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CD<,105>和缺氧诱导因子-la (HIF-la)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CD<,105>标记的MVD密度及HIF-la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生物学意义和作用.方法 收集2005-2010年的侵袭性垂体瘤手术标本25例,非侵袭性垂体瘤15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105>及HIF-la的表达,并对CD<,105>标记的MVD进行计数,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垂体瘤标本均有CD<,105>表达,40例标本CD<,105>MVD均值为(16.2±6.1),侵袭性组为(21.8±2.8),非侵袭性组为(10.6±2.2);HIF-la表达情况:侵袭性组为14例阳性,11例阴性;非侵袭性组为3例阳性,12例阴性.经统计学分析侵袭性与非侵袭性垂体瘤中CD<,105>和HIF-la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5).结论 侵袭性垂体瘤中CD<,105>和HIF-la的表达明显增高,CD<,105>和HIF-la参与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生、发展.CD<,105>和HIF-la可以作为预测垂体瘤侵袭性的免疫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PTEN蛋白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垂体瘤中抑癌基因pten编码产物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36例垂体肿瘤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6例正常脑组织PTEN表达全部阳性,强阳性率为83.3%(5/6);28例非侵袭垂体瘤中PTEN的阳性表达率为78.5%(22/28),强阳性率为35.7%(10/28),阳性信号存在于胞质中,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8例侵袭性垂体瘤(包括1例垂体癌)中PTEN无强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5.0%(2/8),与正常对照组及非侵袭性垂体瘤比较皆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基因的失活现象,它的阳性表达与垂体瘤的侵袭性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2 ,MMP 2 )的表达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相关性研究 .以寻找垂体腺瘤侵袭性可能的发病机制 .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 54例垂体瘤患者的组织标本进行研究 .并对其中 1 6例患者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的方法对MMP 2mRNA的表达进行研究 .免疫组化结果用半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54例垂体瘤患者中 ,1 2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 ,4 2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免疫组化显示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MMP 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分别为 3 9± 1 6 ,2 3± 1 4 ,P <0 0 0 1 ) .大型垂体腺瘤和微垂体腺瘤 ,以及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垂体腺瘤的MMP 2的表达则无明显差别 .MMP 2的表达与Ki 6 7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 (r=- 0 0 5;P >0 0 5) .侵袭性垂体腺瘤MMP 2mRNA的表达 ,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P <0 0 5) .结论 MMP 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但与肿瘤的大小及分泌功能无明显关系 .MMP 2可以作为肿瘤侵袭性一项有效的指标 .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恶性侵袭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用50例垂体腺瘤标本,根据影像学表现分为局限性垂体腺瘤(n=22)和侵袭性垂体腺瘤(n=28),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测定标本中PTTG、VEGF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两者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侵袭组垂体腺瘤标本中PTTG、VEGF表达水平比局限组显著增高(P<0.05)。在侵袭组垂体瘤中,PTTG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62,P<0.01),提示两指标的高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呈正相关。结论垂体腺瘤中PTTG、VEGF表达水平与其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LGF)及其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与垂体腺瘤侵袭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7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LGF和VEGFR-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PLGF和VEGFR-1 mRNA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LGF和VEGFR-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57例垂体瘤患者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7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LGF和VEGFR-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结论: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LGF和VEGFR-1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二者可能参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整合素β1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整合素β1(integrinβ1,INTβ1)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性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新鲜垂体瘤标本12例,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利用Boyden小室侵袭模型,分别加入INTβ1抗体以抑制INTβ1活性,观察干预后垂体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干预后INTβ1和INTβ1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加入INTβ1抗体后,INTβ1和INTβ1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伴随细胞侵袭率的显著下降(P<0.05)。结论INTβ1与肿瘤细胞的侵袭行为密切相关,抑制其表达,有助于阻止垂体瘤细胞的侵袭性生长。  相似文献   

7.
