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检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前房液中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 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及葡萄糖的含量,探讨AGE、TGF-β2水平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内在联系。方法收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的前房液,采用生化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对48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和54例老年性白内障的房水中葡萄糖、AGEs、TGF-β2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房水中葡萄糖水平和AGEs含量分别为(6.83±1.40)mmol/L、(355.79±195.64)pg/mL,显著高于老年性白内障患者[(4.74±1.30)mmol/L、(161.67±86.23)pg/mL],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2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房水(368.00±264.23)pg/mL较老年性患者(732.00-4-394.57)pg/mL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房水中葡萄糖和AGEs含量显著高于老年性白内障,而TGF-β2的含量则降低。AGEs和TGF-β2在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房水中含量的变化提示两者可能与糖尿病患者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有关。(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368—37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受体在不同年龄SD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按1、3、6个月鼠龄分为3组。采用晶状体前囊膜铺片方式。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技术进行TGF—β受体TGF-βR1和TGF-βR2的荧光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剥取晶状体囊膜组织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TGF—βR1和TGF—βR2在转录水平的表达。结果在蛋白水平,TGF-βR1和TGF—βR2于1个月鼠龄组表达最强.IOD分别为478001±44417和778338±62596;3个月鼠龄组表达减弱。分别为360343±33196和360343±33196:6个月鼠龄组表达最弱。分别为225858±23483和274648±29801,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转录水平,TGF—βR1和TGF-βR2mRNA表达量在1个月龄组分别为3.0±0.9和3.4±1.1;3个月龄组分别为2.1±0.6和2.6±0.8;6个月龄组分别为1.3±0.3和1.6±0.5.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弱(P〈0.05)。结论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R1和TGF-βR2的表达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提示对TGF—β的敏感性与年龄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体外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1(IL-1)对人品状体上皮细胞(HLEC)的增生作用,对白内障术后晶状体后囊浑浊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首先进行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分成各5个实验组,分别加入不同剂量的TGF-β、IL-1,设空白对照组,进行^3H-TDR掺入实验,观察TGF-β、IL-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作用。结果TGF-β对在体外的HLEC增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IL-1对在体外HLEC的增生也有促进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增强(P〈0.05)。结论TGF-β、IL-1在白内障术后的后发性白内障的形成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在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中的表达;探讨TGF-β1在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方法 检测75例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眼和20例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眼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GF-β1蛋白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平均水平(P=0.00);糖尿病各组间TGF-β1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TGF-β1有促进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柯敏  李玉红  陈贵芹 《眼科新进展》2006,26(12):919-920,923
目的比较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后囊膜混浊情况。方法2001年3月~2003年3月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62例245眼,A组为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0例120眼,B组为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2例125眼。随访3~36个月,比较2组PCO发生率及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囊膜混浊程度。结果A组、B组后囊膜混浊百分率分别为50.00%、26.04%;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分别为20.00%、6.04%,2种百分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2组后囊膜混浊程度分级后行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2型糖尿病是影响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于蓝  盛耀华 《眼科研究》2009,27(8):672-675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作用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后2类通路转导蛋白Smad4和p-Smad2/3的动态表达变化。方法体外培养的人LECs中添加10ng/mL人TGF—β2,RT-PCR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Smadg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观察p-Smad2/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p-Smad2/3在LECs表达的特点。结果人LECs添加了外源性人TGF-β2,后1h,可出现Smad 4 mRNA表达增高,16h时达峰值(0.72±0.07),并持续至24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mad2/3在2h后逐渐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16h达到峰值(2.53g/L)。16h有p-Smad2/3颗粒胞浆表达,24b向核内聚集。结论TGF-β2刺激LECs后,可激活膜受体激活型Smad和通用型Smad,TGF-β2对Smad通路蛋白的激活存在时效关系。TGF—β2可通过特异性激活Smad通路,将信号转导至细胞核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2Kβ1(TGF2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收集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并以无糖尿病白内障患者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中bFGF,TCF2β1的含量。结果对照组19例血清样本bFGF含量为(31.25±7.62)ng/L,TGF2β1含量为(0.32±0.04)μg/L;单纯型DR组中17例bF-GF含量为(48.3±6.54)ng/L,TGF2βl含量为(0.41±0.05)μg/L;增生型DR组14例bFGF含量为(61.82±10.91)μg/L,TCF2β1含量为(0.77±0.06)μg/L。和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血清中bFGF,TGF2β1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并且随着DR病情的进展而增高(P〈0.05);血清中TCF2β1与bFCF之间呈正相关(r=0.379,P〈0.01)。结论TGF2β1,bFGF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并与DR后期新生血管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研究Ca^2+ -ATP酶在透明晶状体及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机制。方法利用半定量RT—PCR技术测定6种Ca^2+ -ATP酶的n1KNA在透明晶状体和3种常见类型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的表达.结果6种Ca^2+ -ATP酶在透明晶状体和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上均有表达,但表达的量不同,其中PMCA3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类型的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上Ca^2+ -ATP酶的表达形式亦不相同。结论PMCA3在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中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不同形式的Ca^2+ -ATP酶表达的减少可能导致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晶体体上皮细胞转分化对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国兴  王婷婷等 《眼科》2002,11(6):371-373,I012
