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根据测评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干预6周末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5个因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心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陪护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老年痴呆住院患者的83名陪护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于患者入院时对陪护亲属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评定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干预时间>1个月,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陪护亲属心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观察6周.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干预前入组患者亲属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躯体化及恐怖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常模(P<0.05);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情绪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对780名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将人组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416名,对照组364名,干预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每月1次,共12次,对照组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中学生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分别为11.8%、36.9%,均高于正常范围(9.0%),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程度均显著高于常模组(P〈0.05);干预组心理干预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经1a的系统心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检出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中学生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系统的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0名流动人口精神病患者家属于患者入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患者出院时再次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本组62.0%的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t=21.19、19.14,P<0.01),心理干预后较心理干预前显著降低( t=14.92、11.08,P<0.01),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t=6.93、6.34,P<0.01)。结论流动人口精神病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于患者入院3 d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前再次对家属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患者家属入组时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总分、阳性项目数、阳性项目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或0.01),仅阳性项目数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总分及其他因子分与国内常模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家庭支持度和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训练伤的影响.方法 将889名新兵按照随机数字抽取结果分为研究组(443名)及对照组(446名),均根据训练大纲完成整个训练,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统计训练伤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训练伤发生率为9.0%,对照组为16.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或消除新兵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 51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行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2周,随访1 a.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1 a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随访1 a末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发放纸质相关自评量表对65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心理状况展开调查,调查方式:(1)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状况;(3)对评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共发放纸质评定量表65份,回收64份,回收有效率98.46%;(2)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5或0.01),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3)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轻、中度焦虑情绪检出率为40.63%,轻、中度抑郁情绪检出率为31.25%。结论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其原因可能与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超负荷的体力工作,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有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应进行适当的调整干预,以提高护理人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肺癌患者心理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肿瘤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给患者带来躯体痛苦和强烈的精神刺激,患者极易产生焦虑、抑郁、恐惧、紧张和孤独等负性情绪.过度的负性情绪可通过中介机制削弱免疫功能,影响机体内分泌和其他功能危害患者健康;心理干预可降低生理和心理应激的负面影响,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3].为探讨心理干预对肺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作者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段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555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段患者恶性肿瘤发生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女性患者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1),年龄>40岁的患者显著高于年龄≤40岁的患者(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年龄>40岁的患者及女性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更明显,应重点予以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干预对策.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60例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将入组教师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小剂量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观察4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分别于入组前、治疗后第2周、4周末评定两组教师的焦虑状况. 结果中小学教师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治疗4周末,干预组显效率80.0%,有效率93.3%;对照组分别为53.3%,73.3%.干预组显效率、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时段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同期两组比较,干预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中小学教师的焦虑、抑郁、躯体化、人际关系等因子分显著高于正常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63例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儿的亲属分为干预组32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陪护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护理干预。观察1个月。于护理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亲属的焦虑抑郁状况,白拟一般项目调查表评定亲属对精神疾病知识的了解度及学习需求。结果亲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t=8.95、12.97,P〈0.01)。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干预前84%的亲属对精神分裂症不了解,90%的亲属表达了学习的需要;护理干预后57%的亲属能基本了解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知识和康复、护理及如何预防复发等知识。结论精神分裂症息儿亲属焦虑、抑郁情绪突出;护理干预能改善这些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80名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于心理干预2周末再次测评,并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惧因子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1),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躯体化、焦虑、恐惧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其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临床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探讨改善护士心理健康的措施。方法:对208名临床护士进行心理健康调查,并按入组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项版本前17项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观察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心理干预治疗,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HAMD、HAMA评定,并将结果加以对照分析。结果:分别有60.6%、24.0%的临床护士存在不同程度上的抑郁、焦虑情绪;临床护士的SCL-90的总分及多数因子分得分高于常模(P<0.01),40.0%以上的临床护士存在程度不等的不健康的心理状况。干预治疗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明显好转(P<0.01)。结论:工作环境的压力和社会心理支持不足是影响护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安排工作、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提高护士的自身价值是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为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对38例首发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自编问卷调查患者的心理状况,针对调查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内容包括支持心理治疗、认知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4周.于心理干预后采用上述量表再次进行评定,并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71.05%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其中36.84%存在焦虑情绪,50.00%存在抑郁情绪;77.14%怕爱人和孩子不关心,68.42%怕成为家人拖累,47.37%担心病治不好,60.53%担心经济负担过重,42.11%怕失去工作或劳动能力.干预后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自编问卷调查结果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0.01).结论首发脑卒中患者存在着明显情绪障碍,早期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有助首发脑卒中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1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对8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心理干预措施.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或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根据其心理问题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能力,提高对患者的监护质量,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2分者共35例,不同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7.38%;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多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但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或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