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目的研究住院药疹的常见致病药物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1例患者,重型120例,非重型171例。主要药疹类型是多形红斑型,占27%,剥脱性皮炎型23%,发疹型20%。常见致病药物中,抗生素占28%,抗痛风药占15%,镇静催眠药及抗癫痫药占13%,中药占7%,解热镇痛药占6%。重型药疹26%由别嘌呤醇引起,24%由抗生素引起。致病药物比较,青霉素类潜伏期最短,主要致非重型药疹;别嘌呤醇主要致重型药疹,其潜伏期、病程均较长,激素使用量较大,皮疹难控制。重型药疹在平均年龄、潜伏期、病程、伴随症状、实验室检查、激素用量及皮疹控制时间等与非重型都有显著差异。结论药疹最常见的类型是多形红斑型和剥脱性皮炎型。抗生素、别嘌呤醇和镇静催眠抗癫痫药是引起药疹的最常见药物。引起重型药疹的主要为别嘌呤醇和青霉素类。  相似文献   

2.
强勇  吕和坤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7-158
目的 了解所应用药物和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110例药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致敏药物、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药疹类型将患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两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机体状况和致敏药物类型.结果 重症组17例,非重症组93例.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外周血、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共有27例患者有应用过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因此致敏药物不易确定,将他们所应用的药物列入可疑药物,而剩下的83例单一用药导致药疹的患者用药情况也各不相同.结论 特别注意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癫痫药物患者的病情,以防药疹发生,一旦出现药疹,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及药疹类型.方法:按照一般情况、疹型和致敏药物分类等,回顾性分析107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患者由抗生素引起75例,其中最多的是由青霉素类引起,共34例,其次由头孢菌素引起.解热镇痛药引起的药疹共19例,抗痛风药物、生物制剂和抗癫痫药物分别3例.107例药疹患者中麻疹样/猩红热样型...  相似文献   

4.
药疹是药物不良反应中最常见的一种,是药物通过注射、内服、外用等方式进入体内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反应.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容易造成医疗纠纷.因此药疹与临床各个科室的关系均相当密切,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现将我院因药疹收治入院的26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型药疹指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ED)、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SEM)、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BEN)。我们对 31例重型药疹进行了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所选病例均系 1990年~ 2 0 0 0年在我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药疹的诊断标准 [1 ] 。 31例中男 13例 ,女 18例。年龄 2岁~ 78岁 (2 8.6± 19.95岁 )。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7例 ,重型多形红斑型药疹 10例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14例。2 结果我们对 31例重型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潜伏期、有无发热、血常规有无异常 (白细胞增高 )、尿常规有无异常 (蛋白尿、血尿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疹的致敏药物、药疹类型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门诊或会诊的127例药疹患者临床资料。结果:主要致敏药物依次为抗生素69例(54.33%),解热镇痛药15例(11.81%),中成药10例,抗癫痫药8例(6.30%),抗痛风药6例等;主要药疹类型为麻疹型/猩红热型药疹55例(43.31%)、荨麻疹型药疹30例(23.62%)、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12.60%)、固定型药疹8例(6.30%)等。结论: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是主要诱发药疹的药物,药疹类型以麻疹型/猩红热型药疹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疹与其致敏药物的变化及两者的关系,统计药物并发症。方法:将107例病例的药疹,致敏药物和并发症进行归类。建立ACCES数据库,制表,分析。总结。结果:各类药物均有其常见致敏药物,致敏药物因临床用药的变化而变化。并发肝损害及感染病例所占比重较大,结论:致敏药物近年发生变化。药物并发症症较多,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科1996~2004年共收治82例药疹患者,现对致敏药物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6~2004年共收治药疹患者82例,其中男43例,女39例。年龄12个月至82岁,平均32.5岁。病程为20分钟至23天。首次用药过敏平均潜伏期8.36天,再次过敏潜伏期为8分钟至24小时。药疹由单一用药引起38例,联合用药引起27例,中、西药联合用药引起7例。既往有药物过敏史10例。1.2临床诊断、分型和致敏药物分类按赵辨《临床皮肤病学》及《临床药物实用手册》。1.3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减少者8例,红细胞减少者5例,血小板减少者2例,肝功谷丙转氨酶升高者6例。…  相似文献   

