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70例,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史分为缺血预适应组42例和无缺血预适应组28例,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缺血预适应组小面积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缺血预适应组,而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再梗死等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无缺血预适应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对AMI具有保护作用,可限制梗死范围扩大,维护心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心肌梗死前 2 4h内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10 8例 ,有梗死前心绞痛者为A组 (5 3例 )、无梗死前心绞痛者为B组 (5 5例 ) ,行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等检查。对心电图QRS积分值、心肌酶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形成及短期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心肌梗死患者QRS积分值、心肌酶峰值、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形成及 1个月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 (P<0 .0 5 )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A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 2 4h内心绞痛可减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时QRS积分值 ,保护心功能 ,降低短期病死率。缺血预处理可能是梗死前心绞痛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ST段形态的影响。方法103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按入院时梗死相关导联ST段抬高形态分为凹面向上组和凸面向上组,以梗死发生前24h至少出现1次典型心绞痛症状为标准,比较两组频率。结果梗死前24h内出现心绞痛凹面向上组34例(73.91%),凸面向上组14例(24.56%);无心绞痛凹面向上组12例(26.09%),凸面向上组43例(75.44%)。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是急性心肌梗死ST段凹面向上抬高的机制之一,根据心电图ST段凹面抬高推断其梗死前存在缺血预适应及由此产生的心肌保护作用对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3例首次发生AMI的住院患者,根据其梗死 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有心绞痛组(IP组,64例)及无心绞痛组(NIP组.59例),比较两组心肌酶(CPK)峰值、心肌梗死 范围及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IP组较NIP组心肌酶峰值低,心肌梗死范围小(P<0.01),心脏事件发生率低(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前48h内发作的心绞痛可能由于缺血预适应而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存活性和预后的近期影响.方法54例老年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均年龄(68.1±3.7)岁,按心肌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无心绞痛组(21例)、有心绞痛组(33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直接PCI术.术后1周、4周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测定心肌存活性;监测心肌酶谱变化;观察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发生率和再梗死率.结果有心绞痛组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峰值低于无心绞痛组,有心绞痛组放射性缺损面积(MIA)小于无心绞痛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急性心肌梗死后4周与1周比较,有心绞痛组放射性缺损面积显著缩小,病变区放射性计数显著增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有心绞痛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和再梗死率有低于无心绞痛组的趋势(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而直接PCI可明显提高有梗死前心绞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存活性,并改善其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00年3月-2003年5月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79年WHO标准[1].随机选择16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8例,平均年龄59.3岁,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53例,稳定型心绞痛2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6例,心电图均有ST段水平或下斜型下降≥1rmV或T波改变.对照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与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7.
陈斌 《临床内科杂志》2004,21(10):693-694
目的 观察梗死前心绞痛对女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女性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98例 ,有梗死前心绞痛者为A组 ( 4 8例 )、无梗死前心绞痛为B组 ( 5 0例 ) ,行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等检查。对心电图QRS积分值、心肌酶峰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形成及短期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心肌梗死患者QRS积分值、心肌酶峰值、心源性休克、室壁瘤形成及 1个月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A组 ,P <0 .0 5。结论 梗死前 2 4小时内心绞痛可减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RS积分值、保护心功能、降低短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出现碎裂QRS波(fQRS)与住院期间严重心脏并发症及心源性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住院治疗且资料完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在入院72 h内心电图fQRS的发生情况,依据心电图是否出现fQRS分成fQRS组和无fQRS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严重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后碎裂QRS波的发生率为52.6%(82/156),其中下壁70.7%(58/82),前壁42.3%(35/82),侧壁15.8%(13/82),下壁明显高于前壁及侧壁.fQRS组出现高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室速/室颤、心源性死亡事件明显高于无fQRS波组(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fQRS患者易并发严重心律失常,且病死率高,预后差.fQRS在检出和预警高危患者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心肌梗死范围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心肌梗死范围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次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组(74例)和非缺血预适应组(46例),通过心电图计分法和磷酸肌酸激酶峰值水平比较最初心肌梗死面积;并统计两组出现并发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心肌梗死中确存在缺血预适应,缺血预适应组在最初心肌梗死面积和严重并发症(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肿和恶性心律失常等)均少于非缺血预适应组(P<0.05)。结论心肌梗死前的心肌缺血预适应对老年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探讨缺血分级的临床意义。方法 223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QRS波群变化进行缺血分级:2级缺血组(134例):ST段抬高但QRS波终末部无改变;3级缺血组(89例):除ST段抬高外,QRS波终末部扭曲且常伴R波增高与S波消失。