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总结PE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并比较MPR、MIP、VR和CTVE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直接征象:58例中45例诊断为PE,共发现栓子 658支(中心型170支,偏心型208支,附壁型74支,完...  相似文献   

2.
双源CT在主动脉弓断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双源CT(DSCT)门控下低剂量扫描在主动脉弓断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例主动脉弓断离患儿行DSCT门控下低剂量心胸联合血管成像扫描并进行胸部动脉血管重建,进行诊断.所有患儿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CDFI)检查,2种检查方法 在3 d内完成.所有患儿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9例行DSCT门控下低剂量心胸联合血管成像均成功完成,DSCT均诊断为主动脉弓断离,其中伴有室间隔缺损(VSD)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8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支气管动脉扩张2例.断离后降主动脉的血液来源于肺动脉8例、肋间动脉和头臂动脉1例.CDFI诊断主动脉弓断离7例、动脉单干1例、主动脉缩窄1例,其中伴有VSD 9例、PDA 8例.5例断离后主动脉弓血液来源于肺动脉,1例断离后降主动脉的血液来源于肋间动脉及头臂动脉未能显示,1例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与手术结果 对照:DSCT诊断准确率为94.12%(32/34处),CDFI诊断准确率为82.35%(28/34 处).结论 DSCT是诊断主动脉弓断离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3.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早发现、早治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随着MSCT在心、肺大血管方面的成像技术越来越成熟,明显提高了肺小血管和血管内栓子的显示率[1~3].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确诊的18例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以其评价CT肺血管成像(MSCT pulmonary angiogram,MSCTPA)在肺动脉栓塞治疗前后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MSCTPA)对肺动脉栓塞(PE)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MSCTPA,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并分型;观察肺叶继发性改变。结果: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提高PE的临床诊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2例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为PAH的患者及48名肺动脉压力正常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H组和对照组CT测量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37±0.51)cm、(2.58±0.26)cm。主肺动脉直径≥2.9 cm诊断PAH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87.5%、85.7%、87.5%。主肺动脉直径与PAH的程度呈正相关(r=0.68)。PAH组及对照组的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1.06±0.16、0.82±0.13,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分别为1.34±0.22、1.01±0.14。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PA诊断PAH的准确性为85.7%。结论 CTPA可准确诊断PAH,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有效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128层双源CT心电门控序列扫描和大螺距扫描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冠状动脉发育异常的显示准确率及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初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并经DSA证实及手术治疗的患儿56例,其中30例采用心电门控序列扫描(A组),26例采用大螺距扫描(B组).测量2组升主动脉根部CT值及噪声,计算SN...  相似文献   

7.
双源CT对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冠状动脉成像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双源CT(DSCT)扫描对冠状动脉显示的效果.方法 2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DSCT扫描的图像评分,按冠状动脉各分支成像效果评为1~4分,3分以上为成像质量较好,可以用于诊断.采用方差分析比较3个心率水平、3个年龄段下冠状动脉评分差异及4支冠状动脉分支间评分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各支冠状动脉评分与年龄、心率、管电压、管电流、螺距、对比剂总量、对比剂流率的关系.结果 共评价72例患儿(平均1.5岁),71.2%(205/288)的冠状动脉分支图像质量较好,可以用于诊断.左主干(3.64±0.49)分、前降支(2.97±0.40)分、右冠状动脉(2.82±0.70)分、回旋支(2.76±0.73)分,各支评分依次降低而不完全相同(F=29.00,P<0.01).<1岁组(2.80±0.65)分、≥1~3岁组(2.81±0.74)分、>3~14岁组(3.58±0.52)分,各组评分依次升高而不完全相同(F=20.16,P<0.01).心率<100次/min(bpm)组(3.54±0.56)分,100~150 bpm组(2.86±0.70)分,>150 bpm组(2.81±0.63)分,各组评分依次降低而不完全相同(F=16.72,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r=0.013,P<0.01)和对比剂总量(r=0.292,P=0.011)与左主干评分呈正相关;年龄(r=0.509,P<0.01)、管电压与前降支评分呈正相关(r=0.292,P<0.01),心率与前降支评分呈负相关(r=-0.179,P<0.05);年龄与回旋支评分呈负相关(r=0.063,P<0.01);年龄、管电压与右冠状动脉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220,P值分别<0.01、<0.05).结论 DSCT能够清晰显示3岁以上或心率<100 bpm的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的冠状动脉,限制DSCT成像效果的是患儿的基础心律和年龄.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双源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8例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年龄7d~20个月,采用DSCT心电门控下对比增强完成心脏检查,舒张末期重建原始图像,并在图形图像工作站完成多平面、最大密度投影和三维容积漫游处理.同期所有病例均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1例进行心导管检查,8例进行手术治疗.结果:18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DSCT共检出90处心内外结构异常,超声心动图检出65处.9例经手术、血管造影证实的心内外结构异常共50处,DSCT检出其中的心内畸形14/16处、心室大血管连接异常3/3处、心外血管异常30/31处,超声心动图分别检出16/16处,3/3处和17/31处,DSCT与超声心动图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8%.