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aneurysmal bone cyst ABC)的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报道1例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动脉瘤样骨囊肿在鼻内镜下完整切除。结论发生于鼻腔鼻窦的动脉瘤样骨囊肿非常少见,CT和MRI是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一般可在鼻内镜下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儿童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炎所致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从哮喘中心转到耳鼻咽喉科会诊的慢性咳嗽患儿中,对确诊为UACS的患儿进行研究,分析UACS患儿中腺样体肥大和腺样体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238例患儿中,诊断为UACS患儿有149例,其中88例(59.1%)患儿伴有腺样体肥大或炎...  相似文献   

3.
临床资料,患者男,17岁。因右面部肿胀三年入院。起始表现为右颊部无痛性肿胀。当地医院经CT及双颈外动脉造形检查诊断为血管瘤,行“右颈外动脉分支栓塞术”,术后颊部肿瘤基本消失;两年后,右眶下渐隆起,始为较组织肿瘤,渐变成质软和质硬混合性肿瘤,轻度疼痛,右眼抬高并出现复视。  相似文献   

4.
电子鼻咽镜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子鼻咽镜检查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2008年9月~2009年9月电子鼻咽镜检查的儿童126例,其中Ⅰ度8例(6.3%),Ⅱ度12例(9.5%),Ⅲ度64例(50.8%),Ⅳ度42例(33.3%).结果 Ⅰ度和Ⅱ度组不考虑腺样体肥大与临床表现相符;Ⅲ度和Ⅳ度组诊断为腺样体肥大,手术效果良好.结论 电子鼻咽镜在判断儿童腺样体肥大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适应证方面是首选的物理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5.
儿童腺样体肥大及鼻-鼻窦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两者关系密切,常常互为因果,增生肥大的腺样体可阻塞鼻腔,影响鼻腔正常通气引流,继而诱发甚至加重鼻窦炎;反之,鼻腔分泌物可进一步刺激腺样体,使之增生肥大。腺样体切除术可对儿童鼻-鼻窦炎的治疗产生积极的作用,明显提高其治愈率,而伴发鼻窦炎亦是腺样体肥大的手术指征,在诊断鼻窦炎的同时不能忽视腺样体肥大的可能。本文就儿童腺样体肥大伴鼻窦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34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诊断与病理分型及误诊作了回顾性分析,指出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本病的关键.并认为特殊临床表现的病例易误诊,中、高度恶性者复发率高,对诊断、误诊、治疗和预后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28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经治的28例良性对称性脂肪瘤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28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28例术后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或死亡,功能和外形均恢复正常。随访2~15年,平均6年5个月,5例复发。结论:良性对称性脂肪瘤多见于中年男性,具有典型的颈部肿块弥漫性对称性分布和“驼峰背”样外形。病因可能与嗜酒有关;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以美容整形为主。故不宜过于强调手术彻底性,以免损伤颈部重要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4例上颌骨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1例在局部麻醉下行上颌窦根治术,3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侧切开术。结果:术后随访13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以根治性手术切除为主,力求彻底。术前DSA检查确认瘤体供血动脉并栓塞,对减少术中出血和缩短手术及全身麻醉时间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9.
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特点是眼底可见橘红色病灶,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显示一个或多个高荧光即息肉样病变,伴或不伴有异常的分支血管网和浆液性和(或)出血性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的脱离。PCV因其独特的临床表现及较高的发病率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科学及医疗技术的进步,新的检查设备、疗法和药物被眼科界采用,使得对PCV的认识、诊断与治疗迈向了新阶段。对 PCV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鼻咽侧位片与电子鼻咽镜诊断儿童腺样体肥大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腺样体肥大常用的诊断方法是间接鼻咽镜、鼻咽侧位片、CT、纤维鼻咽镜、电子鼻咽镜和鼻内镜检查。现将我院2004年2月~2006年3月行腺样体切除术患儿中资料完整的109例术前鼻咽侧位片和153例术前电子鼻咽镜检查结果,分别与术中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两者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价值。1资料与方法1.1鼻咽侧位片组1.1.1临床资料2004年2月~2005年1月我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儿109例,男92例,女17例;年龄2~12岁,平均5.6岁,其中3~7岁87例,占79.8%。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打鼾、张口呼吸、憋气、鼻塞、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及腺样体面容,其…  相似文献   

