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目的 分析近30年来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感染的三间分布特点, 为今后肠道线虫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方法 检索1984-2012年有关江苏省各地肠道线虫感染的文献, 整理、 分析其中的感染数据。 结果 结果 共收集文献26篇。近30年 来, 江苏省蛔虫、 鞭虫、 钩虫感染水平不断下降, 但苏北感染率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苏北、 苏中各虫种感染率2000年前下 降速度较快, 2000年后下降速度减缓; 苏南地区蛔虫感染率下降速度最快, 鞭虫感染率略有波动但相对平稳。1984-1989 年, 各年龄组人群3种肠道线虫感染率均较高, 鞭虫和蛔虫感染率分别在20%和30%以上, 钩虫感染率以中、 老年人群较 高。1990-2000年, 儿童和青少年蛔虫感染率较高, 40~70岁人群钩虫感染较为严重, >70岁者鞭虫和蛔虫感染率较低。 2001-2012年, 钩虫感染率仍以中、 老年人群较高, 儿童仍是蛔虫感染的高发人群。结论 结论 近30年来, 江苏省人体肠道线虫 感染水平逐年下降, 但苏北地区感染水平仍高于苏中和苏南地区, 苏北仍是肠道线虫病防治的重点地区。儿童蛔虫感染 率和中、 老年人群钩虫感染率均较高, 提示应有针对性地对重点人群开展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用改良加藤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对漳州市郊区蕉园社员进行粪检,共检查2069人,其中钩虫感染者1402例,其感染率为67.8%。人群的钩虫感染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而70岁以上年龄组的感染率有所下降,这可能与参加劳动多少有关。926例钩虫幼虫培养结果,单纯十二指肠钩虫占67%,美洲钩虫占13%,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占20%。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之比为2.6:1。表明漳州郊区系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巩固肠线虫病低感染地区的防治成效.方法针对低感染地区人群感染肠线虫的流行病学特点,对高危人群采取目标化疗,以阿苯达唑和甲苯达唑各200mg顿服,以饱和盐水浮聚法(查3片)和定量透明法(查2片)评价疗效.结果选择200人左右作为目标化疗对象,连续3年每年一次,肠线虫感染率由6.20%分别降至5.37%和3.21%,间隔3年后复查,感染率为2.29%.小学生目标化疗每年一次连续5年,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由1.39%和4.18%降至0.90%和1.35%,钩虫感染率由10.8%降至5.04%.钩虫易感人群的目标化疗使41岁以上人群钩虫感染率由19.38%降至10.89%.结论特定人群一年一次目标化疗,连续3年,肠线虫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而且间隔3年未见回升,防治效果可以巩固.小学生目标化疗每年一次连续5年,蛔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呈下降趋势;钩虫易感人群目标化疗,钩虫感染率下降.表明在肠线虫病低感染地区,目标化疗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新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安徽省人体钩虫感染情况。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调查方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2014–2015年在安徽省4个生态区抽取16个县(市)的48个调查点,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测各调查点内≥ 1周岁常住居民粪便中的钩虫卵,采用问卷方式进行健康知识及行为调查。结果 2014–2015年安徽省在4个生态区的48个调查点共调查12 300人,共发现钩虫感染者259人,全省人体平均钩虫感染率为2.11%。4个生态区中以华北平原生态区感染率最高(3.02%),各调查点以临泉县感染率最高(7.03%)。感染虫种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占62.16%),轻度感染者占65.64%。女性钩虫感染率高于男性(χ2 = 4.16,P < 0.05);存在随年龄增长钩虫感染率升高的趋势(χ2趋势 = 113.36,P < 0.01);不同职业和文化程度人群钩虫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9.41、34.95,P 均 < 0.01)。问卷调查显示,知晓“钩虫如何感染”和否认“使用新鲜粪便施肥”人群钩虫感染率均相对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15.05,P < 0.01;χ2= 4.19,P < 0.05 )。结论 安徽省人体钩虫感染水平已大幅降低,但仍有感染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和人群。应将华北平原生态区作为钩虫病重点防治地区,将家庭妇女、高年龄及文化程度较低者作为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永康地区60岁以上人群钩虫病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特点,为永康地区钩虫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随机抽检调查永康地区60岁以上人群21 147人,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一粪两检)检测钩虫感染情况,收集感染率、感染度指标以及各镇、街道感染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洗手习惯、家庭厕所情况、院内及周边植物种植情况,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钩虫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入组21 147人,确诊为钩虫病者51例,感染率为0.24%,各镇、街道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引入各自变量单因素分析,钩虫感染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家庭厕所、受教育程度、职业、饭前、便后洗手(P<0.05),不包含院内及周边种植植物(P>0.05),经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是永康地区60岁以上人群钩虫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永康地区60岁以上人群钩虫感染率相对较低,且以轻度感染多见,根据相关影响因素制定措施进一步防治,可...  相似文献   

6.
