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神经元轴突与施旺细胞(Schwann cells,SC)的相互接触和信号交流,在周围神经发育早期及其损伤后的修复、再生过程中,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发育早期,神经元轴突对SC的增殖、迁移、分化和髓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神经损伤后,沃勒变性使轴突与远侧SC失去接触,SC基因及表型发生改变,细胞增殖,促进轴突再生;当再生轴突与失神经SC形成接触则触动其第二次增殖。研究显示,神经元轴突通过Neuregulin 1(NRG1)及其erb B受体介导,提高SC的增殖活力,应用外源性NRG1能够挽救轴突损伤后的SC凋亡,使SC增殖、迁移,促进轴突再生。本文就NRG1对SCs增殖、分化、迁移、髓鞘化和损伤后的逆分化、再髓鞘化调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周围神经损伤后,其近、远端神经纤维将发生瓦勒氏变性(Wallerian degeneration)。许旺细胞(Schwann Cell)起源于神经嵴细胞,是周围神经的种子细胞。目前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主要围绕神经内部结构重建,促进神经纤维再生进行。通过特异性标记物标记、识别移植的许旺细胞,对神经移植效果的评价至关重要。本文就许旺细胞比较常见的特异性标记物进行综述,以期为许旺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及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朱悦  王锋 《中华骨科杂志》2004,24(2):122-124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造成瘫痪的主要病因,其治疗关键是促进受损脊髓神经轴突的再生。因此,当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移植,实验研究多集中在胚胎细胞、周围神经、多能干细胞、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少突胶质细胞和嗅神经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OEC)等。OEC是一种神经胶质细胞,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尤其是在治疗神经系统损伤方面,近年来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周围神经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疾病。周围神经损伤后,远端轴突髓鞘会发生Waller变性,但大部分雪旺细胞仍存活于神经纤维基底膜内,增殖形成Bungner带,并与巨噬细胞共同吞噬变性碎片,同时神经远端的雪旺细胞和神经近端损伤处的雪旺细胞分泌多种因子:①神经营养因子(neurontrophic factors,  相似文献   

5.
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轴突髓鞘化是神经再生过程的重要环节。该文从沃勒变性以及细胞外基质、细胞粘附分子、神经调节素等分子生物学角度阐述轴突和髓鞘的内在联系、髓鞘形成的调节等周围神经再生方面的研究进展。对这个重要环节的认识,有助于深入认识神经再生过程,指导髓鞘病变相关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细胞自噬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广泛查阅近5年与细胞自噬在周围神经损伤及再生方面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总结与讨论。结果通过对小鼠进行药物干预及基因敲除等方法调节其自噬功能后证实,雪旺细胞自噬主要通过JNK/c-Jun通路影响后续的髓鞘崩解、炎性细胞浸润及轴突再生等一系列过程,通过调节雪旺细胞自噬可以改变周围神经损伤后瓦勒变性的发生、发展,维持周围神经结构的完整性,但其对后续轴突再生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结论细胞自噬过程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化研究其机制及作用,可为周围神经损伤后治疗方法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转基因角度探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方法 成年Wister大鼠 4 8只 ,平均分为 3组。切断大鼠坐骨神经并形成 10mm长缺损 ,用硅胶管桥接两侧断端 ,管腔内植入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glialcell 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修饰的雪旺氏细胞 (schwanncells,SCs) ,正常SCs修复组和单纯硅胶管修复组作为对照 ,分别于术后 4、8、12和 16周对各组动物进行大体观察 ,肌电图测量 ,组织学切片观察 ,再生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 ,GDNF免疫组化检测 ,组织学切片 ,观察和图像分析。结果 GDNF SCs组动物的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密度、神经组织面积、髓鞘厚度均显著优于SCs组和硅胶管组。结论 将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氏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使局部释放的GDNF维持神经元存活 ,加快轴突再生速度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此方法为将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8.
