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法检测31例临床确诊多发性硬化(MS)患者急性复发或加重期的脑脊液(CSF)免疫球蛋白(IgG)系列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显著性检验分析,认为:(1)WS患者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基本正常,鞘内IgG合成是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G CSF)增高的主要原因;(2)免疫球蛋白指数(IgG index)和免疫球蛋白鞘内合率(IgG syn)的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对MS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3)IgG系列指标与MS患者病情变化呈相关,可以作为监测病情和评价药物近期疗效的参数。  相似文献   

3.
刘锦宏  陈显竹 《医学信息》2005,18(6):669-670
目的探讨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结核性脑膜炎23例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进行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观察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时间及脑脊液的变化。结果采用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后临床症状迅速缓解及有症状期明显缩短。结论鞘内给药加脑脊液置换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李仁仙 《医学信息》2010,23(5):1254-1255
目的 评价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2009年在本院就诊的结核性脑膜炎患者70例,入院后随机分组:35例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治疗;35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对照组;两组均未出现脑疝、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亦未出现黄疸、末梢神经炎等药物明显副作用.结论 脑脊液置换配合鞘膜腔内注射给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不但疗效佳,而且也比较安全,可以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嗅鞘细胞移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的移植途径、可行的移植时间窗,移植后的迁移特性以及发挥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采用豚鼠脊髓匀浆(GPSCH)与MOGIgd融合蛋白免疫Lewis大鼠,制作EAE模型;每组发病大鼠分别归入:MOG组和GPSCH组。MOG组分为:OECs空白对照组(MOG0组)4只、OECs尾静脉移植组(MOG1组)7只、OECs侧脑室移植组(MOG2组)4只;GPSCH组分为:OECs空白对照组(GPSCH0组)4只、OECs尾静脉移植组(GPSCH1组)4只。发病高峰期,按照实验分组,分别采用立体定向侧脑室细胞移植和尾静脉细胞移植,观察移植后大鼠的临床症状;移植后2周观察OECs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缓解情况。结果:OECs分别经尾静脉、侧脑室移植后,EAE大鼠症状改善,与空白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峰差值比较有显著差异(F=18.470,P0.01;t=-7.147,P0.01),MOG1组和MOG2组评分峰差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Hoechst33342示踪证实了OECs能在大鼠体内存活及强大的迁移能力;OECs经尾静脉移植后,可以透过破坏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分布于软脑膜和病灶周围;经侧脑室移植的嗅鞘细胞,向病灶局部广泛迁移;组织病理学评分(HE染色和Luxol fast blue髓鞘染色),移植组与未移植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种途径移植组间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纯化培养的成年大鼠嗅球嗅鞘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和侧脑室移植EAE大鼠,均可缓解发病大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张学斌  卢延锁 《医学信息》2003,16(3):161-161,F004
中枢性高热 (central fever,CF) ,即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损害或 (和 )机能障碍引起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发热。临床上以脑血管病和颅脑损伤为 CF的常见病因。多数情况下 ,CF系原发病的合并症之一 ,随着原发病症的好转 ,患者的体温多可恢复正常。但是 ,个别患者的 CF可能作为继发性、相对独立的症状而长期存在 ,致使患者苦不堪言 ,临床处理亦感棘手。作者曾收治一例散发性脑炎后、迁延不愈的 CF患者 ,经高压氧 (hyperbaric oxygen,HBO)、血液磁极化疗法 (blood magnetotherapy,BMT)及鞘内疗法并用治愈。兹报道如下 ,并就 HBO、B…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2014年12月32例椎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结果 3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9~72个月,平均25个月。32例均采用后正中入路,实施全椎板切除或半椎板切除减压联合肿瘤切除术,肿瘤均完整切除,术后5例出现脑脊液漏,对症保守治疗后愈合。根据术后疗效评价标准,优良率为90.6%。结论 MRI检查是确诊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最有价值的手段,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是防止早期病例漏诊的基本措施。手术切除是处理此类肿瘤的有效手段,但是需注意术中操作技巧、避免医源性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脑脊液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脑炎和病毒性脑炎中的差异,探讨其在两种不同类型脑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6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224例脑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最终诊断分为自身免疫性脑炎(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122例,病毒性脑炎(viral encephalitis, VE)102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测定两组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水平(CSF-WBC)和脑脊液蛋白水平(CSF-PRO);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的免疫球蛋白G(S-IgG)、白蛋白(S-Alb)和脑脊液的免疫球蛋白G(CSF-IgG)和白蛋白(CSF-Alb)水平,根据公式计算白蛋白商(QAlb)、24h鞘内IgG(24h IgG)合成率、IgG指数;采用琼脂糖凝胶等电聚焦电泳检测脑脊液中的寡克隆区带(CSF-OCB),并进行对比分析。将P<0.05的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CSF-WBC、CSF-PRO、CSF-ALB、CSF-IgG、24h IgG合成率异常率、QAlb异常...  相似文献   

9.
