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20例心包积液病人均应用Seldinger法从心尖区穿刺,将中心静脉导管置入心包腔引流.结果 20例均穿刺成功,引流时间3天~30天,平均6.5天,引流积液量350ml~4000ml,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可用于治疗心包积液.可避免损伤心肌,引流彻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应用,达到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的目的。方法对45例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定向并测定进针深度后,以Seldinger法进行心包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连接无菌引流袋持续引流,必要时进行冲洗并注入相应的药物,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结果 45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5~15 d,引流量500~1500 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心包压塞症状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技术治疗心包积液安全、有效,由于该方法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成功率高,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Seldinger技术指导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18例,在床边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并内置深静脉留置导管进行心包腔内持续或间断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1次穿刺并留置导管引流成功.未出现因继发感染、出血、血气胸、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穿破及与心包穿刺置管导致的死亡。留置时间7~21d,平均(9.4±3.7)d;引流量为180~450ml,平均(190±50)ml。结论采用Seldinger技术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心包积液,方法简单,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可替代传统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统计穿刺情况、疗效、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及引流量。结果 31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6例左侧胸壁进针,25例剑突下进针;无严重并发症,1例肺癌所致的心包积液患者第2天引流管堵塞,肝素水冲注后再通,引流液300 mL左右后心包填塞症状得到缓解;留置导管时间5~14 d,平均(8.31±1.42)d;总引流量500~1 500 mL,平均(978.16±72.64)mL;治愈26例,治愈率为83.87%,显效5例,显效率为16.1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心静脉导管心包腔置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等优势,可替代传统心包穿刺抽液,作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太和县人民医院2002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7例心包积液患者,其中36例中等量和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国产规格为5Fr216cm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患者经CT或超声诊断和定位后,在病房床边心电监护下,患者取半卧位,选择剑突下或胸骨旁或心尖部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心包,置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导管行心包持续引流及通过置入导管于心包腔内引流或给药或冲洗。结果 36例患者均于病房床边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d(5~16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经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后再通。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是安全、简捷、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心包积液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3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大量心包积液的方法。方法患者取平卧或半卧位。超声定位,确定进针点和方向,用中心静脉导管在左心前区第5肋间心脏浊音界内2~4cm穿刺。置管深度6~12cm。结果32例均1次穿刺成功,无并发症。置管放液后症状很快缓解,除6例晚期肿瘤患者带管自动出院外,其他置管时间5~47d,平均14d,单例累积引流总量最少1260ml,最多14100ml,平均2760ml。4例肿瘤性心包积液患者通过全身化疗和心包腔内注射化疗药物的治疗,3例积液消失,1例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7例结核性心包积液惠者引流加全身抗痨及激素治疗。积液消失。3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迟发型心包积液患者和2例原因不明者,均经引流抗菌消炎后积液消失。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大量心包积液是一项集急救、诊断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治疗方法。具有方便、安全、有效、畅通、利于给药和导管可留置时间长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心尖区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心包积液的应用。方法:应用16号穿刺针对46例心包积液进行心尖区穿刺置管引流。结果:44例心包积液病人有效置管成功,成功率95.7%,心包填塞症状迅速缓解。结论:经心尖区穿刺置管引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宝琴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2):993-993,1002
回顾性分析3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的心包积液患者临床资料,总结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穿刺引流术中的应用及护理经验。认为心包积液患者行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具有组织损伤小、引流彻底及疗效好的特点。引流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及引流导管的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 方法 对26例中大量的心包积液患者术前经二维超声心动图定位,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观察疗效、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结果 26例病例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导管留置时间2~5 d,引流液量300~3 800 ml,心包积液引流彻底,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该方法简单、安全、可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微创置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n=46)和心包积液(n=13)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n=29)和常规穿刺组(n=30),同时于胸腔或心包腔内注入顺铂(45 mg和10 mg/m2). 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86.4% vs 54.2%, P<0.05);对于心包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与常规穿刺组相差不显著(71.4% vs 50.0%, P>0.05). 