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葶苈子散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机理。方法:用我院研制的葶苈子散佐治小儿肺炎110例(治疗组)与用常规方法治疗110例对照观察,并对两组临床指标控制所需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探讨葶苈子散具有明显改善肺部体征和控制心衰作用(P〈0.01和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控制所需要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葶苈子散具有镇咳、祛痰、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穿琥宁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穿琥宁注射液佐治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8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 90例 ,两组均在使用抗生素、给氧、止咳、平喘、退热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穿琥宁 ,予 10mg/kg·d-1加入 10 %GS静脉滴注 ,每日 1次 ,连用 7~ 10天 ,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8.9% )明显优于对照组 (86.7% ) ,χ2 =10 .0 3 2 ,P <0 .0 1;治疗组在退热时间、止咳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X线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 (P均 <0 .0 1)。结论 穿琥宁佐治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痹痛灵胶囊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34例疼痛患者采用痹痛灵胶囊治疗 ,32例用芬必得作对照。结果 :痹痛灵组在起效时间、完全缓解时间、缓解持续时间方面均优于芬必得组 (P <0 .0 1)。痹痛灵组总有效率为 97.1% ,芬必得组总有效率为 84.4% ,痹痛灵组疗效优于芬必得组 (P <0 .0 5 ) ;不良反应发生率痹痛灵组(11.8% )明显低于对照组 (43.8% ) (P <0 .0 1)。结论 :痹痛灵胶囊镇痛疗效优于芬必得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序贯疗法临床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探讨红霉素及其序贯阿奇霉素两种方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评价和指导临床用药 ;方法 :92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序贯组 45例 ,采用红霉素 ( 2 0~ 3 0 )mg (kg·d) ,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连续 3天 ,然后口服阿奇霉素 1 0mg (kg·d) ,每日一次 ,连用 3天 ,停 7天 ,1 3天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 47例采用红霉素 ( 2 0~ 3 0 )mg (kg·d) ,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 ,连用 1 4天为一个疗程 ;结果 :序贯组总有效率为 95.5%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93 .6% (P >0 .0 5) ;序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3 .3 % ,对照组为 48.9% (P <0 .0 1 ) ;序贯组平均住院天数 ( 8.0 7± 2 .0 7)天 ,对照组 ( 1 5.3 2± 0 .90 )天(P <0 .0 0 1 ) ;结论 :序贯疗法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序贯组治疗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 ,且平均住院天数少 ,减少患儿痛苦 ,经济、服药方便 ,患儿依从性好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婴儿捂热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 36例婴儿捂热综合征在本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控制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二者有显著差异 (P <0 . 0 1,P <0 .0 5 ,P <0 . 0 5 )。远期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 (χ2 =5. 318,P <0 . 0 5 )。结论 :高压氧辅治婴儿捂热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婴儿痉挛症不用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类固醇激素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 4 0例婴儿痉挛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抗癫痫药有无激素治疗在用药后控制抽搐时间 ,抽搐间隔时间及抽搐次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有无激素治疗痉挛症效果无明显差异 ,而用激素治疗组副作用显著 (P <0 .0 1 )。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巴曲酶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作用 ;方法 :选用 3 4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 ,其中 1 6例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 ,余 1 8例除常规治疗外 ,加用巴曲酶首剂1 0Bu隔日 5Bu× 2次作为治疗组 ,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NDS)和临床疗效评定 ;结果 :治疗组于治疗后ND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 ) ,治疗组显效率61 .1 1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巴曲酶通过改善微循环 ,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使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的价值。方法:将96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常规治疗+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实施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5. 83%)高于对照组(81. 25%),且观察组的腹泻改善时间快于对照组,出院时间(4. 34±1. 72) d短于对照组(7. 53±2. 19) 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应用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治疗中,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讨生脉散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效果。方法 :将 5 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生脉散治疗组 ( 3 0例 )和不用生脉散的常规治疗组 ( 2 0例 ) ,分别于入院当天及治疗 1周后进行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收缩期最高速度 (S)、舒张期最低速度 (D)、S D、搏动指数 (PI)、阻力指数 (RI)的检测 ,同时完成 2 0项行为神经评分 ,并与对照组对比研究。结果 :HIE患儿治疗后S、D、RI比治疗前明显提高 ,P <0 .0 1或P <0 .0 5 ;治疗后生脉散组大脑前动脉流速的改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或P <0 .0 5 ;生脉散组治疗后行为神经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 <0 .0 1。结论 :生脉散治疗新生儿HIE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静滴丙种球蛋白佐治早产儿重症肺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静点丙种球蛋白对早产儿重症肺炎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早产儿重症肺炎 64例进行分组 ,其中3 0例除常规抗炎、对症治疗外 ,加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 ,另 3 4例常规治疗。结果 :静滴丙种球蛋白组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病死率前者较后者明显降低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临床缓解时间前者较后者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静滴治疗早产儿重症肺炎 ,是降低患儿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痹痛灵治疗活动期类风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6 4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分别采用痹痛灵胶囊 (BTL)治疗 (治疗组 )及氨甲喋呤 (MTX) (对照组 )治疗。结果 :治疗 1个月 ,治疗组患者其晨僵、关节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等主要症状与体征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 ;而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善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或P <0 .0 5 ) ;治疗 3个月 ,上述主要症状与体征 ,2组均较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1或P <0 .0 5 ) ;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ESR ,RF ,IgA ,IgG等炎性及免疫指标治后 2组较治前明显下降 (P <0 .0 1或P <0 .0 5 )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3%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痹痛灵胶囊改善类风湿患者症状与体征 ,控制急性炎性反应优于对照组 ;并有与MTX相似的抗免疫作用而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穿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洁  杨继昌 《右江医学》2004,32(2):102-103
