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知识的相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高校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76%,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女生知晓率为82.35%,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81.35%、83.95%,知晓率呈随年级增加趋势(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高,均>9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少;64.02%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40.91%,14.29%学生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年级性别差异明显,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1-3年级少数民族1 014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9.84%;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29%;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7.44%;有95.17%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7.5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只有26.32%的学生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88.6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现状,推动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质量向高层次和科学化发展。方法对210名大学生进行青春期生殖生理知识和预防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较多的途径主要是各种媒体;多数人认为只要相爱、愿意就可进行性行为;在可传播HIV途径中知晓率最高的为输血87.1%;哺乳传播HIV知晓率只有66.8%。不知道安全套有预防艾滋病作用高达60.9%;60.4%的大学生会主动了解艾滋病的防控知识;62.4%的大学生会向亲朋好友宣传艾滋病的防控知识。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某些防控艾滋病知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成立高校防控艾滋病健康教育基地是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与防病能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认知及性行为情况,为加强高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南京某所艺术类高校抽取1100名在校生,通过网络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艺术类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非传播途径、防制措施和相关危险行为正确认知率分别为95.1%、67.8%、63.0%和64.9%。不同性别、年级和学分绩点的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明显优于女生(P0.01)。男生、高年级及学分绩点高的学生倾向认同婚前性行为,女生、低年级及学分绩点低的学生倾向反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是网络和学校教育,分别为82.5%和75.9%。结论艺术类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单一。总体认知率偏低。不同背景因素之间知晓率有差异。他们对控制艾滋病感染形势乐观。对婚前性行为态度开放。需要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开展全面、系统的艾滋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艺术类大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艾滋病防控观念。  相似文献   

5.
掌握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所院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7%,不同专业、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0,34.28,P值均<0.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4.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1.8%.47.3%的学生对HIV携带者和艾滋病人存在歧视.80.9%的大学生知道安全套能有效避免HIV传播,64.4%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6%;0.12%的学生曾经尝试吸毒.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29.1%)、宣传栏(19.9%)和网络/电视(19.6%).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获取途径少,存在艾滋病歧视和相关行为不良.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7.
郭丽  李心芳  钱建琴  高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2):2269-2270
[目的]了解我校大学生艾滋病防制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探讨高校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作用.[方法]整群随机抽样660名大1~大4文科生进行艾滋病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3大主要传播途径的总体知晓率为95.7%,对可能引起艾滋病感染的一些高危行为知晓率为97.5%,对日常生活中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但接受过入学健康教育的大1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日常生活习惯与其余年级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为报刊、杂志、书籍,学校的健康教育及艾滋病防治机构.[结论]高校大学生的某些艾滋病知识仍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在高校普及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艾滋病防制知识、自我保护意识与防病能力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有效开展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充市某高校1~4年级145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2%的学生曾经发生过性行为,其中9.21%存在多性伴关系;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51.3%。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均超过90.0%,对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AIDS的知晓率偏低,如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的知晓率只有37.8%;99.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机会很小,42.4%的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或感染者存在恐惧心理。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掌握不全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开展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市青山湖区内的8所大中专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KAP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学生1 606人,学生艾滋病防治总知晓率为66.3%;性行为发生率为8.5%,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为1.2%,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47.5%;仅21.8%学生愿意与感染了艾滋病的同学共住一个寝室,31.7%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有个人社交接触(如一起吃饭)。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恐惧心理,应在大中专学生中积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重点做好安全性行为教育、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宣传和安全套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状况,为开展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汉地区的高校中,整群抽取1373名大一女生,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大一女生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49.1%以上,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86.7%以上。除了对同性恋知晓率较低外,女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均在67.0%以上。但有31.0%的学生错误地把蚊虫叮咬等当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人仅有0.3%,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也仅有27.1%。