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我院 2年来为 8例膀胱恶性肿瘤患者施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术后恢复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8例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5 5~ 71岁 ,平均 5 3岁 ,为浸润性或多发性膀胱肿瘤。手术方法 本组均在硬脊膜外麻醉下 ,先按常规方法作根治性膀胱切除 ,术后再行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①肠段截取 :距离回盲瓣 1 0cm处切断回肠 ,2 5cm处切断结肠 ,在保证血液供应的情况下分离部分肠系膜 ,作回肠和横结肠端端吻合 ,恢复肠道连续性 ,常规行阑尾切除 ,游离肠袢用 0 .2 5 %碘伏反复冲洗 ,…  相似文献   

2.
低压回肠袋代膀胱的护理体会(277102)山东省枣庄市市立医院孟春玲王成银低压回肠膀胱是治疗膀胱肿瘤的一种新手术方法。此手术是行膀胱全切,距回盲部逆上20~25cm处截取55cm回肠肠袢、吻合回肠断端、近端肠袢与双输尿管吻合,并将15~20cm肠管同...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0年7月起,自行设计了一种可控抗返流回肠袋并使之与尿道吻合,使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后患者能经尿道自控排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手术方法1.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按常规方法行膀胱全切或盆腔淋巴结清扫,勿损伤尿道括约肌,尽量保留尿道,准备与回肠袋作吻合。2.回肠袋重建膀胱距回盲瓣20cm处游离回肠20cm。回肠远、近端吻合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关闭肠系膜间隙。将游离回肠腔清洗干净,于对系膜缘纵形切开肠壁,对折成∩形并将其缝合成一个回肠袋作为贮尿囊袋。输尿管断端分别植入回肠袋的上端两侧并采用了袖口状反折乳头吻合以抗尿液返流,输尿管内留置F8输尿管支架引流管并经尿道拉出。然后,将F18气囊尿管放入回肠袋,修整回肠袋远端开口使之与尿道断端围绕尿管在无张力下吻合。  相似文献   

4.
我们实施以病人为中心,现代护理现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护理,提出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利用护理手段独立或与其他医护人员合作,处理病人健康问题及反应,保证病人得到高质量的身心护理。现将1997年11月至1999年2月我科收治的8例全膀脱切除术病人的整体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50~70岁,均为膀胱移行上皮癌。1.2术式:距回盲部约10cm处取20~25cm带系膜的游离回肠,回肠断端重新吻合以恢复肠道连续性,常规切除阑尾。左右输尿管与回肠端端吻合,置于腹膜外,腹壁用“己…  相似文献   

5.
膀胱因患肿瘤或其它疾病需要切除时,可采用回结肠膀胱术,尿路改道后,患者需每时每刻配带尿袋,给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科学的发展,泌尿外科的专家在探索一种可以脱离尿袋而能够自控的尿路改道方法。我院近几年,成功的为几例病人行尿路改道术。在全麻下行膀胱全切,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成形术获得成功,改良手术方式:平膀胱全切后取回肠28cm,升结肠16cm,近端15cm,回肠同结肠成片状按逆蠕动方式吻合,恢复肠道通畅,吻合口可容一拇指,关闭后腹膜切口,分别行双输尿管支架引流及膀胱引流、盆腔和腹腔引流,回肠远端行腹壁造口作输出袢。  相似文献   

6.
张健全  马金龙 《九江医学》2002,17(4):245-245
男性患者2例,56岁和71岁。1例已行局灶性切除3次、电切1次。另1例局灶性切除1次。术前B超、膀胱镜检均为膀胱内多发肿瘤。病检均为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无心、肺、肾疾患。取下腹部正中切口,并绕脐右侧达脐上约5 cm。切除全膀胱、前列腺、精囊腺,并缝扎尿道残端。截取近回盲部回肠15 cm,整个升结肠至肝曲。切除阑尾,行1‰新洁尔灭冲洗截取后的结肠,直至冲洗液清亮。行回—横结肠吻合术,并关闭肠系膜以防术后内疝。电刀沿结肠带剖开升结肠,行2.5%碘酒、75%酒精先后处理肠粘膜。建立可控输出道,把末端回肠系膜游离约8 cm,将其通过回盲瓣牵……  相似文献   

7.
可控性回结肠膀胱术是将全膀胱切除后 ,在距回盲瓣10cm处切断回肠 ,再用切断的升结肠缝成袋状作储尿袋 (人造膀胱 ) ,末端回肠做输出道代替膀胱术。可控性膀胱要求容量大 (>5 0 0ml)、压力小 (15~ 2 0cmH2 O)、可控制排尿。此手术涉及输尿管、膀胱、回结肠、腹壁 ,手术时间长 ,吻合口多 ,对生理功能影响大 ,术后发生并发症机率高 ,因此护理尤为重要。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 2 0例 ,均为男性 ,年龄 40~ 6 0岁。病变均为膀胱巨大癌肿 ,其中 1例曾做过放疗。 2 0例病人均采用可控性回结肠术式 ,住院时间 2 0~ 35天 ,平均 2 7.5天 ,均…  相似文献   

