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颜德馨教授膏方治疗冠心病经验摭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吾师颜德馨教授乃全国著名老中医。他根据“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创立了衡法治则,临床屡见奇效,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膏方不唯"补"当以"衡"为期--颜德馨教授膏方新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德馨教授临证 60余年 ,深感“气为百病之长 ,血为百病之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提出了“久病必有瘀 ,怪病必有瘀”的辨证观点和以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他赞同《素问·调经论》“人之所有者 ,血与气耳”之说 ,认为气与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功能动  相似文献   

3.
董乃娥 《新中医》2012,(12):150-151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诸多疑难杂证多源于瘀血,并通过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研究,对此观点进行了验证,得出了“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病因理论,提出了“久病必瘀、怪病必瘀”的新观点,进而提出了“以衡法调气血”治疗疑难杂症的新治则,为中医学理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颜德馨教授应用温阳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昀  颜乾麟  孔令越  颜德馨 《新中医》2005,37(12):17-18
颜德馨是上海同济大学铁路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兼任上海中医心脑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颜教授历60年医苑春秋,学验俱丰,临证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虚、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的辨证观点,倡导调气活血之“衡法”治则,临床屡收佳效。现将颜教授应用温阳法治疗心血管病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现代难治病系指目前各种医学体系公认缺乏有效疗法的疾病,颜德馨教授根据这类疾病缠绵难愈,证候复杂的特点,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理论,临床擅用桃红四物汤化裁,随证配伍,治疗多种难治病,兹选治验三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颜德馨教授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家,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于2009年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颜德馨教授立足于气血学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学术观点,提出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为医  相似文献   

7.
正颜德馨教授为全国名老中医、国医大师,历70年医苑春秋,学验俱丰。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等冠状动脉血管疾病实践中,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虚、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辨证观点[1-2],以"衡法"法则治疗屡获殊效。兹介绍如下。1阳气与冠脉介入术后再狭窄及急性冠脉综合征颜教授认为,"阳气乃一身之大气",十分推崇唐代王冰提出的"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观点,强调"有  相似文献   

8.
颜德馨教授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中医临床家,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所长,于2009年获“国医大师”荣誉称号。颜德馨教授立足于气血学说,倡导“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等学术观点,提出调气活血为主的“衡法”治则,为医林所瞩目,在治疗各科疑难杂病、老年病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9.
颜德馨教授治疗内科急症,赋新知于旧学,证治以气血学说为指归,自成家法。高热变幻,主张把握气分关,制止逆传,复指出风、毒、瘀为邪之源薮。疼痛病因为“气伤痛”,病机是“血泣脉急。”证治血证,提出“血无止法”的观点,倡导清热、化瘀、降气、益气四要则。厥脱重视安内攘外,战抚兼施,固本清源。创制急症验方多则,切合实用,不尚浮华,可检验可重复。这些宝贵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颜德馨教授认为气血失和是机体病变和脏腑失调的集中病理反应,心身疾病责之于情志不调,气机不舒,初病气分,延久及血,血凝成瘀,立法多宗痰瘀郁,主要治法为调畅气机,疏其血气。故结合颜德馨教授膏方医案,从心、肝、脾、肾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心身疾病论治中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1.
心衰辨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衰病名,出自《圣济》和《医参》。又名心阳不振、心气虚,或称心之“气力衰竭”。言气者为阳,阻是气之体,气是阳之用,而阳气不振,则心气虚。又气为力之本、功之根。故“心主动,志壹则动气也”。心气虚则心动无力,久则心力之内乏,乏久必竭,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心气虚衰而竭,则血行不畅,引起机体内外局部的血虚和血淤病理状态。故《医方考》曰:“气盛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气正即物和”。《医门法律》亦云:“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大气一衰,则出入废,升降息,神机化灭,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慢性心衰)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难治病,因其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故单从某一病机论治难以取得良效。陈晓虎教授认为,慢性心衰为本虚标实之证,虚为致病之本,心气虚为心衰之始,心阳虚为心衰之末;瘀、水为致病之标。虚、瘀、水为慢性心衰的三种病理要素,三者相互转化,相互影响。陈教授临证重视辨证论治,依据证候主次的不同,灵活运用益气温阳、扶正补虚或化瘀利水、通利血脉等法治疗本病,以自拟方"强心合剂"为基础方化裁,获得较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4):354-355
根据《内经》中"汗为心之液"理论,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汗出的病机及治则,以期该理论在慢性心衰的治疗中得到更好的继承与运用。分析"汗为心之液"理论是对"心、血—津液—汗"关系链的一种表达。而慢性心衰初期以心气虚心血瘀阻为主,中晚期以心气心阴心阳虚衰、瘀血水停水泛为主。慢性心衰不同汗出的病机,阳气亏虚可见自汗,若气阴两虚可自汗、盗汗并见。其证治,有益气温阳、敛汗养阴生津、养心安神不同的治则。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疑难病证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创立以调气活血为主的著名的"衡法"理论,应用在妇科临证也多有效验。本文从颜老对女科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中,展现了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的特质,进一步验证"衡法"运用在女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属于中医学喘证、水肿、痰饮、心悸等范畴。《悬壶漫录》日:气不振则心气虚“气为阳,阳为气之体,气为阳之用。”若阳心气虚则心动无力,久之则心力内乏,乏久必竭,从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丁德正 《光明中医》2000,15(2):16-19
于精神疾病临床上,异常之语言是精神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笔者试就精神疾病常见证候之语言予以辨析,欠妥之处,敬祈指正。1 心性证候语言11 心气实:心气实又称心阳盛,“阳盛则热”,又“气有余便是火”;心气盛实,火热蒸灼,心失其制则言语增多,且语出必笑,盖心主言,在志为...  相似文献   

17.
国医大师颜德馨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学术思想上推崇从气血论治,提倡"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之说,创立"衡法"治则,为诊治心系疾病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2008年至2011年,郭师有幸作为同济大学"中医大师传承班"第一批学员,跟随国医大师颜德馨教授学习,对颜老治疗心脑疾病有所领悟,遂着重就颜老辨治扩张性心肌病的学术思想进行整理,并列举验案一则,以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18.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电冲动的传导、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以脉律过快、过缓或不齐、胸闷、心悸、头晕及憋喘等为临床表现。中医虽无该病名,但可属中医学“胸痹”、“厥脱”、“心悸”及“迟脉”等范畴。名老中医颜德馨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实践,提出从气血论治的观点,“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认为气血失衡是心律失常的基本病机,善经气血辨证进行诊疗。  相似文献   

19.
颜德馨教授运用桃红四物汤化裁,异病同治,起顽疴偏头痛、无脉症、再障及系统性红斑狼疮,阐发“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病机为心气不足、心阳不振。心衰属本虚标实之证,以心气、心阳虚损为本,瘀血、痰饮内停为标。其治疗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主要原则。痰瘀同源,痰瘀同治,消除痰邪,强调治痰对消散瘀血的重要性。同时益气(阳)、活血、利水也阻断了生痰之源。起到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