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6岁的何先生是一名普通工人、因为工作长期不顺利,近期开始逐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失眠等症状,去精神科就诊,最后被确诊为抑郁症。医生建议何先生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但何先生只接受药物治疗,拒绝做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排忧解难     
因抑郁症住院,有必要吗?我是一名患者家属。我的丈夫几年前出现过一段时间的心烦、乏力、晚上睡不着觉的情况,之后就慢慢好了。最近他又出现了这些症状,并总说活着没意思,但没出现什么过激行动。我觉得他不过是情绪问题,吃点药、做做心理治疗,调养一阵子就会没事。领他到医院就诊,医生却建议住院,可我认为没这个必要。对此,想听听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曾有一位抑郁症患者,在精神科医生的建议下来到心理诊室,她问道:"我已经服用了抗抑郁药,效果还可以,为了好得更快一些,我想在康复过程中作心理治疗,您估计需要多少次我才会好起来呢?"  相似文献   

4.
5.
6.
排忧解难     
我是一名抑郁症患者,先后换过几位医生,服用过不同的药物,但病情仍时有波动。今后该如何治疗,服用什么药物和多大剂量的问题,我想得到您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排忧解难     
接受“无抽搐”治疗前要注意些什么? Q:我的父亲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医生说要采用“无抽搐”的治疗方法。接受这种治疗,患者会痛苦吗?在治疗前我们家属需要怎样配合?  相似文献   

8.
一例神经症性抑郁的折衷心理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例神经症性抑郁的折衷心理治疗北师大心理系谷向东郑日昌〔病例摘要〕唐某,女,33岁,某大学进修生。患者从小生活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很严,很少与男孩来往,但常与表兄一块儿玩耍,备受其呵护,于是将他当作亲哥哥看待。上学后,患者受到偏激的性伦理教育,认为两...  相似文献   

9.
10.
近些年来,随着精神医学和心理学的发展、健康科普工作的推动,作为心理健康"大敌"之一的抑郁症,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现如今提起抑郁症,人们并不会感到陌生。与此同时,抑郁症也是一种特别容易被大家误解的疾病。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特殊的"抑郁症",他们也会常常感到情绪低落,可医生给处方的药物却不是抗抑郁药,或者只是很少量的抗抑郁药和很大量的其他类药物。明明也是"抑郁症",为什么医生却不用抗抑郁药物给自己治疗呢?其实,这类朋友的"抑郁症"叫做"双相抑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抑郁症在全世界有上升趋势,我国也不例外。随之,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也陆续问世。现时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就不下二三十种之多。这给医生及患者提供了多种选择,但同时也由此而产生了某些患者或其家属对抗抑郁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这些误解对于药物的使用起着不利的影响。因此,正确理解这些药物具  相似文献   

12.
诊断与评估在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意义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诊断在咨询与心理治疗上的意义与作用 探讨心理诊断(psychodiagnosis)在咨询与心理治疗的临床作用之前,有必要先行说明心理诊断的含意及其与精神科诊断的区别.由于专业心理学界对于心理诊断看法的讨论十分有限,本文是笔者根据咨询与心理治疗教学与临床经验,所提出的个人观点,希望有助于心理诊断的澄清,更期盼读者给予指正.此外,为方便读者的阅读,本文将以"心理咨询"代替"心理谘商"一词.  相似文献   

13.
心理治疗在精神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促进和推动我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刊于 2 0 0 1年开始应广大读者的要求 ,推出了与心理治疗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讨论专栏 ,专栏的目的在于讨论和澄清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工作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重点问题和疑难问题 ,以达到“百家争鸣”和普及与提高之目的。今年本专栏将继续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经一些同行和读者建议 ,本刊在今年的讨论中可能涉及的题目有 :心理治疗的非言语技巧 ;心理治疗中的法律问题等。希望国内外同行继续支持和关注本专栏的讨论 ,踊跃来稿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也希望大家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值得讨论的问题告诉我们。我们将分期、分批整理和筛选大家的意见予以刊登 ,或在必要时分别邀请不同心理治疗学派的专家、学者发表意见。来信请寄本刊 ( 10 0 0 83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 5 1号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或专栏负责人钱铭怡教授 ( 10 0 87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请在来稿中写明作者的工作单位、职业 ,以及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和电子邮箱地址。  相似文献   

14.
人际心理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研究发现,大多数抑郁症病人,其临床表现除了与症状、严重程度、生物易感因素和个性特征有关外,还与病人的人际交往相关。认识和了解人际交往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对于抑郁症病人的康复和预防复发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悲欢离合,人的情绪也有起伏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能适应和调节、控制自己的情感,欣喜而不疯狂,伤心而不绝望。然而,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情绪低落的状态又得不到及时诊治,就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因此,  相似文献   

16.
“错过”     
人生注定要面对许多次错过:错过一班难得的早班车,错过一段美丽的爱情,错过一次重要的升职……如果将原本可以等待下一次的错过当成是吹皱一池春水的风,一去不回……夜深了,小溪仍毫无倦意,微弱的灯光映着她那张天使般的面容,瓜子脸,皮肤白皙,清澈的双眸,乌黑的长发……只见她紧锁双眉,一边画着服装设计稿,脑子里还控制不住地回想着早上总监训斥她的话:"你还想不想干  相似文献   

17.
桂毅 《心理与健康》2006,(10):23-24
去年的一天,儿时的好友文英打来电话,说她父亲精神上大概出问题了,要我这个精神科大夫赶紧去她家一趟。没容我多问,她就急匆匆地挂断了电话。文英的父亲是我父亲的朋友,我叫他张伯伯,因为两家关系很好,我和文英又是同学,所以小学时我常去她家玩儿。当时张伯伯在一所中学教语文,我记得他非常幽默,常跟我们开玩笑。小学毕业后我和文英考上了不同的中学,不久张伯伯便当上了校长。而后来,我和文英各自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虽同在一个城市,联系却少多了。但当几年前我去文英家时,张伯伯还是一下就叫出了我的名字,并像小时候那样刮我的鼻子。这样…  相似文献   

18.
李萍 《心理与健康》2000,(10):39-39
望着面前满面笑容的毛女士,我的脑海中不由得闪现出一年前她来到咨询室的情境。那时,不到五十岁的她,眼神黯淡,面容憔悴,不时地长叹一声,表现出很痛苦的样子。 原来,毛女士的儿子在一段时间里心情不好,不知怎的脑子变得很迟钝,身体也不舒服,工作能力下降,对家里家外很多事情也提不起兴趣来。毛女士带着儿子到处求医,药吃了不少但效果一直不理想。直到孩子感到生活沉重,产生绝望的念头时,万般无奈之下,才踏进精神科的大门,诊  相似文献   

19.
亚男的故事     
段慧君  杨红 《校园心理》2007,5(12):11-12
<正>集体心理治疗的诊室里来了一位新成员。她之所以一进屋就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是因为她俊俏的面容和简朴的衣着下透出的青春光彩。然而,像很多人刚来时一样,她沉默寡言,愁容满面。一直陪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