鞘内固体脂质纳米吗啡用于镇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鞘内单次注入固体脂质纳米吗啡(SLN-M)后的镇痛效应。 方法: 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为治疗组:A组分别按照1 μg、10 μg、25 μg、50 μg、100 μg的剂量鞘内给予普通吗啡,B组分别给予含1 μg、10 μg、25 μg、50 μg、100 μg吗啡的SLN-M;C组为对照组,鞘内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SLN。用药后测定热痛阈值评价镇痛效果(以最大镇痛效应MPE表示),并对吗啡及SLN-M的50%有效镇痛剂量(ED50)进行计算分析,同时观察药物副作用。 结果: A组和B组动物鞘内给药后于30 min内达到最大强度的镇痛效应,A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与B组动物给予不同剂量药物后的最大镇痛效应无明显差异(P>0.05),A组ED50为2.7 μg(95%可信区间:1.5-5.1 μg),明显低于B组的6.4 μg(95%可信区间:2.2-12.1 μg)(P<0.05),随用药剂量增加,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加,并且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鞘内单次给予SLN-M后通过持续缓慢释放吗啡发挥长时效镇痛作用,而且不良反应小于普通吗啡。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促神经再生复合剂鞘内注射治疗脊髓损伤的生物安全性。方法:即时制备以神经生长因子和神经节苷脂为主要成分的复合剂(N6,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115594.1);将N6按不同剂量分别注射入大鼠L2、3水平的蛛网膜下腔、尾静脉、肌肉和腹腔,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再按治疗剂量分别注射入大鼠L2、3水平的蛛网膜下腔、尾静脉、肌肉和腹腔,进行亚急性毒性试验;按治疗剂量体外行凝血和溶血试验。结果:急性毒性试验,实验动物无死亡;亚急性毒性试验前后实验动物的体重、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均无统计学差别(P0.05),对脑和脊髓无不良刺激作用,对肝脏、脾脏、肾脏、肺脏、肠道、脑和脊髓组织无伤害作用;N6在体外对溶血、凝血功能无影响。结论:N6鞘内注射具有良好的的生物安全性,可以作为新型药物治疗脊髓损伤。  相似文献   

11.
