支持的占91.2%。病组Ⅰ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占64.3%,病组Ⅱ营养风险发生率占14.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687例患者中以体重指数〈18.5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3.2%,而以营养状况评分≥3分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5家中小医院符合纳人标准的患者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24.3%,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3.2%-8.3%,低于大医院的营养不足发生率。5家中小医院均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尚未应用肠内营养和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大医院神经科住院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在北京3家大医院神经科住院的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于患者人院次日早晨实施,并调查患者2周内(或至出院时)的营养支持状况,分析营养风险和营养支持之间的关系。NRS2002≥3分为有营养风险,体重指数(BMI)〈18.5kg/m。(或白蛋白〈30g/L)结合临床情况判定为营养不足。结果共有753例住院患者入选,其中461例(61.2%)完成NRS2002筛查。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4.2%和21.2%,如果将不能获得BMI值的患者排除,则两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4%和10.8%。在160例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23例(14.4%)接受了营养支持;在593例无营养风险的患者中,有13例(2.2%)接受了营养支持。所有患者肠外和肠内营养的应用比例为1:2。结论北京大医院神经科中有相当量的住院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足,营养支持应用存在某些不合理性,应推广和应用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以改善此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宁波某三甲医院外科病房的全部入院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及I~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方法应用定点连续采样的方法,对2012年1至12月胃肠外科、普通外科两个病房能够做营养风险筛查2002的全部住院患者,均收集基础资料录入电子数据收集系统(EDC)。其中277例I~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按计划调查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全程记录住院期间是否接受肠外肠内营养支持,调查输入热量、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入量和天数,录入EDC,经核查后进行合适的统计分析。结果连续采样的3513例住院患者,总营养风险发生率为17.28%,符合预定诊断的调查对象277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5.49%。从营养风险筛查2002中营养缺失部分评分的多指标计算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3.36%,按单指标计算(体重指数〈18.5kg/㎡,一般情况差)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9.03%,多指标与单指标来源的营养不足发生率差距为4.33%。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93.65%;无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为61.59%;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的比例为2.67:1,部分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支持极不规范。结论本院I~Ⅲ期胃结直肠癌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营养支持应用不规范,临床医师需继续学习中华医学会“肠内与肠外营养临床诊疗指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检出的891株多重耐药菌监测资料。结果 891株多重耐药菌中,以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居首位(342株,38.39%),其次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195株,21.89%)、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85株,20.7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38株,15.49%)、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株,3.03%)、产ESBLs奇异变形杆菌(2株,0.22%)、产ESBLs产酸克雷伯菌(2株,0.22%);主要集中在综合重症监护室(ICU;163株,18.29%)、神经内科(136株,15.26%)、普通外科(103株,11.56%)、神经外科(85株,9.54%)和呼吸内科(71株,7.97%)。痰标本分离多重耐药菌最多的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42株,50.63%),主要集中在综合ICU;尿标本分离最多的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141株,80.57%),主要集中在神经内科和泌尿外科。结论该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和泌尿系统;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和易感人群的监控,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遏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前瞻性调查北京某二甲医院肿瘤内科非终末期晚期住院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情况及营养支持应用现状,为今后营养支持改善临床结局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连续抽样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3年4月北京某二甲医院肿瘤内科入院患者展开调查.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于入院次日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 (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不足评估,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情况.对没有营养风险患者每周重复筛查.出院后根据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将其分为早、中期(Ⅰ、Ⅱ、Ⅲa期)、非终末期晚期(Ⅲb、Ⅳ期)及终末期(预计生存期短于3个月)3组.本研究仅对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进入EDC系统并经核查无误.结果 调查期间人院患者305例,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患者后,共224例患者接受了营养风险筛查.其中,对非终末期晚期患者171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风险发生率为67.8% (116/171),不同肿瘤类型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依次为肺癌45.7% (21/46),消化道肿瘤89.4% (42/47),肝、胆、胰腺肿瘤81.3% (26/32),头颈部肿瘤83.3% (5/6).以体质量指数(BMI) <18.5 kg/m2计算营养不足发生率为12.3% (21/171);以NRS2002营养受损部分评分达到3分汁算营养不足的发生率为19.9% (34/171).有营养风险的116例患者中,71例接受了营养支持,占61.2%;肠外与肠内营养的应用例数比为68∶3 (23∶1);能量摄入为(56.78±8.20) kJ/(kg·d),氮摄入为(0.06±0.01) g/(kg·d).55例无营养风险患者中,5例接受了营养支持(9.1%).结论 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的发生率较高,且与肿瘤类型相关.非终末期晚期肿瘤患者的营养支持亦存在不合理之处,以有营养风险患者的营养支持率偏低为主.对于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能否改善其临床结局,是今后需要进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方法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2004年5月17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共调查住院患者856人,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71%,例次感染现患率为8.53%;现患率较高的科室分别为:儿科新生儿组50.00%、综合重症监护室(ICU)44.44%、普外科17.39%、其他外科14.29%、神经内科13.79%;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腹腔内组织、泌尿道、表浅切口、胃肠道;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46%;治疗用药病原体送检率为33.71%。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较高的科室为儿科新生儿组与综合ICU,需重点监控;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病原学送检率较低,需加强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