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18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对18例(22髋)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了2~9年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X线随访根据Gruen等和DeeleandCharnley分区法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结果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的平均35.6。提高到术后的平均185。。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2分提高到术后的83分,手术优良率为81.8%,其中优11髋,良7髋,中4髋。X线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异位骨化发生率为13.6%(3/22髋)。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以明显缓解髋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关节受累强直时实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9例强直性脊柱炎双髋受累患者全部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使用骨水泥型假体,7例使用生物型假体)。术后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6~26个月(平均18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术后临床评定,X线检查观察假体有无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结果术后髋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屈曲畸形基本矫正。根据术后X线评定均未出现假体脱位、松动、折断。最近一次Harris评分59~90分(平均76.4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受累强直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中期随访结果。方法: 对12例21髋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双髋关节骨性强直前外侧入路THA术后患者进行了28~143个月,平均62个月的随访。临床随访根据Harris的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对假体是否松动、脱位及异位骨化等的X线评定分析。结果:Harris的评分术前(8~54)平均31分,术后(64~94)平均82分。髋关节屈曲畸形由术前平均30.14°矫正到术后平均6.2°。患者髋关节屈伸、收展、内旋外旋总活动度由术前平均27°提高到术后平均152°。结论:前外侧入路THA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5例(8髋)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髋关节外侧切口暴露髋关节,生物型假体固定;采用Harris评分,影像学评定术前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年,无血管、神经损伤,无切口感染,假体无脱位、松动,髋关节屈曲畸形矫正,8个髋关节总活动度(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6个方向活动总和)由术前平均57°增加为术后平均172°;术后髋痛消失,膝痛、腰骶痛明显改善,步态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33.6分提高到术后平均86.8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作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畸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临床效果。方法 自1984年1月~2006年4月,56例58髋行髋关节翻修术,野22例,女34例,年龄36~73岁,平均63岁。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8例,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9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初次行股骨头置换术9例,其中骨水泥型2例,生物型固定7例:全髋关节置换47例49髋。其中骨水泥30髋,生物型固定19髋。术后早期脱位2例,16髋因髋关节严重疼痛.45例47髋因无菌性松动行全关节翻修术,翻修手术中28髋行髋臼植骨,其中自体碎骨屑植骨17例18髋。自体碎骨屑加异体大块植骨10例。结果 资料完整48例50髋获得随访,最长20年,最短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经随访,患者髋关节基本无疼痛,X线片显示髋臼和股骨柄假体位置满意,无松动和感染征象,髋臼植骨愈合良好,4例股骨柄假体正位X线片仅1区出现约1mm宽的透亮带.临床检查无松动迹象。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41.3分(10~70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04分(55~97分)。结论 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病例经随访,临床达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行非骨水泥型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手术策略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2011年8月-2012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门诊收治入院的41例(82髋)临床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并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资料,平均随访时间24.6(21 ~ 3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关节疼痛、关节畸形、活动度及关节功能改善状况,依据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术后功能状况.结果 术后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术前平均72.4°(64.8°~ 81.5°),术后平均20.7°(8.6°~36.4°)(P<0.01);总活动度术前平均2.7°(0°~5.8°),术后平均84.5°(78.7°~104.5°)(P<0.01);Harris评分术前平均25.7分,术后平均78.1分(P<0.01).末次随访(2014年4月18日)拍摄X线片,未见假体周围透亮区及关节脱位.结论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减轻疼痛并重建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耿同宇 《中原医刊》2009,(24):35-36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6例(29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3~36个月,依Harris系统评分,依分区法进行股骨柄和臼杯x线分析。结果术后患者髋关节疼痛消失,屈曲挛缩畸形基本矫正,患者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松动,未出现异位骨化,无切口及关节内感染。髋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改善,屈伸平均60°-125°,外展内旋10°-50°,内外旋20°-45°,Harris评分术前13.5—59.6分,平均34.5分;术后62~94分,平均86.2分,生活均可基本自理。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能较好减轻AS患者髋关节疼痛,矫正畸形,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为治疗AS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工作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2013年 3月~2016年4月对75例(92髋)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骨性强直患者行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12~24月的随访,通过 对手术前后患髋VAS疼痛评分、关节总活动度、整体功能改善情况、就业情况进行比较,根据Harris评分系统、BAFSI、BASDAI 评分进行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的关节总活动度、临床症状以及髋关节功能均得到极大改善。