目的:为研究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对老年性白内障形成的影响。方法:对14例老年性白内障晶状前囊上皮细胞进行角质蛋白-8、波形纤维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波形纤维蛋白表达明显强于核性白内障(P<0.05),角质蛋白-8在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表达比核性白内障弱(P<0.01);纤维粘连蛋白在皮质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的表达明显强于核性白内障,而在正常晶状体上皮不表达,结论:晶状体上皮细胞具有转分化为成纤维样细胞的双向化潜能,晶状体上皮获转分化能力后而失去原来的细胞学特性,在老年皮质性白内障中,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成为纤维样细胞,伴随波形纤维蛋白的过度表达和角质蛋白表达下降,同时合成包括纤维粘连蛋白在内的细胞外基质增多,而纤维粘连蛋白能促进晶状体上皮的增殖,迁移及粘附,因而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化分对老年性白内障表成及后囊混浊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缺氧和(或)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干预条件对体外培养的Muller细胞活力以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影响。方法用出生7d的SD大鼠体外培养视网膜Muller细胞,将第2代细胞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中培养24h后,换用无血清的DMEM孵育24h。分组为:空白血清对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TGF—β2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模拟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及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TGF—β2+缺氧组(20%正常SD大鼠血清的DMEM液、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中药血清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中药血清+TGF—β2+缺氧组(20%中药SD大鼠血清的DMEM、终浓度1.0mmol/L的连二亚硫酸钠和终质量浓度为150ng/L的TGF—β2)。以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Muller细胞超微结构、以490型酶标仪测定细胞外液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及GS活性。结果在缺氧条件下Muller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如:细胞核变形,固缩;细胞器破坏;微绒毛内糖原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GF-β2干预组、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均明显增加(P〈0.05),缺氧组、TGF—β2+缺氧组的GS活性均明显下降(P〈0.01);与缺氧组比较,TGF-β2+缺氧组的LDH释放量明显增加、GS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补肾活血中药血清能降低24h及48h时正常以及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LDH的释放量(P〈0.05),增强12h时正常条件下以及12h和24h时TGF-β2与缺氧同时存在条件下GS的活性(P〈0.05、P〈0.01)。结论TGF—β2可加重缺氧条件下Muller细胞活力与GS活性的降低;补肾活血中药含药血清能增强视网膜Muller细胞活力及GS活性。  相似文献   

11.
熊世红  安鑫  王艳玲 《眼科》2014,(3):173-176
目的观察Ⅱ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后5年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北京友谊医院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71例(87眼)。方法合并Ⅱ型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38例(44眼)为糖尿病组,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3例(43眼)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5年采用角膜内皮镜观察角膜内皮数量及形态学的变化。主要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结果术前,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术后5年与术前相比,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降低,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增加,变异系数增加(P均〈0.01)。对照组患者术后5年与术前相比,变异系数增加(P〈0.01),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无明显差异(P均〉0.05)。术后5年,糖尿病患者的内皮细胞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平均内皮细胞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异系数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小样本的回顾性病例研究显示,与正常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重,修复慢,需要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邢星  胡义珍  陈博 《眼科研究》2010,28(1):58-61
目的观察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特异性抑制剂(MDC)对TGF—β2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表达纤维连接蛋白(FN)、Ⅳ型胶原(Col-Ⅳ)的影响。方法将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的LECs株HLE—B3传代后分为5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LE—B3为正常对照组;加入10μg/LTGF—β2处理的HLE—B3为TGF—β2组;10μg/LTGF—β2与100、200、400μmol/LMDC共同处理的HLE—B3为不同浓度MDC组。用半定量RT—PCR检测tTG、FN、Col-Ⅳ在HLE—B3中的表达,计算A(tTG/β-actin)、A(FN/β-actin)、A(Col-Ⅳ/β-actin)值。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HLE-B3中可表达一定量的tTG、FN及Col-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0Ixg/LTGF-β2组中tTG、FN、Col—Ⅳ的表达明显增加(t=33.95,P〈0.01;t=38.24,P〈0.01;t=13.48,P〈0.01);与TGF—B,组相比,100、200、400μmol/LMDC组中FN和Col-Ⅳ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100、200、400μmol/LMDC组各组间FN和Col—Ⅳ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DC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TGF—β2诱导的LECs中FN、Col—Ⅳ表达的增加。tTG可促进人LECs表达FN、Col—Ⅳ,并参与后囊膜混浊(PCO)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盘如刚  陈晓明  李茅  刘东敬 《眼科研究》2007,25(12):933-936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B1(TGF-β1)对人Tenon囊成纤维细胞(HTF)增生和热休克蛋白47(HSP47)表达的影响。