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元亮  江燕萍  金朝林  张树桐  王辉   《放射学实践》2013,(12):1271-1274
目的:探讨Riolan动脉弓扩张的MSCTA表现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626例患者的腹部CTA及临床资料,将其中的47例Riolan动脉弓扩张患者作为研究组,另抽取47例无扩张者为对照组,测量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由两位有经验放射科医师独立分析Riolan动脉弓扩张与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对照组及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SMA狭窄、肠系膜下动脉(IMA)闭塞、IMA狭窄、结肠癌、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组Riolan动脉弓平均直径分别为(1.2±0.1)、(4.6±0.7)、(2.5±0.2)、(2.3±0.3)、(1.9±0.2)、(2.5±0.3)和(2.0±0.3)mm,研究组Riolan动脉弓直径大于对照组(Z=-8.403,P<0.01),SMA闭塞后Riolan动脉弓扩张最为显著(F=20.064,P<0.01)。血流上行组与血流下行或双向血流组Riolan动脉弓直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Riolan动脉弓扩张常提示有肠道供血动脉或肠道病变,MSCTA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Riolan动脉弓,而且可以很好显示相关血管狭窄及闭塞的情况,对临床诊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表现. 资料与方法 分析9例主-髂动脉闭塞伴侧支血管形成的MSCTA表现. 结果 9例主-髂动脉完全性闭塞,CTA显示侧支血管主要通过以下三条通路吻合:下位肋间后动脉与旋髂深动脉吻合、腹壁上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吻合以及肠系膜下动脉(IMA)远段通过迂曲扩张的Riolan动脉弓与肠系膜上动脉(SMA)形成吻合. 结论 MSCTA可显示主-髂动脉闭塞患者的主要侧支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上动脉病变 MSCTA 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SMA)病变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 SMA病变患者 MSCTA 图像特点,运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重建技术。结果SMA 缺血16例,包括 SMA 急性闭塞8例,其中并发小肠缺血性坏死1例并行坏死小肠切除术。SMA 慢性闭塞8例;孤立性 SMA 夹层10例;SMA 真性动脉瘤7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相关假性动脉瘤1例;SMA 溃疡3例,其中1例合并肠系膜下动脉(IMA)重度狭窄;腹腔干重度狭窄2例;IMA 闭塞1例。本组40例患者可见 SMA 疾病相关侧支循环13例,4例见于 SMA 慢性闭塞,3例见于 SMA 急性闭塞,1例见于孤立性 SMA 夹层,1例见于 SMA 假性动脉瘤,2例分别见于 IMA 狭窄和闭塞。2例见于腹腔干重度狭窄。其中包括胰十二指肠前、后动脉弓3例,胰背动脉侧支2例、Riolan 弓10例。结论MSCTA 可以清晰观察SMA 各类病变、侧支循环开通情况以及评估肠腔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4.
内脏动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结果:80例慢性期内脏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中SMA...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且行腹部MSCTA检查的病例230例,采用容积再现(VR)和血管生长技术(AV)对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及吻合支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表现。结果:230例检查者中,ASPDA、PSPDA、AIPDA、PIPDA直径分别为(1.50±0.15)mm、(1.60±0.16)mm、(1.50±0.10)mm、(1.70±0.11)mm,显示率分别为90.4%(208/230)、95.7%(220/230)、87.8%(202/230)、90.0%(207/230)。前、后动脉弓直径分别为(2.90±0.15)mm、(3.00±0.17)mm,显示率为53.0%(122/230)。胰背动脉直径(0.80±0.15)mm,显示率为74.8%(172/230)。PSP-DA、PIPDA起源变异发生率为3.0%(7/230),其他侧支吻合发生率为5.2%(12/230)。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的起源、变异及吻合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组选择32例肝癌和肝硬化在移植前后行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包括肝癌10例(肝癌组)、22例肝硬化CTP分级C级(肝硬化组).分别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 (CA)、胃左动脉(LGA)、肝总动脉(CHA)、肝固有动脉(PHA)、肠系膜上动脉(SMA)及门静脉(PV)、脾静脉(SV)、肠系膜上静脉(SMV) 的管径.数据用SPSS10.0处理,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两两比较用q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扫描范围内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病例组32例中有21例肝动脉及其分支解剖正常,MIP及VR所显示的正常解剖肝动脉无明显差异.病例组中11例、正常对照组6例显示肝动脉分支异常.