VAS疼痛评分由术 前(6.51±1.32)分降至(2.47±0.38)分,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22.51±3.32)分,增加至术后2周(89.17±2.52)分,髋关节总活动 度由术前0°提高到末次随访时(171.50±30.30)°,BAFSI评分由术前(6.21±2.6)末次随访时(2.31±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优42髋,良38髋,可12髋,优良率达87%。术后6个月和12个月,75例患者中,6例和32例恢复正常工作。所有病 例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X-ray未见感染、脱位,其中1例术后4个月因术髋疼痛拍片见假体松动,5例发生异位骨化。其中 BrookerⅠ级3例,Ⅱ级2例,未见Ⅲ、Ⅳ级异位骨化。结论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伴髋骨性强直的有 效手段。关节置换术后可帮助患者早期恢复工作,提高生活及工作质量,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曲小雨 《当代医学》2011,17(15):83-83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强直的手术方法及术后疗效。方法 18例(25侧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髋关节纤维性或骨性强直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所有病人术前术后根据Harris评分系统行临床效果评定,优14髋,良7髋,中4髋,优良率81.8%。结论髋关节置换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骨性强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全髋关节置换后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李皓 《中外医疗》2012,31(12):84-8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同时分析并发症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我院骨病科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性髋关节强直患者42例(67个髋关节),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分析髋关节术前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及Harris评分;综合分析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结果 随访时间6个月~6年,平均3.4年.术后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屈曲畸形程度、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比较术前、术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股骨上端纵行骨折1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髋臼假体松动2例,股骨假体下沉6例.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全髋关节置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是治疗晚期髋关节强直性脊柱炎晚期改变有效方法,同时要注意由于患者本身体质因素,并发症比较多,术后合理的治疗措施也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杨卫民 《基层医学论坛》2013,(32):4287-4288
目的提高数字x线(DR)对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诊断水平。方法12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患者均行DR检查,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双侧髋关节受累8例,单侧受累4例;表现髋关节间隙变窄8例,消失2例,骨赘形成9例,髋臼或股骨头囊变2例,骨质疏松4例。结论DR.平片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的基本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Sulphasalazine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effective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 peripheral arthritis, but its efficacy in spondylitis is unknown. Thus 60 patients with active ankylosing spondylitis without peripheral arthritis o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one of two therapeutic groups. One group received 2 g sulphasalazine daily for six months and the other a placebo. Thirteen patients (six given placebo and seven given sulphasalazine) dropped out of the trial and were considered to be treatment failures. After six months' follow up efficacy was rated as good or very good by 15 of the 30 patients given sulphasalazine and by only six of the 30 given placebo (p less than 0.02). Furthermore, in the patients given sulphasalazine the daily consumption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functional index, and plasma IgG concentrations had fallen significantly.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sulphasalazine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spondylitis in ankylosing spondylitis.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6月~2008年10月采用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34例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术前、术后均行胸腰椎X线检查,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骶骨水平角,评定植骨愈合情况、临床疗效、内固定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X线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最终随访时植骨愈合满意.3例患者术中硬膜破裂,术后1例发生麻痹性肠梗阻,2例发生下肢疼痛、肌力减弱,均恢复.术前腰椎前凸角与术后相比,平均矫正角度为34.5°,有显著性差异(P<0.05),骶骨水平角的改变与此类似.胸椎后凸角术前、术后改变不明显.患者身高较术前平均增加5.2cm.术后患者腰背症状消失或大部分缓解,均能平视行走及水平仰卧睡眠.结论:单节段"蛋壳"椎体截骨技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相对安全,矫形效果及临床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在强直性脊柱炎诊断及炎症活动期、稳定期的区分中的作用。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28例,分别给予常规与改良骶髂关节MR检查,比较常规与改良MR对骨质异常、强直性脊柱炎病变程度以及炎症活动期与稳定期的检出率。