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将6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2例采用HFOV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并经气管导管内单体位(仰卧位)一次性按200 mg/kg快速滴注固尔苏。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的改变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经HFOV治疗1 h后氧分压明显上升为(72.2±12.5)mm Hg(P<0.05),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下降为(50.9±8.9)mm Hg(P<0.01),氧合指数迅速下降为6.0±2.5(P<0.05),A-aDO2,上升为(0.45±0.11)mm Hg(P<0.05)。治疗3 h、6 h、12 h、24 h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A-aD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文明  陈宏香 《吉林医学》2012,33(13):2733-273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早产儿NRDS患儿98例,随机分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组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组,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数(OI)以及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HFOV组上机后2 h、8 h、24 h的血气分析值和氧合指数明显优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HFOV组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早产儿NRDS较CMV能更好地改善氧合,更快地下调氧浓度,减少上机时间和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4例重症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组和高频振荡通气(HFOV)组,比较2组的血气指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肺气漏(PA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内出血(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组治疗2 h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与C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开始时、6 h、12 h、24 h的PaO2、PaC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FOV组上机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PAL、BPD、IVH发生率、存活率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迅速改善肺呼吸功能,缩短上机时间,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分别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和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NRDS新生儿,比较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情况.结果 HFOV组患儿在治疗后6 h、12 h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氧分压(PaO2)、PaO2/FiO2比值上升明显升高,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增加,与CMV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P<0.05).结论 高频振荡通气能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氧合功能,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较常频机械通气使用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4~2014-05间我院收治的80例NRDS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 CMV)治疗,观察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24 h后呼吸机参数FiO2、MAP、OI值均低于对照组,血气分析中PCO2值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吸氧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改善患儿通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60例,30例开始高频振荡通气同时予氨溴索7.5mg/kg静脉推注,6小时1次,连用3天,30例单纯高频振荡通气。观察治疗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均下降,动脉氧分压均上升,氨溴索联合高频振荡通气组治疗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吸入氧浓度、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明显下降并低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动脉氧分压明显上升并高于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溴索辅助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安全性好、疗效肯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2月至2016年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患儿88例.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与临床安全性.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1.4%,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患儿PH值、PaO2、PaCO2与氧合指数的时候,观察组数据具有明显的优越性(P<0.05);且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要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安全系数较高,临床效果显著,且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产生,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40例NRDS患儿,20例应用HFOV治疗,20例应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内呼吸机参数和氧合参数的变化。结果HFOV组24h内吸氧浓度(Fi02)从0.85±0.13降至0.50±0.06(P<0.01);平均气道压(MAP)从(15.3±1.8)cmH2O降至(11.2±2.3)cmH2O(P<0.01),二氧化碳分压(PCO2)从(7.1±0.8)kPa降至(5.2±0.9)kPa(P<0.01)。HFOV期间血压、心率无异常。结论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效果明显优于CMV,氧合改善快,短时间内氧浓度、MAP下降更快,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新型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采取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血气指标、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及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 HFO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 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和安全性,指导该病的治疗。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在新生儿科治疗的NRDS患儿70例,其中治疗组37例( HFOV),对照组33例(常频通气CMV),两组都给予PS和一般治疗。比较两组上机后的血气分析、上机时间以及合并症等指标。结果:与 CMV 组比较, HFOV组改善血气分析异常和下调给氧浓度更快,且并发症更少。结论:HFOV联合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蔡光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59-1560,1571
目的:为评价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方法:常频组:20例采用常规机械通气治疗,高频组:20例采用高频震荡通气治疗,监测48h内吸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等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结果:FiO2常频组在12h后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频组在1h后就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24h后,高频组的FiO2低于常频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通气治疗后两组患儿肺的OI均呈降低趋势,与通气前相比较,常频组在12h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高频组在通气1h后就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通气12h后高频组OI显著低于常频组(P<0.05),高频组的PPHN和ALS发生率低于常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HFOV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对心血管无明显副作用,效果优于常频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3.
季勇  黄亮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709-1711
高频振荡通气(HFOV)是一种新型的通气方式,它可以减少气压伤,将肺保护和改善氧合的优点集于一身.近年来HFOV成功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本文就此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指导NRDS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8月期间本院NRDS患儿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在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NCPAP治疗,观察组给予BiPA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T0)及治疗后1 h(T1)、12 h(T2)、24 h(T3)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T3时点的pH,T2、T3时点的PaO2,T1、T2、T3时点的PaO2/FiO2均高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7.39,P<0.05或P<0.01);T2、T3时点的PaO2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4.8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87%、86.8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P>0.05),并发症率分别为26.32%、1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观察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6.25,P<0.05或P<0.01)。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通过多种机制增加了肺泡气体交换,提高了氧合能力,进而改善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动脉血气指标和临床症状,且具有更高的治疗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优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对基层医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潮气量通气致容许性高碳酸血症方法对1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进行临床观察。设定潮气量为6.4±1.1ml/kg,保持动脉血二氧化碳(PaCQ2)为5.97±1.41kPa,血氧分压8.54±3.19kPa。结果7例存活,未发现气压伤。说明小潮气量通气致一定程度高碳酸血症是临床上值得推荐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提高机械通气后并发ARDS的诊断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5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 h的148例患者,根据入院后48 h内有无发生ARDS分为ARDS组(121例)和非ARDS组(2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气管切开情况、呼衰指数、pH值、吸气峰值、肺顺应性、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呼气末正压(PEEP)、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呼吸频率、红细胞计数、肌酐及血糖等17项资料,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病因、SAPS评分以及气管切开情况进行对比后发现,两组各项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比较显示,ARDS组患者的呼衰指数、肺顺应性、吸气峰值、PEEP与非ARDS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肺顺应性、呼衰指数上升,PEEP、吸气峰值升高为导致患者机械通气后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高频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重症足月的RD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高频组和常频组,高频组43例,采用高频通气(HFOV)+珂立苏治疗;常频组23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上机后1、6、12h的二氧化碳分压、吸氧浓度和氧合指数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平均上机时间、用氧时间、住院天数、治愈率、死亡率及气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珂立苏可以提高足月儿重症RDS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25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床旁片及DR片,回顾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①Ⅰ级30例,Ⅱ级87例,Ⅲ级73例,Ⅳ级60例。②X线表现有:肺透亮度降低,肺野内细颗粒状、网格状影,肺野磨玻璃密度,支气管充气征,肺野致密呈"白肺"。③60例Ⅳ级病例中,39例显示支气管充气征,显示率65.00%(39/60);其中DR片35例显示32例,显示率91.43%(32/35),床旁片25例显示7例,显示率28.00%(7/25);支气管充气征的显示率DR片明显高于床旁片,差异有显著性(χ2=25.79,P0.01)。结论肺野内细颗粒状、网格状影及支气管充气征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影像表现,支气管充气征是诊断呼吸窘迫综合征最可靠的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