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核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是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感染,当患者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时,混合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诊断和治疗困难。为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笔者对广西龙潭医院收治的艾滋病合并结核病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46例患者的诊疗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CR技术在快速诊断艾滋病(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病(PS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患者抗真菌治疗前的系列标本:未培养血液、阳性血液培养物和阳性骨髓培养物,以12例健康人血液为阴性对照。提取上述标本的基因组DNA,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1份阳性血液培养物、21份阳性骨髓培养物及2份未培养血液标本均扩增出目的条带,而12份健康人血液标本未扩增出条带。阳性PCR产物测序结果与广东、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的马尔尼菲青霉菌(PM)rDNA ITS序列(登录号分别为AB298970、AB298950、L37406、AJ853738)一致性高达97%~100%,证实为PM。PM与新型隐球菌及烟曲霉菌rDNA ITS序列的遗传距离最远,与青霉菌属其他菌种绳状青霉菌和桔青霉菌rDNAITS序列的遗传距离最近。结论 PCR可敏感、特异的检测出培养阳性标本中PM,并能有效缩短PM检出时间,但直接采用患者血液进行PCR检测的阳性率较低,方法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噬血细胞综合征(HPS)和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的认识。
方法分析1例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的诊疗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1例43岁男性AIDS合并播散性PSM、HPS以及HNL(疑诊)患者,给予综合抗感染、抗炎(小剂量地塞米松)、护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病情稳定出院。
结论早期诊断及治疗PSM、HPS、HNL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重症肺炎并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特点及治疗情况,提高对危重症AIDS的认识及诊治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收治的1例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并结合相关国内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研究纳入1例32岁女性AIDS合并重症肺炎及马尔尼菲青霉病患者,给予联合抗肺孢子菌、细菌、真菌及巨细胞病毒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肺部病变逐渐吸收,马尔尼菲青霉病治愈,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患者免疫功能重建良好。
结论危重症AIDS治疗早期需强调经验性抢先治疗及联合治疗,但同时不能忽略循证医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耳部病变的临床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耳部疾病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就诊的91例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选取150例有耳部疾患的非AIDS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耳部症状及体征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CD4+ T水平AIDS患者及对照组耳部疾患的治疗及转归。
结果91例AIDS患者中急慢性炎性疾病34例(37.4%);耳聋44例(48.4%),其中感音神经性聋25例,含突发性聋9例;耳疱疹10例(11.0%);耳部肿物5例(5.5%),其中卡波西肉瘤4例,表皮囊肿1例;单纯耳神经及前庭功能异常15例(16.5%),临床症状为单纯耳鸣7例,眩晕5例,神经性耳痛3例。72例AIDS患者接受HAART治疗,78例接受耳部疾病的针对性治疗,3例未行任何治疗;对照组150例患者均接受耳部疾病的针对性治疗。经耳部针对性治疗后,CD4+ T> 200个/μl的AIDS患者耳部疾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CD4+ T< 200个/μl AID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7.734、P = 0.005),而较对照组耳部疾病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3、P = 0.959)。
结论AIDS患者的耳部疾患以炎症性疾病为主,症状重、易反复发作、不易治愈。除炎症外,还可出现耳聋、疱疹及特异性疾病,如卡波西肉瘤等。其治疗以改善全身免疫状态为主,局部对症治疗为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62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经手术治疗的62例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者占神经外科同期收治的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患者的28.4%(62/218),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颅内高压、功能障碍、头晕以及癫痫。32例(51.6%)患者接受分流术,11例(17.7%)患者行病变活检术,19例(30.6%)患者开颅行颅内占位切除术。经实验室检测及术后病理确诊的62例患者中真菌感染33例(53.2%),病毒及梅毒肉芽肿感染各1例(1.6%),寄生虫感染5例(8.1%),结核分枝杆菌感染8例(12.9%),细菌感染4例(6.5%),不明原因感染9例(14.5%),混合性感染1例(1.6%)。经手术治疗后,46例(74.2%)患者好转,14例(22.6%)患者无变化,2例(3.2%)患者放弃治疗。