结果改良MR诊断的关节面侵蚀、关节软骨肿胀和关节面骨质囊变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RAS分级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97,P=0.046);常规MR敏感度为55%,特异度100%,改良MR敏感度100%,特异度94%,改良MR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常规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骶髂关节MR扫描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能力,有利于区分炎症活动期、稳定期,值得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骶髂关节评分评估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将56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28例,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研究组以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MRI检查,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与加拿大脊柱关节炎研究协会MRI骶髂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结果,分析MRI骶髂关节评分评估疗效的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评价[BASDAI、Bath AS功能指数(BASFI)、BASFI评分、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指标水平及MRI SPARCC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RI SPARCC评分评价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AS 40标准疗效达标的曲线下面积为0.782(CI95%=0.591~0.976,P<0.05),评估敏感度84.61%,特异性75.00%。结论五藤治尪汤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以MIR骶髂关节评分评估该方案疗效具有较高评估效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独服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组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3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其总有效率为92.0%,且治疗过程中仅有2例不良反应。结论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注射液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起效快,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析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CT、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入选该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病人50例,分别进行MRI、CT、X线检查,比较3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性. 结果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 MRI 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94.0%显著高于 X 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2,P<0.01),CT检查诊断准确率92.0%显著高于X线检查的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47,P1<0.01);CT检查与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5,P3=0.70);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检查囊性变或侵蚀、骨质硬化、毛刺感、欠光滑等影像特征显著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MRI特征主要为关节韧带、软骨与滑骨的强化,骨髓水肿,关节软骨破坏. 结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进行MRI检查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技术和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对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2015年3月11日至2016年6月21日,共100例患者116髋(双侧髋关节16例)进行了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体重指数 24.69 kg/m2。术前诊断包括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髋关节陈旧感染、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空心钉术后股骨头坏死等,其中7例髋关节既往有手术史,3例为股骨头坏死既往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植骨,2例为髋臼发育不良采用Smith-Peterson入路进行髋臼加盖术,2例为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内固定残留)。所有髋关节假体均为非骨水泥型,其中67例股骨柄为Triloc(美国强生公司),45例Corail(美国强生公司),2例Accolade(美国史赛克医疗器械公司),1例Synergy(美国施乐辉公司),1例Polarstem(美国施乐辉公司)。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8.5个月,切口瘢痕长度平均10 c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93.62。95%患者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别在3 mm以内。术后平均外展角为38.7°,94.8%髋关节外展角在30°~50°,平均前倾角为14.3°,94.2%髋关节前倾角在5°~25°。共有15例(12.9%)发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2例股骨穿孔(由原计划的Triloc柄改为Corail柄处理),3例股骨矩劈裂(采用钢丝环扎固定),4例大转子骨折(2例采用钢丝张力带固定,2例未移位骨折未处理),1例深部感染(清创处理并保留了假体),1例浅表软组织感染(清创处理),1例血肿和3例伤口愈合不良(清创处理),所有并发症病例至随访时均已痊愈。未见术后脱位和严重血管神经损伤病例,35例(30.2%)髋关节术后出现股外侧皮神经麻痹症状。结论: 直接前入路髋关节置换能够更准确地控制髋臼假体安放角度和双下肢肢体长度,降低术后脱位风险,有利于术后早期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髋臼周围骨量储备或缺损的处理经验及选取生物型大直径多固定孔臼杯应用。方法选取辽宁本溪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5月-2012年4月期间髋关节翻修术中存在不同程度髋臼骨缺损共32例(34髋),骨缺损类型为Paprosky Ⅱ、Ⅲ型。我们采用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修复骨缺损,恢复髋臼旋转中心。结果平均随访3.2(2.5~3.67)年,Harris评分18髋〉90分,13髋为80~89分,2髋为70~79分,1髋〈70分,优良率达88.6%。结论大直径多孔臼杯结合植骨处理髋关节翻修术中严重髋臼骨缺损,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护理策略。方法:对22例强直性脊柱炎应用益赛普治疗,分别在0、6、12周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探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患者治疗后BAS—DAI、脊柱痛、胸廓扩张度、Schober、脊柱侧弯、踝间距及CRP、ESR等指标在第6、12周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2例患者12周内共注射益赛普针396次,6例发生不良反应,其中,5例注射部位局部皮肤出现红肿和硬结伴发痒,1例发热。经早期护理措施干预后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论:益赛普治疗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显著,能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应用益赛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注射部位皮肤反应较常见,在适当的护理干预下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不良反应带来的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