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年高血压病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分析了230例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和分组老年高血压病组:230例,按WHO诊断标准,收缩压≥21.3kPa或(和)舒张压≥12.6kP...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1994年1月~1998年1月我院门诊和病房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并室性心律失常(VA)的患者,在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钙离子拮抗剂和转换酶抑制剂治疗1年以后,观察逆转LVH前、后VA的发生情况,以探讨逆转高血压LVH对VA的影响。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人80例,符合以下条件者入选:经临床、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经彩超证实有左心室肥厚,EF值≤50%;休息心电图和心电图运动试验无缺血型ST段改变;Holter监测有VA者。将这80例随机分为组和组各40例,年龄、性别等相互匹配。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56±6(39~67)…  相似文献   

3.
检测14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发现高血压性左室肥厚(LVH)与室性心律失常(VR)及LownⅢ级以上复杂VR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EH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III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组(n=81),70.8%VS13.6%,P<0.00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正午12时发生率较高。提示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存在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致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抗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QT离散度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测130例有或无左室肥厚(LVH)高血压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和24h动态心电图。结果发现:室性心律失常(VA)检出率为54.62%;VA、复杂VA及室透(VT)患者QTd显著高于无VA者(分别P<0.05、<0.01、<0.01);LVH者QTd显著高于无LVH者(P<0.05);并发现LVH又QTd<60ms者VA、复杂VA及VT检出率均显著高于LVH但QTd<60ms者(均P<0.01)。提示QTd对于预测高血压病LVH者发生VA可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组复杂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组(n=81),70.8%VS13.6%,P<0.005;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下午12时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 ,目前在临床上已经普遍重视。为了探讨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 ,我们对 1 995~ 1 999年 1 1例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观察。1 临床资料1 995~ 1 999年收治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1 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 6~ 72(53.5± 1 6.9)岁 ,室性期前收缩 (PVD) 8例 [并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VT) 5例 ],VT 1例 ,心房颤动(AF) 2例。其中冠心病 3例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 (ARVD)、原发性高血压、风湿性心瓣膜病各 1例 ,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5例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急…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89例轻、中型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Holter记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以6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以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VA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血压高、年龄大、病程较长、合并心室肥大均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VA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上述危险因素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与心脏负荷过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肌缺血、电解质紊乱,高儿茶酚胺状态及心电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 自从动态血压检测(ABPM)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以来,血压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成为观察焦点之一.有报告指出,血压节律异常的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LVH)加重,而LVH与室性心律失常(VA)间相关性已多有报道.本文分析一组高血压病人ABPM、超声心动图(UCG)和动态心电图(DCG)资料,以探讨血压节律、LVH与VA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部分左室肥厚心脏结构的变化主要在室间隔,称为孤立性室间隔肥厚(IVSH)[1]。以往,关于高血压病左室肥厚增加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和猝死危险性的报道较多,但有关孤立性室间隔肥厚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对54例IVSH及86例室间隔正常的高...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129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连续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结果表明,伴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n=48)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按Lown分级≥Ⅲ级)的发生率为70.8%(34/48)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组(n=81)的13.6%(11/81);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昼夜变化以晨6时至正午12时发生较多。