但所有病例中微创置管组均较常规穿刺组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低,也能较好改善生活质量(86.2% vs 53.3%, P<0.05). 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较好等优点,且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心包积液穿刺引流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通过对14例心包积液患者完善好术前准备;穿刺成功后用“猪尾巴”导丝将导管引入并留置引流及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全组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引流管通畅无脱出,经1-14d的置管引流与灌注治疗,患者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心包穿刺引流并留置,操作安全,成功率高,可一次性引流完心包积液和进行必要的药物灌注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开展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心包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中到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心包穿刺留置中心静脉管引流。结果36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留置时间平均8d,均无组织脏器损伤及感染。结论经皮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具有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并发症少、费用低,故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Seldinger法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B超引导下,45例心包积液患者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45例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穿刺引流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方法、优点及护理。方法18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床旁超声定位下,采用Seld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接负压瓶引流心包积液。结果18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穿刺时间1min~5min。引流管留置时间1d~40d,平均22d。对于结核性或肿瘤性心包积液由导管向心包内注药,效果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心包内接负压瓶引流注药治疗心包积液患者,正确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做好穿刺部位和导管护理,可保证引流通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并心包腔内药物注射在治疗结核性心包炎及恶性肿瘤伴有大量心包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6例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在B超定位引导下行心包穿刺并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及心包腔内注射异烟肼和地塞米松(结核性),顺铂(肿瘤性)治疗。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引流心包积液安全可行。操作简便,置管可靠,可迅速消除心包填塞症状,能及时彻底引流心包积液,疗效明显,无不良反应及损伤,降低了缩窄性心包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的价值。方法32例患者采用30(°)~45(°)半卧位,在超声心动图定位指导下,按Seldinger方法,经剑突旁途径穿刺心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连接引流袋引流心包积液。结果32例都能一次穿刺置管成功,无气胸、出血和心脏误伤等严重并发症。引流1h左右临床症状都明显缓解,心功能改善。置管引流时间3~58d,平均12.3±5.8d。其间有17例经多次心包引流液的病理检查而获病因确诊。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术治疗心包积液可达到一次置管而集急救、诊断、治疗于一体的目的,且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导管可较长时间保留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4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远明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523-3523
目的探索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心包引流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对42例心包积液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间断抽液,B超复查积液消失后拔管。结果42例心包穿刺成功率100%,临床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及管道堵塞。结论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心包引流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宣玲  黄宇理  卢冬雨  徐玮  王本芳  阮吟 《实用全科医学》2011,(10):1521-1521,1580
目的观察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6例心包积液患者二维B超定位后均采用Seld inger导管法经皮穿刺,心包腔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间断抽吸心包积液、注射治疗药物,观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同时采用多种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结果 30例采用剑突下置管,6例采用心尖部置管,所有患者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置管进入心包的深度为10~15 cm,留置导管时间7~14 d,穿刺抽液减压后,患者胸闷、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提高,1例在置管后抽出100 m l液体时出现头晕出汗,停止抽液后症状缓解;1例出现穿刺孔渗液,随进一步抽吸而消失。均未出现心室扩张和急性肺水肿、气胸、心肌或冠状血管损伤、恶性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积液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方法简便,创伤小,费用低,值得临床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治疗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方法:用改良的Seldinger法经皮穿刺将中心静脉留置管置入心包腔或胸膜腔内并保留导管进行抽液、引流和注射药物。结果:52例均一次置管引流成功,每例抽液或引流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800~12800ml,留置导管时间3~32天,无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治疗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的优点在于:创伤、痛苦小、简便、用途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3例恶性心包积液的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心包穿刺留置引流心包积液,待充分引流后注入顺铂。结果:所有患者一次穿刺置管引流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6.95%。23例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53 d(35~731 d)。结论:心包腔内置管引流并注入顺铂治疗恶性心包积液安全有效,能够改善预后,延长生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