两组患者在发病12h内均行溶栓治疗,观察心电图ST段变化;梗死后2w行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99m锝-红细胞(99mTc-RB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和心功能;统计2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入院时和溶栓后2h,3级缺血组ST段抬高的幅度(∑ST)均显著大于2级缺血组(P0.01),溶栓后2h,ST段回降率显著低于2级缺血组(P0.01);3级缺血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显著高于2级缺血组(P0.01),心肌梗死面积大于2级缺血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低于2级缺血组(P0.05);两组患者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再梗死的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但3级缺血组有高于2级缺血组的趋势。结论入院时心电图呈3级缺血的急性STEMI患者溶栓后易于出现ST段回降不良,导致心肌梗死面积大,心功能和预后差,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方法 216例糖尿病AMI患者,按梗死前48 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无心绞痛史组78例和有心绞痛史组138例.所有患者均在发病6 h内行溶栓或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2 w行99mTc心血池显像测定心功能.结果 有心绞痛史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峰射血率(LPER)和左室峰射血时间(LTPER)均好于无心绞痛史组(P<0.05).有心绞痛史组左室峰充盈率(LPFR)和左室峰充盈时间(LTPFR)均好于无心绞痛史组(P<0.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以改善糖尿病AMI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多项研究证实,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梗死面积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低,且住院心源性休克、泵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增加[1-5]。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开展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以来前壁AMI的临床资料,探讨幕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直接PCI的疗效。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选择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我院心内科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能确认梗死相关动脉,并且梗死相关动脉适合行PC I术;无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平板运动试验其梗死部位ST-T恢复“正常”1例高晓贤患者男性,33岁,酒后发作急性前壁,下壁心肌梗死已三周,曾做超声心动图示:前壁,下壁心肌收缩略微弱,动态心电图示:急性心肌梗死图形外,无任何心律失常等,患者入院后无心绞痛发作及心衰...  相似文献   

14.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高危合并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及其高危合并症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21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下壁心肌梗死104例,全部病例在病史,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单纯下壁梗死64例,下壁及正后壁梗死21例,下壁及右心室梗死6例,下壁右心室及正后壁梗死4例,前壁加下壁梗死4例,下壁及高侧壁梗死5例。结果 主要合并症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8例,前壁缺血23例,右心室梗死出现低血压状态5例,下壁心肌梗死出现高危合并症者住院病死率为17%,而无合并症的住院病死率是8.6%。结论 下壁心肌梗死出现上述三大并发症提示梗死面积较大,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5.
对照分析 4 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 -T改变患者与 30例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不伴胸前导联缺血型ST -T改变患者的梗死后心绞痛、复杂室性早搏、泵功能障碍发生率与病死率 ,旨在探讨胸前导联缺血型ST -T改变对老年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影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的相关性。方法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1例,根据心电图缺血分级:Ⅱ级心肌缺血组41例、Ⅲ级心肌缺血组50例。比较两组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再梗死和病死情况、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相关性。结果Ⅲ级心肌缺血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再梗死和病死率、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均明显高于Ⅱ级心肌缺血组(均P<0. 05);心电图Ⅲ级缺血与血清高敏肌钙蛋白Ⅰ呈线性正相关。结论根据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缺血心电图分级情况对判断患者预后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反复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前的心绞痛产生缺血预适应效应,可对随后AMI发生时的病理及临床过程产生有益的影响。我们对是否有MI前心绞痛的54例AMI患者的心电图及临床经过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MI前心绞痛对MI面积、早期QTd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54例AMI患者均有典型临床症状、特征性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演变,皆为首次发病的急性Q波心肌梗死患者(剔除无痛性AMI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二组:(1)有梗死前心绞痛发生组(PAP组)19例(男1…  相似文献   

18.
曹磊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1):2623-262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可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及再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但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且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关于老年患者接受PCI治疗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报道较少[2].本文旨在观察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其中年龄45~ 59岁者30例(青中年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急性心肌梗死15例,心绞痛1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例.年龄60~78岁者40例(老年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急性心肌梗死19例,心绞痛1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表心电图不同指标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7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入院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可以预测罪犯血管[即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电图改变.结果 7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右冠状动脉(RCA)闭塞者59例(81%),左回旋支动脉(LCx)闭塞者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心室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 首次AMI并行急诊PCI患者 15 6例 ,在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中分别比较有梗死前心绞痛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肌酸激酶MB(CKMB)峰值和左心室功能的变化。结果 非糖尿病患者中有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CKMB峰值低于 ,左室EF高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 (CKMB :10 8± 79IU/Lvs 15 6± 10 1IU/L ;EF∶5 8± 13%vs 5 0±11% ,P <0. 0 5 ;糖尿病患者中有梗死前心绞痛组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组血清CKMB峰值和左心室EF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在非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中限制梗死面积 ,保护左心功能 ,而在糖尿病合并AMI患者中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