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提纯的S.mutansMT6R(遗传Ⅰ型,血清c型)细胞表面蛋白P1加弗氏佐剂通过局部唾液腺和背部皮下注射免疫BALB/C鼠,得到含高效价民抗体的大鼠唾液。用含P1抗体的唾液包被羟磷灰石激珠(HA),观察含在唾液膜中的c型变链P1抗体对S.mutansMT6R和S.sobrinus6715在HA表面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唾液膜中的P1抗体可明显抑制S.mutansMT6R和S.so-brinus6715在HA表面的粘附(P<0.05),且抗体对这两种菌的粘附抑制作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P1抗体可以抑制S.mutans和S.sobrinus对牙面的粘附和定居.  相似文献   

2.
花多酚、鞣酸抗细菌生长、粘附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茶多酚、鞣酸对致龋菌生长、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已有的多酚、鞣酸溶液MIC,观察不同浓度药液中变边菌Ing、6715和粘放菌ATCC19246的生长、粘附情况。结果:茶多酚对变链菌lng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能力,而鞣酸对三种受试菌的生长均有较强抑制能力,二药对变链菌Ing、6715有轻微的抗粘附活性。,对粘放菌19246则无作用。结论:茶多酚、鞣酸具有一定的抑制细菌生长能力,并变链菌Ing、6715有轻微的抗粘附活性。  相似文献   

3.
口腔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mutans,以下简称变链菌)的胞外萄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能利用蔗糖综合大分子,具有粘附性的水溶性和非水溶性葡聚糖。这些大分子多糖对变链菌在牙面的定居、牙菌斑的形成,以及龋齿的发生、发展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变链菌在龋病  相似文献   

4.
通过DEAE-SphhadexA25层析和SepharoseCL-6B层析纯化变形链球菌(血清型c)地方株WD9463A表面蛋白,用细菌粘附抑制实验筛选变形链球菌粘结素,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免疫双向扩散实验、葡糖基转移酶(GTF)酶活性测定和基酸组分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发现表面蛋白P1,分子量约117kD和127kD的非GTF蛋白及两种GTF酶组分可有效竞争抑制变形链球菌粘附,而另一GTF组分则可促进细菌对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的粘附,提示变链表面存在多种粘结素成分。  相似文献   

5.
粘性放线菌Ⅱ型菌毛粘附与凝集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敏  梁景平  朱彩莲 《口腔医学》2001,21(4):174-175
目的:研究粘放菌Ⅱ型菌毛在细菌粘附与凝集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制备粘放菌Ⅱ型菌毛多克隆抗体抗血清,检其对粘放菌变异株5519、5951、T14V的粘附抑制率,同时肉眼观察它对粘放菌与血链菌34间凝集反应的影响。结果:抗Ⅱ型毛多克隆抗体能减少5519、5951、T14V对玻壁的粘附量,并抑制5951、T14V与血链菌34间的凝集反应。结论:粘放菌Ⅱ型菌具有粘附与凝集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口腔的链球菌族属于微需氧菌,易受到氧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作者采用连续培养方法,观察血型链球菌(以下简称为血链菌)34和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Ingbritt(c)在有氧情况下的生长状态,得出血链菌34的耐氧能力高于变链菌Ingbritt(c)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血链菌为牙菌斑的先锋定殖菌的现象相一致,而变链菌的耐氧能力差使其生长,以及致龋作用对牙菌斑的内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7.
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形链球菌(变链菌)在牙面上的粘附和定居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变链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表面大分子物质等自身生物学特性可能参与了变链菌在牙面上粘附定居的全过程。唾液中的某些蛋白作为变链菌粘附的受体促进其粘附,而另一些唾液蛋白凝集变链菌而有利其清除。本文对与变链菌粘附有关的自身生物学特性和唾液蛋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粘放菌在含葡萄糖、蔗糖及变链菌胞外菌糖基转移酶培养中生长时的粘附情况。发现口腔粘放菌对玻璃表面粘附不依赖蔗糖的存在,但蔗糖的存在有助于粘附反应的发生。GTF所综合的葡聚糖可非特异性地增强粘放菌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9.
口腔的链球菌族属于微需氧菌,易受到氧代谢产物的抑制作用,作者采用连续培养方法,观察血型链球菌(以下简称为血链菌)34和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Ingbritt(c)在有氧情况下的生长状态,得出血链菌34的耐氧能力高于变链菌Ingbritt(c)的结果。这一结果与血链菌为牙菌斑的先锋定殖菌的现象相一致。而变链菌的耐氧能力差使其生长,以及致龋作用对牙菌斑的内环境有一定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抗OMZ176菌(d血清型)和抗MT6R菌(c血清型)表面蛋白抗原220KD和185KO分子量的单克隆抗体(McAb)对血清型变链球菌c、d作用后,通后3H核素标记测试细菌的粘附性。结果显示:抗220KD、抗185KD表面蛋白抗原的McAbs对相应血清型的变链球菌的粘附均呈现明显的抑制作用,两种McAbs对不相应血清型变链球茵的粘附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而认为McAb通过局部被动免疫抗粘附原理对变链球菌粘附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用亚硝基胍处理对链霉素有强抗力的变链菌株6715 H S R而得到其变异菌株C_4。C_4的发酵糖模式,血清反应均与其上代6715H S R相同,但其合成不溶水葡聚糖的葡糖基转移酶(G T F)活动力较6715 H S R显著减低;粘附能力和菌斑形成能力也减弱,从而无致龋性。6715在M S培养基上呈枕状、粗而坚硬的菌落形态,C_4却呈高凸、光滑而软的菌落形态。因为C_4表现了遗传表型(Phenotype生物遗传素质中的外表可见部份)的基因多显性的变化(Pleitropic Change在遗传学  相似文献   