延迟植入嗅神经鞘细胞对成鼠胸髓损伤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嗅神经鞘细胞 (OECs)对成鼠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作用。方法 :将分离、培养的SD大鼠OECs移植于打击伤后 3d的SD大鼠脊髓组织中 (T1 0 ) ;对照组动物只注入DMEM /F1 2 (1∶1 )培养液 ;移植后 6周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OECs对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OECs与宿主融合良好 ,细胞内及细胞周围有髓鞘碱性蛋白阳性物质存在 ,损伤区可见呈束状排列的再生轴突。对照组轴突变性 ,未见再生轴突。结论 :OECs延迟植入成鼠打击伤后的脊髓后 ,可存活并产生髓鞘样物质 ,促进宿主脊髓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常导致脊神经、颅神经以及植物神经病变, 其中以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最具代表性, 包括双侧肢体疼痛、麻木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是引起糖尿病足溃疡(DFU)的主要原因之一。施万细胞是外周神经系统中主要的神经胶质细胞, 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万细胞作为慢性高糖损伤的靶点细胞, 其功能包括形成髓鞘、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对轴突进行能量供应和引导轴突再生等在高糖作用下遭到破坏, 从而抑制受损神经的修复, 加速DPN的进展。因此, 如能有效减轻高糖对施万细胞的损伤, 将会为DPN和DFU的治疗及降低DFU的发病率提供新的途径。该文重点就施万细胞的功能及其与DPN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该文综述了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神经冲动恢复的分子细胞学机制, 以及抑制神经再生的主要因素。周围神经损伤常使患者出现明显的功能损害, 尽管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能有效改善神经吻合口的连续性, 但术后神经恢复的效果仍不理想。与中枢神经系统相比, 周围神经损伤后可伴随着较为活跃的再生反应, 并形成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损伤局部的信号分子通过激活施万细胞重塑, 使其成为轴突再生及神经电生理恢复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支持细胞, 从而参与到再生通道的建立、再生轴突芽出及髓鞘化、神经兴奋性恢复等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方法: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后,将大鼠分为2组,各20只。神经移植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12周,在光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周围神经再生情况,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分3个时点(1、2、3个月)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脊髓变性,可见瘢痕和空洞,移植组术后12周,损伤区脊髓与周围神经融合良好,可见再生轴突,跨越损伤段脊髓,周围神经无变性。12周时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结果提示:神经移植组优于对照组.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存活良好并可促进大鼠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恒河猴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后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髓鞘变性与再生的变化规律及其轴突密度差异情况。方法取健康成年恒河猴9只,雌雄不限,体质量3.5~4.5 kg,通过锐性切割造成胫神经和腓总神经离断损伤模型。术中取3只动物,于损伤平面以远5 mm处切取长5 mm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作为正常对照;余6只采用神经外膜缝合法修复后,于术后3、8周各取3只行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并切取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吻合口远端神经组织行Luxol Fast Blue染色,观察胫神经和腓总神经髓鞘变化情况,计算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轴突密度和轴突再生率。结果术后实验动物均出现下肢肌肉萎缩及足趾不同程度溃疡。大体观察见吻合部神经膨大,周围结缔组织增生,粘连明显。术后3周未检测到胫神经及腓总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8周腓总神经CMAP波幅小于胫神经。组织学观察示,术后3周胫神经和腓总神经轴突均发生不同程度变性,以腓总神经变性明显,腓总神经轴突再生率为13.2%,显著低于胫神经的44.5%;术后8周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均可见再生轴突,腓总神经轴突再生率为10.3%,仍显著低于胫神经的35.3%。结论与腓总神经相比,胫神经损伤修复后轴突退变速度慢、再生速度快,轴突再生比例高,其靶器官有更多神经纤维支配,靶肌肉CAMP恢复快、幅度高,胫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严重的周围神经损伤,常有大段神经缺损,修复大段神经缺损是骨科、显微外科的一大难题.自1932年Balane首次采用神经移植以来,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有些方法已在临床应用[1~4].70年代以来各国生理解剖及临床外科学者研究周围神经日益增加.特别对轴突再生、神经血循环、血管渗透性束膜屏障作用、神经本身的弹性、吻合口张力、电生理以及神经再生等方面都进行大量研究,特别是80年代以来对周围神经再生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揭示了神经轴突再生自我完善的生物反馈规律,显露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原癌基因Pleiotrophin于1989年被发现,在肿瘤发生发展和中枢神经系统内起着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Pleiotrophin分子信号很可能参与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神经元的保护、促进轴突再生、轴突再生导向、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4个环节,并可能在轴突再生导向和骨骼肌的神经再支配中发挥关键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Pleiotrophin基因有望成为提高周围神经修复效果和重建神经肌连接的基因调控靶点.  相似文献   

15.
