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侧唇例二例畸形的VLS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VLS分类评价了108例单侧唇裂修复术后病人的二期畸形,其中34人(31.5%)是Tennison法修复,74人(68.5%)是Millard法修复。结果表明,Tennison法修复的病人中,23.5%(8人)两侧唇高相等,76.5%(26人)患侧唇高过长(长唇);在Millard法修复的病人中,28.4%(21人)两侧唇高相等,68.1%(51人)患侧唇高不足(短唇),3.5%(2人)患  相似文献   

2.
单侧唇裂手术设计的几何学解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Millard法与Tennison-Randall法在单侧唇裂修复手术中蕴藏的几何学原理。方法:对两法的手术设计进行详细的几何学解析。结果:Millard法的特点是在水平方向上,将能使裂隙两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轴心点距唇峰点较远;而Tennison-Randall法则是在垂直方向上,将能使裂隙侧唇峰点旋转下降的轴心点形成的位置较低。  相似文献   

3.
下三角瓣法单侧唇裂修复对患者唇鼻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下三角瓣法修复单侧唇裂,患者唇鼻部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对其发育的影响。方法:对下三角瓣法单侧唇裂修复的82例患者,手术前、后唇鼻部形态的生长发育进行平均5.1年随访、测量。结果:①患者唇鼻部健、患侧唇高、三角瓣底宽、健侧鼻孔宽度较术前有明显增长,三角瓣底宽较术前平均增长68.4%。②术后患者双侧唇高、侧唇高、鼻孔宽及唇峰-口角距等方面既有显著差异,又存在线性相关关系。③患者双侧唇高、唇峰-口角距的非对称率均小于10%,双侧鼻孔宽度的非对称率为22.8%。结论:术后双侧上唇部的发育呈均衡性,患侧唇高不会出现过长或过短的现象。下三角瓣法存在着一期手术后遗留患侧鼻孔较大等弱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100例单侧唇裂术后伤口的糜烂情况进行了观察.并对Millard与Tennison两种术式进行了对比,发现前者术后伤口糜烂发生构成比较高(45.33%),尤以MillardⅡ式术后更为明显。Tennison术式术后伤口糜烂发生比例较Millard为低(8%)。通过对二种术式修复唇裂后伤口糜烂发生原因的探讨,笔者认为Tennison术式比Millard术式术后发生伤口糜烂为低。  相似文献   