江西省人群钩虫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1989年对全省23个县、市100个点进行了调查,在受检的52042人中,钩虫感染者有9176例,其感染率为17.6%。人群的钩虫感染率以赣南片为最高(29.3%),其中信丰县为39.8%。根据虫卵计数,大部分钩虫感染属轻度。经χ2检验,男、女间、各年龄组间差别均存有极显著意义。6296例钩虫幼虫培养结果表明,赣南、宜春片系以美洲钩虫为主的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地区,其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之比,依次为1∶2.1和1∶2.8;而南昌、吉安和抚州片区则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的两种钩虫混合感染地区,两种钩虫之比依次为1∶0.3、1∶0.3和1∶0.2。  相似文献   

7.
为摸清农村人群钩虫感染现状和探讨不同历史时期钩虫感染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我们于1989年4月对农村人群进行了钩虫感染的抽样调查,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调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4~6个自然村为调查点,采集周岁以上人群的粪便标本,用改良加藤氏法和饱和盐水漂浮法检测钩虫卵,1989年调查并用试管滤纸培养法进行虫种鉴定,比较不同时期钩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8.
采用化疗措施控制人群钩虫感染的研究甚多,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但对化疗后钩虫再感染的报道则属鲜见。本研究自1987年开始,在江都县的吉家村连续5年进行每年2次的虫卵阳性人群化疗,观察驱虫效果与钩虫再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吴江市位于长江三角洲 ,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 ,土地肥沃 ,具有钩虫卵和钩蚴发育的良好自然条件。 1978~ 1981年土壤钩蚴分离调查表明钩虫感染较严重 [1 ] 。 1988年曾对该市姚家港村开展了全村人群钩虫感染情况调查[2 ] ,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了解我市蚕桑蔬菜地区近年来的钩虫感染情况 ,于 1999年对其进行了第 2次钩虫感染调查 ,现报道如下。1 方法1.1  1988年姚家港村居民钩虫感染情况取自 1988年调查资料。调查后曾进行全民化疗 ,并采取了一些预防措施。1.2  1999年采用改良加藤法和盐水漂浮法对该村居民进行粪检 ,阳性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省人体钩虫感染的分布,分析其易感因素。方法采用改良Kato-Katz涂片法检查;采用1∶4的个体匹配方法,选择80例钩虫感染者和320例健康的同年龄组同性别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共调查20 195人,钩虫感染3 985人,感染率19.73%,女性(21.16%)高于男性(18.21%),轻度感染者占70.44%。感染高峰年龄为成年人。以闽南感染率最高(29.05%)。回归分析表明,家庭人均收入、饮用水源类型、便后洗手、喝生水和赤脚下地劳动等5个因素与钩虫感染有关(P<0.05)。结论福建省钩虫感染率呈总体下降趋势,但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是钩虫防治重点;成年人是钩虫感染的主要人群;影响钩虫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家庭人均收入、饮用水源类型、便后洗手、喝生水和赤脚下地劳动。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非洲东部和南部的情况指出,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蠕虫主要是蛔虫、鞭虫、钩虫和血吸虫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感染主要发生在3—18岁年龄的人群,他们携带成虫数和虫卵数最高,在流行病学上是主要的传染源。蛔虫、鞭虫和钩虫在南非的北、东、南和西南部边远农村高度流行。非洲南部是美洲钩虫流行区;纳米比亚人口稀  相似文献   

12.
