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永茂 《山东医药》2007,47(25):37-37
Bell麻痹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2000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加火罐疗法治疗Bell麻痹58例,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刺血法治疗面神经炎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又称贝耳(Bell)麻痹是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祖国医学“面瘫”的范畴,自1999年以来我们采用刺血法治疗面神经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一种常见病,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以往的常规治疗,均见效慢,疗程长,少数病人还留有永久后遗症.1998年-2005年,采用茎乳孔部位注射法,配合中药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局部艾灸,电脑中频治疗仪等综合疗法治疗面神经麻痹150例,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笔者近10余年来用下述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61例,现简介如下。一、针刺神经法: 此法系根据面神经的分布范围和神经对面部麻痹肌的支配关系确定针刺点。若局部面肌麻痹就针刺末梢神经;麻痹范围较大,就针刺支配该区的神经分支;若整侧面神经麻痹,除针刺神经分支及末梢神经外,还要针  相似文献   

5.
将37例早期Bell’s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盐酸丁咯地尔治疗组和对照组,用Blink反射观察两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显示,治疗组Blink反射潜伏期恢复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早期改善微循环可促进Bell’s麻痹患者的神经传导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正>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BP),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一种周围神经病。BP可引起面部肌肉瘫痪、表情障碍和心理障碍,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到目前为止,BP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表明BP与病毒感染有关,特别是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及其感染后的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药外治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 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  相似文献   

8.
Bell麻痹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于常见的周围神经疾病之一.国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发病率高达49.77万/年[1].治疗本病多采用激素、维生素等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恢复不佳.我科采用盐酸沙格雷酯治疗Bell麻痹,疗效较佳.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The Massachusetts Jeneral Hospital Handbook of Neurology》 Bell麻痹诊断标准[2];②初次急性发病;③病程≤5d;④无中枢神经系统、后颅凹、耳的症状和体征;⑤排除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如GBS等.入组的59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对治疗组(2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入组时面神经瘫痪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对照组予泼尼松、维生素B1和弥可保口服.由带状疱疹引起者,加用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疗程28 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沙格雷酯0.1,3次/d.  相似文献   

9.
帅毅 《内科》2009,4(1):154-155
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病,是指茎乳管内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氏麻痹。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瘫痪,不能皱额,额裂消失,眼裂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口角歪斜,病侧鼻唇沟变浅等。我院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急性面神经炎患者97例,经过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突孔以上面神经管内的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在脑神经疾患中较为多见,诱发因素可为病毒感染、感受风寒或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而致〔1〕。本病发病急,男性多于女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歪斜"范畴〔2〕。由于体质及精神因素,  相似文献   

11.
口僻又有“口眼歪斜”、“歪嘴风”、“面瘫”之称,即面神经麻痹,指一侧面神经周围性损害,引起的该侧面肌瘫痪而言。其病因为面神经炎,为茎突乳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称为贝耳(Bell)氏麻痹。其它病因尚有腮腺、颅底肿瘤或骨折、中耳炎、桥脑小脑角的蛛网膜炎和肿瘤以及脑干病变等引起。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临床以面部表情肌瘫痪为主。前额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为其临床特征。一般起病后1~2周开始恢复。大约75%的病人在几周内可基本恢复正常,恢复  相似文献   