Fascin和MVD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Fascin及MVD在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4例侵袭性和21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中Fascin蛋白表达水平,计数CD34标记的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统计学分析两组之间Fasicn蛋白的表达、MVD计数的差异,以及侵袭性垂体腺瘤中Fascin的表达与MVD计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组Fascin蛋白表达及MVD计数均较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增高。侵袭组中Fascin蛋白表达与MVD计数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Fascin的高表达以及血管生成密切相关.二者可作为判断垂体瘤侵袭性及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脑膜瘤组织芯片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其在脑膜瘤恶变、侵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脑膜瘤蜡块标本84例,以17例正常人硬脑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技术检测PTTG在不同病理级别和不同侵袭性脑膜瘤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硬脑膜组织中未见PTTG的表达,84例脑膜瘤中PTTG的阳性表达率为86.90%。良性及非良性脑膜瘤和侵袭性及非侵袭性脑膜瘤组间的PTTG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染色阳性系数≥4分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TG在大多数的脑膜瘤中有表达,恶性、侵袭性脑膜瘤中表达显著,提示其在人脑膜瘤发生、恶变、侵袭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肿瘤抑制基因-1(Kai-1)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垂体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4月—2021年6月该院收治垂体腺瘤患者122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其他脑部手术切除的垂体组织104例为对照组,对比不同组织中、不复发情况IGFBP-3、Kai-1及bFGF表达情况,分析IGFBP-3、Kai-1及bFGF表达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中IGFBP-3、Kai-1及bFGF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病理类型的垂体瘤患者IGFBP-3、Kai-1及bFGF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侵袭性垂体瘤IGFBP-3、Kai-1及bFGF阳性表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P<0.05)。经整理随访资料,122例患者未复发65例,复发57例,复发者IGFBP-3、Kai-1及bFGF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未复发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BP-3、Kai-1及bFGF表达可能参与垂体瘤疾病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10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VEGF和CD105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手术切除的70例卵巢癌进行染色和血管标记,并取20例正常卵巢组织对照,测定VEGF的表达及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CD105-MVD)。结果:VEGF及CD10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P<0.001),VEGF的阳性表达及CD105-MVD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是否伴淋巴结转移及有相关性(P<0.001),与年龄无相关性(P>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与CD105-MVD呈显著正相关(r2=0.612,P<0.001)。结论:研究表明上皮性卵巢癌中VEGF和CD105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卵巢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重要指标,并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泌乳素(PRL)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和抑癌基因PTEN在泌乳素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52例泌乳素腺瘤分为侵袭组24例和非侵袭组28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和PTEN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腺瘤组织中PTTG-mRNA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检测腺瘤组织中PTTG蛋白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PTTG蛋白在侵袭组中有23例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IOD)为9874.24±2143.56,平均吸光度为28.13±4.31,显著高于非侵袭组;RT-PCR检测显示,48例腺瘤标本有PTTG-mRNA特异扩增条带,但侵袭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TEN蛋白在非侵袭组中有8例阳性表达,IOD为6489.12±1523.45,与侵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因PTTG与PTEN表达与肿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对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临床判定肿瘤侵袭生长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2.