提示伴左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有复杂室性心律失常易发性及心律失常源的基础,积极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心肌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对心性猝死的预防可能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7例高血压患者的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进行分析,并和92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高血压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高血压、高龄、左室肥厚、患病时间长有关,上述原因均是高血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左室肥大Q-T离散度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1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Q-T离散度(Q-Td),左室肥大组及左室正常组Q-Td分别为67.31±13.57和38.8±8.55ms(P<0.001),左室肥大组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2.5%,其中复杂性者为64.2%,室速为23.9%,该组中Q-Td>60ms 3项检出率均高于<60ms及左室正常组中Q-Td>60ms者,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有显著性差异(P<0.001).提示高血压左室肥大Q-Td增加与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及室速有一定关系,结合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d可作为评估高血压病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昼夜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昼夜时间划分6h为一间期。结果发现104例患者24h室早≥100次,各间期的室早发生率分别为40%,26%,19%和15%。6Am~12Am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频度和高危级别显著高于其他间期。提示上午猝死发生率增高可能与频发室性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缬沙坦 ( Valsartan,Val)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 ( LVH)患者左室质量指数 ( L VMI)、心率校正的QT离散度 ( QTcd)及室性心律失常 ( VA)的影响。方法 :高血压病 L VH患者共 5 5例 ,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 Rou组 ,n=3 0 ) ,缬沙坦治疗组 ( Val组 ,n=2 5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 1年后用彩色多普勒 Penn法测定 L VMI,分析体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QTcd并用 Holter记录 VA发生的情况。结果 :LVH患者 L VMI与 QTcd间有显著相关性 ( r=0 .3 6,P<0 .0 1)。 Rou组治疗前后 LVMI为 15 0± 16g· m-2 vs 14 9± 16g· m-2 ( P>0 .0 5 ) ;Val组治疗前、后 LVMI为 15 2± 17g·m-2 vs13 9± 15 g·m-2 ( P<0 .0 1)。Rou组治疗前后 QTcd为 74± 12 ms vs72± 12 ms( P>0 .0 5 ) ,Val组治疗前后 QTcd为 73± 12 ms vs65± 9ms( P<0 .0 5 )。治疗前 Rou组与 Val组间 QTcd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治疗后两组间 QTcd存在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Rou组及 Val组治疗前 VA恶性程度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治疗后两组间 VA恶性程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结论 :Val治疗可显著降低 L VMI和QTcd,从而降低 VA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16.
室性心律失常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室性心律失常对心力衰竭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80例心力衰竭老年患者行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 ,随访 3个月。观察猝死与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  16 9例(93 9% )患者有室性心律失常。 2 4h >10 0 0个室性早搏 (PVCs)者 6 9例 (38 3% ) ,多形PVCs 34例(18 9% ) ,成对PVCs 6 6例 (36 7%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81例 (45 0 % ) ,随访 3个月 7例发生猝死 ,无心动过速的患者猝死 1例。结论 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猝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心力衰竭的钙循环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的Ca2+稳态遭到破坏,主要表现为Ca2+瞬变幅度减小,衰减延迟,舒张期[Ca2+]1升高.这些变化同Ca2+调节的细胞膜通道和转运体的表达和功能的改变有关,并导致收缩功能障碍和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时需整体考虑细胞内的钙离子变化和兴奋-收缩耦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患者心电图缺血样发作与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03例无冠心病临床表现的高血压患者ST段压低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脏昼夜节律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血压病患者Holter监测示心电图ST段压低呈缺血样改变者占30.1%。通过有无ST段压低改变两组比较,发现有ST段压低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高,并且ST段压低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存在似与心脏昼夜节律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压表现为昼高夜低型,夜间血压多维持在较低水平,清晨觉醒前后开始,血压水平迅速上升,一般升高10~30 mmHg左右,有些人甚至可上升80 mmHg,这种清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为血压晨峰(MBPS)[1].该时间段内儿茶酚胺活性水平急剧升高,而人体靶器官在清晨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敏感性也显著高于其他时间段[2].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MBPS现象是心脑血管等重要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心脏性猝死、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特别容易发生在清晨,独立于24 h平均血压[3,4].因此,深入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晨峰及其相关联病变,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MBPS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老年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小鹰  范利 《高血压杂志》1997,5(3):202-204
了解老年高血压心肌肥厚(LVH)患者室性心律失常与心率变异生(HRV0的关系。方法 231例老年(≥60岁)高血压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和24h动态心电力检查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射血分数(LVEF)、24h室性早搏总数(VPCs)、Lown’s分级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并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VPCs与HRVI、LVEF和LVMI的关系。结果 Lown’s分级和心率变异指数(HRVI)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