结论AIDS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谱广泛,临床表现以发热、颅内高压、功能障碍、头晕、癫痫为主,真菌感染发病率最高,手术干预为此类疾病诊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提高其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HIV/AIDS患者鼻出血的临床特征、易发原因,以探讨临床上合适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
方法将本院于2010年12月至2017年2月其他科室到耳鼻喉会诊的HIV/AIDS合并鼻出血72例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疾病特点,总结相关因素,探讨治疗方法及疗效。
结果患者鼻腔黏膜以干燥、溃疡、糜烂或萎缩为主(24例),其中14例患者鼻腔黏膜水肿,22例患者合并鼻窦炎、鼻前庭炎等相关疾病;出血性质以黏膜破溃、糜烂、水肿等出血为主(37例),其余患者为动脉出血(21例)及静脉出血(14例);出血频次以多次为主,> 3次者47例,首次发作者17例,2~3次者8例;出血侧别以双侧为主(43例),单侧出血者29例。以上各指标采用多个率趋势的卡方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72例患者中65例出现血常规、凝血功能的异常,70例患者免疫功能下降。经积极治疗后成功治愈者52例、缓解者18例、无效者2例。
结论HIV/AIDS患者鼻出血与其基础疾病相关,临床上采取鼻腔填塞及鼻内镜下微创治疗疗效良好,辅以局部可调式鼻腔冲洗器保湿护理的措施,可较好地预防、恰当地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机会性感染(OIs)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153例临床诊断为AIDS并发CNS OIs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等。随访半年,根据半年内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DS并发CNS OIs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结果153例AIDS并发CNS OIs患者疾病诊断依次为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73例(47.7%),不明原因CNS感染27例(17.6%),混合感染性CNS疾病14例(9.2%),CMV性神经系统疾病12例(7.8%),弓形虫脑病12例(7.8%),结核性脑膜(脑)炎9例(5.9%),神经梅毒5例(3.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脑炎1例(0.7%)。经对因和(或)对症治疗后,102例(66.7%)患者病情稳定,51例(33.3%)患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识障碍、肌力下降、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计数< 25个/μl、并发EB病毒(EBV)血症均为AIDS并发CNS OI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0、0.014、0.012、0.005)。 结论AIDS并发CNS OIs的疾病诊断种类较多、诊疗难度大,且病死率高。CNS功能严重受损、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并发EBV血症是AIDS并发CNS OIs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需对上述高危患者进行早期筛查,早期发现CNS OIs并及时针对治疗可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艾滋病继发弓形体脑炎的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继发弓形体脑炎的CT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AIDS继发弓形体脑炎患者30例,其中21例接受CT平扫,增强16例;24例接受常规MR检查,增强18例;15例同时接受CT和MR检查。结果本组25例病灶多发,5例单发;病灶部位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21例),其次为侧脑室周围(16例)、半卵圆中心(6例)、小脑(5例)、脑干(4例)、基底节区(4例)。CT平扫表现为多发斑片状、片状低密度灶,部分夹有混杂密度影;MRI表现为斑片状、块状及结节状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多为高信号;增强后表现为斑片状、环状强化,以环状强化多见(13例)。本组所有病例经抗弓形体治疗后症状均有好转。结论 CT及MRI对AIDS继发弓形体脑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根据MRI的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及血清HIV、弓形体IgG及IgM抗体阳性,可对本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发生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像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科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的1896例患者资料,其中7例患者术后发生迟发性深部感染(首次感染发生时间>术后30d),院外转入1例.收集8例颈前路内固定术后迟发性深部感染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术中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的15例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资料。结果本组15例患者影像学表现如下:①12例(12/15,80.00%)病灶呈结节型,1例为单发结节,11例为多发结节;②2例(2/15,13.33%)病灶呈肿块型,其中1例约10.0cm×12.0cm,边缘光滑,另1例约3.7cm×4.1cm,边缘模糊;③1例(1/15,6.67%)病灶呈斑片型。15例中,13例(13/15,86.67%)病灶内出现空洞;9例(9/15,60.00%)合并少量胸腔积液或胸膜肥厚;2例(2/15,13.33%)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治疗后随访3~26个月,1例病灶完全吸收,11例明显吸收,1例失访,2例死亡。结论AIDS合并马红球菌肺炎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肺野多发结节影,发现巨大肿块影可能对诊断具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总结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6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