pcDNA3.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大鼠鞘内注射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转染部位及表达时间.方法: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后直接注射到正常大鼠的蛛网膜下腔,观察其在大鼠体内转染后的时空效应.结果:双酶切结果符合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约5.4kb, EGFP约750bp,另外测序分析与文献报道结果完全一致;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鞘内注射24h后在大鼠的脑脊膜和脊神经的外膜上有EGFP表达,在14d达到高峰,4周后明显下降,第7周消失;在实验组大鼠的心、肝、脾、肺、肾及股四头肌均没有绿色荧光.对照组所有取材部位均没有绿色荧光.结论: 重组质粒pcDNA3.1(+)-EGFP通过直接注射法被成功转染至大鼠的蛛网膜下腔,且外源基因得到了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大鼠的的镇痛效果及大鼠脊髓背角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检测大鼠在手术前及术后14d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PCR及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检测大鼠脊髓背角内caspase-3和GF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TUNEL法检测脊髓背角内的细胞凋亡.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降低,caspase3和GFAP的表达均增多,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增多;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ⅡA处理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脊髓背角内caspase-3和GFAP的表达均下降,凋亡染色阳性细胞数目也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鞘内注射丹参酮ⅡA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模型大鼠有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脊髓背角内caspase-3和GFA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鞘内注射shRNA慢病毒载体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疼痛行为学及脊髓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OX4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病毒组、慢病毒载体组,采用足底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大鼠慢性炎性疼痛模型,正常组大鼠足底注射生理盐水,鞘内注射PBS缓冲液;空病毒组和慢病毒载体组大鼠足底注射CFA,鞘内分别注射空病毒和慢病毒液。于建模前1 d及建模后第1、3、6、9、13天测量机械缩足阈值(PMWT)及热缩足潜伏期(PTWL);于建模后第3、6、13天留取大鼠L4~L5背根神经节(DRG)组织和脊髓节段组织,检测Nav1.7和GFAP、OX4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空病毒组及慢病毒载体组大鼠PMWT值以及慢病毒载体组大鼠PTWL值在建模后第1天明显下降,在建模后第3天下降达最低值,之后逐渐升高;空病毒组PTWL值在建模后第1天明显下降,在建模后第3天下降达最低值,之后较第3天升高,但仍低于基础值。与空病毒组大鼠比较,慢病毒载体组大鼠PMWT、PTWL值从建模后第3天开始逐渐升高,差...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不同浓度神经髓鞘组织、神经髓鞘蛋白及其合成多肽作为抗原对多发性硬化 (MS )和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诱发增殖反应的量效关系。用HLA DR15亚型MS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并检测对不同浓度的人神经髓鞘、脱脂神经髓鞘、蛋白脂蛋白 (PLP )、碱性髓鞘蛋白 (MBP )、PLP178 191和MBP87 10 6多肽 6种抗原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性。结果发现神经髓鞘或脱脂神经髓鞘作为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浓度为 5 0~ 15 0 μg/ml,PLP或MBP最佳浓度为 2 5~ 10 0 μg/ml,多肽最佳浓度为 2 0~ 5 0 μg/ml。神经髓鞘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大于单一蛋白分子 ,后者又大于多肽。MS的T细胞对神经髓鞘类抗原有特异性异常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鞘内局部注射尿激酶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加静脉泵入尼莫地平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放置腰大池引流管并脑池内注射尿激酶治疗,通过观察病情变化评价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主要症状及体征的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5/26)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0/24,P〈0.05)。结论早期鞘内注射尿激酶并持续外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良好,且术后脑积水的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缺血性损伤可导致神经元不可逆性功能丧失,而鞘内用药是目前临床镇痛及神经保护类药物的常用施药途径。大脑损伤后可于鞘内注入神经保护类物质进行干预的实验动物模型是相关神经保护类物质研究的基础。 目的:构建全脑缺血与鞘内置管相结合的动物模型。 方法:采用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全脑缺血模型结合鞘内置管术,将实验大鼠进行四血管阻断与鞘内置管,另设置假手术组不进行血管阻断。术后除假手术组外,一部分大鼠注射虎纹蜘蛛毒素Ⅰ (1.0 µL/kg),设为虎纹蜘蛛毒素Ⅰ组;另一部分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设为模型组。