结论:DSCT是新生儿及婴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的一种良好无创影像技术,对血管病变诊断优于超声心动图,对心脏本身以及心脏大血管连接的诊断与超声心动图相当,两者联合应用可在绝大多数病例中避免创伤性的心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4D-CTA在脑动静脉畸形(CAVM)病灶检出及内部血管结构显示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经DSA证实的CAVM患者的4D-CTA资料,由两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回顾性分析4D-CTA和DSA检查结果,用统一的数据表记录每个诊断项目,以DSA作为诊断金标准进行对照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4D-CTA和DSA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评价4D-CTA检查在检测瘤巢大小、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方面的能力.Kappa系数<0.40表示一致性差,0.41 ~ 0.60表示一致性中等,0.61 ~0.80表示一致性好,>0.80表示一致性极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判断CAVM病灶位置、大小及引流静脉方面,4D-CTA与DSA的符合率为100%,两种检查一致性极好(K=1,P<0.05).在显示主要供血动脉方面,4D-CTA与DSA的符合率为95%,两种检查一致性极好(K =0.85,P<0.05).在确定较小的动脉分支或分支细节时,4D-CTA的清晰度低于DSA.结论 在检出CAVM病变,判断瘤巢位置、大小、主要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等方面,4D-CTA具有独特优势,在CAVM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电子束CT(EBCT)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及其合并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7例APSD患者,年龄1~13岁。均行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及EBCT检查。心电门控EBCT血管造影采用270mg I/ml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层厚1.5~3.0mm。其中3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2例有手术对照。将同一患者的各项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手术所见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7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EBCT全部诊断,2例经手术证实;3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超声心动图仅检出2例。同时,EBCT检查示4例合并右肺动脉起源异常、主动脉弓离断;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均经手术和(或)造影证实;超声心动图检查漏诊右肺动脉起源异常2例,漏诊主动脉弓离断2例;心血管造影漏诊动脉导管未闭1例。结论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及EBCT综合影像诊断是必要的,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EBCT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及其合并畸形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双源CT(dual-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对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肺动脉瓣狭窄的评价能力。方法选取经手术证实存在肺动脉瓣狭窄的先心病患儿98例。采用双斜位多平面重组进行图像后处理,将肺动脉瓣成像效果评为1~4分,比较4个年龄段及3个心率水平下肺动脉瓣评分差异,并将评分与年龄、心率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手术为对照,评价DSCT对肺动脉瓣的评价效果。结果 72例(73.5%)图像质量评分≥3分,可用于诊断。年龄<1岁组与≥1~3岁组、≥3~7岁组与≥7~14岁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龄组高于小龄组)。心率<90次/min(bpm)组,90~110 bpm组,>110bpm组评分依次降低而不完全相同(F=19.05,P<0.01)。心率与评分呈负相关(r=-0.391,P<0.001),年龄与评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185,P=0.070)。DSCT对肺动脉瓣瓣叶数目、形态、关闭线位置及瓣膜开放情况等的评价均与手术相符。结论 DSCT能够较好评价先心病患儿的肺动脉瓣,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患儿的心率是影响成像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16层螺旋CT正常肺动脉管径的测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建立健康成年人肺动脉干及其主要分支直径的正常值标准。方法:选择没有心肺疾患及引起肺动脉压力及血流变化的相关疾病并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者,按年龄分为3组(<40岁组,40~60岁组和>60岁组),每组40例(男、女各20例),共120例。采用平静呼吸状态下深吸气末时增强扫描的图像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动脉干、左肺动脉、右肺动脉直径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直径呈递增的趋势,在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右下肺动脉直径在各组内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在4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余各支肺叶动脉在不同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差异均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6层螺旋CT能清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肺动脉正常管径的测量可以为肺动脉及引起肺动脉形态改变的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64层CT对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术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前瞻性研究64层CT心血管造影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资料与方法对心脏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并临床怀疑有肺动脉发育异常的49例患儿于手术前7天内行64层CT心血管造影榆查.对所有各向同性扫描的薄层图像行任意方向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重组以显示肺动脉形态及密度,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4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心血管CT造影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42例,其中肺动脉扩张6例,肺动脉广泛变细8例,肺动脉局限性狭窄18例,肺动脉闭锁6例,肺动脉部分缺如4例.与手术结果对照,64层CT造影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的敏感性为96.2%,特异性为99.3%,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99.3%,准确性为98.8%.结论 64层CT心血管造影是评价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发育异常的可行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螺旋CT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螺旋CT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肺栓塞的患者行螺旋CT血管成像,并对经临床确诊的11例患者作回顾性分析观察肺实质病变的形态,部位及数量,中央及周围肺动脉内有无充盈缺损,有无胸腔积液及多少等。结果11例肺栓塞患者中,均可发现肺栓塞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结论运用螺旋CT可对绝大多数肺栓塞患者作出诊断,与其它相关检查联合应用,其诊断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肺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方法.