8.
笔者为5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去盲结肠带可控膀胱输出道脐部造口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5例均男性,年龄56~66岁,5例均为多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符合膀胱全切指征。原位阑尾输出道3例,末段回肠输出道2例。12 手术方法 根治性膀胱全切后,切取盲升结肠15~18cm,末段回肠8~10cm,分离肠袢并将回肠近端与结肠远端作端端吻合恢复肠道连续性。肠袢用200ppm碘伏溶液及生理盐水冲洗清洁。检查阑尾无炎症,长度>5cm,腔能通过10~12F导尿管,则可行阑尾根部2cm盲肠带粘膜下隧道包埋后备作输出道。术中注意保…  相似文献   

9.
1999年5月,我院为1例74岁膀跳癌患者施行了膀胱全切可控回肠代膀优术。术后病入恢复顺利,排尿功能控制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患者,男,年龄74岁。1998年2月开始出现间断性血尿,1999年4月在我院经膀联镇活俭确诊为膀既癌,于1999年5月行膀优全切可控回肠代膀眈术。1.2手术方法常规膀眈切除,前列腺切除,前列腺尖部包膜保留O.scm以备与回肠膀优吻合。距回盲部15~20cm处截取带血管蒂末段回肠45cm,恢复肠道的连续性后,将该段肠管两断端封闭,近端6.ocm肠管折叠缝合,做为抗返流瓣,远端肠管…  相似文献   

10.
评论     
回肠结肠动脉与结肠右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的末支间虽有吻合,但吻合一般不充分。故该支动脉的损伤常可引起回肠末端、盲肠、阑尾与升结肠近端部分的坏死。因而在回肠末端病变手术时,一般均不主张在距回盲瓣10cm内作回肠端一端吻合术。本文报道3例回肠外伤在距回盲瓣10cm内作回肠端一端吻合获得成功。这样做的优点是保留了回盲瓣的功能,操作亦较简单,术后并发症也较少。  相似文献   

11.
王保宽 《中原医刊》2005,32(16):33-34
目的探讨未段回肠吻合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近回盲瓣部位的末段回肠行端-端吻合后。行造口式阑尾切除,经阑尾残端插入French管越过回盲瓣达吻合远端开放引流,防止因末段回肠内压力增高致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果16例病人术后均恢复顺利。2~3d肛门排气,未出现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术后7~10d拔除导管,饮食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此手术方法较右半结肠切除操作简单、创伤小,保留了末段回肠、回盲瓣及完整结肠,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特别对于切除大量小肠的患者,可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此方法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尝试应用阑尾直接从脐孔引出,重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输出道.方法选取末端回肠和盲肠升结肠各约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剖开所选肠段,对端折叠,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从腹膜后引出至右下腹,其断端与囊袋以黏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本组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5~30个月,新膀胱控尿能力良好,无一例出现造口处溢尿或夜间遗尿.6个月后容量最高达600ml,而压力仅为35cmH2O.新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反流及尿路梗阻发生.结论阑尾直接从脐孔引出,重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输出道的方法,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行插管方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尝试应用阑尾直接从脐孔引出,重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的输出道。方法:选取末端回肠和盲肠升结肠各约20cm,保留阑尾。沿肠系膜对侧缘纵行剖开所选肠段,对端折叠,缝合形成囊袋。双侧输尿管从腹膜后引出至右下腹,其断端与囊袋以黏膜下隧道法吻合。阑尾直接从脐部戳孔引出,形成可控性回结肠膀胱。结果:本组9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5~30个月,新膀胱控尿能力良好,无一例出现造口处溢尿或夜间遗尿。6个月后容量最高达600ml,而压力仅为35cmH2O。新膀胱造影未发现输尿管反流及尿路梗阻发生。结论:阑尾直接从脐孔引出,重建可控性回结肠膀胱输出道的方法,手术简便,控尿可靠,自行插管方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可控性回肠,盲结肠膀胱术的优越性,方法:1992年5月-1998年5月采用可控性回肠,盲结肠膀胱术15例,术中利用回盲瓣回肠成形可控性的排尿管,盲结肠成形为贮尿囊,患者术后可在不同时间,地点自行导尿,结果:15例术后效果满意,2例因心脏病和转移癌死亡,13例均健在,8例可参加正常社会交活动,贮尿量最大600ml,最小300ml,排 的可控性比较满意,结论:肠管取材方便,全膀胱切除后回盲结肠膀胱术增强了贮尿和排尿的可控过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值得推广的新术式.  相似文献   