于MIP像上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无统计学差异,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MSCTA能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对静脉、变异的肝动脉进行管径测量,掌握个体化肝脏血管变异及其血管大小信息,为手术方式、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M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证实的肠系膜血管病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MSCT)检查,采用多种后处理技术(VR、MIP、MPR、CPR)进行肠系膜血管成像,观察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2例,MMSCTA及DSA示SMA充盈缺损;SMA血栓形成1例,MMSCTA及DSA示SMA主干呈长条状充盈缺损;肠系膜上静脉(SMV)栓塞9例,MMSCTA示SMV充盈缺损7例,2例不显影;胰腺癌侵犯SMA、SMV者13例,MMSCTA示肠系膜血管被包埋,血管狭窄中断;SMA主干或分支狭窄伴软斑形成7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肠系膜血管成像是肠系膜血管病变的一种无创性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 angiogaphy,CTA)及其后处理技术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64排螺旋CTA诊断的孤立性SMA夹层病例影像特征,包括轴面源像及后处理重组图像。结果 8例患者CT轴面源像、MPR及CPR图像均可显示SMA内剥离内膜瓣影及真假腔影,显示内膜破裂口3例,7例可见假腔内低密度血栓形成,血管瘤样扩张2例,肠缺血1例。MIP及VR图像显示SMA真腔狭窄5例,剥离内膜瓣影4例,SMA分支受累2例,血管瘤样扩张2例。结论 64排螺旋CTA及其后处理技术能够清晰显示孤立性SMA夹层及精确评估病变情况,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及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价值及SISMAD在MSCT平扫时管径变化。方法 选取25例SISMAD患者的CT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MSCTA形态学分型; MSCT平扫时在胰头钩突水平测量肠系上动脉(SMA)管径大小。选取腹部MSCT正常的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MSCT平扫时SISMAD组与对照组SMA管径大小,并与肠系膜上静脉(SMV)比较。结果 SISMAD分型包括:Ⅰ型4例(16%),Ⅱa型6例(24%),Ⅱb型13例(52%),Ⅲ型2例(8%); 4例在SMA与肠系膜下动脉(IMA)之间见侧支循环动脉。平扫SISMAD组和正常组SMA管径分别为(11.75±1.29) mm和(7.10±0.97) mm,前者明显大于后者,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略大于SMV管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2)。结论 MSCTA能很好地显示SISMAD的形态特征,且能准确地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情况,为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SMA管径扩大是SISMAD在MSCT平扫中的重要征象,SMV管径可作为判断SMA管径扩大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SMA)病变及SMA相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或SMA相关疾病的64层螺旋CT资料,CT扫描包括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实质期,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结果:SMA缺血12例,CT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钙化、狭窄、血栓形成,肠壁增厚、水肿.SMA压迫症10例,包括SMA综合征3例,CT表现为十二指肠第一、二部扩张,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胡桃夹综合征7例,CT表现为左肾静脉受压及远端左肾静脉扩张.SMA结构异常4例,包括肠系膜上动静脉畸形2例和SMA假性动脉瘤2例,分别表现为肠系膜血管迂曲扩张和囊状扩张强化影.结论:64层螺旋CT对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及SMA相关疾病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16层螺旋CT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HP xw8000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所有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2周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在882个动脉节段中,870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260个(轻度狭窄32段,中度狭窄24段,重度狭窄44段,闭塞16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16层螺旋CT在评估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理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CTA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将下肢血管分成8段,每段血管的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5个级别。结果20例患者共显示狭窄段72个,其中髂总动脉狭窄5段,髂外动脉狭窄8段,股动脉狭窄10段,动脉狭窄22段,胫前动脉狭窄11段,胫后动脉狭窄12段,腓动脉狭窄4段。结论16层螺旋CT是下肢动脉狭窄及闭塞性病变的可靠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诊断.方法对5例经多层CT血管成像检查诊断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MIP以及多平面重组(MPR).结果 5例CT增强扫描轴位仅能显示肝周围及肝内血管结构的扭曲、扩张改变.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血管的迂曲扩张、扭曲;肝窦明显扩张、早显;肝静脉早显; 5例门静脉均未见早显,显示尚正常.不同的重组方法适合显示不同血管情况.结论 多层螺旋CTA较轴位图像可以清晰详细地显示肝脏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的血管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大动脉炎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临床确诊为大动脉炎患者的64层螺旋CTA特点,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及血管分析,充分显示受累血管的部位、范围及程度.