9.
我院皮肤科1998年9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住院药疹261例,占同期皮肤科住院病人的5.9%(261/4429)。现就住院药疹病人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的药品及类似结构药物商品名称的不断增多,近年来血清制品及疫苗较常规的应用,临床上药疹病例及重复致敏患者日趋增加。致敏药物亦更加多样化,现对我院近4年来206例药疹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查永生 《河北医学》2005,11(7):610-612
目的:观察药疹与致病药物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02例住院药疹的致病药物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引起或可能引起药疹的药物有20余类,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抗感染药、解热镇痛药、抗痛风药、抗癫痫药、生物制品等。多型性红斑药疹是最常见的,其次为荨麻疹型。生物制品和呋喃唑酮多引起荨麻疹型药疹;磺胺类药多引起固定型药疹。结论:不同致病药物与不同药疹类型之间存在某些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心脑血管病药疹的类型及相关致病药物,以有助于临床对药疹的诊治。方法收集2004年6月~2009年6月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药疹的潜伏期、致病药物、类型、治疗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165例心脑血管病药疹患者根据病史和临床症状,皮疹分型按《临床皮肤病学》分型方法,致病药物根据《新编药物学》进行分类;所有患者诊断明确后立即停用致病药物或可疑致病药物,视病情轻重给予不同治疗方案。结果引起心脑血管病药疹的主要药物为抗高血压药、中成药,麻疹样疹、荨麻疹型药疹常见。165例患者经治疗全部痊愈。结论药物引起皮疹为医源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不同程度的损害,但病情控制不佳将累及到肝、肾等脏器,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危害,必须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原因不明占6.5%。主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占69.4%、荨麻疹型占18.8%、固定型占7.0%。引起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荨麻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抗生素类,分别占34.9%和45.7%,其次是中成药,分别占27.9%和34.3%。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主要由抗生素引起,也可以由中药引起。结论本组病例中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和中成药。由中药引起的药疹比例大幅度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4.
温婷祺 《中外医疗》2016,(34):145-147
目的:对住院药疹患者致病药物进行分析。方法整群该院在2014年1月_2016年3月收治的202例药疹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出现药疹的药物以及药疹的类型利用回顾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最常见的药疹致病药物是抗感染药物,其次为解热镇痛药物为102例、抗痛风药25例、抗癫痫药21例;生物制品12例、以及抗风消炎药。最常见的药疹类型是红斑型药疹,荨麻疹次之。呋喃唑酮以及生物制品导致的药疹多为荨麻疹型;固定型药疹则通常是由磺胺类药物引起的。结论不同的药疹类型以及不同的药物之间存在的一定的联系,导致患者出现药疹的治病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以及解热镇痛类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2例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观察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12例患者中,有11例可以确定致敏药物,主要是解热镇痛药,其次为抗生素;11例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控制良好,1例患者加用免疫球蛋白,12例患者全部治愈.结论:重症药疹应早期、足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应用免疫球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讨小儿药物疹临床特点,以指导疾病的诊断与临床用药。方法对我院住院160例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药物疹致敏药物主要为抗生素类占71.8%,其次为解热镇痛药为20.0%。药物疹类型以麻疹样或猩红热样型多见占35.1%,其次为荨麻疹样占20.5%。结论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物已成为小儿药物疹的主要致敏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类光敏性药疹皮损局限于暴光部位,停服司帕沙星,口服抗组胺药物有效。[结论]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潜伏期1d-7d左右,停药、避光,按一般光敏性皮炎处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评价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药疹的疗效。方法对9例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别嘌呤醇所致重症药疹包括重症多形红斑型、表皮坏死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潜伏期长、病情急重、肝肾受累常见。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成功率达88.88%。结论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有相应的临床特点,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别嘌呤醇致重症药疹是较好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