结果4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0.00±10.78)岁。分为4组:无症状型神经梅毒8例(8/46,17.4%),头颅磁共振检查均未见异常。间质型神经梅毒9例(9/46,19.6%),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2例,急性或陈旧性梗死灶4例,颅内多发皮层异常信号2例,脑膜增强1例。脑实质型神经梅毒28例(28/46,60.9%),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9例,脑萎缩13例,脑积水1例,侧脑室旁缺血灶5例;2例脊髓痨患者头颅及腰椎磁共振检查均正常。梅毒性树胶肿1例(1/46,2.2%),头颅磁共振检查示右侧额叶及右侧小脑结节样强化灶,伴周围水肿。驱梅治疗后复查头颅磁共振检查正常。
结论神经梅毒表现多样,影像学多变,临床中需将梅毒血清学化验作为常规检查以减少误诊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耳鼻咽喉-头颈部的临床表现,增强对艾滋病导致的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认知能力,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其他科室住院到耳鼻喉科会诊的艾滋病患者共1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局部及全身的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但易复发,少数患者治疗无效甚至死亡,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7.7%,无效率为25.9%,病死率为6.3%。结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耳鼻咽喉-头颈部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应引起高度警惕及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防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经淋巴结穿刺活检组织学病理、肺泡灌洗液细胞学病理或二代测序技术(NGS)等确诊的HIV感染合并MAC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其临床表现、受累脏器、影像学表现、治疗以及预后等。年龄、白细胞计数、白蛋白、C-反应蛋白等呈正态分布,以x±s表示;CD4^(+)T淋巴细胞水平、HIV RNA载量、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治疗时长等为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性别、致病菌种和受累脏器等)以[例(%)]表示。结果入组HIV感染合并MAC病患者共13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0.15±6.5)岁。HIV合并MAC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减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4(12.5,82)]个/μl。累及器官以淋巴结受累最为常见(61.5%、8/13),其次为肺(23.1%、3/13)。HIV感染合并MAC病最常见菌种为鸟分枝杆菌(76.9%、10/13),其次为胞内分枝杆菌(15.4%、2/13)。发热是HIV感染合并MAC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占76.9%(10/13),其中90%(9/10)患者体温峰值超过39℃。HIV感染合并MAC肺病最常见的影像表现为斑片实变影,常伴纵膈淋巴结肿大。13例患者CD4^(+)T细胞计数为34(12.5,82)个/μl,53.8%(7/13)患者水平低于50个/μl。所有患者均根据菌种鉴定结果行经验性治疗,最常用的药物为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或克拉霉素)[92.3%(12/13)]和乙胺丁醇[92.3%(12/13)]。结论在HIV感染人群中,MAC可累及全身多脏器,患者可出现高热、淋巴结受累,菌种主要鉴定为鸟分枝杆菌。应积极获取患者淋巴结、肺泡灌洗液等病理结果,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早期进行眼底检查的临床意义。
方法92例AIDS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检查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检查和治疗基础上,还利用眼底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进行眼底筛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水平。
结果观察组46例患者中20例(43.48%)眼底正常,16例(34.78%)单眼发病,10例(21.74%)双眼发病,其中14例(30.43%)患者眼底表现棉绒斑,3例(6.52%)患者眼底表现单纯视网膜出血,4例(8.7%)患者眼底表现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5例(10.87%)患者眼底表现结核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分别有12例、2例、3例和4例患者病情得到控制。观察组中不同类型眼底病变患者CD4+ T细胞计数水平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眼底病恶化时间平均缩短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 6.08、P = 0.048)。