结论大学一年级女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了解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查普通本科和民办普通本科两个批次的学生1 875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只有35%;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同情但避而远之者高达45.6%;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发生性行为的情况男女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但随着性解放观念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应特别加强开展正确性健康教育,要教授学生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教会学生保护自己与他人,关爱自身的健康,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艺术类大学新入学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和希望获得知识的途径等情况,为有针对性的在高中学生和新入学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北京市某艺术类大学2016级新入学大学生共1 884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问题知晓率为85.3%,全部回答正确率为32.0%;知晓率最高的问题是发生高危行为后需要主动咨询检测,为96.3%;知晓率最低的问题是我国青年学校中艾滋病流行情况,为56.2%。学生希望通过报纸书籍、电视宣传和学校老师讲解等途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29.8%的父母讲解过艾滋病知识;6.3%的男生有同性恋或双性恋取向;5.2%的学生有过性行为;14.1%的男生有过性行为;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比率43.9%。有18人接触过毒品。对艾滋病患者态度选择不共用东西的比例为34.3%,表示同情的比例为49.7%,尽量给予帮助的比例为68.3%。结论新入学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较好,但对高校内艾滋病流行情况及传播途径深意了解不足;学生希望通过老师讲解、主流媒体宣传和书籍等规范途径获得艾滋病等性健康教育知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应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控知识、性健康教育及毒品安全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开展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汉地区高校中,分层整群抽取4 770名女大学生,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64.51%以上,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均在70.74%以上。但有30.67%的学生错误地把蚊子叮咬等当作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人仅有0.82%,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易感染艾滋病”的也仅有26.58%。结论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艾滋病KAP(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索性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河池学院1-3年级少数民族1014名大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的3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79.84%;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2.29%;预防知识的知晓率为77.44%;有95.17%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值得同情;7.50%的学生有过性行为,但其中只有26.32%的学生在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88.63%的学生希望通过学校获得系统的相关艾滋病知识。结论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欠缺,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5.
武汉地区女大学生性病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女大学生性病及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为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武汉地区的高校中,分层整群抽取2365名女大学生,以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女大学生对艾滋病、淋病和梅毒的知晓率均在60%以上,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8.33%。除对同性恋知晓率较低外,女大学生对艾滋病主要高危行为和高危人群的知晓率为72.18%。有33.49%的女生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知道“100%安全套行动”的仅占0.89%,知道“性行为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染艾滋病”的也仅占26.72%。结论女大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昌平区大学生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树波  陈国敏  曾毅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16-2418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及性行为情况,为今后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的内容及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北京市昌平区某所大学800名学生,收集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结果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9.00%,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有46人(5.75%)报告曾有过性行为,但安全套使用率并不高。未检测出HIV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2%。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还不全面,存在不安全性行为。加强大学生性生理健康教育及艾滋病性病教育,对控制艾滋病性病的传播、促进青少年性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获得知识途径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及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1-3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得药学和检验两个专业的学生368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录像、学校、老师同学等.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3条主要传播途径和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却只有36%.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普遍存在歧视态度.[结论]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探索高校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入校新生发放自制艾滋病知识问卷进行匿名调查,实施半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2.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学生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目前无预防及治愈艾滋病的疫苗和药物、共用注射器吸毒传播艾滋病正确认知率较高,干预前后均在90%以上;但对其他设计问题干预前后知晓率均有明显差异(P均<0.001);入校前获取艾滋病知识途径主要是网络与广播,最希望通过学校课堂授课及或专题讲座获取知识。结论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使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高校应抓好每年入校新生关,并将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纳入教学计划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为更加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2006-2008年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知识调查。结果2006-2008年新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61.90%,74.37%和78.12%;新生对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有上升趋势,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总知晓率较高,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则普遍较低;新生对艾滋病预防方法的知晓率均较高;新生对HIV感染者正向态度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度男生得分都高于女生。结论高校应加强艾滋病基础知识、非传播途径和对HIV感染者态度的教育,注意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高校662名大学生通过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达到81.2%。57.1%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持同情态度,9.3%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有性行为的学生中29.5%的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结论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