12.
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1例2型糖尿病颅神经麻痹住院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占28.57%,女性占71.43%。老年占52.38%。空腹血糖不达标占80.95%。面神经麻痹占90.48%,面神经麻痹部位为左9例,右10例。动眼神经麻痹占9.52%。动眼神经麻痹部位均为左侧。合并高血压占52.38%,高脂血症占57.14%,其中单纯高胆固醇血症占33.33%;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占41.67%;胆固醇、甘油三酯均高占25%。脑梗死占66.67%;脑萎缩占22.22%;蛛网膜囊肿占9.52%.异常心电图占31.25%,心律失常及ST-T波改变分别占12.5%,低电压占6.25%。检出糖尿病肾病占14.29%;检出糖尿病酮症、尿路感染、颈椎病、低胆固醇血症、低钙血症、高钙血症、支气管炎、结膜炎分别占4.76%。结论颅神经麻病变面神经麻痹占多数,女性、增龄、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及中风都是2型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在良好血糖控制同时,积极降压、降脂和活血化瘀等治疗对防治颅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十年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又称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或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指由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瘫(prosoplegia),俗称"口眼歪斜".一般认为其致病原因,多由脉络空虚、外邪乘虚侵袭面部阳明、少阳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如果治疗不当,可留有表情肌瘫痪后遗症.治疗上目前采用针灸、中药、西药、理疗治疗,且疗效肯定.但单以中药治疗此病的较少.现对检索到的关于单用中药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文章中相关信息进行综述.因为所有文章记载均有较好疗效(有效率87%~100%),故本文对各篇文章疗效部分不做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与非糖尿病周围性麻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为糖尿病合并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实验组,另一组30例患者为非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面瘫为对照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的患者患侧乳突及周围部位出现疼痛的例数要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健侧、患侧的面神经肌作用的针灸治疗后好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患者均在3个月内恢复,且没有后遗症情况出现。并且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显效35例,有效20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40例,相对于对照组来说,效果更好,病人恢复情况更好,针灸治疗对于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说明此方式对于此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的促进效果,符合当代医疗理念的要求。结论经过对病例临床资料的分析得出,患者糖尿病合并周围性神经麻痹是糖尿病的合并症所致,不是面神经损伤而导致的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5.
针灸配合口内放血涂芥茉法治疗颜面神经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之34例面神经瘫痪,为五五年到五七年内,经临床明确诊断而行针灸治疗的,发病较久者,采取门诊治疗,而新近发病者,则住院治疗。其中患贝尔(Bell)氏面瘫30例,占88%;其他4例,占12%;内有33例收到不同程度的疗效,使我们初步明确了针灸治疗该疾患的价值,并取得些微体会,愿就正于同道。面神经瘫痪的原因,多为血循环失调,直接危害神经纤维之营养,结果发生缺血性麻痹,或因炎性变,使神经受压迫。此外耳的疾患、腮腺炎、梅毒、肿瘤亦能引起。文中34例,其中30例贝尔氏面瘫,多由感冒所致,此外两例由脑溢血引起,一例慢性中耳炎引起,另一例则是淋巴肿瘤压迫所致。针灸治疗面神经瘫痪的原理,主要是激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特定电磁波(TDP)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4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输以物理及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原有症状和体征的改变情况,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可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冲动传导,加速麻痹神经及面部肌肉功能的恢复,TDP能促进炎症渗出物的吸收和消肿;治疗中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做好对症护理,加强安全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瞬目反射(BR)及面神经电图(ENG)在面神经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行瞬目反射及面神经电图检测,并与自身健侧对比。结果37例患者BR均出现R1 R2 R2’消失/延长。与ENG相比,病程3d内BR异常率为100%,而ENG异常率为67%,明显增高。37例患者BR均有不同程度异常,ENG部分异常。结论采用BR联合ENG的神经电生理检测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评价面神经损害的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所致的神经病变极为常见,但颅神经病变少见。我们在临床上遇到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4例糖尿病人均为Ⅰ型糖尿病,男女各2例,年龄54~76岁,3例发现糖尿病7年~14年,1例与糖尿病同时发现;3例合并面神经麻痹,其中1例在患面神经麻痹后4年又患动眼神经麻痹,另1例同时合并外展神经麻痹及动眼神经不全麻痹,2例合并末稍神经炎,2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例尿蛋白阳性,所有患者发病时糖尿病控制欠佳,血糖11.2~16.7mmol/l,尿糖(+++)。3例口服降糖药治疗,1例胰岛素治疗,控制糖尿病在良好状态,并用 VitB_1、VitB_(12)、局部理疗、针灸。4例患者均在  相似文献   

19.
老年病人,尤其有高血压等中风危险因素者,突然发生面瘫时,往往首先想到是中风,其实并不如此。作者例举四例最后都确诊为Bell麻痹。例1,舒张压在药物严密控制下仍始终高于12.53kPa,女病人,75和80岁时曾先后左、右侧两次面瘫,然后恢复,最后确诊为Bell麻痹,83岁还健在。例2,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0年,曾发生三次心肌梗死,63岁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60岁时患Bell麻痹,后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为临床多发病,常引起神经系统损害,但累及面神经者比较少见.2002年1月~2007年6月,我科收治糖尿病伴发面神经麻痹患者2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