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分析该作用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方法:实验于2004-01/2005-06在东南大学医学院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实验室完成。①取大鼠胸主动脉,用组织贴壁法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实验使用第4~8代细胞。②按实验分组干预细胞,正常对照组,培养液含5mmol/L葡萄糖;高糖组,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高糖对照组,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 10g/L二甲亚砜;丹参酮ⅡA组,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 0.5mg/L丹参酮ⅡA;U0126组,培养液含30mmol/L葡萄糖 25μmol/LU0126。③用二步法测定0.125,0.25,0.5,1.0,2.0,5.0,10.0mg/L丹参酮ⅡA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毒性。④BrdU掺入DNA的ELISA法测定细胞内DNA合成水平。⑤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结果:①高糖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呈现快速增殖状态。②当丹参酮ⅡA剂量大于1.0mg/L时,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四甲基噻唑蓝法测定结果表明1.0,2.0,5.0,10.0mg/L丹参酮ⅡA组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脱氢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654±0.023,0.580±0.032,0.465±0.041,0.376±0.053,0.840±0.085,P<0.01),表明此浓度可造成细胞功能障碍,有明显的细胞毒性。③随着丹参酮ⅡA作用浓度的增加,细胞内BrdU掺入DNA的量逐渐下降,0.03125mg/L丹参酮ⅡA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958±0.086,1.059±0.047,P<0.05),0.0625,0.125,0.25,0.5mg/L丹参酮ⅡA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分别为0.865±0.058,0.781±0.099,0.738±0.071,0.616±0.028,1.059±0.047,P<0.01)。④高糖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相对于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为(1048.59±94.78),(395.82±43.53)μkat/g,P<0.01],丹参酮ⅡA组和U0126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活性低于高糖组[分别为(450.55±50.47),(417.30±62.96),(1048.59±94.78)μkat/g,P<0.01]。结论:丹参酮ⅡA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机制可能是其部分阻断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2.
丹参酮ⅡA对糖尿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TanⅡA)对成年糖尿病大鼠血液及胸主动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影响.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DM)组及糖尿病治疗丹参酮ⅡA(TSN)组,并设立正常对照(NC)组;利用GPO-PAP法和CHOD-PAP法分别测定三组大鼠血液中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钼酸法分别测定三组大鼠血液及胸主动脉组织中SOD、MDA、H2O2含量.结果 DM组MDA、H2O2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SOD活力显著下降(P<0.01);经过TSN治疗后,SOD活力上升,MDA、H2O2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丹参酮ⅡA可通过增强SOD活力来有效降低体内高水平的MDA及H2O2.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SN)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寻找药物作用的靶点。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建立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模型;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观察丹参酮ⅡA对VSMC增殖的影响;用酶促反应定磷法测定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活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原癌基因c-fos和c-myc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模型;随着TSN浓度增加VSMC增殖活性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0.01);TSN各组随着浓度的增加,VSMC中CaN活性显著下降(P〈0.01),VSMC中c-fos和c-myc表达水平也显著下降(P〈0.01)。结论:TSN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呈浓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SMC中CaN活性、c-fos及c-myc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丹参酮ⅡA对动脉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PCI)已成为临床冠心病治疗的一大手段[1 ] ,然而PCI术后再狭窄并发症已成为限制这一技术应用的一大障碍[2 ] 。目前已发展了多种预防再狭窄的手段 ,其中 ,药物涂层支架的开发成为防止支架内再狭窄的一大热点。多种药物涂层支架已经用于临床 ,如紫杉醇、放射霉素等。中药治疗PCI后再狭窄也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之一 ,而在为数众多的中药中 ,丹参在冠心病中的运用尤为多见。丹参是鼠尾草属植物 ,其化学成分主要有两类 :脂溶性二萜醌类和水溶性酚类 ,临床常用的丹参注射液主要成分丹参素属于水溶性酚类 ,而丹参酮Ⅰ、… 相似文献
5.
6.
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细胞凋亡蛋白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凋亡蛋白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8只。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丹参酮组、高血压组,每组6只。②对照组:饲养至第8周处死;丹参酮组:从饲养至第8周开始,丹参酮ⅡA(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S02001300,1kg/包)以1mL/(kg&;#183;d)剂量腹腔注射,持续用药10周,第18周处死;高血压组:以相同容量蒸馏水替代丹参酮ⅡA腹腔注射,余同丹参酮组。③用药结束后用MRS2Ⅲ型大鼠电脑血压心率测量仪测量大鼠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④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称量左心室(包括室间隔)的湿重,计算左室质量指数[左室质量(mg)/体质量(g)]。⑤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及p53蛋白表达。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Be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2.405,P〈0.05)。而p5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4.51,10.26,P〈0.01)。丹参酮组Bcl-2表达明显高于高血压组(t=2.359,P〈0.05),而p5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少于高血压组(t=11.74,7.13,P〈0.01)。②高血压组大鼠的收缩压和左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6.68,3.84,P〈0.01),左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丹参酮组(t=2.80,P〈0.05)。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上调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cl-2、下调Bax蛋白及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生理电场干预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Wistar大鼠47只,颈离断法处死大鼠,体外培养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将细胞根据培养基分为DMEM组和DMEM+体积分数为0.1的胎牛血清组.分别给予0,50,100,150,200,250mV/mm生理电场干预6h,显微成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记录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结果:①在DMEM组,细胞在250mV/mm电场中没有定向迁移,电场干预没有明显提高细胞迁移速度。②在DMEM+体积分数为O.1的胎牛血清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电场作用下显示明显的趋化反应。在100-250mV/mm,细胞向阴极迁移。在150mV/咖电场中,单个细胞和细胞团定向迁移的速度没有明显差异(12.79&;#177;0.77),(14.21&;#177;0.45)μm/h,P〉0.05]。
结论:生理电场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向阴极定向迁移。电场的作用依赖于电场强度和血清成分。 相似文献
8.