15.
回肠末端15cm范围系回结肠动脉供血,越靠近回盲部吻合支越少,为终未血管,多数人认为此段肠管血运差,肠切除一期吻合有发生瘘的危险。我院自1982年1月~1990年6月对12例回肠末端7cm内良性病变一期切除吻合,取得良好效果。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35岁。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4例,伤寒肠穿孔3例、美克耳憩室穿孔2例,克隆氏病肠穿孔2例,小肠血管病出血1例均行肠切除。残留回肠末端距回盲部分别为3cm4例,5cm5例,7cm3例。手术将近端小肠与残留末端回肠行端端吻合,吻合口上  相似文献   

16.
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制贮存尿液和排除尿液功能近似正常膀胱的原位膀胱重建术,方法:取带系膜回肠段30cm,乙醇浸泡肠粘膜,制成球形贮尿袋,输尿管与贮尿袋行抗返流吻合,贮尿袋下端与尿道断端吻合,临床应用26例,结果:获得随访26例,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21个月,25例健在,排尿可控率100%,术后12月20例平均尿量585.6ml/次,残余尿22ml,Qmax17.3ml/s。膀胱测压18例,平均半充盈,充盈和排尿压力为12cmH2O,17.6cmH2O,53cmH2O。尿常规正常,尿培养(一),肾功能及血生化正常,无肾,输尿管积水,病理示新膀胱粘膜变,上膜腺体减少,绒毛消失,部分区域固有膜腺体消失,呈鳞状化生结构,PAS染色阳性,HSP阳性,P53阴性,结论:球形可控回肠贮尿袋代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压力低,可控性好,对机体干扰轻,并发症少,病人易接受等优点。是原位膀胱重建的好术式。  相似文献   

17.
姚明炳 《广西医学》2002,24(11):1839-1840
膀胱全切患者术后的尿流改道方式 ,近几年探讨得比较多的是各种类型的肠道可控膀胱术 ,我院自 1997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为 12例膀胱全切患者施行了回肠输出道的去带盲结肠可控膀胱术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4 5~ 81岁 ,平均 5 7岁。膀胱移行上皮癌 11例 ,其中膀胱多发性肿瘤 7例 ,三角区浸润性肿瘤 4例 ;病理Ⅰ级 1例 ,Ⅱ级 5例 ,Ⅲ级 5例 ;前列腺癌并两侧精囊腺转移 1例 ,病理为低分化腺癌。1 2 手术方法 :(一 )常规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游离盲升结肠 ,截取带系膜…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例1:杨某,女,7岁,于2000年8月15日以肠梗阻手术。术中见回肠顺时针扭转180°。复位后发现距回盲部15cm处有一段5cm长的肠管发黑塌陷,肠管边缘动脉搏动消失。V形切断肠系膜后切除坏死肠管端吻合。术后第7天患儿出现持续性腹痛,以右下腹为重,并有压痛、反跳痛。腹腔穿刺抽出含内容物液体。急诊剖腹探查,发同吻合全部断裂,远端回肠变黑。找其原因发现次行肠切除吻合术时,误将供应远端回肠的小肠动脉和回结肠动脉回肠支切断结扎。切除远端坏死肠管,关闭回盲瓣,近端回肠经右下腹造瘘。半年后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端端吻全术,术…  相似文献   

19.
尿流改道手术是泌尿外科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方法。近一个世纪以来,很多作者都在不断地探索新的手术方法,但迄今无一能使各方面满意者。 我院先后为二例患者行褶叠式回盲肠代膀胱术,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手术方法 进入腹腔后截取盲升结肠15cm,连同未段回肠20cm左右(可根据输尿管不同长度,此段肠袢可长可短)并保留其血运。用自制F14号三腔导尿管经盲升  相似文献   

20.
<正> 针对回盲部切除术后失去回盲瓣而引起的一些术后并发症,我们选用下列术式,回肠结肠端端套人式吻合,三瓣式回盲瓣重建术或二瓣式回盲瓣重建术。从1987年7月至1991年12月共行此手术23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3例中男17例,女6例,年龄22~65岁,平均42.4岁。急诊手术14例(60.81%),其中肠套叠回盲部坏死3例,回盲部扭转肠坏死3例,阑尾粘液囊肿扭转致肠梗阻、肠坏死4例,回盲部肠系膜严重挫伤2例,克隆氏病2例,以上14例均行回盲部切除;择期手术9例,其中回盲部结核3例,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