11.
例 1   男 ,46岁。因左耳间断性疼痛 1 0年 ,左耳前肿物 3年入院。左耳屏处可触及一约 5 cm× 3cm× 3 cm大小的肿物 ,质地硬 ,触痛明显。乳突 X线片及乳突 CT均示无骨质破坏。 1 989年 5月行左外耳道肿物切除及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腺样囊性癌。术后 1年患者因左耳道前壁肿物及左颈肿大淋巴结再次手术 ,术后配合60 Co放疗。 2年后病灶再次复发 ,检查发现左耳前及腮腺区结节样肿物约 3 cm大小 ,胸片提示双肺弥散性片状影 ,痰检发现癌细胞 ,考虑肺转移。半年后死亡。例 2   女 ,5 5岁。因右耳疼痛 1 1年伴肿物 6年入院。右耳道前壁有…  相似文献   

12.
息肉样声带炎(Reinke‘s水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息肉样声带炎为发生于Reinke’s间隙的水肿,又称“弥漫性声带息肉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喉病之一。该病在间接喉镜下检查常受到限制,不易确诊,而纤维喉镜的广泛应用为该病的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现将我所1996~1998年资料完整的48例息肉样声带炎的临床持征及三种治疗方法作以比较,供大家共同探讨。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48例息肉样声带炎患者中,男17例,女利例;年龄33~73岁,平均52.7岁;病程2月~20余年;声时2~14秒,平均6秒;职业用声者5例占11%,非职业用声者43例占89%;吸烟者41例占86%,有哮喘病史者4例占8.…  相似文献   

