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丁苯酞(NBP)干预组,各组按再灌注6、24、48、72 h四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干湿重法测定同侧脑组织的含水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QP-4及含水量在缺血再灌注6 h明显升高,于48 h达到峰值(P<0.05);NBP预处理组AQP-4阳性表达与含水量在各时间点明显增加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NBP预处理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AQP-4的表达,有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肢体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mb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LIP)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海马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6只凝闭椎动脉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LIP+脑缺血组,后两组根据脑缺血后再灌流时间不同进一步分为1、62、4、72和120 h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HSP 70的变化。结果假手术组海马各区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脑缺血组海马CA1区未见明显着色,但在CA3区及齿状回颗粒细胞中可见HSP70着色,以再灌注后24 h最明显。在LIP+脑缺血组,海马CA1区于再灌注1 h未见明显的HSP70表达;再灌注6 h HSP70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和脑缺血6 h组比较,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再灌注24 h HSP70表达达高峰;再灌注72 h HSP70表达有所下降;至再灌注120 h HSP70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损伤性脑缺血前给予LIP,可明显增加CA1区HSP70的阳性表达,诱导CA1区锥体细胞耐受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组、预处理(BIP)组,每组按照再灌注后12 h、1、2、3 d四个时间点平均分为4个亚组,制备缺血预处理模型,分别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法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神经细胞凋亡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12 h,MCAO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及血清中NSE的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0.01),1 d时达到高峰,以后时间点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假手术组(P<0.01);BIP组各个时间点神经元凋亡发生率及血清NSE较MCAO组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丁苯酞(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对caspase-8表达的影响。方法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缺血1h再灌注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大鼠又随机分成6h、12h、24h3个亚组,各亚组12只,采用改良的ZeaLonga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察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预防或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症状评分、组织形态学改变、以及对caspase-8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8表达明显增加(P0.01);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NBP治疗组及预防治疗组能显著缓解神经元凋亡的数目及皮质海马部的caspase-8表达(P0.01),NBP预防组皮质和海马区caspase-8表达也较缺血灌注组降低(P0.01),但较NBP治疗组较差。结论NBP能减少缺血区凋亡神经元的数目,其预防用药及早期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下调caspase-8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白介素-1β(IL-1β)和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共84只,随机分成3组,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及吲哚美辛预处理组,每组有28只。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用改良Longa线栓法来制备。对每组动物于缺血2 h行再灌注,于再灌注6、12、24、48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及CRP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IL-1β及CRP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吲哚美辛预处理组IL-1β及CRP的含量减少(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结论吲哚美辛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脑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内IL-1β及CR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丁苯酞预处理(NBP)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术前1周按400 mg·kg~(-1)·d~(-1)NBP预处理。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观察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TLR4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神经行为学评分显示:sham组为0分,NBP组神经行为学评分[(1.62±0.15)分]显著低于IR组[(2.33±0.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体积测定显示:NBP组脑梗死体积[(164.3±7.5)mm3]小于IR组[(186.5±10.1)m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BP组脑组织TLR4蛋白(9.1±1.1)及mRNA(10.2±1.3)均较IR组TLR4蛋白(14.4±1.3)、mRNA(15.6±1.4)表达降低(P0.01)。结论丁苯酞抑制TLR4表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注射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表达的影响,探讨NBP的脑保护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NBP高剂量后处理组(高剂量组)、NBP中剂量后处理组(中剂量组)、NBP低剂量后处理组(低剂量组),采用改良的Zea Longa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后四组大鼠分为缺血2 h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 5个时间点,应用TUNEL法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IRT1、PGC-1α的表达。结果与脑缺血组比较,NBP后处理组各时间点凋亡细胞数减少,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增多(P0.05)。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SIRT1、PGC-1α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组SIRT1阳性细胞数除再灌注6 h外,其余时间点均增高(P0.05),PGC-1α阳性细胞数除再灌注6 h、72 h外,其余时间点均增高(P0.05)。