12.
许多含氟表面活性剂已显示了明显的控制菌斑作用.本文研究了5种表面活性剂对变链菌JBP和粘性放性菌LY-7对唾液实验性膜粘附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表面活性剂都不同程度地减少了JBP和LY-7的粘附,有的还对已粘附的细菌有一定的解吸作用.提示表面活性剂控制菌斑的作用与其减少细菌粘附有关.  相似文献   

13.
甲壳胺复合物影响变形链球菌生长、代谢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甲壳胺、荼多酚单一组分及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的影响。方法采用0.5%甲壳胺、0.25%茶多酚以及同等浓度的甲壳胺、茶多酚复合物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进行抑菌实验、抗粘附实验、解吸附实验以及产酸抑制实验。结果0.5%甲壳胺可抑制变链菌对毛细管的粘附.并促进附着于粘附板上的变链菌脱落,产酸实验中,0.5%甲壳胺和0.25%荼多酚可减少终末pH下降和乳酸量生成,甲壳胺复合物对变链菌的抑制粘附和产酸作用明显高于单一成分组。结论甲壳胺复合物对口腔致龋菌生长、粘附和代谢产酸均有明显的抑制,提示甲壳胺及荼多酚作为天然抗菌斑附着剂,用于龋病预防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变形链球菌的粘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形链球菌(变链菌)在牙面上的粘附和定居是龋病发生的始动因子。变链菌的葡萄糖基转移酶、表面大分子物质等自身生物学特性可能参与了变链菌在牙面上粘附定居的全过程。唾液中的某些蛋白作为变链菌粘附的受体促进其粘附,而另一些唾液蛋白凝集变链菌而有利其清除。本文对与变链菌粘附有关的自身生物学特性和唾液蛋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采用ELISA法检测重组乳链球菌HL107免疫后孕兔乳清特异性抗体水平,用^3H-胸腺嘧啶同位素标记技术观察特异性抗体变形链球菌粘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后孕兔乳清中有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产生,并且明显减少了变形链菌对唾液色被的羟基磷灰石的粘附,提示携带有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抗原基因的重组乳链球菌HL107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乳清抗表面蛋白抗体降低了变形链球菌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血型链球菌和变形链球菌葡糖基转移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血型链球菌(以下简称血链菌)34和变形链球菌(以下简称变链菌)Ingbritt(c)葡糖基转移酶(GTF)的活性测定,以及合成胞外多糖的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提取血链菌34的胞外GTF的酶蛋白量比变链菌Ingbritt(c)多,而变链菌Ingbritt(c)胞外GTF的酶活性高于血链菌34;(2)血链菌34的胞外GTF酶具有合成IG和SG的能力,与变链菌Ingbritt(c)的胞外GTF酶一样具有多形性,血链菌可以催化形成足够的葡聚糖来激活变链菌引物依赖型的GTF酶,对牙菌斑的后继定殖菌是非常有利的;(3)获取血链菌34的GTF纯酶制剂比变链菌Ingbritt(c)容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测合成的葡糖基转移酶 (glucosyltransferase ,GTF)多肽疫苗的免疫原性 ,有助于研制以合成多肽为基础的防龋疫苗。方法 合成融有GTF催化和葡聚糖结合区的 2 7个氨基酸残基肽段 ,利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抗体的产生 ,通过GTF酶活性与变形链球菌粘附实验测定其抗血清的作用。结果 融合多肽疫苗的序列为ANDVDNSNPVVQAEQLYFRANGVQVKG ,免疫小鼠脾脏重量显著增加 ,可有效诱导机体抗体的产生。其免疫血清不仅拮抗GTF的酶活性 ,而且明显抑制变形链球菌的粘附。