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汪雷  刘弋 《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67-568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原因,总结再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10年6月21例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出现时间为术后4~11 d,经再手术明确梗阻原因,术中证实粘连性肠梗阻12例,漏诊消化系统肿瘤3例,漏诊直肠癌1例,陈旧性粘连带致肠管卡压2例,遗漏多发肠石1例,合并急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合并肠粘连梗阻2例,合并肠套叠1例。1例粘连性肠梗阻为术后17 d再次手术,由于无法找到明确的梗阻点,故行梗阻远近两端侧侧吻合术,术后25 d梗阻解除;其余20例经再手术后3~5d梗阻均解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腹部术后早期肠梗阻多见为肠粘连。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手术操作,严密的术后观察,可减少粘连性肠梗阻的几率。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精确细致的手术操作是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发病原因及提高诊治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0年12月~2010年月12月10年来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资料.结果 有腹部手术史52例,原因不明204例,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226例,手术解除梗阻30例,死亡2例.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仍是粘连性肠梗阻的重要治疗手段.术后早期(2周内)粘连性肠梗阻应用胃肠减压和奥曲肽治疗安全有效,粘连松解汤有攻里通下作用,电针可缓解腹痛腹胀.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集中注意力,认真细致操作是保证手术成功预防术后肠粘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32例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中53.1%系腹腔严重感染导致肠梗阻,32例患中29例为粘连性肠梗阻,3例为机械性肠梗阻,29例粘连性肠梗阻中25例经保守治疗痊愈,4例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痊愈,2例术后再发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痊愈,3例机械性肠梗阻经手术解除梗阻后痊愈,结论:对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患应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肠坏死,腹膜炎等情况下尽量保守治疗,而机械性肠梗阻应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许华刚  马良 《西部医学》2010,22(4):717-7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诊疗缺陷的原因。方法对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患者的诊疗缺陷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中肠粘连处置不当12例(粘连分离不彻底6例,再嵌顿疝3例,吻合口狭窄2例,关腹不遵守原则遗留异物1例),肿瘤漏诊9例,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5例,阑尾切除处理不当5例,妇科手术逢及肠管1例,1例脾切除后再植不当。结论肠粘连术中处理不当,经验不足,不遵守手术原则,为术后早期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术后肠粘连致梗阻再手术28例原因分析刘勇1蒋承爱2(山东省莒南县中医院1解放军146医院2莒南县276600)关键词肠粘连;肠梗阻;再手术;分析1987年9月至1995年10月,对28例腹部手术后肠粘连致梗阻再行手术时探查发现:粘连及纤维带多发生在右...  相似文献   

6.
张彦 《吉林医学》2015,(5):100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0例在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的患者,总结梗阻发生规律,制定护理对策。结果: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多出现在术后5~30 d内,经过全面护理,30例患者痊愈29例,死亡1例。结论:由于炎性反应,腹腔组织损伤等因素,腹部手术后可能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采取病情观察、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等措施能够解除梗阻症状,恢复肠蠕动。  相似文献   

7.
崔建国  秦勇  慕为民 《现代医学》2007,35(5):408-409
目的 评估肠粘连松解术对术后慢性肠粘连腹腔闭锁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组40例包裹性腹腔致密粘连患者,既往平均有5次手术史,31例合并肠梗阻,25例合并肠瘘,20例合并腹腔脓肿.再次手术后其疗效通过病历及电话随访加以确定.结果 术后1例死亡,24例出现早期并发症.出院时,除3例肠梗阻患者未解除梗阻外,其余肠梗阻、肠瘘及腹腔脓肿均治愈.术前16例依赖全肠外营养(TPN)患者中,术后仅2例仍需TPN维持.长期随访(平均4~6年)显示,5例患者死亡,8例失访,26例患者生活质量指数(7.9±1.9)好于术前(4.5±3.0)(P<0.001).结论 腹腔包裹性粘连的再手术可使大多数患者康复,并可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钟宪政 《当代医学》2008,(16):154-154
