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目的比较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预防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经济效果。方法将2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90例,泮托拉唑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5~10 d,奥美拉唑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不使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均治疗观察1周,比较3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结果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及对照组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4%,10%和29%,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56,669和0。奥美拉唑组、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且奥美拉唑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泮托拉唑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与奥美拉唑均能为脑出血后抑制胃酸,预防应激性溃疡,泮托拉唑更为经济。  相似文献   

2.
法莫替丁预防原发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法莫替丁预防原发性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 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预防组应用法莫替丁,对照组则不用,对比2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 预防组仅有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6 % ;对照组有12例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为37% ,2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 <0 .0 1)。结论 应用法莫替丁预防原发性脑出血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法莫替丁与泮托拉唑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和经济效益。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儿1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97例)和对照组(75例),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口服法莫替丁片,1片/次,2次/d。对照组则口服泮托拉唑胶囊,2粒/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愈显率分别为68.04%、7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分别为91.74%、94.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成本–效果比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治疗花费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法莫替丁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治疗花费明显低于泮托拉唑,经济学价值更加明显,更加适合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法莫替丁在预防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效果。方法68倒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法莫替丁治疗组(34例)和奥美拉唑对照组(34例),观察住院期间消化道出血情况及病死率。结果法莫替丁组和奥美拉唑组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8.82%和5.88%,法莫替丁组和奥美拉唑组死亡率均为2.94%。结论 法莫替丁是急性脑血管病后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的理想药物,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泮托拉唑针剂预防应激性溃疡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对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外科重症及大手术后的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0.4g静注,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80mg静注治疗,观察胃液的性状、pH值、隐血及手术前后BUN水平。结果:观察组胃内pH值高于对照组(P<0.01),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BUN值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预防性使用泮托拉唑针可降低外科重症及大手术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降低溃疡的严重程度,有利于胃黏膜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泮托拉唑对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将入选的16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西咪替丁预防组,西咪替丁40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泮托拉唑预防组,40mg青争脉注射,每日2次;2组均2周为1个疗程。分析对比两组治疗后胃酸pH值的变化和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西咪替丁预防组和泮托拉唑预防组胃液pH值均较入院时显著上升,泮托拉唑预防组胃液PH值较西咪替丁预防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泮托拉唑预防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较西咪替丁预防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泮托拉唑作为一种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可有效持久抑制胃酸分泌,升高胃酸pH值,保护胃黏膜,从而显著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注射用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参考组法莫替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组给予口服泮托拉唑4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铋钾220mg+克拉霉素500mg+阿莫西林1000mg,2次/d,疗程7d.一个疗程后观察溃疡愈合、Hp根除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Hp根除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根除率(78.9%),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9%)低于对照组(13.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肯定,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作为治疗消化性溃疡首选方案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RE)的疗效。方法 将 2 19例经胃镜确诊的RE患者分为 2组 :治疗组服用泮托拉唑 4 0mg 1次 /d和吗丁啉 10mg 3次 /d ,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 2 0mg 2次 /d和吗丁啉 10mg 3次 /d。结果 治疗组轻度显效率 94 % ,中、重度显效率 91% ;而对照组轻度显效率 90 % ,中、重度显效率 70 %。轻度RE显效率 2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重度RE显效率 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泮托拉唑治疗RE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8例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26例。观察组给予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对照A组和对照B组分别单纯给予奥曲肽和泮托拉唑治疗,比较3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对照A组85%,对照B组81%,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疗效明显好于单独使用奥曲肽或泮托拉唑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重度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肌注胃复安10mg,1次/8 h;鼻饲硝苯地平10 mg或多虑平25 mg,3次/d,两组均1周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P<0.01).结论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顽同性呃逆有良效.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相同的西医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针刺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神志、语言、运动功能及预后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有助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神志、语言、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5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建立  张波  李贞杰  史彦芳  方川  崔增学 《河北中医》2010,32(6):816-817,836
目的观察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组均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清醒例数及清醒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77%,对照组总有效率52.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10d中度昏迷、浅昏迷患者苏醒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优于治疗前;2组治疗后10d中度昏迷患者苏醒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转醒例数、转醒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活血芳香开窍醒脑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昏迷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腑化瘀导痰汤对重型颅脑损伤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予通腑化瘀导痰汤加西医综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24 h、36 h、72 h、5 d及7 d抽血进行血清S-100β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检测,并于伤后第2周及第4周用COS预后分级方法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入院时、治疗后24 h及36 h两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72 h,5 d,7 d,治疗组血清NSE、S-100β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治疗组GOS预后分级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通腑化瘀导痰汤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S-100β蚩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结合西医综合治疗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COS预后分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简称血塞通)治疗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标准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7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治疗,治疗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治疗,治疗后1、2周分别测颅内压(ICP)和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个月后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ICP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GOS优于对照组,3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塞通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泮托拉唑预防重症颅脑外伤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篇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软件包进行Meta分析,计算比值比(OR)、95%可信区间(95%CI),并做出几何漏斗图和森林图。结果纳入总样本量为2 203例,其中病例组为902例,对照组为1 311例;Meta分析合并OR=2.989,5%CI(2.02,4.39)。几何的漏斗图形基本对称,但双侧底部出现缺失,经敏感性分析显示,发表偏倚对研究结果影响较小。结论证明了泮托拉唑能安全有效地预防和减少颅脑外伤重症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常规药物和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穴位埋线治疗,通过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评分(FMA)、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变化对两组患者功能康复进行评价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1),FMA、MBI评分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对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疗效明显,可以促进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生大黄粉防治重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大黄粉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防治中的效果。方法:将167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9例,应用生大黄粉和泮托拉唑。对照组78例,应用泮托拉唑。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依胃液隐血试验结果判定。结果:两组中开始无消化道出血者,治疗组出现5例上消化道出血,对照组7例(P<0.05)。2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治愈平均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鼻饲生大黄粉可显著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提高上消化道出血治愈率,缩短出血治愈疗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