电场干预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理电场干预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7只,颈离断法处死大鼠,体外培养其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①分别给予0,50,100,150,200,250mV/mm生理电场干预,显微成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记录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变化。②150mV/mm生理电场干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无生理电场(0)和生理电场作用5,10,30min、1,3,6h各时间点,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变化。
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在100~250mV/mm生理电场作用下显示明显的趋化反应,部分细胞的板状突起向阴极面伸展。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150mV/mm生理电场作用5min,细胞内F-actin表达增加,30~60min达到高峰,以后仍然高于无电场干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F-actin逐渐呈平行排列,形成整齐的应力纤维丝。结论:生理电场干预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膜向阴极伸展,血管平滑肌细胞F-actin合成和重新分布,发生结构改变,可能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定向迁移的调控。 相似文献
9.
10.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作用的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关嵩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97,18(4):149-151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在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过程中有重要作用。PDGF的生物效 应通过与靶细胞上相应受体结构而发挥,PDGF及其受体均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认为PDGF与SMC上相应受体结合后,通过四个方面的机制促使有丝分裂信号向胞内传递。 相似文献
11.
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具有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样特性,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着重阐述血管紧张素Ⅱ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促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迁移、增殖、凋亡、表型转化以及促其表达与分泌多种促炎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蛋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血液动力学因素直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形态、迁移、增殖和凋亡,也通过调节内皮细胞来控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行为,进而影响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通过综述血液动力学对平滑肌细胞的作用及机制,认为今后重点在于采用多种体外实验模型,模拟多种力、复杂流动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影响,研究力学因素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主要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激活及失活的角度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对血管紧张肽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MAPK蛋白(p44MAPK、p42MAPK)表达。结果 ①AngⅡ(1μmol/L)处理24h,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明显增加,STS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蛋白含量的增加。②用AngⅡ(1μmol/L)处理心肌细胞5min,磷酸化MAPK蛋白(p44MAPK、p42MAPK)表达即开始增加,10min左右时最明显。以AngⅡ(1μmol/L)处理心肌细胞10min,磷酸化MAPK蛋白(p44MAPK、p42MAPK)表达为标准,预先以STS(2、10、50μmol/L)处理心肌细胞30min。发现STS可明显抑制Angi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MAPK蛋白表达。③预先以不同浓度STS处理心肌细胞30min,发现STS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MAPK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 ST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抑制磷酸化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 rsignal-regulated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ERKs)的角度,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途径在缓激肽介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促增殖等反应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选SD清洁级大鼠2只,分离颈动脉平滑肌组织培养VSMC。通过^3H-胸苷掺入率与VSMC^-H-亮氨酸掺入率分别反映VSMC的DNA代谢与蛋白质合成代谢速率;并通过给予缓激肽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eetyl-L-cysteine,NAC)及ERKS抑制剂U0126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和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缓激肽(10~8mmol/L)处理30min VSMC^3H-胸苷掺入率和^3H-亮氨酸掺入率均明显增高(增加412.1%和137.9%,P&;lt;0.01)。缓激肽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所抑制及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7.70%和28.60%,P&;lt;0.05),明显被NAC+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65.50%,P&;lt;0.01)。缓激肽增高。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NAC和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为28.70%和20.80%,P&;lt;0.05),完全被NAC+U0126所抑制(增加抑制率116.70%,P&;lt;0.01)。结论:ERKs激活在缓激肽导致VSMC增殖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并可通过ERKs信号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的抑制效应,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效应,从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与西洛他唑的干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西洛他唑对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3/12在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全军心血管病研究所完成。使用胶原酶消化法处理健康雄性SD大鼠,获得原代培养的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加入终浓度为0.5μmol/L西洛他唑培养72h为西洛他唑组,对照组为加入等量的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液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细胞刮伤实验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测定分析西洛他唑对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记杂交方法分析给药前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①细胞刮伤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西洛他唑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受抑,迁移距离明显缩短。明胶酶活性分析发现,西洛他唑组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②蛋白质印迹杂交分析发现,西洛他唑可引起原代培养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能力下降。