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9例垂体肿瘤与4例正常脑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蛋白在4例正常脑组织中全部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PTEN蛋白表达高于侵袭性垂体腺瘤,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不同功能类型的垂体腺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PTEN蛋白表达在无囊变、卒中垂体腺瘤组中高于有囊变、卒中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垂体瘤的发生发展中存在PTEN基因失活现象,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PTTG、bFGF和P53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对垂体腺瘤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P53蛋白及mRNA表达的检测和相关性比较,探讨PTTG、bFGF和P53的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63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按侵袭性垂体腺瘤综合判定方法分为侵袭组和非侵袭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TTG、bFGF和P53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PTTG、bFGF和P53 mRNA 的表达,分析侵袭组和非侵袭组PTTG、bFGF和P53表达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63例垂体瘤患者中,34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29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的PTTG、bFGF和P53蛋白和mRNA表达均较非侵袭性腺瘤组增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腺瘤组中PTTG与bFGF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81,P《0.01); bFGF与P5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P《0.01); PTTG与P5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9, P《0.01).结论 垂体腺瘤的侵袭性与PTTG、bFGF和P53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密切相关,三者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的高表达常同时存在;PTTG、bFGF和P53三者相互协同作用促进细胞增殖、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导致垂体腺瘤侵袭性增强;三者可以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肥胖介导的趋化因子CCL17对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s, PAs)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情况,分析巨噬细胞浸润与CCL17表达的相关性。通过免疫荧光和qPCR定量检测侵袭性(32例)和非侵袭性(32例)PAs样本中CCL17的表达水平,评估分析CCL17表达对垂体瘤侵袭进展和不良预后的临床意义。结果 侵袭性PAs中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P<005)。免疫荧光和qPCR显示,CCL17的表达在侵袭性垂体瘤中显著增高(P<005),并且与巨噬细胞浸润(r=0307 6,P<005)和肿瘤大小(r=0356 7,P<005)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在CCL17重组蛋白作用下,垂体腺瘤细胞在48和72 h增殖显著增加(P<005),且在72 h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根据临床资料的单因素分析,高表达CCL17的患者呈现肿瘤体积更大(P=0023),侵袭性更强(P=0024),术后复发的易感程度也越高(P=0031);CCL17的表达与患者BMI呈正相关性(P=0003)。结论 肥胖介导的趋化因子CCL17高表达可能与PA的侵袭进展及患者肿瘤复发密切相关,检测CCL17对PA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 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MMP-2、TIMP-2和CD147 mR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RT-PCR法对60例垂体腺瘤中MMP-2、TIMP-2和CD147的mRNA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影像学证实,60例垂体瘤中,30例为侵袭性垂体腺瘤,30例为非侵袭性垂体腺瘤.RT-PCR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及CD147 mRNA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P<0.01);TIMP-2mRNA表达显著低于非侵袭性腺瘤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MMP-2与CD147 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r=0.69,P<0.05).侵袭性腺瘤组中MMP-2与TIMP-2 mRNA表达水平成负相关(r=-0.68,P<0.05).结论 MMP-2、CD147 mRNA高表达,及TIMP-2 mRNA低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2、TIMP-2、CD147可以作为判定垂体腺瘤侵袭性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在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收集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垂体大腺瘤40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泌乳素腺瘤1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垂体大腺瘤中PTTG表达。结合影像资料,分析PTTG的表达与大腺瘤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40例垂体大腺瘤中均发现PTTG的表达升高,PTTG在侵袭性垂体大腺瘤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非侵袭性垂体大腺瘤(P<0.01)。结论PTTG的表达与垂体大腺瘤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其表达程度可用作垂体大腺瘤预后的评估指标,为大腺瘤术后复发以及相应的辅助治疗提供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及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蛋白与垂体腺瘤侵袭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60例垂体腺瘤手术标本分为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MP-1、PTTG和Cyclin D1蛋白在2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2组垂体腺瘤标本MMP-1、PTTG和Cyclin D1蛋白均有阳性表达,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呈低表达,侵袭性垂体腺瘤均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MP-1、PTTG和Cyclin D1均可作为垂体腺瘤侵袭性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9.
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表达与腺瘤侵袭性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近年我科经手术切除的44例垂体腺瘤标本及6例正常垂体组织,均经10%的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联合运用Knosp影像学标准及任祖渊标准,参考术中情况,将肿瘤标本分为侵袭组与非侵袭组;运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50例标本中PTTG蛋白表达情况;分析PTTG表达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内在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PTTG蛋白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中显著高表达,在非侵袭性腺瘤组中有一定表达,在正常垂体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 原癌基因PTTG表达水平和垂体腺瘤侵袭性密切相关,可作为腺瘤侵袭性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 mRNA结合蛋白-3(IMP3)及缺氧诱导因子-1a(HIF-l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5份胃癌及癌旁正常黏膜IMP3与HIF-1a表达。结果 HIF-la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均有关(<0.01),与年龄及分化程度均无关(均>0.05)。IMP3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比癌旁正常黏膜明显要高(<0.01)。IMP3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0.05),而与分化程度、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HIF-la与IMP呈正相关(=0.926,<0.01)。结论 HIF-1a与IMP3的阳性表达可作为预测胃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HIF-1a与IMP3在胃癌中高表达并有相关作用,共同表达预示胃癌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