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015年共4529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探讨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效果.结果 4529例患者中,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的人数有3974例,占总人数的比例为87.75%;联合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的人数有504例,占11.13%;不合理用药的人数有432例,占9.54%.结论 我院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不合理现象,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提高其使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我院急诊手外伤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急诊手外科614例围手术期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83.06%,存在药物选择不当(49.02%),预防给药时机不当(4.23%),用药疗程偏长(59.45%),无理论依据更换药品(0.49%)等方面问题。结论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象较为普遍,应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与医师的沟通,提高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方法 抽取658例外科手术病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658例外科手术病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9.09%,其中使用合理率为34.05%,术中追加抗菌药物率为45.45%.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术后3~7 d停药率为59.97%.结论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起点高、预防用药疗程长、联合用药等问题,需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  相似文献   

4.
杨成虎  范秀华 《西部医学》2012,24(11):2158-2160
目的调查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实施工作进程。方法抽取2011年5月~2012年4月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历216份,按照卫生部2004~2012年5月制定的有关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指标,综合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 3类切口包含21种手术,使用5类抗菌药物,其中头孢菌素类居多,使用二联抗菌药物的,以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居多;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3.06%,其中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8.81%;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为48.61%。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不合理问题,与卫生部规定指标差距较大。有待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的培训与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13年37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2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111例,使用率为29.84%;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选头孢菌素类及喹诺酮类。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情况,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6.
彭曦  智永刚  胡志林  张洁 《农垦医学》2006,28(6):455-458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评价其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3月经外科手术病历241例,填写调查表格,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标,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41例病例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占该类药物的53.5%,其中,药物选择不合理及围手术期术后用药时间不合理居多,分别占总比例的52.4%和51.4%。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有必要加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及用药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我院围手术期病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 对我院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外科围手术期患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480例病例中,无发生切口感染,全部为I期愈合.I类切口276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0.9%,联合用药率为20.3%.Ⅱ类切口204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联合用药率为73.0%.二者在选药评价、药动学指标、联合用药评价及药效学指标的评价均基本合理.结论 我院囤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应坚持严格执行规范的围手术期抗茵药物使用原则,以纠正个别不当之处如用药时机、选药品种、联合用药、疗程等,持续提高我院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水平. 者的预防性应用抗茵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调查的480例病例中,无发生切口感染,全部为I期愈合.I类切口276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0.9%,联合用药率为20.3%.Ⅱ类切口204例,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100%,联合用药率为73.0%.二者在选药评价、药动学指标、联合用药评价及药效学指标的评价均基本合理.结论 我院囤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应坚持严格执行 范的围手术期抗茵药物使用原则,以纠正个别不当之处如用药时机、选药品种、联合用药、疗程等,持续提高我院合理应用抗茵药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我院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现状,进一步推动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化. 方法 对210例Ⅰ类与Ⅱ类手术切口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208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术前30min、术前2h及术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者分别占6.73%,13.94%,79.33%.喹诺酮类药物使用率最高,其次是三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术后单用、二联、三联应用抗菌药物的比例分别为66.83%,25.48%,7.69%.I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5.56d,≤3d者39例(29.32%);Ⅱ类切口平均用药时间为7.15d,≤3d者19例(25.33%).结论 基层医院胃肠外科普遍采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但严格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应用者少,必须加强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4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0例Ⅰ类切口手术中,有359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8%,其中绝大部分(350例,97.5%)于术前0.5~2h给药;总的邓防用药时间≤24h有57例,占预防用药的15.9%,25~48h的有72例,占预防用药的20.1%,大于48h的有230例,占预防用药的64.0%.预防用药其6类,使用最多的为头孢菌素类(69.2%,主要为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其次是青霉素炎(12.5%);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该院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存在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对外科医生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调查和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回顾性调查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450例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得出结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选择不合理,围手术期用药时间、用药途径、用法不当,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时间持续过长等较为普遍,围手术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应适当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院 3 种清洁手术( 分别为疝气修补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2010年12月01至2011年3月20日20例3种清洁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 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20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100%;术前未用者 3例(占15%);术前应用≤2 h者为16例 (占80%),>2 h者1例 ( 占5 %) ;术中均未追加使用抗菌药物;术后抗菌药物使用率 100%,术后应用时间(t) ≤24h者 0例(占0%),24 h<t~<48者1例(占5%),术后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d为19例(占95%),其中累计应用抗菌药物时最长者达19d(住院期间用了12天,带药出院7天).