5.
改良Tennison法、Millard法是两种常用的唇裂术式 ,婴儿全身血容量少 ,对失血、缺氧耐受性差 ,为此 ,本文对 3个月~ 1 2个月婴儿两种唇裂术式术中失血量进行分析。年龄 3个月~ 1 2个月 ,男性2 8例 ,女性 1 7例 ;改良Tennison法 2 2例 ,其中唇裂Ⅰ 6例、Ⅱ 8例、Ⅲ 8例 ;改良Millard法 2 3例 ,其中唇裂Ⅰ 7例、Ⅱ 9例、Ⅲ 8例。术中采用全麻 ,配合双侧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口角处指压上唇动脉减少失血。结果 :术中失血量 (ml) =吸引器吸引血量 (ml) +纱布吸血后增重量 (lg =ml)。改良Tennison…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所在地区300例汉族正常人唇、鼻标志间距的比值,鼻翼鼻尖角和唇弓中央角进行了测量和计算。通过统计学处理,得出该地区汉族正常人上唇宽、唇峰口角距、唇峰人中距和鼻幅宽与下唇宽的比值、鼻小柱高与鼻孔最大径的比值、鼻翼鼻尖角和唇弓中央角7项测量值,为唇、鼻畸形的修复.特别是为双侧唇裂的修复和术后效果评价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的美容整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美容整形术的技术改进。方法 :采用两侧红唇上缘的小三角瓣插入到原人中的下方来延长上唇 ,及利用 2种方案修复鼻畸形。结果 :双侧唇裂术后唇鼻畸形Ⅱ期美容整形术12例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 :此方法在唇峰重建、唇珠再造、人中凹形成及唇鼻畸形的矫正方面有比较独特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侧完全性唇裂唇肌功能整复术后的肌电活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利用肌电图仪客观地评价双侧唇裂功能性修复后唇部肌的动态效果。方法:利用肌电图仪,对25例用直线缝合法修复后的双侧完全性唇裂和20例用口轮匝肌成形的肌功能恢复性方法修复后的双侧完全性唇裂患者的上唇部,包括左、右侧唇及前唇进行肌电测定,分别测定每位患者在静息姿势位时和用力最大噘嘴前突位时各部分的最大肌电幅值,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静息姿势位时,两组患者的前唇、侧唇均无肌电活动;在最大噘嘴位时,口轮匝肌成形的功能性修复组患者的前唇与左、右侧唇之间的肌电幅值无显著差异,而直线修复组患者的前唇肌电幅值则明显小于两侧唇,也明显小于肌功能性修复组患者的前唇肌电幅值。结论:口轮匝肌成形的肌功能恢复性修复方法对完全性双侧唇裂患者唇部运动功能的恢复优于单纯直线缝合法,提示双侧完全性唇裂手术修复时口轮匝肌成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双侧唇裂或唇腭裂患者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Ⅱ期整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介绍双侧唇裂/唇腭裂患者术后鼻唇畸形的Ⅱ期整复方法及效果。方法:将50例患者按鼻畸形、唇畸形的不同,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术式治疗。对上唇组织较多者,采用鼻底叉形瓣延长鼻小柱,上唇创缘直接缝合法;对鼻及上唇畸形较轻者,采用Noordhoff整复法治疗;对鼻唇畸形严重并有上唇过紧者,采用前唇组织瓣延长鼻小柱,下唇Abbe瓣旋转修复上唇正中缺损。结果:50例患者中,30例Ⅱ期修复后鼻形态正常,鼻孔大小对称,有良好的鼻堤,鼻小柱长度适中;恢复了上唇的高度和宽度,有明显的人中嵴、唇峰及唇珠,上下唇和谐。11例患者一般。结论:本文介绍的三种术式适用于不同类型双侧唇裂术后鼻唇畸形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唇裂Ⅰ期唇珠再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唇裂修补术Ⅰ期唇珠再造的理想方法。方法 自1987年以来,我们设计了唇肌瓣在单侧唇裂、双侧唇裂修补术时同期唇珠再造。结果 233例皆获成功,效果满意。结论 唇肌瓣是利用裂侧多余的唇组织设计而成,操作简单,能使红唇整体形态自然流畅,唇珠饱满,尤其是利用此法修复术式已趋成熟定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唇珠再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下三角瓣法单侧唇裂修复术后唇鼻部形态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82例单侧唇裂经下三角瓣法单侧唇裂修复的唇腭裂患者,术后平均5年唇鼻形态的测量,进行对称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单侧唇裂患者术后双侧上唇部的形态大体比例均衡,患侧唇高不会出现过长或过短的现象;②患侧伤口张力的大小对上唇高度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③下三角瓣术式中,三角瓣基底宽的设计不能小于唇高差,对Ⅲ度唇裂可适当增加0.5~1.0mm;④下三角瓣法存在一期手术后遗留患侧鼻孔较大的弱点。  相似文献   

12.
双侧唇裂修复术中再造人中凹、朱缘弓和唇珠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侧唇裂修复术中再造人中凹、朱缘弓和唇珠的方法谭跃展,刘正祥,傅豫川.双侧唇裂大多组织缺少较多、组织移位较大、前腭向前高突,致使一般方法修复后,双侧唇峰不显、唇弓不能恢复正常弧度。为此,本文作者在前人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尝试,强调再造人中凹及弓形朱...  相似文献   

