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47例病理及临床确诊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首治前采集空腹外周血1.5 ml进行周围血小板计数检查,排除药物及疾病的影响,血小板高于300×109/L为增多,所有病例均接受GP或NP方案化疗4周期,以30例同期保健科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血小板增多发生率为48.3%,与肺癌病理学类型无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组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358.76±146.52)×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204.57±52.18)×109/L。肺癌患者中,血小板增多组化疗有效率为43.7%,显著低于血小板正常组62.1%。结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一个指标。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中,要注意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住院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癌组)和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PLT计数及FIB并对两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肺癌组PLT计数及FIB均高于对照组(P〈0.05),肺癌组中血细胞计数和FIB水平在病理类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期上存在统计学差异,Ⅳ期的PLT计数高于Ⅲ期(P均〈0.05)。结论对肺癌患者或者临床怀疑肺癌患者,行PLT计数及FIB检查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PLT计数、血小板压积(PCT)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14例NSCLC患者为肺癌组、52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为鉴别诊断组、262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3组间的PLT计数、PCT,分析PLT计数、PCT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PLT计数、PCT在NSCLC与良性病变鉴别的价值,比较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不同时期的PLT计数、PCT.结果 肺癌组PLT计数、PCT均高于对照组和鉴别诊断组(P<0.05);鳞癌患者PLT计数、PCT均高于腺癌患者(P<0.05),Ⅲ期 、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均明显高于鉴别诊断组及Ⅰ期NSCLC患者,Ⅳ期NSCLC患者PLT计数、PCT显著高于Ⅱ期NSCLC患者(均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LT计数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32、0.653;PCT将NSCLC、肺鳞癌、肺腺癌与良性病变鉴别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5、0.714、0.636.在21例复发或进展的NSCLC患者中,化疗4个周期后 、肿瘤复发或进展时PCT均较化疗前降低(P<0.05).结论 PLT计数、PCT可能与NSCLC患者的病理类型、分期密切相关,且对鉴别肺部良恶病变有一定的价值;化疗可能通过抑制骨髓功能使PCT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消癌平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及其参数影响,为消癌平注射液治疗肿瘤化疗血小板减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了笔者医院32例应用消癌平联合化疗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住院病历,重点就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及其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在剔除多种影响因素后,有16例患者符合人组病例标准,并随机选择了16例其他治疗方案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显示,消癌平联合化疗具有舒缓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下降作用,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两个主要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与化疗方案联合应用,对化疗期间患者外周血血小板有舒缓下降与提升效果。  相似文献   

5.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宋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9):897-898,902
肺癌是全球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rer,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以上。晚期NSCLC患者总的生存率仍然很低。近年来NSCLC临床研究的重点仍然是晚期NSCLC的治疗,并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Ⅲa期(T3或N2)60例病人,行原发癌的切除及纵隔淋巴结的清扫,对于Ⅲb期(T4或N3)33例病人,行原发癌的切除或放疗,Ⅳ期病人,行原发癌及单发转移癌的切除和化疗。结果:Ⅲa期病人生存率为58.33%,Ⅲb期病人生存率为24.24%,Ⅳ期2例病人综合治疗后长期存活,结论:对Ⅲa期病人积极的外科治疗可获满意疗效。Ⅲb期病人疗效不佳,部分Ⅳ期病人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异常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NSCLC患者312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APTT、TT、Fb、D-二聚体(D-dimer)、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等指标,并分析以上指标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T、INR、Fb、D-dimer、PLT、PCT、PDW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TT、APT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在NSCLC患者中,男性INR、APTT水平均高于女性(均P<0.05),而TT、PLT水平均低于女性(均P<0.05);腺癌患者PT、INR、Fb水平均高于鳞癌患者(均P<0.05),而TT水平低于鳞癌患者(P<0.05);Ⅲb~Ⅳ期患者Fb、D-dimer、PLT水平均高于I~Ⅲa期患者(均P<0.05),而APTT水平低于I~Ⅲa期患者(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的Fb、D-dimer、PLT水平均高于无基础疾病患(均P<0.05);年龄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参数均未见相关(均P>0.05)。结论NSCLC患者处于血液高凝状态,其中男性、腺癌、Ⅲb~Ⅳ期及合并基础疾病的NSCLC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全球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 80 %以上[1] 。晚期NSCLC病人总生存率很低 ,近年来在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一、化疗 (chemotherapy)对于晚期NSCLC ,其治疗目的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2 0世纪 80年代末Rapp的研究表明晚期NSCLC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优于最佳支持治疗。随后国际上又陆续发表了几个著名的临床研究结果[2 ,3] ,如BigLungTrial、SWOG和ECOG等 ,确定了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的临床价值。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Meta分析结果进一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9.