方法青光眼患者Tenon囊组织体外培养,用不同质量浓度0.01、0.1、1、5、10ng/mLTGF-β1处理细胞,继续培养24h,用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值(A),用免疫细胞化学检测HSP47和Ⅰ型胶原纤维蛋白含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SP47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结果TGF-β1能促进HTF的增生(P〈0.05),诱导HTF表达HSP47和Ⅰ型胶原纤维蛋白(P〈0.05),促进HTF表达HSP47和Ⅰ型胶原纤维mRNA(P〈0.05),其作用随TGF-β1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TGF-β1通过促进HTF纤维增生,诱导下游介质HSP47和Ⅰ型胶原蛋白表达而促进HTF纤维化,可能是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瘢痕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金属蛋白酶 2组织抑制因子 (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 2 ,TIMP 2 )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octorbeta ,TGF β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2 3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 7例正常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 2、TIMP 2及TGF β1的表达 ,并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 2和TGF β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 (χ2 =2 4 5 48,16 78;P <0 0 1) ,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IMP 2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χ2 =0 6 2 1,P >0 0 5 )。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晶状体上皮细胞中 ,MMP 2和TGF β1的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 (r =0 5 16 ,P <0 0 1) ;MMP 2和TGF β1与TIMP 2阳性表达率间均无相关 (r =- 0 0 45 ,0 0 42 ;P >0 0 5 )。结论TGF β1介导的MMP 2和TIMP 2表达失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后囊膜下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2例前囊下性白内障、17例核性白内障、14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和11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OPN的表达,并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和各组间比较。结果:OPN在前囊下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多,其阳性表达率与核性白内障、皮质性白内障及正常人晶状体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OPN在前囊下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阳性,在前囊下白内障的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112例(138眼)糖尿病患者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并以114例(139眼)非糖尿病老年性白内障作对照组。术后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42眼中的36眼于术后1—2个月行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随访6—12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10.3者,糖尿病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者18眼,占42.86%;未合并视网膜病变者85眼,占88.54%。非糖尿病组视力≥0.3者129眼,占92.81%。糖尿病组合并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5,P〈0.01);未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与非糖尿病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7,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的,为便于术后观察眼底,及时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后发性白内障(亦称后囊膜混浊)是白内障术后常见并发症,由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在囊膜上转分化、增生、移行,产生胶原所致。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在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不表达,而在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及后囊膜混浊时大量表达,产生胶原,参与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和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过程。
TGF(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 β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转分化、移行、过度增殖,是导致前囊膜下型白内障和后发性白内障发生的重要因素。CTGF与TGF β主要通过Smad信号通路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转分化。CTGF是TGF β的下游效应因子,TGF β调控CT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 MMP-2)、金属蛋白酶2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octor beta,TGF-β1)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3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和7例正常人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TIMP-2及TGF-β1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和TGF-β1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χ2=24.548,16.78;P<0.01),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IMP-2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0.621,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2和TGF-β1的阳性表达率存在正相关(r=0.516, P<0.01);MMP-2和TGF-β1与TIMP-2阳性表达率间均无相关(r=-0.045,0.042;P>0.05).结论TGF-β1介导的MMP-2和TIMP-2表达失衡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前、后囊膜下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晶状体前囊膜(LC)中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tTG)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在自内障摘除术中获得晶状体前囊膜,立即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标本表达情况并结合图像分析测定染色强度。结果tTG各组标本中皮质性组与核性组、外伤性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FN各组标本中,皮质性组与核性组、外伤组、正常组之间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其他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回归分析显示人晶状体上皮中FN的表达有39.1%可由晶状体上皮细胞中tTG的不同来解释。结论tTG在皮质性白内障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表达升高可某种程度促进与之关联的FN的合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蛋白(78 kd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grp78)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糖尿病大鼠1、2、3个月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对大鼠采用STZ60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各时段分批处死大鼠,每只大鼠左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右眼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grp78的表达情况。结果Grp78在正常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少量表达,免疫组化光密度值为28.66±5.90,RT-PCR检测光密度比值为0.889±0.006;糖尿病大鼠1、2、3个月组免疫组化光密度值分别为49.56±6.54、63.74±9.05、78.15±9.05,RT-PCR光密度比值分别为0.920±0.011、0.948±0.004、0.976±0.006。经统计学分析,糖尿病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中grp78的表达较正常组高(P〈0.01),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而表达增加(P〈0.05)。结论葡萄糖调节蛋白参与了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