结论 GTF多肽疫苗可产生抗体介导的抑制GTF酶活性和抑制葡聚糖结合作用 ,对龋病的防治十分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血链菌生物膜形成中死菌/活苗的粘附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血链菌生物膜形成初期的死菌、活菌粘附情况,并对其粘附能力进行比较,方法 血链菌混悬于人工唾液,其中活菌百分比为70%,在模仿体内环境的人口口腔内,血链菌悬液以0.8ml/min均速滴至唾液覆盖的玻片以形成生物膜,应用荧光染色技术观察血链菌生物膜形成中死/活细菌的初步粘附,计算活菌百分比;并通过疏水实验、红细胞凝集实验对死/活菌的粘附特性进行比较。结果 血链菌生物膜形成的30min,60min,120min,240min,其中活菌百分比分别为30%,50%,60%,70%;在同一时间血链菌县液的活菌百分比几乎是恒定的,两者相比:在30min,60min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20min,240min无显著性差异(P>0.05)。疏水实验、红细胞凝集实验中,死菌的疏水性能、红血球凝集能力均强于活菌。结论 血链菌生物膜形成的初期,死菌可能比活菌更易粘附于固体表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五倍子和蜂房的有效成分作为实验药物研究中药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结构、活性的影响及对生物膜中葡萄糖转移酶(GTF)活性的影响,探讨中药防龋的可能性。方法用荧光显微镜结合特异荧光染料标记口腔细菌生物膜中死菌和活菌的方法,研究实验药物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结构和活性的影响。硫酸铵沉淀法提取粗酶,Neson-Somogyi法测定还原糖,G250微量蛋白定量GTF还原糖计算GTF活性单位,评价实验药物对口腔细菌生物膜中GTF活性的影响。结果早期细菌定植黏附到形成成熟生物膜结构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数量的死菌。24h常态生物膜结构中活菌面积占主导地位,有少量死菌存在,细菌互相紧密黏附在一起,生物膜结构清晰。0.05%氯己定对24h细菌生物膜作用后,细菌总量明显下降,残存滞留的细菌基本为死菌。0.023%的NaF作用于细菌生物膜后,生物膜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细菌总量明显减少,存在的细菌以活菌为主。经4g/L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化学组分B(GCE-B)及32g/L蜂房化学组分1(NVE1)作用后,生物膜结构模糊不清,细菌散开,生物膜结构密度下降,其中死菌和活菌量基本相同。生物膜细菌总量减少,与24h常态生物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活菌百分比与阴性对照组活菌百分比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口腔细菌生物膜经4g/L GCE以及32异/L NVE1作用后,GTF的活性受到明显抑制,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CE-B在实验浓度下对GTF的活性未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和蜂房有效成分组成的实验药物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抑制作用不单纯是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杀灭作用,还可能通过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结构的改变调整其内部的细菌组成及抑制细菌生物膜中GTF活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葡糖基转移酶是变形链球菌(S. mutans)的重要致龋毒力因子,其中gtfB基因编码的GTF-Ⅰ能够催化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介导变链菌与牙面的蔗糖依赖性粘附,在龋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已研制了针对变链菌的表面蛋白PAc和GTF的融合防龋DNA疫苗[1],为了进一步鉴定和加强其免疫效果,我们以金属螯合亲和层析法从大肠杆菌中表达、提取和纯化了重组葡糖基转移酶GTF-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