目的 探讨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防止肠粘连的效果.方法 26例患者行腹部手术结束后,清理腹腔,视手术大小取医用透明质酸钠5~5m1均匀涂抹于手术创面,观察术后两年的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与同期234例未用医用透明质酸钠的患者作比较.结果 使用医用透明质酸钠患者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2例,发生率为1.59%;对照组术后发生肠粘连梗阻19例,发生率为8.12%.两组肠粘连梗阻情况比较,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医用透明质酸钠在腹部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防肠粘连梗阻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诊治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2月~2009年2月入院且应用腹腔镜进行诊治的46例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的为:粘连性肠梗阻36例,肠扭转1例,肿瘤3例,未明确诊断6例。结果诊断:未明确诊断的6例在腹腔镜下得以确诊。治疗:32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在镜下成功进行了单纯粘连松解术;3例用超声刀切下所粘连的腹膜而解除梗阻;2例小肠与小肠粘连者,则须经扩大的穿刺口将病变的肠段拉出腹壁外,手工分离粘连和作肠壁修补术;1例粘连复杂,须中转开腹完成手术;2例疑有肠段坏死的,也通过扩大腹部穿刺口将病变的肠段拉出腹壁外,手工加以切除和吻合;2例乙状结肠扭转而造成的肠梗阻,通过用肠钳等器械翻动梗阻的肠段,从而解除梗阻;1例乙状结肠扭转而造成的梗阻肠段坏死,须经中转开腹作肠切除术及暂时性结肠造瘘术,3周后再作结肠吻合术;3例结肠肿瘤所致的梗阻在腹腔镜辅助下进行了根治术。随访45例,一年内发生肠梗阻的为3例,发生率为6.7%。结论应用腹腔镜对肠梗阻的诊断具有确诊率高,尤其是对一些难以明确病因的更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在治疗上也有很大的优势,能在相对密封的状态下完成手术,因而术后的肠粘连得以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原向青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7):534-535
目的总结肠梗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高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水平。方法总结2007年2月—2010年2月165例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保守治疗梗阻解除86例,手术79例;术后发生肠瘘1例,肠粘连50例。结论预防术后过度粘连的产生,需要手术操作轻柔,尽量减少对腹腔的污染。将腹腔彻底冲洗,术后充分引流,合理使用抗生素,早期下床活动,保证充分有效的胃肠减压,胃肠功能恢复后合理饮食是保证康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庄文  朱红  肖乾虎 《四川医学》2004,25(4):385-386
目的 探讨经腹会阴直肠癌手术(Miles)后并发肠梗阻再手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近15年来因直肠下段癌行经腹会阴术后并发肠梗阻再手术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9例肠梗阻原因:盆底腹膜裂疝11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与侧腹壁问隙疝3例;粘连性肠梗阻3例;乙状结肠造瘘肠管扭曲及回缩坏死狭窄2例。全组4例发生肠绞窄。手术分别行内疝复位及绞窄肠段切除吻合、重新再次缝合关闭腹内裂隙、肠粘连松解、以及松解游离乙状结肠造瘘肠管重新再行乙状结肠造瘘。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 Miles术后并发肠梗阻需再手术病例均为术中、术后处理不当所致。一经诊断应早期手术。其重点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2.
术后早期肠梗阻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概念、发生率、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治的9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研究中术后早期肠梗阻的发生率为1.1%,出现术后肠梗阻症状的时间为术后4~40 d;主要临床表现均为腹胀、腹痛、呕吐;影像学腹部X线平片有液气平面等相应梗阻征象;8例考虑与术后粘连和炎症因素有关,另外1例术中证实为空回肠交界处与第一次手术切口粘连成角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8例经胃肠减压、应用抗生素、外周补液等保守治疗治愈,1例经手术治疗缓解。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是指术后50 d之内出现梗阻症状和体征,并有影像学的参考证据,或经手术证实。粘连和炎症为发病主要因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需要影像学的参考依据及外科医师的临床经验。治疗取决于引起梗阻的原因及临床病情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朱学斌 《中外医疗》2016,(24):105-107
目的:探寻肝胆结石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行肝胆结石手术治疗后因粘连性肠梗阻行再次手术的50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总结预防再次手术的对策。结果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引起粘连性肠梗阻原因为腹腔污染、腹腔出血、腹腔损伤的比例分别为:59.38%、25.0%、15.63%;而胆总管结石则分别为55.56%、27.78%、16.67%,组间对比,P﹥0.05;但是在各个原因上,其中腹腔污染原因的占比明显高于另两种原因,P﹤0.05;在再次手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胆总管结石患者为5.56%,明显低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18.7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胆结石患者首次手术治疗中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术中谨慎操作,预防肠梗阻的发生,预防再次手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30例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性插管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无术中并发症发生。经导管造影显示21例肠管通畅,6例肠管增粗、扭曲,3例肠管狭窄。治愈18例,好转6例,中转手术6例,临床有效率为80%。结论:经鼻肠梗阻减压导管置入术治疗单纯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疗效肯定,可以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马震 《吉林医学》2006,27(11):1349-135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4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平均治愈时间14d。