目的 观察中药穿琥宁对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65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均使用青霉素 2 .5万U/kg溶于 0 .9%生理盐水 15 0ml中静脉滴注 ,Bid ;治疗组 ( 3 0例 )加用穿琥宁注射液 10~ 15mg/kg加入 5 %葡萄糖内静滴 ,qd ;对照组 ( 3 5例 )加用病毒唑 10~ 15mg/kg加入 10 %葡萄糖内静滴 ,qd ;均治疗 7日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6.6% ,对照组总有效率71.4%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症状及体征恢复时间治疗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穿琥宁疗效显著 ,用药安全 ,无毒副作用 ,是目前治疗小儿肺炎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参附注射液对治疗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 ,探讨参附注射液对颅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GCS5 - 8分患者 60例 ,根据同等伤情分为 2组 ,对照组 (Control) ,即单纯用一般的治疗方法 ;参附注射液治疗组 ,即在应用一般治疗同时 ,在患者入院后 2 4小时内通过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 ,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清醒时间、GCS评分、GOS预后评分、TCD血流速度改变和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的症状体征较对照组改善明显 ,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清醒时间较对照缩短 (P <0 0 5 ) ,TCD显示MCA血流速度降低较多 (P <0 0 1) ;GCS评分和GOS预后积分均较对照组升高 (P <0 0 5或 0 0 1) ;病死率明显下降 ,对照组 40 % ,治疗组 2 0 %。结论参附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其疗效可靠 ,毒副作用较小 ,对治疗颅脑损伤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糖尿病肾病 (DN)血浆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肾功能正常的DN患者 116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分为早期DN 5 0例和临床DN 6 6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用常规的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动态检测血浆内皮素、空腹血糖及 2 4h尿白蛋白浓度 ,并计算UAER。结果  (1)治疗组治疗后内皮素水平和UAER明显下降 (P <0 .0 1) ;而对照组治疗后UAER明显下降 (P <0 .0 5 ) ,内皮素水平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2 )治疗组早期DN治疗后内皮素水平和UAER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治疗组临床DN治疗后内皮素水平和UAER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P <0 .0 5 )。结论 阿魏酸钠有降低DN血浆ET的作用 ,同时可降低UAER。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脑多肽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 ,将 6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观察 ,对实验结果进行 χ2 及t检验。结果显示 :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消失时间上少于对照组 (P <0 .0 5) ,在控制惊厥、恢复原始反射时间上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在控制惊厥、恢复原始反射时间上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在呼吸衰竭、肌张力减弱消失时间上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 ,治疗组总有效率 ( 96.67% )明显高于对照组 ( 66.67% )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 P<0 .0 1)。认为脑多肽治疗HIE能明显缩短病程 ,疗效明显 ,有利于患儿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敷背散辅助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2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抗感染、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敷背散敷背。[结果]观察组在啰音消失、咳嗽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敷背散佐治小儿肺炎,效果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醒脑静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临床疗效及对椎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将70例VBI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观察疗效 ,治疗前后彩色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血流参数。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治疗组起效时间及最大效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P<0 .0 0 5 ,P <0 .0 0 1) ;治疗组中治后各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P <0 .0 5 ,P <0 .0 0 1) ,且两组治疗后相比治疗组各参数均明显较对照组改善 (P <0 .0 0 5 ,P <0 .0 0 1)。结论 醒脑静具有扩张椎动脉和解痉作用 ,从而改善血供 ,是治疗VBI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柯晓玲 《河北医学》2002,8(9):782-784
目的 :探讨联用纳络酮及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38例HIE患儿分为 2组 ,观察组 2 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纳络酮 0 .0 2~ 0 .0 4mg .kg-1.d-1及大剂量维生素C(1.0g .kg-1.d-1)静滴治疗 ;常规组 18例仅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显效率为 6 5 .0 0 %,总有效率为 85 .0 0 %,常规组分别为 2 7.78%及 6 1.11%,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1)。观察组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时间 (5 .2 0± 2 .6 8)日较常规组 (9.36± 3.82 )日明显缩短 (P <0 .0 1)。结论 :联用纳络酮及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并用疗肺散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病人随机分为 2组 ,A组单纯用抗结核药 (联合化疗组 ) ,B组在抗痨药物基础上加用疗肺散 (联合治疗 +疗肺散 )。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并用疗肺散 6个月 ,痰菌转阴率为 88 5 7% ,均明显高于单纯用药组 (P <0 0 1 ) ;血糖复常率及血糖复常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单纯化疗组 (P <0 0 1 )。结论 在联合化疗及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疗肺散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抗生素等常规疗法治疗肺心病的临床观察。方法  88例肺心病急性感染期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给予抗炎、止咳、祛痰平喘、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措施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 2 5 0ml静脉滴注 ,每日一次。两组均不用其他中药。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 .0 0 1) ,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治疗组对抗生素不良反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肺心病急性感染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参芪扶正注射液静滴能更有效地缩短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 ,减少抗生素所致的不良反应 ,并使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及SOD水平上升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