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熟悉性对刻板印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先前暴露的熟悉性对刻板印象的影响。方法:采用职业刻板印象的材料及新旧照片来测量48名大学生。结果:①报告熟悉性的被试,对重复暴露的目标的熟悉程度要显著地高于新目标(F(1,46)=24.98,P<0.01);②照片是否重复暴露与被试是否报告熟悉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重复暴露的主效应显著(F(1,46)=10.26,P<0.01),其中,未报告熟悉性的被试对重复暴露目标的刻板印象特质评定要显著地高于新目标(F(1,23)=15.68,P<0.01);③刻板印象的正负价态的主效应及其与先前暴露的效应之间的交互作用都不显著。结论:①目标信息先前的暴露会增加感知者主观上的熟悉性;②目标人物信息的重复暴露会减少个性化,并增加刻板化;③先前暴露对正负不同价态的刻板印象产生了一致的效应。  相似文献   

2.
熟悉性和相似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验相似性与熟悉性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方法:36名被试和72名被试分别参加2x2组间设计实验一和2×2×2组间设计实验二.实验一以熟悉性与相似性为自变量,考察他们对入际吸引的影响:实验二将相似性细化,分离为外部相似性和内部相似性两个变量,考察陌生人之间与熟悉的人之间人际吸引有何异同.结果:实验一中,熟悉性、相似性的主效应显著,熟悉性与相似性存在交互作用;相似性的贡献率要显著大于熟悉性的贡献率;实验二中,内部相似件、外部相似性主效应显著,熟悉性、外部相似性、内部相似性三项交互作用显著;在陌生的内部相似的情况下,外部相似性的简单简单效应显著;在熟悉的外部不相似的情况下,内部相似性简单简单效应显著.结论:相似性比熟悉件更能促进人际吸引;相似性有必要分为外部相似性与内部相似性:在陌生人之间,双方的外部相似性越高,越能提高人际吸引的水平;在熟悉的人之间,双方的内部相似性越高,越能提高人际吸引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情景线索对运动员内隐攻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向被试呈现不同情景线索材料(积极情景线索、中性情景线索、消极情景线索短片视频),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比较不同情景线索下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的影响。结果:含有公益助人信息的积极情景线索能降低个体的内隐攻击性,而含有暴力攻击信息的消极情景线索则能增加个体的内隐攻击性;情景线索对不同群体人的内隐攻击性影响存在差异,对运动员的影响大于普通人群;中性情景线索对不同性别的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情景线索能影响运动员的内隐攻击性。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自我价值感与学业自我妨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初中生自我妨碍和自我价值感之间的关系,为提高初中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我妨碍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3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被试的SH与总体SW、个人一般SW、社会一般SW、个人特殊SW和社会特殊SW之间有显著相关;②被试的SW和SH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年级差异;③SH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有无情侣身份的大学生对不同注视方向和性别二态线索的面孔吸引力的评价.方法:采用Fan-taMorph 4.0软件通过性别二态技术操作性别二态线索,并通过Adobe PhotoshopTM来形成不同注视方向的面孔刺激.结果:被试对正视面孔的吸引力评价显著高于斜视面孔;被试对男性化的面孔的正视吸引力评价显著高于女性化面孔;无情侣的被试对正视面孔的吸引力评价显著高于有情侣的被试.结论:被试对正视的偏好符合进化的适应性;对男性化面孔正视的偏好与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理论的观点相一致;无情侣被试对正视的偏好符合进化中对择偶努力有效配置的适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事件性和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方法:对30名高认知闭合需要个体和30名低认知闭合需要个体进行事件性和时间性前瞻记忆差异的实验研究.事件性前瞻记忆实验任务是看到目标线索,执行目标任务;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是采用双任务实验研究范式,即执行背景任务(图形任务)的同时记住某个时间点执行目标任务.结果:高、低认知闭合需要组被试在时间性前瞻记忆任务的反应时和正确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事件性前瞻记忆任务的反应时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高认知闭合需要组的事件性前瞻记忆反应时显著短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结论:认知闭合需要对个体的前瞻记忆有一定影响,高认知闭合需要被试的事件性前瞻性记忆反应时短于低认知闭合需要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回溯性评估对恐惧消退返回的影响。方法:采用心理生理实验法,引入双耳分听实验技术范式,记录30名大学生被试对非条件性刺激(US)的预期值和对条件性刺激(CS)的皮肤电反应。结果:通过言语指导语告知被试"由于耳机故障,所以刚才左侧耳机听不到声音,右侧耳机一直运行正常"后,被试对CSl的皮肤电反应和对US预期值显著高于CSr与CSn,出现了显著的恐惧消退返回。结论:回溯性评估能够影响条件性恐惧的消退返回,进一步证明命题模型的合理性,为临床中更好实施暴露疗法提供了实验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单侧化对公平判断框架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决策范式和单耳听力任务探讨被试在得失框架和大脑单侧化激活条件下的公平判断情况。结果:实验1发现被试在未得框架下的公平判断显著高于损失框架下的公平判断。实验2发现大脑单侧化激活对公平判断框架效应具有调节作用,左脑激活的被试公平判断受框架效应影响不显著;右脑激活的被试公平判断受到框架效应的显著影响,即被试在未得框架下的公平判断显著高于损失框架下的公平判断。结论:与未得框架相比,损失框架让个体产生更低的公平感;公平判断框架效应仅出现在右侧脑被激活的被试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道德判断情况.方法:从济南市某小学和中学分别选取五、六、七、八、九年级共1085名儿童青少年为被试,以攻击的道德判断问卷测查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错误性和伤害性判断.结果:①从总体来看,被试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错误性和伤害性的判断得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②被试对关系攻击的错误性和伤害性判断得分显著高于身体攻击.③女生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的伤害性和错误性判断得分均显著高于男生.结论:儿童青少年能对身体攻击和关系攻击进行较为恰当的道德判断,但其判断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试图通过量化青少年的时间知觉,探讨不同视觉线索对网络游戏成瘾者时距知觉的影响。方法:采用2组别(成瘾组、对照组)*2线索类型(成瘾线索、中性线索)*3目标时距(12s、26s、48s)的混合实验设计,组别为被试间变量,线索类型和目标时距为被试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的时距估计值。结果:在游戏成瘾线索刺激条件下,成瘾组估计的时距显著短于非成瘾组,而在中性线索刺激条件下,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存在特殊的时距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注意偏向理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河南省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状况、主观幸福感水平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对河南省1385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①河南省中学生普遍运动量不足,其中女生运动量严重不足,乡镇女生尤甚;②河南省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中等偏上,男生在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两维度的平均分高于女生,城市中学生在生活满意感、情感平衡两个维度的平均分高于乡镇中学生;③体育锻炼各维度与生活满意度、情感平衡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运动时间与运动频次对生活满意度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运动时间还对情感平衡有良好的预测作用。结论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中生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山东省3所中学的511名初中生为被试。