结论眼底彩色照相联合间接检眼镜检查在AIDS患者发病早期可准确筛查出眼底病变,同时检测患者的CD4+ T细胞计数水平可为临床教学、科研提供宝贵资料;亦对提高AIDS眼底病患者诊断率,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apidly destructive hip disease, RD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2011~11及2012—04住院治疗的2例RDHD临床资料,对其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髋关节X线片、CT及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RDHD多见于高龄患者。髋部疼痛持续加重,口服止痛药缓解不明显,髋关节活动受限。影像学检查提示一个相对正常的髋关节在数月内出现快速、进行性破坏改变,其变化特点与常见的股骨头坏死、髋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有显著区别;实验室检查结果无特异性,但是具有鉴别意义。结论综合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体征特点,结合髋关节相关影像及其演变特点,在排除其他疾病后,可对RDHD做出正确的诊断,并指导对其进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四川地区TB/HIV双重感染者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本院收治的361例TB/HIV双重感染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住院艾滋病患者中TB/HIV双重感染流行率为21.32%(361/1693),病死率为10.53%(38/361);其中78.67%(284/361)患者为肺结核,73.96%(267/361)患者为肺外结核,52.63%(190/361)患者为肺结核及肺外结核同时存在。临床类型以肺外结核为主(73.96%,267/361),继发性肺结核次之(47.37%,171/361),再次为结核性胸膜炎(23.55%,85/361),血型播散型肺结核亦不少见,原发性肺结核少见;最常见的肺外结核为淋巴结结核、结核性脑膜炎,其次是结核性腹膜炎、心包结核,尚存在骨结核、肠结核及盆腔结核;两个部位同时感染最常见(75.35%,272/361);其次是单一部位感染(58.73%,212/361),3个及以上部位感染亦较多见(16.90%,61/361);3个及以上部位感染者病死率最高(18.03%,11/61),几乎是单一部位及两个部位感染病死率的两倍。结论四川地区住院艾滋病患者中TB/HIV双重感染常见,结核多部位感染、肺外结核、肺结核与肺外结核同时存在常见。 相似文献
18.
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进一步阐明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活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肾活检病理及免疫病理证实为脂蛋白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肾脏损害的实验室检查特征及血脂检测结果,并对肾活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超微结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都有大量蛋白尿及镜下血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血。血清甘油三酯及apoB,apoE水平显著升高,总胆固醇正常或正常增高。B超检查全部患者双肾体积均增大。肾活检组织光镜下肾小球体积明显增大,襻高度扩张,襻内见层状改变的大小不同,多少不等的“栓子”。油红O染色阳性,本组7例患者中4例存在与肾小球病变不相符的小管-间质病为和血管病变。免疫荧光染色证实“栓子”富apoB,apoE,超微结构观察证实“栓子”内含颗粒状的嗜锇脂质空泡。结论 本组脂蛋白肾病患者除存在与文献报告相同的临床特征及组织学,超微结构特点外,尚发现既往文献未曾报道过的一些临床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回顾性分析13例因骨折或骨科手术发生脂肪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7~60岁。入院后或术后发生精神及呼吸异常、生命体征改变,患者胸部、颅脑影像检查结果异常,对患者的精神及呼吸异常、生命体征、胸部及颅脑影像结果进行连续监测。结果:主要临床表现肺呼吸异常13例、中枢神经功能异常7例、斑点皮疹2例,胸部CT结果表现为弥漫性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严重时表现为“暴风雪”征;9例磨玻璃样融合实变;5例可见多发结节影;4例伴有双侧胸腔积液。5例头颅CT表现为阴性,1例头颅MRI表现为基底节区、放射冠、半卵圆中心、丘脑及额顶叶皮层及皮层下多发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DWI高信号影,表现为“星空征”。结论:脂肪栓塞综合征致死率高,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皮肤斑点皮疹具有特征性表现;“暴风雪”征是脂肪栓塞胸部X线及CT检查的特异性表现,“星空征”是脂肪栓塞颅脑MRI检查弥散加权序列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20.
We retrospective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in patients infected with the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with and without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One thousand one hundred twenty-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w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by our surgical group. Eighteen of these patients were known to be infected with the HIV virus; 6 were asymptomatic and 12 had AIDS. We reviewed the medical records of all HIV-positive individuals with regard to morbidity, mortality, and postoperative outcome following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n the six HIV-patients without AIDS, five (83%) had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postoperatively. There was one minor complication (17%). In contrast, only one of the 12 patients with AIDS had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and eight (66%) had complications after surgery. There were four deaths (33%) within 30 days of surgery in this group.Only a small percentage of AIDS patients benefit from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this procedure in this group. Strategies to improve outcome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