与脑缺血组比较,高剂量组各时间点SIRT1和PGC-1αmRNA的表达增多(P0.05)。结论 NBP抑制细胞凋亡,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1和PGC-1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区皮层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与蛋白质水平表达的影响,探讨黄体酮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SD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组和黄体酮组各24只.应用Real time-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别对缺血区皮层NGF和BDNF mRNA与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测定. 结果 在缺血区皮层,缺血2h再灌注6h后,缺血再灌注组NGF和BDNF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回复到假手术组水平;缺血2h再灌注12 h后,黄体酮组NGF和BDNF mRNA及蛋白表达达高峰,再灌注24 h后,表达仍高(P<0.05). 结论 黄体酮可以使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GF和BDNF的mRNA表达上调,促进脑内NGF和BDNF蛋白的合成,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60、HSP70在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1 h、2 h、3 h)皮层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的蛋白表达变化。方法健康雄性BALB/c小鼠,建立脑中动脉阻塞缺血模型(MCAO),利用蛋白印迹技术分析HSP60、HSP70蛋白表达量在脑缺血1、2、3 h的时序性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小鼠脑皮层HSP60、HSP70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HSP60随缺血时间延长呈持续升高趋势,HSP70在缺血后1 h增加,2 h达高峰,3 h降低。结论 HSP60、HSP70是神经细胞损伤和耐受的敏感标志,局灶性脑缺血能引起HSP60、HSP70表达的时序性变化,为认识局灶性脑缺血损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每组20只;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ax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和电镜下,HE染色F各组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改变,黄芪多糖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m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黄芪多糖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ax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出现在接近缺血核心区,6h后表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黄芪多糖预处理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结论:黄芪多糖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芪多糖可通过下调Bax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大鼠脑内Nogo-A、NgR表达的情况。方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及预处理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预处理组,每组又分为1、2、7 d 3个亚组,预处理时间为10 min,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ogo-A、NgR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大鼠缺血海马区NgR mRNA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在1、2、7 d 3个时间点Nogo-A及NgR表达均增高;脑缺血预处理干预后,Nogo-A及NgR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的干预可以降低大鼠脑内Nogo-A及NgR的表达而提高脑缺血耐受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细胞色素-C(Cyt-C)的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NBP治疗组、NBP预防组、NBP预防治疗组,每组再分为缺血再灌注6h,12h,24h3个亚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细胞Cyt-C变化,TUNEL法原位检测凋亡细胞。结果假手术组脑组织中可见少许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模型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于6h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治疗组Cyt-C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均减少,各时间点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丁苯酞预防组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预防加治疗组较丁苯酞治疗组Cyt-C比表达和凋亡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给予丁苯酞治疗能下调Cyt-C表达,同时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示丁苯酞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细胞Cyt-C的释放起到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艾灸预处理对脑缺血大鼠HSP70蛋白及HSP70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灸预处理的预防性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组、脑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正常组正常饲养;假手术组仅暴露四条血管,不发生脑缺血;脑缺血组全脑缺血10min;脑缺血预处理组先缺血预处理3 min,再灌注24 h后再次全脑缺血10 min。艾灸预处理组先给予艾灸预处理7 d,再行全脑缺血10 min。各组分别于手术后24、48、72 h取脑,采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杂交法检测海马CA1区HSP70蛋白及HSP70mRNA的表达。结果脑缺血组24 h HSP70蛋白表达达到高峰,72 h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1)。脑缺血预处理组、艾灸预处理组可见较多HSP70蛋白表达,较缺血组明显增高(P<0.01)。艾灸预处理组术后24、48 h HSP70蛋白的表达较缺血预处理组明显增高(P<0.01、P<0.05);72 h HSP70蛋白的表达明显降低,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艾灸预处理能诱导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HSP70 mRNA、HSP70蛋白的表达。其预防性脑保护作用可通过促进HSP70蛋白及HSP70mRNA表达高峰...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临床上针对哺乳动物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氨酰-tRNA合成酶、亮氨酰-tRNA合成酶、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丙氨酰-tRNA合成酶的结构和功能方面,对哺乳动物尤其是大鼠脑缺血与氨基酰-tRNA合成酶关系的研究报道极少。目的探讨精氨酰-tRNA合成酶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中的表达及机制。