朱劲松 《当代医学》2013,(20):79-8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辅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小板临床缓解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2年10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予参附注射液静滴和常规化疗),对照组60例(常规化疗),28d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两组血小板抑制状况变化。结果治疗组血小板抑制I~Ⅲ度8例,对照组血小板抑制I~Ⅲ度2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对于改善肿瘤患者化疗后的血小板抑制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PCR-ELISA方法检测36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相应的32例癌旁组织,9例肺良性病变组织和9例正常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阳性率为75%(27/36),癌旁组织为6.25%(2/32),肺良性病变组织为11.1% (1/9),正常肺组织为0%(0/9)。肺癌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原发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结论:端粒酶在肺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的水平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102例NSCLC患者、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9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ys C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ys C的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1.47±0.78)mg/L比(1.04±0.51)mg/L和(1.06±0.36)mg/L,P〈0.01]。随着肿瘤的发展,患者血清Cys C的含量逐渐上升,无淋巴结转移低于有淋巴结转移[(1.06±0.39)mg/L比(1.83±0.97)mg/L,P〈0.05],TNM分期Ⅰ~Ⅱ期低于Ⅲ~Ⅳ期[(1.38±0.88)mg/L比(1.57±0.79)mg/L,P〈0.05]。中高分化肺癌血清Cys C的含量高于低分化肺癌[(1.63±0.73)mg/L比(1.26±0.48)mg/L,P〈0.05]。肺癌患者血清Cys C水平与性别、年龄及肺癌组织学类型无关。结论血清Cys C含量在肺癌患者中明显增高,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恶性程度相关,提示血清Cys C水平的变化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冀 《实用全科医学》2008,6(2):147-148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对48例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分析。用药方案如下:紫杉醇165mg/m^2,根据肌酐清除率计算卡铂的用量[AUC(药-时曲线下面积)为5],每3周1次为1个周期,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紫衫醇联合卡铂的总有效率为41.6%,其中初治者有效率42.1%,复治者有效率40.0%。中位生存期为18.2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肌肉酸痛,绝大多数为轻度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结论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老年人特殊身体特点,介绍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老年人的身体特点,介绍并比较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几种方法的利弊。结果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如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及三维适形放疗是较常见的治疗方法。由于很多老年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化疗或放化疗结合的方法成为此时期治疗的主要手段,其中化疗方法多采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结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治疗方法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身体特点及肺癌的临床分期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阎靖芳 《医学综述》2013,19(8):1409-1411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的一种,它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异常激活起重要作用,而B-Raf基因是MAPK通路中MEK/ERK最为关键的激活因子,进而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起作用。B-Raf基因表达异常存在于NSCLC中并影响它的发生及预后,针对B-Raf基因的靶向治疗是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泰素-顺铂(TP)方案与诺维本-顺铂(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方法97例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IV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2组。TP方案组49例,泰素1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40 mg/次,静脉滴注,第2~4天。NP方案组48例,诺维本25 mg/m2,静脉点滴,第1,8天;顺铂用法用量同TP组。每4周为1个周期。结果TP方案组有效率57.14%,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NP方案组有效率60.42%,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脱发、恶心呕吐。两组间白细胞减少及脱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P组的恶心呕吐及肌肉关节酸痛发生率较NP组高(均P<0.05)。结论TP方案与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肺癌均有较好疗效,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Caspase-8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通过临床的实验分析,在患者的癌组织中检测Caspase-8的阳性率为64.7%,正常的组织中检测Caspase-8的阳性率为73.5%,其中组间的对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但是组间Caspase-8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内的定位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而组织中的Caspase-8蛋白表达与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学类型、是否吸烟、性别与年龄等无明显的联系。但是Caspase-8蛋白的表达与淋巴结的转移、临床的分期以及患者的生存期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数据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中Caspase-8蛋白表达强度明显,并且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的转移和临床的分期以及患者的生存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作为一种新型的非小细胞肺癌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DC-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C-CIK)过继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对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0例行DC-CIK联合化疗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按1∶1配对选择同期单独行化疗的70例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作为对照.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生存分析,比较两组的毒性反应,并用...  相似文献   

18.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原发性肺癌的80%,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原发肿瘤切除后出现肿瘤复发。即使是临床上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手术的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有转移而诊断为早期的NSCLC患者,也有可能存在隐匿性转移,谓之微转移。微转移是行根治术后早期NSCLC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发现临床分期中尚属早期NSCLC患者的微转移,进而调整治疗策略和正确评估预后是近年来肺癌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在化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78例NSCLC患者化疗前后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F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并与35例正常人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比较.结果 NSCLC患者血清TT3[(1.27±0.36) nmol/L比(2.62 ±0.46) nmol/L]、FT3[(2.65±0.76) pmol/L比(3.79 ±0.63) pmol/L]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T4、FT4及T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接近(P>0.05).血清TT3和FT3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和病理类型无关(P均>0.05);化疗后有效者(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血清TT3、FT3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检测对肺癌的病情判断及疗效监测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