13.
牙科放大镜在金瓷冠唇侧龈边缘适合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牙科放大镜辅助临床牙体预备后对金瓷冠唇侧龈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位待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正畸患者共40颗牙分成两组。实验组:配戴牙科放大镜预备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对照组:常规预备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硅胶取模后拔除并保存、制作金瓷冠、在离体牙上试戴、粘固、沿牙体长轴片切。在光学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测量唇侧龈边缘差异值后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金瓷冠唇侧垂直边缘差异值和绝对边缘差异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金瓷冠唇侧水平边缘差异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科放大镜辅助临床牙体预备对提高金瓷冠唇侧龈边缘适合性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Mulliken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66例双侧唇裂患者,应用改良Mulliken法进行唇裂整复,术中在前唇设计窄的“领带”型人中结构;解剖复位侧唇口轮匝肌,重建口轮匝肌环;利用侧唇唇红组织重建唇珠。同期初步矫正鼻畸形,延长鼻小柱。结果 术后经0.5~2 a随访,所有患者无“三等份上唇”不良外观,超过80%(54/66)的患者上唇唇弓形态恢复自然,左右对称,人中宽度与正常相似。唇红丰满,唇珠大小适度,无口哨畸形,动静态外形良好。鼻底宽度正常、鼻孔形态对称,鼻小柱高度较术前延长,鼻尖形态基本满意。结论 利用改良Mulliken法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能有效纠正鼻唇畸形,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恢复情况,为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旋转推进法进行手术修复,第二组采用在第一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唇红上方设计一小三角瓣的改进法进行手术修复。两组患儿分别在手术后6个月复查,测量每名患儿健、患侧唇高并计算其差值,再进行两组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完成即刻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复查,两组健侧、患侧唇高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健-患侧唇高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初期手术时,增加皮肤小三角瓣,可减小瘢痕挛缩的程度,保持两侧唇峰高度对称,保证唇裂术后的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颊部皮下蒂皮瓣在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唇缺损的修复方法尽管很多 ,但大于 2 / 3以上的唇缺损理想修复方法并不多见。虽然各种游离皮瓣为唇大部分缺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但是利用邻近区域组织瓣来恢复其正常解剖形态及肌肉活动能力仍是当今首先考虑的途径。利用双侧扁形瓣滑行仍是目前大多数资料推崇的方法之一 ,然而它是以牺牲对侧唇组织和二次口角开大为代价的 ,为患者增加了痛苦和负担。 1993年我国谢桂成首先报告了用颊部全厚肌蒂推进瓣修复唇缺损 3/ 4以上。作者自 1994年采用谢氏法修复 2 4例唇缺损 ,近 2年来 ,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又做了部分改进 ,认为它是一种技术可靠的修…  相似文献   

17.
124例唇缺损的整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124例唇缺损整复的经验。造成唇缺损的主要原因是恶性肿瘤切除,其次是良性肿瘤切除,因感染或创伤等造成的缺损较少见。唇缺损之整复方法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缺损的大小,此外还应考虑病变部位和性质、缺损的形状、患者的机体状况及年龄等。利用残存唇组织或对侧唇组织整复的唇,其形态和功能最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CBCT测量上颌前牙的唇侧釉质厚度.方法:收集口腔颌面部CBCT影像数据140例,采用Mimics 21.0软件测量计算上前牙唇侧颈1/3、中1/3、切1/3釉质平均厚度,并测算常规贴面牙体预备后釉质剩余量.结果:上颌前牙区唇侧釉质厚度值自颈部1/3至切端1/3逐渐增大,不同牙位颈1/3处釉质厚度值自中切牙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双侧唇裂患儿术中设计的前唇宽度以及鼻部生长在术后2年间的变化。方法:选择86例3~18个月双侧唇裂患儿,术中设计前唇上部宽3mm;前唇下部宽4mm的手术切口,术后进行2年的宽度改变临床观察测量,并在术中术后测量鼻底宽度;上唇高度;鼻翼唇峰距,将各组不同时间段测量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所有双侧唇裂患儿术后6、12、24个月时前唇宽度进行性增加,按上3mm,下4mm设计前唇手术切口,术后外形较接近正常的人中形态。同时,鼻底宽度;上唇高度及鼻翼唇峰距均有所改变。结论:在行双侧唇裂修复术时,在不影响血供的情况下,前唇宽度设计应足够狭窄,同时前唇长度设计不可过长并尽量维持术前鼻唇角的角度,以期达到术后良好的外形效果。  相似文献   

20.
单侧唇裂修复术,唇弓的对称,特别两侧唇峰是否在同一水平线上,直接关系到术后效果。根据远期观察,排除了患侧上唇长度不足的因素外,多数唇裂术后患者,患侧唇峰高于健侧,其原因是从白唇至红唇的切口线是一根连续的直线,直接收缩后患侧唇峰上提。为了防止患侧唇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