结果 23例CTA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管腔狭窄具有向心性的特点,部分伴狭窄后扩张.活动期13例动脉管壁明显增厚,呈环形低密度,增强扫描有强化;而非活动期10例管壁增厚程度轻,平扫管壁密度增高或伴钙化,增强扫描无强化.后处理重建图像结合薄层轴位图像,可直观地显示受累大血管及其分支的部位、狭窄程度或闭塞以及侧支血管形成情况.结论 64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同时显示大动脉炎的管腔情况和管壁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准确分型、检测疗效及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可作为大动脉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诊断髂及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185例怀疑髂总动脉及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大动脉炎6例,外伤4例和动脉粥样硬化175例。采用16层螺旋CT,层厚1.25mm,重建间隔1mm。100mL非离子造影剂(300mgI/mL)以4mL/s的速度经手背静脉或肘静脉注入,注射开始后25~30S进行扫描。在工作站获得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图像,并应用血管分析软件测量血管狭窄程度。结果:128例CTA可显示髂及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有7例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治疗;26例行人工血管架桥或大隐静脉植入手术,31例患者同时进行了MSCTA和DSA检查。MSCTA对腘动脉以上和腘动脉以下狭窄和闭塞显示与DSA一致性好。结论:多层面螺旋CT是下肢血管病变的术前评价和术后复查非常有用的影像手段,可以替代有创的诊断性血管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CTA)在支气管扩张引起咯血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60例临床上诊断为支气管扩张致咯血者行CTA,其中10例同期进行数字减影(DSA)检查.对原始图像采用多平面/曲面重组(MPR/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显示支气管动脉.结果 50例显示支气管动脉异常,5例发现非支气管源性动脉.行DSA检查者,与CTA结果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可作为咯血患者观察支气管动脉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技术优势。方法:对21例疑有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扫描范围从肾动脉水平达足底。薄层重建横断面图像传入Wizard工作站,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其中21例结合常规血管造影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的准确性。结果:在441个动脉节段中,435个节段在CTA与DSA均可以显示,在DSA图像上,狭窄闭塞的节段共130个(轻度狭窄16段,中度狭窄12段,重度狭窄22段,闭塞80段),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9.1%、99.7%、99.5%。结论:64层CT血管成像是一种高度准确、非侵袭性的成像技术,在评估下肢动脉疾病方面与常规血管造影结果无明显差别,是下肢动脉疾病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 对27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中小血管CTA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5例小肠缺血中3例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2例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7例小肠Crohn病CTA均表现为肠管的动脉远端分支迂曲扩张,6例出现"梳样征";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CTA表现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小;11例消化道肿瘤的CTA可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 结论 CT血管造影能直观显示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血管情况.  相似文献   

19.
颈部MSCTA:8层螺旋CT扫描与重建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颈部CTA扫描技术条件、图像重建方法,评价CTA对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层螺旋CT颈部CTA检查22例,其中14例做了颈部DSA检查,CTA检查后在工作站经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建血管,分析不同重建方法对颈部血管显示的能力。结果:CTA显示正常血管43支,狭窄血管45支,其中14例与DSA对照,经统计学分析二者对颈部血管狭窄的显示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VA软件能清晰显示血管狭窄及椎动脉和周围骨质的关系,准确显示狭窄段,自动计算狭窄程度。结论:多层螺旋CT的颈部CTA检查可做为颈部动脉狭窄性病变筛选的首选检查方法,AVA软件使CTA对迂曲、与骨质关系密切的血管狭窄的分析更准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CTA在成人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患者均行64层脑CTA检查,在HPXW 6600工作站上行VR、MPR、MIP、CPR。结果:64层CTA均能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后循环、脑底异常血管网、侧支血管情况,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或狭窄7例,单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3例,双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1例。结论:64层CT利用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闭塞及狭窄血管、颅底异常血管网,为诊断烟雾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