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患者,女,62岁,因心慌、胸闷1小时来院,急诊心电图检查显示:Ⅰ、Ⅱ、avR、av1、avF、V3~V6导联的QRS波群前均未见明显P波,也未见明显F波,而在n、V2导联的QRS波群前似乎可见“P”波,形态尖小,“P”-R间期≥0.12秒,QRS波群为室上性,R—R匀齐,频率136bpm,QRS波群后似乎继有“T”波。考虑到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从V1、V2导联见到“P”波而判断其他导联QRS波群前也是有“P”波的,因而没多加考虑,即心电图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其余改变在这里未详述)。  相似文献   

4.
对150例房室结双径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者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1)100%病例存在室房传导;(2)50.9%右室S1S1利激可出现文氏阻滞,49.1%病例则直接表现为1:1传导突变到2:1传导;(3)41%病例在室房文氏阻滞或2:1传导发生前V—A值始终恒定不变,余59%病例V—A值延长22±13ms,表现弱的速减传导;(4)在127例次V2后可见H2波的病例中,V2一H2随S1S1缩短而延长,H2一A2在121例次中保持不变,6例延长10~20ms.认为房室结双径路并AVNRT患者室房传导及房室结快径逆传具有其特有的非递减传导或弱递减传导特性。  相似文献   

5.
分析动态心电图中阵发性房室传导阻滞(PAVB)病例30例,为Ⅱ度Ⅰ型A-VB或2:1A-VB,均是在心率减慢时才出现,多属阵发性四位相型房室传导阻滞,此组病例器质性心脏病居多,而且在常规心电图中多数存在右束支传导阻滞及P-R间期延长(17例),考虑PAVB和双侧束支阻滞有关,同时也不能外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影响,发现PAVB有助于及时诊断潜在的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6.
7.
该文通过对200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心电图的分析,发现心电图正常者28例(14%),心电图异常者172例(86%);其中最常见的是明显U波、Q-T延长、S-T段压低、T波低平、巨大T波和病理性Q波等。  相似文献   

8.
心房扑动的房室传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9.
<正>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岁,平时体健,幼儿园查体时发现心率快,即来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心电图示:P_Ⅱ、P_Ⅲ、aVF、V_3-V_6倒置,aVR、V_1直立,P′-R间期>0.12s,P′-P′间期匀齐,P′-P′之间有等电位线,P′形状相同。心房率186bpm,心室率93bpm。考虑P波起源于左房下部前壁,且呈固定性2:1房室传导。心电  相似文献   

10.
对8例分支性室性心动地速的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根据发作时心电图特点分为右束支阻滞+电轴左偏7例;右束支阻滞+电轴右偏1例。持续型发作7例;非持续型发作1例。经药物治疗均可使发作终止,临床上对8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超声心图检查及X线胸站拍片均未发生任何哭喊 质笥心脏病的证据,随访1年,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 :对明确诊断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 5 0例心电图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5 0例中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 T波深倒置 9例 (18% ) ,高耸 T波 17例(34 % ) ,大慢波 5例 (10 % ) ,ST段异常上抬 13例 (2 6 % ) ,交界性心功过速 6例 (12 % )。结论 :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电图特征性改变时 ,心电图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自 1994年至 2 0 0 0年 9月 ,我们对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 15 4例进行心电图检查 ,部分病例兼做动态心电图检查 ,发现ECG异常者 118例 ,占 76 6 2 %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含急诊与住院病例 ,男性 94例 ,女性 6 0例。年龄最小 31岁 ,最大 84岁 ,平均 6 4 6岁。1.2 临床表现 :意识清楚 80例 ,嗜睡 32例 ,浅昏迷 18例 ,深昏迷 2 4例 ,肢体偏瘫 12 2例 ,偏身感觉障碍 38例 ,并发脑疝 36例。1.3 本组病例全部经颅脑CT平扫确诊 :脑出血 89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脑梗塞 5 7例 ,脑栓塞 4例。病灶直径<2cm16例…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阿托品对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各传导间期的影响,我们采用现代电生理检查技术对10例患者应用阿托品前后各房室传导间期的变化作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PA间期及HV间期的变化统计学意义,AH间期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该药可用于揭露Ⅱ°-Ⅱ型AVB;对于Ⅱ°-Ⅱ型AVB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不是所有的AVB均可采用阿托品治疗。  相似文献   

15.
隐匿性传导是指一个窦性或异位冲动激动了心脏的特殊传导组织,但未能传到心房或心室,在体表心电图上不能显示P波或QRS波群。但由于它已激动了一部分心脏特殊传导组织产生了一次新的不应期,对于下一次激动的形成或传导均有影响,在心电图上出现相应的改变,使心律失常变的更加复杂,并能出现各种反常现象,如规则的自律性被打乱,突然也现类似房室传导阻滞,或轻度传导阻滞突然变成严重的传导阻滞的现象等”。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双径路室房传导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行舟  马长生 《铁道医学》1996,24(3):131-133
对150例房室结双路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发现(1)100%病例存在室房传导;(2)50.9%右室S1S1刺激可出现氏阻滞,49.1%病例则直接表现为1:1传导突变到2:1传导;(3)41%病例在室房氏阻滞或2:1传导发生前V-A值终恒定不变,余59%病例V-A值延长22±13ms,表现弱的递减传导;(4)在127例次V2后可见H2波的病例中,V2-H2随SAS1缩短缩短而延  相似文献   

17.
18.
2 0 0 0例病人 HOL TER监测发现白天出现的无症状短阵房速与夜间出现的 °( 型 )房室传导阻滞均具有规律性 ,发生机理与自主神经的功能有关。当白天交感神经占优势时易出现短阵房速 ,中午达峰值 ,午夜为低谷。活动状态发生的短阵房速是睡眠状态的二倍 ,当夜间迷走神经占优势时 ,可引起 °( 型 )房室传导阻滞 ,且睡眠时发生醒时消失。多见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病人 ,这种房室传导阻滞系功能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房室传导阻滞(以下简称房室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有时两个以上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自心房向心室传布的过程中,或传导速度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随着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房室阻滞的检出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本文就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室阻滞25例,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有关动态心电图(dynamicelectrocardiogram,DCG)检出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分析动态心电图检出的89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IAVB),以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5年9月~1998年2月我院共作动态心电图检查924例,检出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89例,检出率为96%。其中男性56例,女性33例,年龄14~70岁。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及超声心动图等资料确诊的冠心病17例,心肌梗塞7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病毒性心肌炎4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非器质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