苏北农村人群钩虫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种群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钩虫种群传播动力学特征及化疗对其种群传播的影响。方法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种群传播动力学。结果 :显示两组人群钩虫感染的年龄 -感染率和年龄 -感染度总趋势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钩虫种群在人群中呈负二项分布 ( Ka=0 .2 89,Kb=0 .2 0 6) ;虫荷与产卵量呈非线性关系 ,存在密度依赖限制作用 ( Za=0 .919,Zb=0 .899) ,基本繁殖率分别为 Ra=2 .153和 Rb=1.872 ;一次化疗 A组和 B组人群阴转率分别为 75.3%和 97.7% ,EPG分别下降92 .7%和 98.6% ,两组人群分别存在再感染。结论 :R值超过传播阈值 ( R0 =1) ,表明当地钩虫感染呈地方性稳定流行 ,在 R值高的流行区化疗遇到的难度较 R值低的流行区大 ,由于再感染 ,一次化疗的效果在长期内得不到巩固 ,在疗效考核中 ,感染度较感染率为更准确合理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钩虫感染在我省农村地区极为广泛,为了寻找一种节省时间、人力、物力控制钩虫感染的方法,我们在非感染季节在吴江市梅埝乡作了一次性化疗控制钩虫感染效果的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钩虫流行现状及疫苗研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钩虫仍是目前流行广泛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肠道寄生线虫 ,主要流行于雨量充沛的热带和亚热带发展中国家。钩虫感染也是流行区人群缺铁性贫血及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最近估计 ,全球约有 13亿人群感染钩虫 ,其中 96 0 0万感染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 [1 ] 。解放以来 ,随着大规模开展防治工作 ,一些危害特别严重的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黑热病和丝虫病等已得到基本控制 ,但包括钩虫在内的肠道寄生虫感染仍广泛流行。据 1988~ 1992年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结果显示 ,全国约有 1.94亿人感染钩虫 ,平均感染率为 17.2 % [2 ] 。钩虫病…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了解和县杜姬庙村村民钩虫感染现状,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杜姬庙村22个村民组5~65岁常住人群为检测对象,同时用Kato-Katz法(一送三检)和钩蚴培养法开展钩虫感染情况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杜姬庙村村民钩虫总感染率为8.62%,感染度以轻度为主,其中Kato-Katz法检测钩虫的阳性检出率为7.19%,钩蚴培养法检测钩虫的阳性检出率为8.42%。 结论 钩虫病为杜姬庙村土源性线虫病防治的重点,40岁以上人群是重点人群。在防治调查工作中采用Kato-Katz法(一送三检)和钩蚴培养法2种病原学方法联合检测,能更全面地了解钩虫病疫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江苏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评估防治效果。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和要求进行。结果共查出9种寄生虫,人群土源性线虫感染率7.68%,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人群感染率为0.74%,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11.75%,囊尾蚴病血清学阳性率为0,人群弓形体血清学阳性率为7.19%。在162所县级以上医院调查,10年共有3 746例寄生虫病住院病例,其中85%是由蛔虫寄生引起。苏南地区主要以钩虫感染为主,苏中地区钩虫、蛲虫感染率较高,苏北地区蛔虫、蛲虫感染率较高。低年龄组和中老年农民是感染寄生虫的高危人群,苏北地区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结论与1990年寄生虫分布调查相比,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和各虫种感染率均大幅度下降,但土源性线虫病仍是江苏省目前流行的主要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17.
钩虫感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7-9月在淮阳县3个自然村采用加藤法观察人群钩虫感染率和感染程度,用贝氏分离法检查土壤中含钩虫卵数、钩虫幼虫数,用饱和硝酸甘油离心法检查蔬菜瓜类表面的钩虫卵数,以了解钩虫感染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结果共检查1421人,其感染率为54.6%,...  相似文献   

18.
钩虫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钩虫感染较为普遍。近年来,随着寄生虫感染免疫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钩虫等蠕虫感染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作用的“双向性”日益凸显:一方面诱导宿主产生杀伤感染蠕虫的免疫应答;另一方面也会引起宿主产生一系列有利于维持寄生虫寄生的免疫学改变,即通过多种复杂机制调控宿主免疫状态,导致感染宿主过敏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减少或症状减轻,这为此类疾病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对钩虫感染后宿主免疫应答,及其对过敏性哮喘、炎症性肠病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潜在治疗价值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并分析江苏省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在1990年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抽样点中,继续选择有代表性的13个县39个点,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方法和要求进行调查。结果人群总感染率为3.88%,较2002年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调查的7.31%下降了46.92%。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1.14%、1.06%和1.73%,其中轻度感染占91.75%,多重感染占9.40%。苏南地区钩虫感染者占78.06%,苏北地区蛔虫和鞭虫感染者占89.03%。12岁以下儿童蛲虫感染率为3.72%。结论江苏省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已降到较低水平,各地感染率的差异与防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卫生水平有关,苏北地区仍是全省防治工作重点,学龄前儿童和中老年务农者是高危人群。今后应根据不同地区的防治工作重点制定分类指导的防治对策和方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安徽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资料为基础,分析两种人体钩虫在我省分布,流行的特点。明确了我省是以十二指肠钩虫为主两种钩虫混合感染的流行区,全省钩虫的平均感染率为33.44%,性别分布男女间感染无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分布上随年龄增大感染率上升,且成年组感染率(37.75%)显著高于少年组(22.68%),P<0.01,显示生产劳动与钩虫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钩虫的地区分布特点,平原丘陵地区十二指肠钩虫感染率以及钩虫的总感染率高于山区,似与平原和山区的生产方式及农作物不同有关。我省钩虫感染在家庭内呈聚集性分布。此次调查所获结果为今后制定我省钩虫病防治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