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脑出血后,在血肿及其周围产生大量凝血酶。内源性凝血酶是 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可引起脑组织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文章就凝血酶的一般特性和其神经毒 性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脑出血后凝血酶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凝血酶是常用的局部速效止血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神经毒性介质。作者着重综述脑出血后凝血酶对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毒性作用,并介绍了几种凝血酶抑制剂,以期在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凝血酶是一种血清丝氨酸蛋白酶,主要产生于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颅脑外伤等患者的脑组织中。脑出血为神经外科常见病,但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多项研究已证实,凝血酶在脑出血后神经损害和脑水肿的发生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现将凝血酶在脑出血中的作用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自发性脑出血后凝血酶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凝血酶是常用的局部速效止血药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它是一种神经毒性介质。作者着重综述脑出血后凝血酶对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毒性作用 ,并介绍了几种凝血酶抑制剂 ,以期在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既往认为 ,源于脑内血肿的脑损伤是血肿本身压迫周围脑组织的微循环 ,产生血肿周围区域的水肿和脑缺血所致。 1980年Suzuki和Ebina首次提出血凝块的毒性作用这一概念。近年来 ,在自发性脑出血后水肿形成的机制研究中 ,血凝块中的凝血酶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一个焦点。1 凝血酶和凝血酶受体凝血酶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 ,相对分子质量340 0 0 ,含有A、B两条肽链 ,由无活性的凝血酶原转变而来。中枢神经系统含有丰富的组织因子 ,自发性脑出血后 ,组织因子释放 ,在Ca2 + 参与下 ,相继激活凝血因子Ⅶ、X…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凝血酶是常用的局部速效止血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神经毒性介质.作者着重综述脑出血后凝血酶对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毒性作用,并介绍了几种凝血酶抑制剂,以期在自发性脑出血的治疗方面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神经毒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脑出血后,在血肿及其周围产生大量凝血酶。内源性凝血酶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可引起脑组织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文章就凝血酶的一般特性和其神经毒性作用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的神经科急症.研究表明,凝血酶形成、红细胞溶解和铁离子均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凝血酶和铁离子在脑出血介导的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凝血酶的神经毒性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凝血酶是一种多功能丝氨酸蛋白酶。近年的研究发现,高浓度凝血酶具有神经毒性作用,可引起细胞死亡,尤其是在自发性脑出血中,凝血酶具有神经毒性介质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的进展和凝血酶的毒性作用机制,并介绍了几种凝血酶抑制剂,旨在为临床治疗脑出血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是一种致残率和病死率均很高的神经科急症.研究表明,凝血酶形成、红细胞溶解和铁离子均在脑出血后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凝血酶和铁离子在脑出血介导的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的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血液凝固和血凝块回缩、凝血酶形成、血肿占位效应、缺血和再灌注、血红素毒性、水通道蛋白表达、血小板活化、炎症因子和补体等因素共同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后不同时期脑水肿的形成机制与治疗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针对出血后不同时期脑水肿形成的机制及相应的治疗对策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补体系统参与了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而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文章从补体系统各成分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抗补体治疗对脑水肿形成的影响等方面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出血发病率高,预后很差。研究该病的原发性和继发性病理改变,了解局部脑血流变化、脑水肿、 细胞凋亡和生化指标的变化对制定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后,血肿内红细胞裂解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降解为血红素和珠蛋白,血红素最终降解为铁、胆红素和CO,这些降解产物具有神经毒性并在脑水肿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凝血酶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凝血酶和凝血酶受体的分子结构和生物学特性,重点讨论了凝血酶通过促发细胞炎症反应、细胞凋亡以及损害血脑屏障导致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机制与治疗靶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血肿周围脑水肿极其常见,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特别是高血压在脑水肿形成中的可能机制,以及脑水肿的治疗靶点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而且水肿形成可引起神经细胞及其轴突的变性、坏死。研究发现,凝血酶、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补体和其他炎症因子,以及缺血等因素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形成的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病人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凝血酶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2例脑出血病人发病后24h、第7天和第14天血浆内NSE和凝血酶含量,并对二者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脑组织水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凝血酶在发病后24h内、第7天、第14天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值(P〈0.01);第7天升高最明显。二者的含量变化具有正相关性(r=0.643,P〈0.01),尤其是以发病后24h和第7天更为明显(r=0.533。P〈0.001)。第14天时NSE、凝血酶含量与脑水肿体积呈明显的正相关(r=0,275,0.306,P〈0.01)。NSE、凝血酶含量与病后24h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第7天和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正相关性(P〈0.01或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血浆内NSE含量的变化可反映凝血酶所致的脑组织水肿的情况;动态监测NSE、凝血酶含量可以作为判断脑组织水肿和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20.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作用与抗凝血酶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凝血酶的结构、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代谢特征、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酶抑制剂,脑出血抗凝血酶治疗用药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随着凝血酶在脑出血后作用研究的深入,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是防治出血性脑损伤最有希望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