资料与方法 将9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5组,第1组(18例),第2组(18例),第3组(19例),第4组(20例)及第5组(21例),每组采用不同的技术参数行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组.支气管动脉三维重组方法包括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 肺癌1、2、3、4、5组主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83.43±19.65)HU、(218.64±18.20)HU、(269.69±42.21)HU、(326.11±77.19)HU、(328.61±62.38)HU;支气管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16.24±38.68)HU、(156.41±42.71)HU、(157.75±57.17)HU、(181.45±56.25)HU、(195.54±53.94)HU;肺动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146.63±46.79)HU、(176.48±64.44)HU、(179.62±69.84)HU、(240.44±81.18)Hu、(115.10±36.13)HU;上腔静脉强化后增加CT值分别为(291.39±159.71)HU、(385.90±240.73)HU、(414.47±275.78)HU、(435.19±311.09)HU、(166.24±67.66)HU;支气管动脉三维图像质量优良率分别为61.11%、72.22%、78.95%、80%及90.48%.结论 第5组采用较小剂量(60 ml)和高浓度非离子型对比剂(370 mg I/ml),适中注射流率(4 ml/s),自动跟踪(Bolus tracking)扫描技术,是16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血管成像较理想的扫描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以利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0年住院确诊为真菌性肺炎的20例患儿资料。结果 20例均伴有基础疾病,并且都有发热。原发病为支气管肺炎者5例,继发于其他疾病者15例(白血病1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神经母细胞瘤及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各1例)。20例均行HRCT检查,肺亚段及肺小叶实变10例,结节或肿块样改变4例,空洞3例,霉菌球3例,新月征2例,粟粒样改变1例。结论儿童真菌性肺炎不易诊断,但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和严重免疫抑制是儿童真菌性肺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应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全面分析,及时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在肺动静脉畸形(PAV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PAVM的多层螺旋CT三维肺血管成像的影像表现,1例为多发,6例单发。2例经手术证实,5例经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及随访证实。结果:7例PAVM均清晰显示瘤体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数目、走行、直径。单纯型4例,复杂型2例,弥漫型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肺血管成像可以明确PAVM的瘤体、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空间关系和解剖细节,可作为PAVM的首选检查和随访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低kV设置及个体化对比剂应用在64层MSCT肺动脉成像(MS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选取具有发生肺动脉栓塞可能的高危患者90例,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1)常规组30例,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总量70ml;(2)120 kV组30例,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总量根据患者体质量进行个体化设置(1.0 ml/kg);(3)100 kV组30例,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总量根据患者体质量进行个体化设置(1.0 ml/kg).3组患者的对比剂均在20 s注射完毕,并以相同流率追加生理盐水20ml.对120 kV组和100 kV组CT图像的客观指标、主观图像质量评价、G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吸收剂量(ERD)进行比较;对100 kV组和常规组的对比剂用量、对比剂注射流率、CT图像的客观指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进行比较,以评价64层MSCT低kV设置联合个体化对比剂应用在MS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使用方差分析及post hoc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噪声水平:100 kV组(5.2±1.8)与120 kV组(3.4±0.7)比较增加了52.9%,纵隔窗图像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72,P=0.063);CTDIvol:100 kV组[(9.5±0,0)mGy]与120 kV组[(14,6±0,0)mGy]比较下降34,9%;ERD:100 kV组[(2,4±0.4)mSv]与120 kV组[(3.8±0.6)mSv]比较下降36.8%;肺动脉平均CT值:100 kV组[(269.2±54.7)HU]相对于120 kV组[(237.4±62.9)HU]平均增加了13.4%,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72,P=0.260).结论 64层MSCTPA应用低kV设置(100 kV)降低辐射剂量是可行和有效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特殊人群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对照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80例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先心病的婴幼儿行EBCT心脏单层增强扫描及电影序列扫描 ,将结果与超声心动图 (TTE)及手术结果作对照。其中 39例经手术确诊。结果全组共 16种先心病 ,发绀类 5 3例 ,非发绀类 2 7例。 39例手术证实的先心病共 10 1处畸形 ,其中EBCT诊断准确率 96 % (97/ 10 1) ,TTE诊断准确率 87% (88/ 10 1)。 80例患儿EBCT共发现畸形 2 0 6处 ,TTE发现 15 9处。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6 .2 31,P <0 .0 1)。结论EBCT可以清晰客观地显示先心病病理解剖形态 ,特别对复杂畸形的节段分析有重要价值。与TTE相比 ,EBCT在反映主动脉病变、肺动脉发育情况及肺静脉异位引流等方面较TTE直观和优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造影(DSCTA)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双源CTA检查,分别对双能量去骨法与常规法获得的重建图像按0~5级进行质量评分并记录后处理时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以DSA为标准,,评估DSCTA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共检出动脉瘤30个.双能量法平均后处理时间明显少于常规法(6.85±1.38min vs 13.20±2.02min,P<0.0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5±0.50和3.23±0,36,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与DSA对照,双能量法和常规法检出率分别为100%和85.7%.按动脉瘤个数计算,DSCTA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100%.结论:双源CT的双能量CTA与DSA有高度一致性,可替代DSA而成为颅内动脉瘤筛选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