结果①不同年级初中生的能力归因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能力归因高于初二、初三学生(P0.05);②不同性别和年级初中生的学业情绪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和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显著高于女生(P0.05);初一学生的积极高唤醒情绪低于初二、初三学生(P0.01;P0.05);③不同年级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初一学生的考试镇定低于初三学生(P0.01);④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初中生的学业归因方式和学业情绪是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学习动力适应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学生学习动力适应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学习动力因素测验(KKT)对1186名中学生测试.结果 ①中学生整体适应较好,但其适应水平还需改善.问题主要集中在考试焦虑、欲求水准等方面;②学校级别、年级对学生的考试积极性、学习热情、学习毅力影响显著;③性别差异对学生的考试焦虑、学习毅力影响显著.结论 中学生学习动力适应很好,学校级别、年级和性别是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阳春市中学生超重、肥胖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该市中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结果阳春市中学生超重发生率为6.98%,肥胖率为2.81%;男生超重、肥胖检出率显著高于女生。父母肥胖、进食快、喜吃蔬菜是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中学生肥胖的发生主要与不良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还与父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方式。方法:对518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通径分析的方法研究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式和途径。结果:生活事件间接影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性和个性内外向是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个性素质因素;消极应对方式和不成熟防御方式是生活事件、个性对心理健康影响的中间环节。结论:改变认知和纠正学生不良的应付方式与防御方式可能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perceived teacher support on trajectories of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in middle school was examined using multigroup latent growth cross-domain models. A longitudinal sample of 2,585 students was followed from the sixth through the eighth grades.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eacher support and general self-esteem declined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creased over the course of middle school. We further found that, for both boys and girls, changes in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support reliably predicted changes in both self-esteem and depression. In particular, those students perceiving increasing teacher support showed corresponding decreases i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increases in self-esteem. Gender differences were found for the initial levels of both perceptions of teacher support and general self-esteem. A competing model was also tested, which gave additional support for pathways of influence from perceptions of teacher support to depression and self-esteem, rather than the reverse. This study underscores the role of teacher support in facilitating students' adjustment to middle school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using idiographic methodologies in the study of developmental processes.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少年依恋对家庭动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使用系统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SSFD)、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IP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393名中学生被试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回归分析显示,SSFD中家庭气氛和个性化维度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的主效应(R。=0.063,P=0.000;R。=0.016,P=0.012),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家庭气氛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部分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056;P=0.040;P=0.001),青少年的父母同伴依恋在个性化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P〉0.05,母亲、父亲及同伴依恋依次为P=0.746;p=0.317;P=0.125)。结论青少年家庭动力中的家庭气氛和个性化是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初中生行为困扰与求助态度的现状及两者间的关系.方法:用自填式问卷,对某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抽取的 276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在行为困扰的学校生活困扰层面上存在年级差异(F=15.3,P<0.01),初二高于初一(t=4.8,P<0.01),在身心发展困扰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高于男生(t=2.8,P<0.01)),在求助态度的烙印容忍程度上存在年级差异(F=3.7,P<0.05),在信任辅导员层面和求助态度的整体层面存在性别差异(F=3.5,P<0.05),行为困扰和求助态度都不存在求助经验的差异(P>0.05).结论:初中生行为困扰不是很严重,求助态度比较积极正向;初中生行为困扰越严重,求助态度越消极负向.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状况、动因及影响因素,以及自我伤害行为与应对方式和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1741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率为15.1%,自我伤害行为的类型以外源性自伤最多,占62.45%,最早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的年龄以12岁为多。自我伤害行为在年级分布、住宿与否、父母亲关系及是否发达地区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同伴影响、家庭暴力行为、应对方式等因素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显著相关,同时,自我伤害行为与自杀意念也有比较显著的相关。结论年级因素、环境因素及应对方式与中学生自我伤害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初中生在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上的状况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423名初中生进行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和心理弹性量表的测试.结果 ①整体上初中生具有较高的学校归属感、自我价值感与心理弹性((x)=2.94,4.44,3.16~4.07),在困境条件、年级、性别上均存在一定的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