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以自体神经移植效果最佳。多年来,医学界不断寻找能替代自体神经的生物材料。Fawcett与Keynes认为理想的神经移植体应具备以下特征:(1)无免疫抗原性;(2)能较快地获得血运;(3)再生轴突能长入并通过该移植体到达远端部位;(4)通过移植体的轴突能成熟到具有正常的直径、髓鞘化和传导动作电位;(5)移植体内再生轴突能准确到达靶器官。与其它移植材料相比,化学去细胞神经除具备上述特征外,还具有与正常神经相似的特性,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24只,无菌条件下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14mm的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根据不同修复材料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glycolic-lacticacid,PGLA)神经导管;B组:甲壳素涂层的PGLA神经导管;C组:单纯PGLA神经导管;D组:自体神经移植作为对照。术后4周和12周行大体观察、肌电图检查、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4周A、B及C组观察到神经导管中有新生轴索通过,再生神经发育不成熟;D组近段有髓神经纤维均匀疏散分布,远段未见明显再生神经束形成。术后12周各组再生神经已通过神经导管长入远端,肌电图、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结果表明A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及再生神经质量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移植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纤维密度与A、B及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组近段神经髓鞘部分空泡样变性及脱髓鞘改变,远段再生神经束形成少。结论甲壳素涂层并预置引导纤维的神经导管能有效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再生的细胞与分子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涉及雪旺氏细胞(SCs)的变性、增殖和迁移;巨噬细胞向损伤区的定向趋化,对变性SCs和崩解髓鞘吞噬;轴浆的运输与轴突的再生等方面的变化,其间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细胞骨架成分以及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和调控.对这些物质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探索周围神经再生的本质和规律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近年来的有关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损伤和再生过程是相当复杂的,它涉及雪旺氏细胞(SCs)的变性、增殖和迁移;巨噬细胞向损伤区的定向趋化,对变性SCs和崩解髓鞘吞噬;轴浆的运输与轴突的再生等方面的变化,其间有各种各样的细胞因子、细胞骨架成分以及细胞间的信号分子参与和调控。对这些物质及其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是探索周围神经再生的本质和规律的必由之路,本文拟就近年来的有关神经再生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概况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小肠黏膜下层(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SIS)复合雪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并探讨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只。构建右侧坐骨神经14mm缺损,A组:单纯SIS修复组;B组:复合雪旺细胞的SIS修复组;C组:自体神经移植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段通过大体观察、电生理检测、组织学、透射电镜、图像分析、逆行示踪和小腿三头肌称重等方法分析评价修复效果。结果术后16周,B组移植段与近远段神经外观相似,未有神经瘤形成。组织学和透射电镜检查见B组再生神经组织可顺利通过缺损区,再生神经纤维排列整齐呈束状,含有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与C组相似。电生理检测见第16周B组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幅均较第12周有所提高,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真蓝逆行示踪证实B组和C组再生神经轴突轴浆运输功能恢复良好。图像分析证实B组再生神经组织面积百分比、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和髓鞘厚度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优于A组。B组和C组患侧小腿三头肌肌肉重量和恢复率均优于A组,C组优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S复合雪旺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神经能有效修复大鼠长距离坐骨神经缺损,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20.
细胞移植与脊髓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后,由于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没有能提供断裂轴突有效再生的微环境而使SCI不能痊愈,给伤者留下严重的躯体功能障碍。人们从外周神经移植后轴突完全再生的成功经验中发现: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nervoussystem,PNS)之所以能完全再生,主要是由于神经轴突的髓鞘细胞———雪旺细胞(Schwanncell,SC,神经膜细胞)能有效地增殖形成引导通道,并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分子,促使轴突有效再生,功能恢复。而在CNS,与SC功能相近的少突胶质细胞却无此类功能,其增生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