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涉及5类,使用种类前3位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类、涉及药品11种,使用频次列前3位者分别为美洛西林钠、克林霉素、头孢呋辛钠/春拉霉素.平均住院药品费用841.17元、抗菌药物养总费用占总药品总费用的24.62%.结论我院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Ⅰ类清洁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探讨清洁切口围手术期不使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提取2011年1~3月病历,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提取2012年1~3月病历,对418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2012年较2011年下降了87.1% (P<0.0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P<0.01),但感染率未上升(P>0.05).结论:干预措施对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可行、有效的,部分清洁切口围手术期可不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我院住院手术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并分析其合理性,促进及为制订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方案、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住院手术病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即外科手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的情况(包括用药品种、用药频度、给药途径、用药时机、用药档次、用药时间、联用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住院手术病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为93.3%,联用率为77.1%,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不尽规范.结论:住院手术病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较高,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应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4.
唐剑萍  宋东升  吕和平 《四川医学》2012,33(6):1079-1082
目的了解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l月~2012年12月的Ⅰ类切口手术(乳腺、甲状腺手术、腹股沟疝气)患者病历373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373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9%,单用的比例为76.81%;使用最多的是第1、2代头孢菌素;术后用药3~7d的比例为33.78%。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存在应用抗菌药物指征、时机与持续时间、用法用量等问题上不合理现象,应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促进我院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姜彩娥 《中国医药导刊》2017,19(11):1181-1185
目的: 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对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两种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的效果。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66例(干预前)和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出院的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手术病历共350例(干预后),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参与钻颅血肿外引流术、骨折内固定物取出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干预前、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例分别为89.3%和32.3%(P<0.05),抗菌药物预防用药不超过24h的比例分别为14.4%、86.8%(P<0.05),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分别为10.7%、67.7%(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能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率,降低药品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提高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调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 10月619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其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9例手术患 者中有514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04%,且均为单一用药;预防用药占比前两位的品种为头抱替哇钠 (49.42%)、头抱哇林钠(33. 27%);311例患者在术前0.5?lh给予抗菌药物,占60. 51 %;337例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 48h,占65.56%;不合理用药中,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占比最高,为52.72%。结论 我院骨科I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 抗菌药物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当、品种选择及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不合理之处,应采取措施加强抗菌 药物管理工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现状。方法:制定《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用药评价意见表》,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323份病历合理性逐份进行评价。结果:(1)缺陷情况统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完全符合要求仅38例(11.76%);不符合要求的病例中出现的缺陷频次总计为573次。(2)预防用药:出现无需预防用药190频次(58.82%)。(3)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缺陷频次为172次(53.25%)。(4)药物选择起点高,直接使用二、三代头孢菌素148例(45.82%),单次剂量超过治疗剂量范围高限49例。结论:手术科室应规范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方法抽取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180份,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等相关规定,对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52例,使用率为28.89%。2种抗生素联用6例,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病历数11.54%;术前0.5 h~2 h内预防用抗生素43例,占82.69%;总用药时间超过48 h 21例,占40.38%。结论我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应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和合理用药的行政管理,规范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对西宁地区某医院2007年3月861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861例患者在1 100次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为: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间不当,单次剂量过大,选药不正确,每日给药次数过少. 结论: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尚有差距,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关系.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2281例患儿,比较手术前后腋下体温变化及手术部位感染情况.结果 术后患儿体温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为100.00%,手术部位感染率为0.00%.结论 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会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率增加;小儿腹股沟疝修补术围手术期可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