缺血再灌注4 d后用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结构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假手术组可见大量锥体神经元,排列整齐紧密,胞浆染色清晰,呈蓝色,胞浆内尼氏体均匀丰富。虎纹蜘蛛毒素Ⅰ组锥体神经元排列较整齐,稀疏分布,出现少量胞体浓缩、深染,细胞体积缩小等特征。模型组可见锥体神经元排列散乱,层次不完整,稀疏分布,出现大量胞体浓缩、深染,细胞体积缩小等特征。虎纹蜘蛛毒素Ⅰ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受损程度变小。结果提示,实验成功构建了全脑缺血与鞘内置管相结合的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椎骨内神经鞘瘤(Intraosseous Schwannoma,IOS)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以与其他脊椎溶骨性病 变区别开。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椎 IOS 的临床资料及 CT 、MRI 等 影像学资料。该文收集了 11 例脊椎 IOS 患者,其中男性 7 例,女性 4 例,年龄 23 ~ 74 岁[平均年龄(51 ± 17)岁] 。所 有患者均行 CT 和 MRI 检查。由两名高年资骨关节系统放射科医师对所有影像学征象进行评估,并复习了近几年来文献报 告的脊椎 IOS 影像学征象。结果 病变累及部位包括颈椎 3 例(3/11, 27.3%),胸椎 1 例( 1/11, 9.1%),腰椎 5 例(5/11, 45.5%),腰骶椎 2 例(2/11, 18.2%),最大径(5.8±2.85)cm,形态均为不规则形。CT 显示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 密度不均匀,平扫 CT 值为(43.0 ± 11.55 )HU 。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CT 值为(70.3 ± 12.22 )HU,病灶边界清晰,有硬 化缘,未见骨膜反应,病灶易沿着椎间孔向椎管内外延伸。在 MRI 上,与肌肉组织相比,病灶在 T1WI 上呈等稍低信号, 在 T2WI 上呈混杂稍高信号,压脂后呈混杂高信号,DWI 未见弥散受限,ADC 值为(1.25±0.176)× 10-3mm2/s,增强后不 均匀明显强化,时间 - 信号强度曲线为 I 型,7 例患者病灶内发生囊性变。结论 脊椎 IOS 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影像学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鉴别诊断边界清晰的具有异质性的脊椎溶骨性病变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8.
比较80%和50%两种纯度的嗅鞘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存活与生长,为嗅鞘细胞体内移植选用最佳纯度提供依据。分离、培养并纯化成年SD大鼠嗅鞘细胞,将纯化的嗅鞘细胞和收集到的贴壁成纤维细胞进行约80%和50%的比例混合后接种,继续培养1d或3d。所有细胞于不同时间点行P75免疫细胞化学荧光染色,以鉴定嗅鞘细胞的初始及其后培养过程中数量和纯度的变化。观察细胞状态,计数细胞总数和P75免疫阳性细胞数目,求得各组嗅鞘细胞数量和纯度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纯度嗅鞘细胞在培养1d时形态正常,3d时纯度为50%的嗅鞘细胞胞体依然饱满,突起更加纤长,数量和纯度亦无明显下降。而纯度为80%的嗅鞘细胞在培养3d时已出现胞体萎缩和突起变短,数量从1d时每一观察区域内的35±13显著下降为23±5(P=0.02),但纯度未发生明显变化。结果表明50%纯度嗅鞘细胞的存活及生长状态优于80%者,提示细胞体内移植时应考虑选取50%纯度的嗅鞘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万古霉素鞘内梯度注射并腰骶引流对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2例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腰骶穿刺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万古霉素并持续腰骶引流(continued lumbosacral cerebrospinal fluid drainage,CLCFD),1次/d,剂量从20、40、60、80、100、120、140mg,逐日递增,共7d。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血白细胞、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用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各指标高于正常值,注射后1d各指标较用药前略升高(P〉0.5),治疗2~3d后逐渐下降,4~7d即出现颅内压降低,体温、白细胞计数、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对比各指标差异明显(P〈0.05,P〈0.01),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万古霉素鞘内梯度注射并持续腰骶引流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颅内葡萄球菌感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DHS(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与PFNA(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0例分别采用DHS内固定与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将他们分为动力髋螺钉(DHS)组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各4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下床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Har 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治疗时间、患者术中的总出血量、Har is评分、患者下床负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动力髋螺钉(DHS)组,两组的治疗疗效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和PFNA均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其中PFNA较DHS具有手术创伤少、术中出血量少、下地负重时间短,不易引起术后并发症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