13.
外耳道囊性腺样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78至1995年收治的外耳道囊性腺癌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病理诊断为耵聍腺瘤,行单纯肿瘤切除术,术后2~8年复发,分别行2~4次手术(乳突根治、下颌骨切除、颞骨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癌,术后随访2~8年,1例死亡。6例术前诊断为囊性腺样癌,其中2例行乳突根治术,1例行乳突根治加腮腺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术,随访2~10年,2例死亡。2例术前未行病理检查,行单纯肿瘤切除术,2~3年后复发再行乳突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囊性腺样瘤,随访5年无复发。结论早期就诊和彻底手术是治疗外耳道囊性腺样癌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成人腺样体肥大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成人腺样体肥大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Ⅰ ̄Ⅲ度腺样体肥大的成人患者做鼻内窦镜及病理检查,给予保守及手术治疗。结果:病理报告慢性皮炎症7例,慢性炎症伴组织增生3例,10例保守治疗无效,6例传统手术者随访1年2例复发,4例鼻内窥镜下腺体切除微波热凝术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成人腺样体可呈不同程度的增生,在光镜下与儿童腺样体有差异。治疗应以手术为主,鼻内窥镜下腺切除微波热凝术是一种安全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阻力测压在评估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5月门诊打鼾患儿60例,采用鼻阻力测压检查鼻阻力,同时行纤维鼻咽镜检查鼻腔及鼻咽部,并记录检查结果。结果60例儿童行纤维鼻咽镜检查:6例中度阻塞,31例中重度阻塞,23例重度阻塞;中重度及以上阻塞率90%。鼻阻力测压显示6例通气正常,23例轻度阻塞,12例中度阻塞,10例中重度阻塞,9例重度阻塞,中重度及以上阻塞率31.67%,两种方法中重度及以上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阻力测压对儿童腺样体肥大的评估欠准确。纤维鼻咽镜直视下检查患儿鼻腔和鼻咽部,是一种诊断腺样体肥大证的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阻塞性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可能引起儿童生长发育异常,其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就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Ⅰ,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protein 3,IGFBP-3)概况及其在阻塞性腺样体和扁桃体肥大患儿生长激素分泌异常诊断和疗效判断方面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患儿的不同鼓室图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及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包括单纯腺样体肥大及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及扁桃体肥大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统计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率及声导抗测试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阳性率。结果 328例腺样体肥大患儿中有105例最终经鼓膜穿刺或鼓膜置管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32.31%);声导抗测试鼓室导抗图表现为B型者89例152耳,其中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86例147耳,阳性率为96.63%;C导抗图(负压在-150dapa以上)者33例49耳,其中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者为16例20耳,阳性率为40.82%;As导抗图2例2耳亦最终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结论对于腺样体肥大患儿不论主诉有无听力下降,常规进行声导抗测试,同时结合认真的体格检查及电耳镜或耳内镜检查,可大大降低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鼾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31例小儿鼾症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儿鼾症的诊断与治疗特点。结果31例小儿鼾症中,以听力下降首诊的13例,以鼻塞首诊的18例;经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30例病人疗效满意,有效率96.8%。结论以耳鼻症状首诊是小儿鼾症的重要临床特点之一,应引起耳鼻咽喉科医生的重视。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手术是治疗小儿鼾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标本指南是在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学会、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家庭医生学会2004年共同制定的分泌性中耳炎(OME)诊疗指南的基础上进行的更新,指南所涉及的 OME 为不伴急性中耳感染的中耳积液。与原指南相比,本指南增加了消费者利益维护,并依据4项新临床实践指南、20项新的系统性回顾和49个随机对照试验,重点强调患者教育和共同决策,阐明临床决策之间的关系,并对 OME 的诊断与治疗做出新的延伸性建议。目的本项多学科指南旨在提高 OME 的诊治水平,并对临床实践提出明确可行的建议,特别是提高诊断的精确性、鉴别在生长发育方面可能受 OME 影响的儿童,并教育医生和家长关注大多数 OME 的自然病程以及药物治疗的临床效益(例如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减充血剂)。本指南的目的还包括对 OME 进行监测、听力及言语评估以及对新生儿筛查发现的 OME 患儿进行处理,适用的患者年龄范围为2个月到12岁,伴或不伴发育障碍或其他易导致 OME 及其后遗症的潜在因素。本指南专为致力于儿童 OME 诊治的医生而设计,它适用于 OME 的确诊、监测以及处理的任何医疗场所。本项指南不适用于年龄低于2个月或大于12岁的患者。临床决策本指南对医生的强烈推荐如下:①诊断儿童 OME 时,应记录经鼓气耳镜观察到的中耳积液;②对出现耳痛和/或听力下降的儿童应该使用鼓气耳镜评估 OME;③对于鼓气耳镜检查不成功或通过鼓气耳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为 OME 的儿童应行声导抗测试;④对于没有危险因素的 OME 患儿应该给予3个月的等待观察,具体时间应从发现中耳积液开始计算(如果可以明确积液的起始时间)或者从诊断之日开始计算(如果不能明确积液的起始时间);⑤不推荐鼻腔或全身使用类固醇激素治疗 OME;⑥不推荐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 OME;⑦不推荐使用抗组胺药和/或减充血剂治疗 OME。
  本指南对医生的推荐包括如下内容:①对未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 OME 婴儿家长应提供随访重要性的咨询,并在病史中有所记录,以确保 OME 缓解后听力正常,并排除可能存在的感音神经性聋;②应以感知、身体、认知或行为等作为基线因素,确认 OME 儿童的说话、语言或学习方面问题是否因中耳腔积液而加大风险;③对于存在OME 高危因素的患儿,应在高危因素发现时以及12个月到18个月龄时进行 OME 评估(如果高危因素暴露的确诊早于这个年龄段);④不应对非高危儿童进行定期 OME 筛查,对于缺乏可能导致 OME 症状的儿童,也不应定期进行 OME 筛查,这些症状包括听力障碍、平衡(前庭)功能障碍、学业欠佳、行为问题或耳部不适;⑤应该教育 OME儿童和家庭认识 OME 的自然病程,以及随访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后遗症;⑥应该对 OME 持续时间长达或超过3个月的儿童进行适合其年龄的听力检查,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 OME 儿童则可在患病任何时间进行适合年龄的听力检查;⑦对于双侧 OME 并确诊有听力损失儿童的家庭应提供咨询,了解对其言语和语言潜在的影响;⑧在中耳积液没有消失前,没有确诊显著听力下降,或没有确定鼓膜/中耳可疑的结构异常前,应该每口服3个月到半年,对慢性 OME 儿童定期复查,⑨对于小于4岁、需要手术治疗的 OME 儿童推荐使用鼓膜通气管;腺样体切除应有明确的适应证(鼻塞、慢性腺样体炎);⑩对于4岁或以上、需要手术治疗的 OME 儿童推荐使用鼓膜通气管和/或腺样体切除;11应该记录治疗过程中病情缓解、听力提高或生活质量改善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腮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诊断与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治率.方法:收集我科1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LELC,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18例腮腺LELC患者中,均为单侧腺体发病;除2例未做EB病毒血清学检查外,其余患者血清学检查结果显示EBV-VCA-IGA阳性率为93%(15/16);EBV-EA-IGA阳性率为75%(12/16);EBV-DNA酶阳性率为63%(10/16).18例均接受原发灶切除及同侧颈淋巴清扫术.其中腮腺全叶加面神经切除2例,其余均为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切除术6例;腮腺大部分切除术5例;腮腺全切除术5例;颈上、中部淋巴颈清扫术14例;根治性淋巴清扫术4例,颈淋巴结转移率67%(12/18).所有患者接受术后放疗50~70 Gy.全组病例1年以上随访,术后2~4年4例局部复发而行再次手术,1、3、5年生存率分别约为94%(17/18)、72%(13/18)、50%(9/18);死亡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和肿瘤复发.结论:腮腺LELC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可能有密切关系,组织病理学表现酷似未分化型鼻咽癌,确诊前需常规行鼻咽活检以排除转移病灶,腮腺LELC颈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局部侵袭强,治疗上除行局部广泛切除外还应作颈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