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头颅CT引导定位下早期行软通道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确诊后,早期在头颅CT引导定位,局麻下行软通道锥颅穿刺置管引流。术后给予尿激酶2万U加生理盐水5 ml分次注入血肿腔溶解血肿并持续引流。结果术后生存91例(82.7%),出院时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标准:Ⅰ级16例,Ⅱ级24例,Ⅲ级35例,Ⅳ级l2例,Ⅴ级4例。Ⅰ级、Ⅱ级、Ⅲ级为恢复优良,恢复优良率为68.18%(75/91)。死亡19例,病死率为17.3%。结论早期微创锥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有效、简便、可靠、安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颅脑CT确诊的170例颅内血肿患者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结果出院时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Ⅰ级38例;Ⅱ级76例;Ⅲ级58例;Ⅳ级Io例,Ⅴ级: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结论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颅内血肿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费用低,可显著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锥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79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根据血肿的形态及血肿量,在CT引导下体表定位穿刺点及穿刺方向、深度,并锥颅穿刺置管.结果79例患者均精确穿刺成功,血肿清除,无死亡病例,血肿清除时间3-5天.随访半年到3年,以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发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Ⅰ级35例(44.30%),Ⅱ级23例(29.11%),Ⅲ级13例(16.46%),Ⅳ级8例(10.13%).结论锥颅穿刺软通道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减轻脑组织损伤,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好等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50例不同部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头颅CT定位下行简易立体定向锥颅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结果:50例患者术后存活43例,存活率86%。存活者采用ADL分级:Ⅰ级为9例,Ⅱ级为10例,Ⅲ级为15例,Ⅳ级为5例,Ⅴ级为4例。恢复良好( ADLⅠ级+ADLⅠⅡ级+ADLⅢ级)者达68%。结论:软通道微创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适应证广泛及廉价等优点,能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可提高生存质量。便于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软通道置入技术在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穿刺引流器进行穿刺引流,同时给予止血、降颅压、降血压、预防并发症等治疗.结果 按ADL(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进行疗效判定,68例中Ⅰ级12例,Ⅱ级28例,Ⅲ级13例,Ⅳ级7例,Ⅴ级3例,死亡5例.结论 微创软通道置入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损伤小、见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来怡农  梁合  梁振强 《当代医学》2010,16(16):76-77
目的探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独特优点。方法根据CT定位,对20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出院时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1)I级:完全恢复日常生活58例;(2)II级:部分恢复或独立生活72例;(3)Ⅲ级:需人帮助、扶拐可行走52例;(4)IV级:卧床但保持意识26例,自动出院及死亡例数未统计在内。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治疗疗效明确、快速、安全、简便、损伤轻微、致残率低、明显降低死亡率、费用低廉,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7.
朱云飞  陆显祯  赵璧  何绍坤 《中外医疗》2013,32(11):74-74,76
目的探讨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方法对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62例患者,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评价预后,Ⅰ级10例,Ⅱ级20例,Ⅲ级18例,Ⅳ级9例,死亡5例。结论微创软通道穿刺引流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微创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在该院行微创定向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37例,根据37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CT片资料数据,在头颅表面标出血肿投影部位,锥颅、软管穿刺置入血肿腔,抽吸血肿,术后给予尿激酶2万~5万单位液化引流。结果血肿腔置管准确率为100%,血肿清除为30%~60%共有26例,30%以下共有11例。基本痊愈共有15例,显著进步共有17例,进步共有3例,死亡共有2例,死亡率为5.8%。出院后6个月~1年随访,病人日常生活能力I级共有11例,II级共有13例,III级共有8例,IV级共有3例,V级共有2例。结论微创定向软通道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CT引导微创穿刺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CT引导下锥颅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通过CT引导下进行微创脑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分别于入院时、术后4周按统一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对23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实施微创术后,18例存活,按ADL分级:I级5例,Ⅱ级4例,Ⅲ级7例,Ⅳ级2例,5例死亡。结论:采用CT引导微创穿刺抽吸术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新途径,是一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更适用于基层医院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7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CT定位微创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适应证、时机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71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CT定位,用YL-1型穿刺针对血肿抽吸、液化、引流行微创治疗.结果 ADL疗效评估Ⅰ级195例,Ⅱ级121例,Ⅲ级148例,Ⅳ级89例,Ⅴ级21例,死亡136例.结论 微创血肿清除术方法简单、安全、创伤小、时间短、适应证广、后期神经功能恢复明显好于传统开颅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姚晖  宋越 《安徽医学》2011,(9):1251-1253
目的 探讨应用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脑内积血的量、部位及患者的病情,行微创软通道技术血肿液化引流术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血肿清除率90%以上10例,80%以上22例,70%以上13例.存活者术后2~7d复查颅脑CT,血肿吸收达80%左右,2周时大部分患者血肿已基本消失.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硬通道和软通道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其优劣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分别采用硬通道微创介入法与软通道微创介入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比较两种结果。结果 155例患者治愈好转,占89.1%;转手术治疗19例,包括穿刺引流效果不满意转手术治疗8例和再出血保守治疗无效而转手术治疗11例。结论软通道引流手术操作对颅内血管二次损伤较小,硬通道碎吸针则对脑血管损伤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软通道置管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就诊于我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行 CT 立体定向微创软通道置管引流。研究周期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相关指标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 NIHSS 评分、ADL 评分、SF-36量表相关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交功能整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 SF-36量表相关的躯体功能、躯体疼痛、社交功能整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软通道置管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可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软通道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接受普通开颅手术治疗,基本治愈9例(28.1%),死亡2例(6.3%),总有效率81.3%;30例通过软通道引流治疗,基本治愈14例(46.7%),无死亡病例,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可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残率。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7):21-24
目的探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大容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39),其中试验组采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锁孔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首次血肿清除率、血肿消除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两组术前及术后格拉斯哥意识障碍评分、6个月后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试验组的首次血肿清除率为32.50%,低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血肿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10±0.25)h、住院时间为(22.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3.27±0.42)h、(31.1±4.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5.00%,低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与各组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术后6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良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双软通道引流术联合尿激酶治疗出血量超过60 mL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较快清除血肿,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泉  夏磊  程冠亮 《湖南医学》2014,(10):1918-1921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硬通道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软通道组采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治疗后d7、d14、d28行头颅C 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中及引流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硬通道组和软通道组d7、d14、d28血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与硬通道组比较,软通道组d14、d28血肿体积及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d2、d4、d6引流出脑脊液中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减低,血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 P <0.05)。【结论】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脑出血继发脑损伤患者,能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血肿周围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清除血肿,微创组采用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结果:微创组病死4例,少于对照组10例(P〈0.05)。微创组出院斯坎蒂尼亚卒中量表评分和随访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预后评定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立体定向下软通道技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好,具有微创、安全可靠、低死亡率、低致残率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时机及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创锥颅软通道引流、小骨窗开颅、骨瓣开颅三种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7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存活504例(87.5%),其中恢复良好303例(60.1%),中残103例(20.4%),重残72例(14.3%),植物生存26例(5.2%)。死亡72例(12.5%)。结论不同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及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能明显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软通道技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7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采用软通道技术行液化血肿清除治疗.结果37例患者中,出院30例,死亡7例,病死率18.9%.结论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时间短,清除血肿快,恢复时间短,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章剑  郑元回  杜森林 《当代医学》2011,17(14):79-80
目的探讨应用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3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通过软通道微创术以达到清除血肿的目的。结果 微创组痊愈18例,显效8例,有效2,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结论软通道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最著降低患者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