西洛他唑组细胞内基质金属蛋白酶2,9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14,34&;#177;0.70,12.65&;#177;0,98;93,67&;#177;1.90,83.67&;#177;1.05.1=67.86,85,65,P&;lt;0.05)。③蛋白质印迹杂交分析检测显示,西洛他唑组与对照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1,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P&;gt;0.05);细胞内磷酸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20.44&;#177;0.76,83.67&;#177;1.28,t=73,67,P&;lt;0.05)。结论:西洛他唑可以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对细胞内信号调节激酶活性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丹参的脂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凋亡蛋白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3/2005-07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急诊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8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8只。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丹参酮组、高血压组,每组6只。②对照组:饲养至第8周处死;丹参酮组:从饲养至第8周开始,丹参酮ⅡA(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S02001300,1kg/包)以1mL/(kg·d)剂量腹腔注射,持续用药10周,第18周处死;高血压组:以相同容量蒸馏水替代丹参酮ⅡA腹腔注射,余同丹参酮组。③用药结束后用MRS2Ⅲ型大鼠电脑血压心率测量仪测量大鼠清醒状态下尾动脉收缩压。④处死后,迅速取出心脏,称量左心室(包括室间隔)的湿重,计算左室质量指数犤左室质量(mg)/体质量(g)犦。⑤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心肌细胞Bcl-2,Bax及p53蛋白表达。⑥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8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Bcl-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t=2.405,P<0.05),而p5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14.51,10.26,P<0.01)。丹参酮组Bcl-2表达明显高于高血压组(t=2.359,P<0.05),而p53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少于高血压组(t=11.74,7.13,P<0.01)。②高血压组大鼠的收缩压和左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t=6.68,3.84,P<0.01),左室质量指数明显高于丹参酮组(t=2.80,P<0.05)。结论:长期应用丹参酮ⅡA治疗可预防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丹参酮ⅡA上调心肌细胞凋亡蛋白Bcl-2、下调Bax蛋白及抑制p53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氧自由基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1972年由Kerr[1]等提出的一个有别于细胞坏死(necrosis)的概念.Kerr等认为,细胞凋亡是生物体细胞普遍存在的生理性死亡过程,它在调节多细胞生物细胞群数量上起着和有机分裂互补的作用.细胞凋亡是细胞自控的程序化死亡过程,特定的诱发因素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启动细胞内的基因凋亡程序,产生细胞凋亡.尽管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高度恒定,但不同组织细胞的凋亡规律各具特异性.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在动脉粥样硬化(AS),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RS)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其发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目前尚不是很清楚.本文就近年关于氧自由基对vsmc凋亡的影响规律及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理电场干预对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和细胞骨架蛋白F-a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07/2003-1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取清洁级Wistar大鼠47只,颈离断法处死大鼠,体外培养其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①分别给予0,50,100,150,200,250mV/mm生理电场干预,显微成像及图像分析技术记录分析血管平滑肌细胞形态变化。②150mV/mm生理电场干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在无生理电场(0)和生理电场作用5,10,30min、1,3,6h各时间点,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变化。结果:①血管平滑肌细胞在100~250mV/mm生理电场作用下显示明显的趋化反应,部分细胞的板状突起向阴极面伸展。②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150mV/mm生理电场作用5min,细胞内F-actin表达增加,30~60min达到高峰,以后仍然高于无电场干预的血管平滑肌细胞;F-actin逐渐呈平行排列,形成整齐的应力纤维丝。结论:生理电场干预下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膜向阴极伸展,血管平滑肌细胞F-actin合成和重新分布,发生结构改变,可能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定向迁移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AT1受体)体相关蛋白(ATRAP)对AT1受体介导的血管平滑肌增殖和新构建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转染,将[,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DNA合成、动物实验和外科程序。结果:[^3H]胸腺嘧啶掺入测定显示,ATRAPcDNA转染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与pcDNA转染的VSMCs比较.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有时间依赖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过量表达的ATRAP中含磷或不合磷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抗体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组织病理学观察.过量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结论:过度表达的ATRAP明显抑制了AT1受体介导的VSMCs的增生,ATRAP的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在VSMCs中的AT1受体介导的细胞外信号调控激酶(ERK)的后期激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RhoA在脂蛋白(a)[Lp(a)]诱导的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及细胞骨架构建中的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Lp(a)诱导VSMC,通过迁移试验观察VSMC迁移数量的变化,在不同时间点用免疫荧光标记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结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其变化情况。用脂质体将C_3转移酶转移入VSMC阻断RhoA通路,再用Lp(a)诱导阻断后的细胞,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构建情况,迁移试验观察VSMC迁移数量的变化。结果:Lp(a)的终浓度为40~640μg/ml,其诱导的迁移细胞数随Lp(a)终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5)。Lp(a)诱导10 min后,可见VSMC内出现张力纤维和丝状伪足;20 min后张力纤维明显增多;30 min后张力纤维较20 min时无明显变化。C_3转移酶阻断RhoA通路,Lp(a)诱导20min后,细胞内未见明显的张力纤维及丝状伪足。C_3转移酶组迁移细胞数为(42.47±6.06)个,对照组为(76.47±6.28)个,C_3转移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Lp(a)诱导的VSMC细胞骨架构建及细胞迁移依赖于RhoA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