方法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其中4只大鼠进行预实验,采用线栓法栓塞大脑中动脉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然后将剩余的5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假手术组8只、脑缺血再灌注组4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外科处理;假手术组大鼠外科操作步骤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同,只是线栓不进入颈内动脉、不造成脑缺血;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精氨酰-tRNA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正常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精氨酰-tRNA合成酶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假手术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再灌注2 h、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48 h精氨酰-tRNA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精氨酰-tRNA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6 h、12 h及24 h(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再灌注6 h精氨酰-tRNA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再灌注2 h和12 h(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再灌注24 h精氨酰-tRNA合成酶mRNA相对表达量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再灌注12 h和48 h(P0.05)。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6 h及24 h精氨酰-tRNA合成酶表达明显升高,可能与缺血和再灌注两次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骨髓分化因子88(MyD88)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昆明小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生理盐水组(20只)和白蛋白组(20只),每组又均分为再灌后6、24 h 2个时间点。采用左侧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RT-PCR法检测左侧脑组织TLR4、MyD88 mRNA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生理盐水组和白蛋白组脑缺血再灌注后6、24 h TLR4、MyD88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24 h表达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但白蛋白组6、24 h TLR4、MyD88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24 h白蛋白组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4 h TLR4、MyD88 mRNA表达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92,r=0.85,P<0.05)。结论白蛋白治疗可以下调脑缺血早期脑组织高表达的TLR4、MyD88 mRNA的水平,改善脑缺血后小鼠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金纳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金钠多治疗组,各组按缺血再灌注6、12、24 h三个时间点分为3个亚组,每组10只。用RT-PCR方法测定损伤侧脑组织中MMP-9活性变化,用伊文思蓝方法测定同侧脑组织血脑屏障通透性。结果 (1)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MMP-9含量、EB含量开始逐渐增加,各组之间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金纳多治疗组MMP-9活性及EB含量各个时间点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金纳多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大鼠MMP-9的活性,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可能是其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含量的变化,检测环磷腺苷葡胺(MAC)预处理对其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60只按实验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组)和MAC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再灌注组和预处理组又分为再灌注后2、24、48、72 h和7天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5只大鼠,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流式细胞仪检测缺血侧海马神经细胞内Ca~(2+)的含量,观察MAC预处理对细胞内Ca~(2+)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2 h细胞内Ca~(2+)含量开始增高,24、48 h Ca~(2+)含量达到高峰(P0.01),72 h Ca~(2+)含量开始下降,7天Ca~(2+)含量进一步降低,但仍高于假手术组水平;与再灌注组比较,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2 h Ca~(2+)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48、72 h Ca~(2+)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细胞内Ca~(2+)含量增高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机制之一,MAC预处理能有效抑制细胞内Ca~(2+)含量增高,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B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IP组,每组40只,后2组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模后,各组于再缺血后12 h、1、2和3 d 4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2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GADD3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GADD3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12 h 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1、2和3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BIP组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较脑缺血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BIP可诱导GADD34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预缺血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A:假手术组,B:缺血再灌注组,C:预缺血组),每组按再灌注3、6、24、72 h分为4个亚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尾加压素Ⅱ(UⅡ)、GPR14的免疫活性,用Western印迹法测定ERK和JNK的活性.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在再灌注3 h后开始呈平行升高趋势、24 h达峰值;再灌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UⅡ、GPR14免疫活性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ERK、JNK表达在再灌注3 h开始升高,24 h达峰值;在相同时间点预缺血组ERK阳性表达均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JKN阳性表达预缺血组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24 h为损伤的高峰期;缺血预处理可通过抑制UⅡ的合成表达,促进ERK生存通路,抑制JNK死亡通路,产生内源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