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术后2周以内,临床上有典型的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小肠炎性水肿粘连所致,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4例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放疗后并发慢性放射性肠炎、小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和手术失败的原因。结果:2例直肠癌和2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放疗后(间隔3.5~11个月)因慢性放射性肠炎并发小肠梗阻而接受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均采用了短路吻合法。即将梗阻段小肠的远近端肠管侧侧吻合。2例直肠癌病人术后恢复顺利。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早期并发旷置段小肠肠外瘘。另1例乙状结肠癌病人术后4个月并发旷置小肠肠外瘘。2例病人并发肠瘘后均发现存在降结肠梗阻。结论:慢性放射性肠炎病人并发小肠梗阻时,可能同时合并有结肠梗阻。术前需要了解有无合并结肠梗阻并同时解决结肠梗阻。短路吻合术治疗后旷置的病变小肠有并发肠穿孔、肠瘘可能,首次手术治疗宜尽量切除梗阻段病变肠管,如不能切除,应尽量将病变肠管与消化道完全隔离。  相似文献   

17.
周录平 《当代医学》2014,(26):80-8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13年3月接收的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在腹部手术后3~19d出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要特征,B超和CT检查结合可以确诊。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均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肠梗阻症状于3~7 d开始逐渐缓解;治疗9~20 d症状消退;平均(12.7±1.4) d;第3天开始排气、排便的2例,4~7d的6例,7~10d的13例,10d以后排气排便的2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B超、CT检查等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损伤,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大同  项和平  李永生  李贺  洪磊 《当代医学》2010,16(36):101-103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9月间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53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53例病人中,粘连性肠梗阻20例,肠道肿瘤11例,嵌顿疝10例,肠扭转8例,先天性发育异常2例,肠腔内异物1例,肠套叠1例。术中行小肠切除吻合18例;结肠切除吻合及各类结肠造瘘13例;嵌顿疝复位修补8例;肠扭转复位6例;粘连松解6例;小肠切开取异物1例;单纯剖腹探查1例。术后因各种原因自动出院4例,余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腹腔粘连是急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急性肠梗阻的病情演变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正确评估及判断,及时的手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6):116-118+122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对小儿肠重复畸形的初步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小儿肠重复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在术前行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统计术前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并分析超声图像特点。结果 32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肠重复畸形患儿中,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为肠重复畸形28例,误诊2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87.50%(28/32)、6.25%(2/32)、6.25%(2/32)。病变部位:小肠20例(71.43%)、结肠6例(21.43%)、空肠2例(7.14%)。病变形态:囊肿型20例(71.43%)(腔外型16例,腔内型4例)、管状型8例(28.57%)。合并症:合并肠套叠1例、合并肠梗阻2例、合并感染3例、合并肠扭转及肠坏死1例、合并肠穿孔1例、合并消化道出血8例。结论 超声检查检出率及准确性较高,且操作简便、无创、经济,可作为小儿肠重复畸形术前初步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部位及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美国GE Lightspeed64层螺旋CT仪进行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分析MSCT对肠梗阻的检出率、病因和梗阻部位的判断价值。结果 46例肠梗阻患者均检出,检出率100%,27例移行带显示清晰,46例患者均可见肠管明显扩张(2.5cm)、积气及积液;病理证实高、低位梗阻均为23例,CT检查结果高位梗阻27例,低位梗阻19例,梗阻定位准确性91.30%(42/46);手术病理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6例,肠套叠肠梗阻6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内疝1例,肠扭转2例,肿瘤性肠梗阻12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CT诊断粘连性肠梗阻12例,肠套叠肠梗阻7例,血运性肠梗阻4例,外伤性肠梗阻2例,肠扭转3例,肿瘤性肠梗阻16例,肿瘤压迫型梗阻3例。误诊5例,4例粘连性肠梗阻误诊为肿瘤性肠梗阻,1例内疝误诊为肠扭转,病因诊断准确率89.13%(5/46)。结论 CT小肠成像对肠梗阻的诊断准确度高,且用于肠梗阻病因、部位的鉴别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为后期治疗、随访等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